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
汕尾市一般指本词条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东临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总面积5271平方千米。下辖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华侨管理区等1市2县3区,总人口330多万人。
汕尾市辖区内海域有93个岛屿、12个港口和3个海湖,汕尾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是全国沿海开放第一类口岸。辖区内地形内陆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多平原、丘陵。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汕尾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文化多元而兼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历史名人彭湃、马思聪、谢非的故乡。有7个国家级、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是国家稀有剧种,陆丰的滚地金龙、皮影戏、英歌舞、汕尾渔歌、海丰麒麟舞、钱鼓舞、河田高景等丰富多彩而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融入旅游。
汕尾交通便捷,水路距香港81海里,距台湾高雄港200海里,距太平洋国际航道12海里,陆路距广州240公里、深圳150公里、汕头160公里。深汕高速、厦深铁路、广州至汕尾高速铁路贯通全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汕尾
- 外文名称:Shanwei、 swabue
- 别名:海陆丰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广东省
- 下辖地区: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2个县
- 政府驻地:城区
- 电话区号:0660
- 邮政区码:516600
-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南部沿海
- 面积:5271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人口303.66万人(2016年)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凤山祖庙/莲花山/玄武山/红海湾/红宫红场/观音岭等
- 火车站:汕尾站、陆丰站、鮜门站、陆丰东站(南塘)
- 车牌代码:粤N
历史沿革

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汕尾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先秦时期属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南海郡下设四个县:龙川县、傅罗县、番禺县、四会县,龙川县东境又设揭阳戍(在今丰顺),以推行“和辑汉越”的政策。海陆丰地区(汕尾市)全境属南海郡傅罗县。
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方动乱波及岭南,于是割据岭南三郡,自立为王,国号南越国。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西汉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南越国的管辖权,封名织者为南武侯,在南越国境内建立小诸侯国名南海,其国境在秦龙川县东境,相当于揭阳戍管辖的範围。南海国却因联合闽越与西汉政府对抗,而被南越国收复,南越国更因胜战,将都城 以南武侯之名号定名“南武城”,即今广州市。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闽越王郢出兵攻南越国,南越国请求内附。南越国平定后,建为汉十三州之一的交州,又增设了两个县揭阳县(今潮汕梅榕一带)、中宿县(今清远一带)。在汉代,海陆丰地区全境属交州南海郡傅罗县。东晋鹹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鹹和六年(331)年,从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东莞市);同年,原揭阳县拆为海阳县、潮阳县、绥安县(今福建省云霄县)、海宁县等四县。海丰县,隶属东官郡,辖地包括现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普宁、揭西之部分地区。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东官郡与梁化郡等并置为循州,海丰县改属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岭南俚帅杨世略以循、潮二州来降,遂被唐朝政府封为循州总管,循州总管府初辖循、潮、韶三州;析海丰县东部置安陆县,安陆县治设在大安屯(今陆丰大安镇辖地),辖今之陆丰市、陆河县及惠来、普宁、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安陆县,复併入海丰县,仍隶属循州;循州总管府裁撤,併入广州总管府。 五代十国时期,循州改为祯州,汕尾随属祯州。宋开宝四年(971年)设广南东路祯州,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后即仁宗)名讳,改祯州为惠州,时海丰、博罗、河源、归善(今惠东)四县均属广南东路惠州。海丰县辖兴贤、金锡、杨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廓、龙溪等8都。元代,汕尾地区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明代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在东海(今陆丰东海镇),海丰、陆丰两县同属惠州府。民国初年,隶属广东省潮循,民国19年(1930年),隶属广东省第4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丰、陆丰均属粤东江专员公署管辖;1953年改属东行政公署;1957年隶属惠阳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划归汕头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9月,又归属惠阳地区专署管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定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美、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城区;设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等8个镇设定陆河县。汕尾市管辖城区、海丰县、陆丰县、陆河县。
