
固城镇(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
固城镇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的下辖镇,古时称南水北为阳,城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阳(范水:即今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
“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
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10500~9700年左右)人类就在此生衍繁息,西南两公里处有南庄头遗址(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境尧唐时为冀州、舜虞时为幽州,夏属冀州,殷商为幽州,周并州燕国地,春秋战国燕国地。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今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
西汉为范阳县,新莽更名顺阴,东汉范阳侯国,三国魏黄初五年(224)置范阳国。西晋泰始元年(265)复置范阳县。
北齐武平七年(576),范阳治所由固城迁至伏图城(今百楼村北“官城”)。
固城镇位于定兴县南部,南与容城(雄安新区)、徐水两县接壤,是定兴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总面积77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639人。耕地6.5万亩。镇党委辖32个基层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8个,党员1753人。位于京、津、保三市腹心地带,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107国道、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容固、固德公路横亘东西,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固城镇
- 外文名称:GuChengZheng
- 别名:范阳、范阳县、范阳城、范正阳、古范阳、范阳古城、龙泉镇、故城
- 行政区类别:镇(省级经济发达试点镇)
- 所属地区: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
- 下辖地区:三里舖、马家庄、二街等
- 政府驻地: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固城镇
- 电话区号:0312
- 邮政区码:072650
- 地理位置:定兴县南部
- 面积:77平方公里
- 人口:5.4万
- 方言:冀鲁官话保唐片
-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鸡爪泉、狼儿淀、铁瓦寺、龙泉井碑、南庄头遗址
- 机场:定兴飞机场
- 火车站:固城火车站
- 车牌代码:冀F
- 行政区号:130626
- 成语典故:固若金汤
- 历史人物:蒯通(本名蒯彻)
- 历史点评: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
- 地方戏曲:河北梆子发源地
建制沿革
古时称南水北为阳,城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阳(范水:即今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
“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
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10500~9700年左右)人类就在此生衍繁息,西南两公里处有南庄头遗址(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境尧唐时为冀州、舜虞时为幽州,夏属冀州,殷商为幽州,周并州燕国地,春秋战国燕国地。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今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
西汉为范阳县,新莽更名顺阴,东汉范阳侯国,三国魏黄初五年(224)置范阳国。西晋泰始元年(265)复置范阳县。
北齐武平七年(576),范阳治所由固城迁至伏图城(今百楼村北“官城”)。
金初,镇上王姓官员,上书朝拜以工代赈,重新筑城置县,兴建城池,筑城未竣而废。
1953年建固城乡,1958年划归徐水县管辖。1961年划归定兴县建固城公社,1984年改乡,同年6月改镇。1996年初闫台乡(即阎台乡)併入。1997年,人口5.4万。
区域位置
固城镇位于定兴县南部,京、津、保三市腹心地带,南与容城(雄安新区)、徐水两县接壤,是定兴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因交通处位置处于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具有丰富的交通干线:京广铁路、107国道(原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容固、固德高速公路引线横亘东西将京港澳高速与107国道和京昆高速打通。结合“村村通”工程以及各村的路面硬化工作,全镇各村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了路面硬化,构筑了方便快捷的运输交通网,其它如:电力、通讯、邮政、金融等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
风景名胜
观音镇龙泉寺碑
固城镇(又名龙泉镇),前秦时井水泛滥,为民造成危害,龙泉寺建观音殿庙宇坐镇,此泉不致。金章宗在位时下诏重修。元时统管万户韦政挖井重修。
铁瓦寺
