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同仁堂界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西山同仁堂界桩
- 出土地点:北京西山
- 所属年代:清
提起中药许多人不约而同会想到"同仁堂"三个字,"同仁堂"原名"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铺"。是浙江宁波乐显扬创建于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的一家药店,其服务宗旨是"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是国内最负盛名的药铺,历经数代,载誉300 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 同仁堂集团公司"。以其传统、严谨的製药工艺, 显着的疗效享誉海内外。2006 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同仁堂"早年製药所用的中药材种植地却鲜为人知。笔者和几位文物爱好者在北京西山发现了"同仁堂"乐家的早年中药材种植地的四至界桩和刻有四至界的摩崖石刻。现将我们看到的"同仁堂"乐家这块中药材种植地的四至界介绍给读者。
但是"同仁堂"早年製药所用的中药材种植地却鲜为人知。笔者和几位文物爱好者在北京西山发现了"同仁堂"乐家的早年中药材种植地的四至界桩和刻有四至界的摩崖石刻。现将我们看到的"同仁堂"乐家这块中药材种植地的四至界介绍给读者。

东界(正东界):
从海淀区香山南路与闵庄路相交处的南河滩,往西进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门,向左行300 米,看到一块刻有"绿魂"二字的巨石,从巨石后面的小路向西北行约800 米,路的左侧坡地上3.0 米处有块不规则平面向上的卧石,从右向左竖刻"乐宅正东界"五个字,每字高0.20 米,楷书阴刻。该界石南50 米的坡地上,竖立着一块方柱形界桩,露出地面1.20米,东面竖刻"乐宅地界",北面竖刻"正东界",由于年久日晒雨淋, 上端已剥落。
从海淀区香山南路与闵庄路相交处的南河滩,往西进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东门,向左行300 米,看到一块刻有"绿魂"二字的巨石,从巨石后面的小路向西北行约800 米,路的左侧坡地上3.0 米处有块不规则平面向上的卧石,从右向左竖刻"乐宅正东界"五个字,每字高0.20 米,楷书阴刻。该界石南50 米的坡地上,竖立着一块方柱形界桩,露出地面1.20米,东面竖刻"乐宅地界",北面竖刻"正东界",由于年久日晒雨淋, 上端已剥落。
南界:
从刻有"绿魂"巨石向南行约800米, 有条早年从海淀区北辛庄村、黄土坡村去往青龙山福惠寺、双泉寺和天泰山慈善寺的进香古道(有的路段现已修成水泥路)。沿路西行约1000 米与从海淀区北法海寺通往石景山区黑石头村和香山南门的防火道相交,从相交处向南行50 米,路右侧有条上山的小路(现已修成水泥台阶路),这就是古香道。顺香道西行约200 米,北边是某单位体工队的足球场。足球场南侧北向石壁上有两处竖刻"乐宅南界"的摩崖石刻界石,两处界石相距30 米。一处刻字距地面0.60 米,字较大,每字高0.18 米,楷书阴刻。另一处刻字距地面1.0 米,字较小每字高0.15 米,楷书阴刻。南界没有发现界桩。据说五十年代北京化学工业学校的师生曾经在这里劳动实习过。
从刻有"绿魂"巨石向南行约800米, 有条早年从海淀区北辛庄村、黄土坡村去往青龙山福惠寺、双泉寺和天泰山慈善寺的进香古道(有的路段现已修成水泥路)。沿路西行约1000 米与从海淀区北法海寺通往石景山区黑石头村和香山南门的防火道相交,从相交处向南行50 米,路右侧有条上山的小路(现已修成水泥台阶路),这就是古香道。顺香道西行约200 米,北边是某单位体工队的足球场。足球场南侧北向石壁上有两处竖刻"乐宅南界"的摩崖石刻界石,两处界石相距30 米。一处刻字距地面0.60 米,字较大,每字高0.18 米,楷书阴刻。另一处刻字距地面1.0 米,字较小每字高0.15 米,楷书阴刻。南界没有发现界桩。据说五十年代北京化学工业学校的师生曾经在这里劳动实习过。