1992年底,在市城区田乾镇、遮浪镇设立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现辖田乾、遮浪、东洲三个街道)。1995年,在陆丰所辖的华侨农场设立华侨管理区(以上两区行政区划仍属市城区和陆丰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政府直辖,委託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2011年5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授牌仪式在广州举行。“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範围包括海丰县鹅埠、小漠、鮜门、赤石4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合作期限初定30年。
汕尾

行政区划
行政区 | 派出机构 | 陆地面积 | 总人口 | 邮政编码 | 镇 | 街道 | 政府驻地 |
---|---|---|---|---|---|---|---|
城区 | / | 421平方公里 | 46万 | 516600 | 3个 | 4个 | 香城路 |
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 | 110平方公里 | 8万 | 516622 | 0个 | 3个 | 田乾街道 | |
陆丰市 | / | 1687.7平方公里 | 167.08万 | 516500 | 20个 | 0个 | 东海镇 |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 | 32平方公里 | 1.86万 | 516532 | 0个 | 3个 | 尖沙办事处 | |
海丰县 | / | 1750平方公里 | 102万 | 516400 | 12个 | 0个 | 海城镇 |
深汕特别合作区 | 468.3平方公里 | 7.1万 | 516473 | 4个 | 0个 | 鹅埠镇 | |
陆河县 | / | 1005平方公里 | 34.6万 | 516700 | 8个 | 0个 | 河田镇 |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在北纬20°27′~23°28′和东经114°54′~116°13′之间。东同揭阳市惠来县交界;西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紫金县;南濒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km,东西最宽处132km,总面积5271km2,(不含东沙群岛1.8km2)占全省总面积2.93%。大陆岸线长302km,占全省岸线索长度9%;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0个 港口和3个海湖。汕尾市沿海200m等深线内属全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 2.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国土的14%。
地质地貌
汕尾地貌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迴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汕尾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平共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汕尾市辖区及区位

汕尾地质年代最早是三叠繫上统,继而侏罗系第四系。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砂页岩及第四系列化沖积砂砾层出不穷等组成。经过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作用,构成複杂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渍土、海滨沙土、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40多个土属,70多个土种。
由于历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造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複杂地形地貌。全区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1337.3m,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全市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在,约占总面积的43.7%。
河流
汕尾境内主要河流有螺河、黄江河、乌坎河和赤石河4大水系,总长252公里,流域面积3613.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9.2%。汕尾境内河水流量大,汛期长,平均径流深1495毫米左右,全市年均产水量达78亿立方米。
气候
汕尾市地处祖国大陆东南部沿海,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其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秋冬春旱,常有发生,夏涝风灾,危害较重。
汕尾市气候温暖,多年年平均气温为22℃左右,年平均最高气温26℃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19℃左右,水稻安全生长期约260天左右。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2500毫米,最多年的年雨量可达3728毫米。雨热同季是汕尾市气候特点之一,雨季始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终于10月中旬;每年4~9月的汛期,既是一年之中热量最多的季节,又是降雨量最集中的季节,占全年总降雨量85%左右。全市光照充足,多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48%,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12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光合潜力每1亩约7400公斤。
自然资源
- 土地
根据2007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过渡地类)的数据,全市辖区土地总面积735.29万亩:农用地面积595.4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81%,其中耕地面积139.95万亩,园地62.89万亩,林地351.57万亩,牧草地435.15亩,其他农用地41.02万亩;建设用地面积68.48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9.31%,其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50.31万亩,交通用地3.5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14.63万亩;未利用地71.33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9.70%。土壤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渍土、海滨沙土、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40多个土属,70多个土种。