铁瓦寺,又称永安寺,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位于固城西北角,占地约12000平方米。地势很高,前有山门,居高临下,颇具气势。门内左右各有一个比丘僧守门,俗称站帅。院内有东西配殿,殿内各有两尊高大的泥塑,称四大天王,正殿坐北朝南,巍峨雄伟,殿内有如来佛和十八罗汉。高达5米的如来佛坐在正面面南背北,十八罗汉分列两边,身高约两米,都是生铁铸成。这些罗汉神志各异,伏虎罗汉怒目扬拳,抓着虎,成打虎姿势;降龙罗汉臂缠蛟龙,手扳龙角;其他罗汉有的横眉立目,有的闭目垂眉,有的张口大笑,有的俯首问心,表情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实乃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铁瓦寺的内直径和外直径一样长,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蹟,现铁瓦寺图纸在日本。
永安寺建筑奇特,山门和正殿屋顶全部为铁瓦覆盖,故称铁瓦寺。正殿瓦垄二百七十二条,铁瓦数字不详。所有铁瓦都各铸献铁人姓名、籍贯(州、县、村),每块各异,无一相同,瓦分阴阳,所有阴瓦铸有女人姓名,阳瓦铸有男人姓名,建筑上暗合阴阳之意,工程之浩繁可想而知。
关于铁瓦寺的建筑神话传说甚多:传说之一是其建筑奇特,正殿建筑面积和其使用面积相同,即四面砖墙不占地方。也就是说,两堵墙的外墙皮距离和两堵墙的内墙皮距离相等。传说之二,铁瓦寺是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道士化缘所建,道士医术高超,云游四方给人治病,只化生铁,不取医酬,所得生铁就近投入井内,建庙时每日令人到固城南门处大井中捞取铁瓦运至土地,所捞铁瓦,阴阳各半,恰供一日之需,而且瓦上姓名,籍贯均已铸就,寺院建成,井中铁瓦亦尽。建寺用的木料,大的直径一米,长达15米,人们也不知由何而来?据说,建寺伊始,突然一夜狂风,第二天寺内木料堆积如山,寺庙建成,木料一无所余。所需砖石,皆由无名驴驮来,每日驮运量不误使用,但也无多少剩余,寺庙建毕,驴驮也不复见。第三个神奇传说:当时建寺工人每天现付工钱,傍晚,道士守在钱笸箩旁边,每过一人,顺手抓一把铜钱递给工人,有时让工人自己随便拿,不管道士递给,还是个人自取,回家一数,总是大工得到大工应得的数目,小工得到小工应得的数目,分文不差。
范阳名人录
燕昭王
(筑“黄金台” 招揽天下贤才)
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燕王哙之子,曾经在赵国做人质,子之之乱平定后,由于原先的太子平被杀,遂由赵武灵王派送重兵回国即位,史称燕昭王。
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即位后招贤纳士,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朝鲜、真番,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齐国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国盛世。前279年,燕昭襄王去世,其子燕惠王即位。
郭隗
(帮燕昭王招揽天下贤才)
郭隗,(约公元前351年~公元前297年),战国中期燕(今河北省定兴县)人。燕国大臣、贤者。燕王哙七年(前314),齐宣王攻破燕国,哙被杀。赵武灵王闻燕国内乱,将燕王哙的庶子职从韩国送回燕国。燕昭王元年(前311),职被燕人拥立为王,称燕昭王。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黄金台” ,昭王并尊郭隗为师。此举天下震动,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
秦始皇统一燕国,燕国召揽的人才纷纷外地避世,为怀念此地(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后世走到哪里都称自己为范阳人或范阳堂,范阳美名传天下,范阳一带是历史上很多名门望族的发源地:影响了中华历史2000多年。
燕太子丹
(战国末期燕国太子)
燕太子丹(?-公元前226年),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战国末期燕国太子。当时秦已攻灭韩、赵等国,次将及燕。秦灭韩前夕,被送至秦国当人质,受辱后于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回到燕国。他以暗杀秦王政来阻挡秦国的兼併之势,曾策划过荆轲刺秦王事件,事情败露后,燕王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便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秦军以求和。
乐毅
(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合纵攻齐)
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剧辛
(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合纵攻齐)
剧辛(?―公元前243年),赵国人。战国时期着名燕国将领。在战国历史上,剧辛不是一般人物,当年在赵国也出仕过赵武灵王。剧辛是法家的代表,着有着名的《剧子》,亦称《处子》九篇。剧辛与庞煖友善。闻燕昭王下诏求贤,乃由赵赴燕。
邹衍
(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阴阳家代表人物。闻燕昭王下诏求贤,乃由齐赴燕,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高渐离
(我国最早的音乐家)
高渐离,(生卒不详)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係很好。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秦灭六国后,秦王因为高渐离击筑太好了,就请他来王宫为他击筑,可是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备,事先命人将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没法刺杀他了。但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秦王听曲正入迷时,使劲朝秦王砸,想杀死他,但是很遗憾失败了,所以就被杀了。
荆轲
(荆轲刺秦王)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着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于期,荆轲只好私见樊于期,告以实情,樊于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鹹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于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卢敖
