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固城(范成大诗作)

固城(范成大诗作)

《固城》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国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第一、二句极写北地“水”之苦,第三、四句极写南土“水”之甜。此诗运用对比手法,赋予水更为深广的内涵。这首诗在艺术技巧上,把深沉的思想感情潜藏到寻常文字的背后,使之有了更加深刻的内容。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固城
  • 创作年代:南宋
  •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处:《石湖居士诗集》

作品原文

固城
自白沟十五里至固城镇,旧辽界也。水味极恶,用柳作大棬汲井,谓之凉罐
柳棬凉罐汲泉遥,味苦仍鹹似海潮
却忆径山龙井水,一杯洗眼洞层霄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固城:今河北省隆尧县固城镇。
②凉罐:一种用柳木製成的汲水用具。
③柳棬(quān):《孟子·告子上》:“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后因以“柳棬”泛指用柳条编成的杯、盂之类的容器。亦称“柳鑵”、“柳罐”。
④径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北50公里处。龙井: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山地中,井泉清冽,有盛名。井之附近产茶,世称龙井茶。
⑤洗眼:犹拭目。谓仔细看。唐代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洗眼看轻薄,虚怀任屈伸。”
⑥层霄:高空。晋代庾阐《游仙诗》之三:“层霄映紫芝,潜涧泛丹菊。”唐代李白《大猎赋》:“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

白话译文

从白沟出发走十五里到了固城镇,此地原属辽国。当地井水非常鹹苦,当地人用柳条做成大鑵从井里打水,称之为凉鑵。
用柳条做成的凉鑵从深井里打水,打出来的水仍然像海水一样鹹苦无比。
不禁让人回想起径山和龙井的水,用一杯水擦一下眼睛就能够看穿高空。

创作背景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第五十八首。范成大行至固城,饮当地苦水,想起汉族遗民在异族统治下所受之苦,遂作此诗。

作品鉴赏

整体鉴赏

第一、二句极写北地“水”之苦,以“鹹似海潮”之句,注以“水味极恶”之语,苦井的滋味,可想而知。诗人赋予北方的水以新的意义,借物暗喻异族的入侵,体现了诗人敏感的爱国之心和对北方遗民的关爱之情。北方之水被诗人用来表达自己複杂心情。诗人将自己的爱国之情融人到当地的水中,而不是仅仅为了状物而状物。使思想感情更加深沉含蓄、言近旨远,所描写事物不仅有形,而且有神。
第三、四句极写南土“水”之甜。运用对比手法,赋予水更为深广的内涵。诗人通过南北风物的对比来抒发国土沦丧的感慨,从地理学上说,诗人写的是盐硷地里的饮用水,但文学毕竟不是科学,诗人运用艺术想像,把北方盐硷地的井水和西湖的龙井泉水相比,一个苦涩难以人口,一个甘甜清冽,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为了进一步揭示自己的用意,诗人特别在题后加了一个小注:“旧辽界也。”无论是辽还是金,都是异族入侵者。沦陷区的水“鹹似海潮”,如泪水;南宋临安的水“一杯洗眼洞层霄”,如甘露。诗人以此做比,即显示出了在民族交往中的爱国心态,又表现出了对于入侵者的憎恶。
在诗人爱国主义热情的浸染下,使“水”这一平凡之物在寻常的外表下,潜藏着複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蒙上了一层沉重的色彩。

名家点评

山东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乔力《范学论文集》:这首诗叙写北地的特殊水土,以语言而求直接诉诸视觉、感觉,使形、味皆可见可知,真切朴实而徐徐道来,似毫不着力便教人留下异乡的鲜明印象。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着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