- 矿产
至2009年,初步探明全市有矿产资源6类17种,即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土稀有金属、燃料、黑色金属、金属。主要的矿产有锡、花岗岩、海河砂、硫铁矿、玻璃砂、矿泉水、地下热水。其中,储量较大的锡矿主要分布在海丰县的长埔、吉水门、银瓶山,陆丰市的博美等地;境内各地都有花岗岩;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海陆丰交界的官田;玻璃砂主要分布在市城区、红海湾的遮浪和陆丰沿海一带;陆丰市的大安及海丰大湖有丰富的高岭土;陆丰市有储量丰富的钛铁和独居石及锆英。此外,全市还有优质的地热水、矿泉水和数量相当可观的钨、铜、铅、锌、金属铍、水晶石、钾长石等矿产资源。
- 水产
至2009年,汕尾市主要的海洋经济水产品种有14类,107科,173种,其中年产量超过2000吨的有20多种。上述水产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中上层鱼类,集中在辽阔的中深海渔场,尚有开发余地。龙虾、膏蟹、鲍鱼、鱿鱼等名贵水产种类繁多,渔业产值居全省之首。境内鱼、虾、蟹、贝、藻类齐全,渔业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 一般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达200多种。大量生产的有蓝圆鯵(巴浪鱼)、海鲶(赤鱼)、竹夹鱼、鲇鱼、大眼鲷(红目鲢)、大甲参、石斑等。甲壳类有墨吉对虾、近缘新对虾等。贝壳有近江牡蛎(蚝)、翡翠贻贝、蓝蚣等。藻类有广东紫菜、鹅掌茶等。
人口民族
人口数据
2009年,汕尾市户籍人口总户数72.05万户,比上年减少2.19万户,总人口340.61万人,比上年增加4.62万人。其中,女性人口163.29万人,增加2.04万人;男性人口177.33万人,增加2.59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637人/平方公里。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3.66万人,户籍人口361.89万人。
民族构成
汕尾市居住人口分属于3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数的99.91%,其他34个少数民族人口7000多人,约占总人口的0.09%。除海丰县鹅埠镇上北红罗村有200人属聚居外,其余7000多人属于散居人口,主要分布在重点城镇和部分经济比较富裕的农村。在各少数民族中超过100人的有壮族、畲族、黎族、土家族、瑶族、苗族,壮族,其中人口最多达1482人。这些人口大部分从外省因工作调动或婚嫁迁入汕尾市、省内迁入者也不少。
华侨华人,港澳台侨胞
汕尾是侨乡,汕尾籍侨胞主要旅居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祖籍海陆丰的客家人成为台湾客家人第二大群体,被称为“海陆客”。
汕尾的通用译名包括:Shanmei、Hoifun(海丰)、Lukfung(陆丰)等三个单词。如果按汕尾原乡的主流语言闽南语来拼,汕尾海陆丰的地名会被拼成:Soaboi、Haihong、Liokhong,但是这些纯粹是假设性拼写,并没有被真正使用。这是因为大量旅居香港的汕尾籍华侨,影响了其它各国的汕尾籍华侨。海外的汕尾籍华侨,常常加入惠州十属会馆,包括海丰、陆丰、归善、紫金、龙川、连平、河源、博罗、新丰、龙门等十个县。旅港的汕尾籍,则归为鹤佬人(Hoklo Clan)。
政治体制
五套班子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石奇珠 |
副书记 | 杨绪松、陈少荣 |
常委 | 苏茂荣、李庆新、曹小华、邬郁敏、邹广、余锡群、曾晓佳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石奇珠 |
常务副主任 | 杨扬 |
副主任 | 吴友深、黄宏伟、李汉流、彭永新、李惠文 |
秘书长 | 谢平和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杨绪松 |
常务副市长 | 邹广 |
副市长 | 余红、李世华、蔡少华、林军、林少文、产耀东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郑佳 |
副主席 | 李贤谋、李秉记、刘小静、吕珠龙、马智华、何平、邱晋雄 |
秘书长 | 林来平 |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曹小华 |
副书记 | 庄伟、彭永新、陈波 |
政府机构
汕尾市港务管理局 | 汕尾市环境保护局 | 汕尾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 汕尾市人民政府驻广州(港澳、深圳)办事处 |
汕尾市粮食局 | 汕尾市应急管理办公室 | 汕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 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汕尾市园林局 | 汕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汕尾市外侨事务局 | 汕尾市统计局 |
汕尾市体育局 | 汕尾市司法局 | 汕尾市水务局 | 汕尾市农业局 |
汕尾市审计局 | 汕尾市科技局 | 汕尾市城乡规划局 | 汕尾市城市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局 |
汕尾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 |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 | 汕尾市机构编委办公室 |
汕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汕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汕尾市旅游局 | 汕尾市教育局 |
汕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汕尾市公安局 | 汕尾司法局 | 汕尾市海防与打击走私办公室 |
汕尾市扶贫办 | 汕尾市畜牧兽医局 | ||
经济
综述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5.37亿元(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的GDP为902.6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89亿元,增长4.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4%;第二产业增加值379.74亿元,增长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8%;第三产业增加值346.74亿元,增长7.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8%。三次产业结构为15.1:44.4:40.5,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製造业增加值55.41亿元,增长0.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02.48亿元,增长1.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1.10亿元,增长12.2%。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19.67亿元,增长11.0%。民营经济增加值583.70亿元,增长9.0%。2017年,汕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76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4262美元;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9645元。