(范阳卢氏由来)
卢敖(约公元前275年-前195年),号雍熙,秦始皇召为五经博士,居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即范阳卢氏由来)
卢敖后代有: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卢植(刘备的老师)、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慧能祖师(俗姓卢,祖居范阳)
蒯通
(向韩信献三分天下之计)
蒯通(kuǎi tōng),本名蒯彻,(生卒不详),范阳(今河北徐水北固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改为通。代表作品: 《隽永》论述战国时游说之士的权变之术,也加上自己的评论,着书立说,号称《隽永》。
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被刘邦捉拿后释放,后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是其后裔。
卢植
(东汉末年名臣)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乾。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去世。着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着名的家族。
郦炎
(涿州郦姓始祖)
郦炎(公元150年~公元177年)东汉诗人。字文胜。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秦汉之际策士郦食其之后嗣。精通音律,很有文采,应对敏捷,善辩,众人服其能。灵帝建宁、熹平年间,州郡多次召用,都未应诏。平生擅长写诗,诗文多写个人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感愤,有《大道》、《灵芝》诗二首存《后汉书》文苑列传、本传。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170年),从范阳迁居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是为涿州郦姓始祖。后患疯病。他奉母至孝,因母死而犯病,以致他的正在产儿的妻子被惊死,因妻家诉讼入狱,炎病,不能理对被囚。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死于狱中,年仅28岁。尚书卢植为其作辞哀悼,彰其美德。炎自幼聪颖过人,十四五岁时就已着书多部,可惜存世者不多。其中以《见志诗》着名。
郦道元
(地理学家,着有《水经注》)
郦炎后代有:郦道元,地理学家,着有《水经注》
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1]),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1]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2]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蒐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着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着《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祖逖
(闻鸡起舞成语人物之一)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其故里是定兴县祖村(现分为:北祖村店村、南祖村店村),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回响,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闻鸡起舞
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祖沖之
(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祖逖后代有:祖沖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
祖沖之,(429-500),汉族人,字文远,祖籍河北范阳遒县 ( 今河北涞水县)。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圆周率,天文曆法和机械四方面,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卢照邻
(初唐四杰)
卢照邻(公元636年-公元680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贾岛
(推敲一词由贾岛而来)
贾岛(公元779年~公元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宦途,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于徵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謚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张世杰
(民族英雄、张柔之侄)
张世杰(?~公元1279年),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河内村)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张柔
(保定府建造者、张世杰的叔父)
张柔,(1190年~1268年),蒙古窝阔台汗、蒙哥汗时将领,字德刚,定兴县人,金末元初时期中国中原地方武装首领之一。
金朝为了抵御蒙古,竭力笼络河北地方武装。金中都经略使苗道润先授张柔为定兴令,后升他为清州防御使,后又遥领永定军节度使,又兼雄州管内观察使,权元帅左都监,行元帅府事。
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六月,苗道润为贾瑀所杀,张柔檄召苗氏部曲于易州军市川集会,决意复仇,得到拥戴。金廷闻知,即任张柔为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正当张柔集绪军队讨伐贾瑀时,蒙古大军已进入紫荆关。八月,张柔率军迎战于狼牙岭,马蹶被执,遂以众降,仍受任旧职。