汕尾城市夜景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0.7%。分类别看,食品菸酒类持平,衣着类上涨0.5%,居住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6%,医疗保健类上涨4.0%,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1%。在食品类中,禽肉类和水产品类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上涨0.5%和6.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863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1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31600人,转移就业人数2782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0.69%。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7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税收收入23.23亿元,增长23.6%。2017年12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汕尾被定为为地区性中心。
第一产业
2016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2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96.44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4.85亿元,增长8.9%;牧业产值30.72亿元,增长1.3%;渔业产值77.15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04亿元,增长8.1%。
2016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2.67万亩,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82.98万亩,增长3.9%;油料种植面积20.53万亩,增长1.2%。全年粮食产量43.44万吨,下降4.1%;稻穀产量33.95万吨,下降3.5%;蔬菜产量124.59万吨,增长5.8%;水果产量31.15万吨,增长4.0%;油料产量2.96万吨,增长1.7%。
2016年肉类总产量10.37万吨,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5.95万吨,下降2.7%;禽肉产量3.53万吨,增长0.5%。全年生猪出栏79.77万头,下降2.4%;生猪年末存栏40.76万头,下降2.4%。全年水产品产量65.05万吨,增长2.9%。其中,海水产量59.46万吨,增长3.2%;淡水产量5.59万吨,下降0.2%。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麦、玉米等;
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莲藕、茨菇等;
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桔等29科 42种。香炉桔是汕尾市特有的优良无病苗木材料。
土特产品
- 汕尾市区:海鱼、海盐、龙虾、膏蟹、鲍鱼、鱼钩、大白虾,枪鱼、大鱿鱼、大白带鱼,各种石斑鱼、每年的各种贝壳产值达5亿元。
- 陆丰市:海鱼
- 海丰县:海鱼、海盐
- 陆河县:柿饼、青梅、黄榄
第二产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36.76亿元,比上年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72亿元,增长6.8%,其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29.60亿元,增长3.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4.8%,集体企业增长6.6%,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5.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1.9%,重工业增长12.1%。分主要行业看,计算机通讯及其他电子设备製造业增长12.7%,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製造业下降6.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化学原料和化学製品製造业下降26.2%,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9.9%,橡胶和塑胶製品业增长8.2%。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80.17亿元,增长20.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4%。高技术製造业增加值59.15亿元,增长13.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7%。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74.17亿元,增长7.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2%。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9.44亿元,下降0.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29亿元,下降46.5%。资产贡献率9.2%,资产负债率50.2%,资本保值增值率117.0%,流动资产周转率5.4%,成本费用利润率3.4%,产品销售率98.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0.6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3个,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7亿元,增长50.9%。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22.12亿元,下降26.2%;民间投资462.35亿元,增长26.6%;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42.18亿元,下降0.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3.69亿元,下降20.9%;第二产业投资205.02亿元,增长37.8%,其中,工业投资203.43亿元,增长40.8%;第三产业投资423.72亿元,增长4.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5%。其中,住宅45.49亿元,增长161.5%。商品房销售面积194.73万平方米,增长102.9%;实现销售额93.87亿元,增长105.0%。
全年列入省重点项目25个,完成投资142.8亿元,完成年度计画105.1%;列入市重点项目105项,完成投资201.8亿元,完成年度计画95.0%。其中S20线潮州至惠州高速公路汕尾段、汕尾华润集团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华中师範大学海丰附属学校及汕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製造项目一期工程等14项项目建成投产投用。
第三产业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1.51亿元,增长9.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41.59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75.78亿元,增长8.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7.33亿元,增长8.4%。
汕尾陆丰市碣石镇玄武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6年进出口总额213.2亿元,比上年增长7.4%(32.2亿美元,增长0.7%)。其中,出口总额92.0亿元,下降6.1%(13.9亿美元,下降11.8%);进口总额121.2亿元,增长20.4%(18.3亿美元,增长12.8%)。
2016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宗,比上年增长6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443万美元,下降55.4%。
2016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44.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0%。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14.26亿元,增长31.2%,住户存款余额431.35亿元,增长10.9%。各项贷款余额352.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09.65亿元,增长21.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39.80亿元,增长6.2%。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56亿元,增长23.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95亿元,增长21.1%;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90亿元,增长23.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2.71亿元,增长34.3%。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6.33亿元,增长30.0%。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2.35亿元,增长45.6%;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2.48亿元,增长14.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51亿元,增长36.4%。
社会事业
教育
2016年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招生16.04万人,比上年下降0.3%;在校学生52.44万人,下降1.7%;毕业生13.95万人,下降6.6%。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招生15.21万人,增长0.3%;在校学生50.21万人,下降0.5%;毕业生12.65万人,下降4.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0.21万人,下降34.4%;在校学生0.58万人,增长3.6%;毕业生0.18万人,增长5.9%。国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国中毕业生升学率95.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5%。
科技
2016年末全市共有市级企业研发中心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全年专利申请量1172件,增长26%;授权量641件,下降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14件,增长112%;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42件,下降14%。全年申报各类科技计画项目47个,其中汕尾高新区现代创新发展能力建设、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初创期建设补助、广东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地方分中心能力建设、汕尾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及孵化育成体系示範推广等14个项目获省立项。
文化
201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民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纪念馆6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03%。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4.11万户,有线数位电视用户29.88万户。《汕尾日报》全年出版报纸540万份。全市共有图书馆藏量31.7万册(件)。
卫生
201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6个。医院、卫生院床位7763张,增长7.7%。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628人,增长6.9%;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师4783人,注册护士3374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乡镇卫生院47个,乡镇卫生院床位2073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126人。