张柔又作为蒙古的部将,攻下易州(今河北易县)、安州(今河北安新西南)、保州(今河北保定)、雄州(今河北雄县)。贾瑀盘踞孔山抵抗,因往山下汲水之道被切断,终于投降,张柔遂剖贾瑀之心以祭苗道润。
张柔归顺蒙古之后,保州因战乱,已是一片废墟,张柔对州城重新营建,规划市井,营建民居,修建城垣,并引护城河水入城,疏浚河道,排涝防旱,修莲花池,建书院,迁庙学,利交通,利农商工,改善生产条件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保州城得以复兴,成为“燕南一大都会”,奠定了保定旧城的基础,历经元、明、清,保定的城市格局都无太大的改变。
张弘范
(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
张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曾参加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謚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謚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謚献武。
王实甫
(《西厢记》作者)
王实甫(1234-1294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元代着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着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辞彙,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
重点机构
河北定兴影视武术学校
中央气象局农场
中央邮电干部学院
石油物探五局
定兴县固城中学
定兴二中分校(固城西校区)
经济状况
固城镇2005年镇内生产总值完成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农业总产值1.9亿,比上年增长2.8%;工业总产值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2005年固城镇获得实绩突出乡镇称号,镇党委获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6年镇党委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固城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按照“一牧二菜三林果”的思路,积极进行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种植基地,即北庄头设施蔬菜种植基地,陈村营优质辣椒种植基地,北太平庄鲜桃种植基地,久安庄蒜苗种植基地,北店优质麦种植基地,结合良种补贴政策的落实,2005年大力实施八街村千亩优质麦示範田和以陈村营、南合庄、久安庄为主的12000多亩优质麦示範区,同时积极推广芦笋和鲜切菊花两个种植项目。培植壮大农业龙头,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荣达畜禽有限公司,总投资超过3300多万元,下设孵化、种鸡、养殖、食品加工四个分场,800多个订单养殖户,公司连续二年荣获县级、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其产品“玖兴”牌鸡肉食品分获省消协“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证书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超越养牛场,肉奶牛存栏300多头,2004年投资60万元建立高标準挤奶厅一个,同源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近20000头,三者成为养殖业的三大龙头,有效地带动了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经过几年的发展,种植、畜牧、林果已发展成为固城镇三大农业特色,固城镇已基本形成“东部的林果、中部的菜、西部的粮食”的种植区域格区和“东猪、西禽”的养殖业布局。
始终坚持以“创优环境,加快发展”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加强稳定第一产业,下大力壮大发展第二产业,将发展民营经济,壮大镇域实力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四个工业小区建设,即以兴安、华智为龙头的北太平庄工业小区,以君合实业、丽友为龙头的镇区工业小区,以三九、平安行为龙头的五处工业小区,以祥合为龙头的闫台工业小区,以点带面,全面启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打造定兴第二工业基地,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民营企业得到迅猛发展,项目累计投资近3亿元,固城镇共有78家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多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北太平庄工业小区为龙头、以107国道两侧工业小区、五处工业小区为两翼、以闫台工业小区为龙尾的龙型经济格局,机械加工、精密铸造、机械製造、工艺品加工、印刷、化工、医药高科等已发展为支撑固城镇经济的“四梁八柱”产业,保定兴安冶金製造有限公司、华智抽纱、诚信胶辊、亚通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君合实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已发展壮大为固城镇的支柱型企业,保定三九济世生物有限公司、河北华智抽纱有限公司、定兴嘉信空调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发展成为县重点保护企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九”製药的胸腺肽生物药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华智抽纱製品畅销国内,并打入了欧美市场。
行政区划