体育
2016年汕尾体育运动员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奖牌36枚。其中,在省级各类比赛获金牌14枚、银牌5牌、铜牌16枚。
社保
2016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57.8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4%。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41.81万人,增长2.0%。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305.57万人,增长1.3%。参加失业保险20.02万人,增长0.1%。参加工伤保险20.55万人,增长2.8%。参加生育保险20.15万人,增长6.1%。
全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1.82亿元,增长18.5%,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2.67亿元,增长18.4%。
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7067张,收养人员905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38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2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34698万元,筹集福利资金3754万元。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民众达11.17万人,其中城镇2.67万人,农村8.50万人。
交通运输
海港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列汕尾港为重点发展的广东四大渔港之一。汕尾港在2010年获得“中国首批全国文明渔港”。
鮜门港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深汕区的鮜门中心区,分为三大版块(鮜门海鲜购物码头、鮜门综合市场、鮜门饭馆)
高速公路
国家高速公路G15瀋海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贯穿市域东西。
汕尾海滨大道

铁路
厦深铁路汕尾段共设有陆丰站,汕尾站,鮜门站。这是汕尾历史上首条铁路。
文化艺术
汕尾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文化多元而兼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汕尾市区罗马广场

戏剧: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民间文化:滚地金龙、陆丰皮影戏;
* 5项目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舞:汕尾渔歌、海丰麒麟舞、钱鼓舞、陆丰皮影戏、河田高景、陆丰甲子英歌舞
*9项目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语言
汕尾市绝大多数使用汉语方言。汉语分福佬话、客家话、白话(粤语)、占米话、军话、北方方言等。福佬话主要分布于汕尾市城区、海丰和陆丰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265万人;根据其语音特点,可分为8个声调片和7个声调片两大片,分别以海城话和东海话为代表。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陆河县、海丰县东北部和西北部、陆丰市北部山区,使用人口约60万人。白话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约4万人;在汕尾、海城、东海等地,因与港穗商贸往来频繁,受广府文化影响较深,会说白话的占相当比例。占米话是粤语在粤东地区深受客家话、福佬话影响的一支土语,分布于海丰县西南部,使用人口约3.5万。军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份但深受客家话、粤语、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有陆丰西南镇青塘村、大安镇坎石潭村和海丰平东镇龙吟塘村三个方言岛,使用人口约1万。北方方言主要集中于汕尾市区,使用人口约2万,多数于汕尾建市后迁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广国语,汕尾市居民中有80%左右会说国语。除使用汉语外,聚居在海丰县鹅埠镇上北村委会红罗村的少数民族畲族,人口约200人,使用其民族语言——畲语。
饮食习俗
海陆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华,声名大振,成为闻名中外的菜系。菜式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调技艺以焖、炖、烧、炸、蒸、炒、泡等法擅长。以烹製海鲜、汤类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鲜,郁而不腻。爱用鱼露、沙茶酱、梅糕酱、红醋等调味品。风味名菜有烧雁鹅、护国莱、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
汕尾城市公园

汕尾市传统小吃品种众多且家喻户晓、远近闻名,比如小米、牛肉饼、菜粿(菜包粿)、韭菜饺、冬节鸽、猪肠粉、层糕粿、菜茶、鹹茶、扁食等等。
名胜古蹟
汕尾旅游风景区有碣石玄武山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凤山妈祖旅游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遮浪海滨旅游区、甲子待渡山、鮜门旅游国际度假镇等。
汕尾市区海滨大道景观及市中心慈云山公园

红场星火 | 海陆丰是中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範基地、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宫原为“学宫”,1927年在此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中国第一个工农红色政权——海丰苏维埃政府。旧址有海丰农民运动陈列室,彭湃铜像,红二、四师会师纪念亭,大成殿和五代祠,镌刻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的“碑廊”等。“彭湃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征时周恩来和革命军苏联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都曾在此住宿和工作。 |
玄武灵声 | 玄武山位于陆丰碣石镇北郊。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改建于明洪武27年(1577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开放场所。寺内殿堂庑廊,僧舍厅室,共99健。殿内有清代林则徐题献的《水德灵长》和刘永福镇碣时题献的《灵声满道》题匾,该二面匾额被国家列为中华名匾。并有同治皇帝及提督、总兵等题匾共40多面。且藏有宋、明、清各代文物1000多件。 |
有凤来仪 | 凤山,是汕尾地方的着名旅游区,位于市区东南面。这是广东通高第一的艺术石雕像。妈祖文化广场,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为世界第一的专业广场。每年的农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圣诞,九月九日的妈祖升天纪念日,举行庙会,可以看到三个“国家稀有剧种”(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的精湛表演;可以听到极具海韵特色的渔歌演唱。以及多种唐音宋韵的歌舞串演。 |
遮浪奇观 | 红海湾遮浪南澳半岛素称“粤东麒麟角”,她濒临南海,礁岩多姿多彩,“山、海、沙、石”兼备,“湖、岛、湾、屿”迥异,海水由于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半岛东西两边的海面景象迥然不同。是国家级天然浴场,数次被作为国际和国内帆板赛比赛场。 |
金厢银滩 | 位于陆丰市区20公里的金厢镇省级风景名胜区——金厢滩滨海旅游区。该景区是一处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滨海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游览区,有呈S型长约8公里、宽60米的海沙滩,滩上沙质以石英沙为主,粤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海泳浴场。 |
莲峰叠翠 | 位于海丰县北部7公里处,主峰海拔1337.3米,为粤东沿海第一高峰,状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山,是广东省的四大名山之一。明清时期,有高僧在此创建鸡鸣寺、云莲寺、金竹寺等7座古剎,宗教文化发达,被誉为“莲花佛国”。1995年3月,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广东莲花山森林公园”。 |
一饭千秋 | 位于海丰县城北郊五坡岭上,占地960平方米。亭为六柱八角重檐攒尖顶,通高9米;亭内覆盖着一座庑殿顶古石亭,上刻“方饭亭”三字,内竖立石碑刻有文天祥半身画像,此亭始建于明代正德十年(1515),为纪念南宋文天祥抗元在五坡岭不幸被捕而建,1957年5月被县政府颁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南万椎涛 | 陆河绿色走廊南万红椎林生态公园,位于中国最大的红椎林母林採种基地——南万红椎林自然保护区内。这里有存活距今一亿六千万年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恐龙的食物——桫椤群;有满山百年红椎树林;有350多年树龄的“红椎王”等。 |
着名人物
近代名人
杨其珊(1871-1933)陆丰县人。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陈炯明(1878-1933)海丰人。 粤军之父,联省自治提倡者。
彭湃(1896-1929)海丰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
黄鼎臣(1901~1995)海丰县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
革命烈士彭湃——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张威(1902-1928)陆丰东海镇人。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
锺敬文(1903~2002) 海丰人。国学大师,诗人,散文家,教育家。有“中国民俗学之父”之称。
马思聪(1912~1987)海丰县人。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
谢非(1932-1999)陆河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吕以辇(1936-1995)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誉为“中国数学巨星之一”。
当代名人
彭云鹏(1944一 )祖籍陆河县,生于印度尼西亚,被印尼经济界公认为新一代“林业大王”和“胶合板大王”。
彭士禄,海丰人,核动力专家,彭湃之子。
郑建源,陆河人,中国400富人榜第6名
徐克,海丰人,着名导演
黎耀祥,海丰人,香港着名演员。
钟声坚,祖籍陆丰,仁恆置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执行长。
许裕长,陆丰甲子镇人,1953年出生在,广东南方恆裕集团董事长。
彭禹贤,1943年出生于陆丰,第九届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欧金谷,1944年出生于陆丰县河口镇(今陆河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建华,1956年3月生,陆丰人,广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龚俊龙,陆丰市甲子人,1959年10月生。香港金龙财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绍杰,陆丰市甲子镇人,飞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汕尾市第五届政协委员;深圳潮商会副会长;
林国芳,陆丰人,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副会长等。
林如光,陆丰人,他一手创办的嘉丰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玻璃器皿製造厂商之一,被誉为东南亚“玻璃大王”。
向华强(1948-),籍贯陆丰,黑社会背景,香港电影出品人、监製、演员,中国星集团主席。
温源宁(1899-1984)陆丰人。英文月刊《天下》原主编。1946年起任国民政府驻希腊大使。文学批评家钱锺书的老师
黄毓民(1951-)陆丰人,香港立法会议员,时事政治评论员、香港泛民主派政党、社会民主连线创党主席。
庄心妍(1992-)陆丰人,女歌手,致力音乐旗下艺人,首张EP《填密爱》,单曲《一万个捨不得》。
彭远扬(1985-)陆丰人,香港亚视歌手、主持人。
陈扬(1954-)陆丰人。广州电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134号火炬手。
庄佳杰 ,陆丰人,1993年出生于深圳。中国国青队90后球员
杨一虎,出生于陆丰县,中国国青队90后球员,司职前锋。2012年加盟贵州人和。
郑振涛(1962-)陆丰人,中共韶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城市荣誉
中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中国第一个工农政权成立的地方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1中国魅力城市
我最喜爱的休闲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
粤东旅游黄金海岸
中国青梅之乡
中国建筑装饰之乡
中国水鸟之乡
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地
中国首批全国文明渔港
东方夏威夷、东方莫斯科
中国四大渔场
中国四大贝雕产地
中国海鲜美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