辖三里舖、马家庄、二街、三街、四街、八街、国兴、北太平庄、南太平庄、北庄头、南堽上、北堽上、久安庄、南合庄、陈村营、台上、南店、北店18个行政村。
各村代码
代码130626101:~200四街村 ~201二街村 ~202三街村 ~203八街村 ~204国兴村 ~205马家庄村 ~206三里舖村 ~207北庄头村 ~208南罡上村 ~209北罡上村 ~210南太平庄村 ~211北太平庄村 ~212北店村 ~213南店村 ~214陈村营村 ~215南合庄村 ~216久安庄村 ~217台上村
各村情况
二街村:
总人口1650人,耕地1810亩。位于镇政府西1.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107国道1公里。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高效农业有很大发展,工副业以大木材、铝合金加工为主。
三街村:
总人口2579人,618户,耕地2699亩。位于固城商贸区北部,东距京广铁路、107国道1公里。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棚菜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
四街村:
总人口1584人,耕地1616亩。位于固城街内商贸区中心,是一个半商半农的村。新育村隶属四街村支部,位于普查路北,人口512人,116户,耕地面积595亩。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
八街村:
总人口2203人,523户,耕地2294亩。经济发展以运输业、经商为主,集体经济较充足。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
国兴村:
总人口5432人,耕地7122亩。京广铁路线贯穿该村,107国道由村东侧通过。农业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林牧业发展较好。
北庄头村:
总人口2360人,577户,耕地3552亩。位于镇政府正西2.5公里,固姚路南侧。过去全村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及其它杂粮为主。近年来,棚菜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全村90%以上农户种植棚菜,总面积达到4000多亩,每年生产甜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6000多万公斤,供应北京、天津、保定、内蒙古及邻近各县市。村集体投资建成蔬菜批发市场,有力地带动了周边村的棚菜生产,现已成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东马家庄村:
总人口1022人,农户224户,耕地1236亩。该村家家户户有种菜籽的传统,据今有120多年的历史,品种达50多种,远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
三里舖村:
总人口697人,耕地826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工副业以酱菜、面酱、养殖为主。
南罡上村:
总人口人1536人,耕地1900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大棚100个,栽种桃树50余亩。
北罡上村:
总人口5318人,耕地7818亩。农业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不断调优农业结构,高效设施蔬菜大棚、林果业、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南太平庄村:
总人口1350人,耕地2200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林果及高效农业也有较大发展。工副业以运输、模型製造为主。
北太平庄村:
总人口2318人,耕地3491亩。该村建成以铸造、模型、化工、金属结构、抽纱製品、水泥製品等为主业的企业25家,形成了小有规模的北太平庄工业小区。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生产,林果总面积近3000亩,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水果批发市场。生产出鲜桃个大、色正、味美,产品除销往京津外,远销黑龙江、辽宁、广东、新疆等地,并且还出口俄罗斯、泰国。
陈村营村:
总人口3469人,823户,耕地5192亩。农业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子弹头辣椒是该村的特色农业,每年种植辣椒2500多亩,年产辣椒50多万公斤,远销全国十几个省市并打入国际市场,销往日本、美国等国。
南合庄村:
总人口3105人,耕地5024亩。农业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近年来,小辣椒种植髮展较快,林牧业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肉鸡饲养形成了规模。工副业以塑胶印刷、化工生产为主。
久安庄村:
总人口1673人,384户,耕地2345亩。该村以农业为主,温室大棚菜、食用菌、蒜苗种植业发展较快,餐饮、商业、五金、建筑、建材等行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台上村:
总人口960人,耕地1229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工副业以印刷、养殖、钠灯製造为主。
南店村:
总人口5100人,耕地7096亩。南店村商贸发达,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发展很快,养鸡、养猪、养兔专业户增多,并且逐渐步入规模化生产。
北店村:
总人口6503人,1419户,耕地8884亩。农业种植以优质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向多种种植经营转化。重视发展高效农业,发展冬季温室和普通大棚百个。该村养殖业较为发达,以荣达畜禽公司为龙头,带动农户饲养肉鸡、蛋鸡、童子鸡等,形成饲养、销售一条龙式服务,远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城市,成为远近闻名的肉鸡养殖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