西界(正西界):
沿足球场南侧刻有"乐宅南界"的进香古道(此香道石板路保留完好)西行120 米,上台阶向左拐50 米处香道的右侧,是去往西山着名的狮子窝"佛"字石刻的小路。狮子窝"佛"字石刻在青龙山福惠寺东南方向1500 米的地方,地名叫狮子窝。这里是青龙山中段,山腰处由採石形成悬崖峭壁,此地是海淀区和石景山区交界处,有多处摩崖石刻。站在此处向东望,可俯瞰玉泉山、团城演武厅、宝相寺旭华之阁和松堂诸胜。峭壁之上就是西山着名的狮子窝"佛"字石刻。这组石刻"佛"字最大,字高1.48 米,楷书阴刻。"佛"字的上方刻有"狮子窝"三个字,每字高0.60 米见方,楷书阴刻。在几百米外就能清楚地看见这两处石刻。在"佛"字石刻左方有落款:"嘉庆捌年(1803 年)三月庆魁重修" 的刻字( 省略)。在"佛"字石刻右下方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开山修路建庙的石刻记录(省略)。"佛"字石刻左下方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 年)修道记录(省略)。"乾隆三十三年石刻"下方,有竖刻"乐宅西界"四个字,每字高0.13米,楷书阴刻。距"乐宅西界"石刻西5.0 米靠山根处,有一方柱形界桩,向东面刻"乐宅地界",向北面刻"正西界",界桩上部已剥落。
沿足球场南侧刻有"乐宅南界"的进香古道(此香道石板路保留完好)西行120 米,上台阶向左拐50 米处香道的右侧,是去往西山着名的狮子窝"佛"字石刻的小路。狮子窝"佛"字石刻在青龙山福惠寺东南方向1500 米的地方,地名叫狮子窝。这里是青龙山中段,山腰处由採石形成悬崖峭壁,此地是海淀区和石景山区交界处,有多处摩崖石刻。站在此处向东望,可俯瞰玉泉山、团城演武厅、宝相寺旭华之阁和松堂诸胜。峭壁之上就是西山着名的狮子窝"佛"字石刻。这组石刻"佛"字最大,字高1.48 米,楷书阴刻。"佛"字的上方刻有"狮子窝"三个字,每字高0.60 米见方,楷书阴刻。在几百米外就能清楚地看见这两处石刻。在"佛"字石刻左方有落款:"嘉庆捌年(1803 年)三月庆魁重修" 的刻字( 省略)。在"佛"字石刻右下方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开山修路建庙的石刻记录(省略)。"佛"字石刻左下方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 年)修道记录(省略)。"乾隆三十三年石刻"下方,有竖刻"乐宅西界"四个字,每字高0.13米,楷书阴刻。距"乐宅西界"石刻西5.0 米靠山根处,有一方柱形界桩,向东面刻"乐宅地界",向北面刻"正西界",界桩上部已剥落。

北界:
沿刻有" 乐宅正东界"那块卧石,顺路往西北行约80 米, 路右侧2.0 米处有一块巨石,高约1.20 米,向西面竖刻"乐宅北界"四个字,每字高0.18 米,楷书阴刻。从该界石向西北走约8.0米下到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上到沟北岸,顺沟北岸的山路西行1000 米,与海淀区北法海寺通往石景山区黑石头村和香山南门的防火道汇合,从汇合处南行90米,再顺路向东南拐约10米,防火道的左下方1.0 米处有一块不规则巨石,平面斜向西,竖刻" 乐宅北界"四个字,每字高0.18 米,楷书阴刻。近年道路拓宽,该界石大部分被土石埋没,刻字的右侧有人为钻的两个直径0.02 米深孔,疑似想将此界石炸毁。这块界石与东面那块刻有"乐宅北界"的界石在一条线上,两处界石相距约950 米,形成"乐宅北界"地界。北界没发现界桩。
沿刻有" 乐宅正东界"那块卧石,顺路往西北行约80 米, 路右侧2.0 米处有一块巨石,高约1.20 米,向西面竖刻"乐宅北界"四个字,每字高0.18 米,楷书阴刻。从该界石向西北走约8.0米下到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上到沟北岸,顺沟北岸的山路西行1000 米,与海淀区北法海寺通往石景山区黑石头村和香山南门的防火道汇合,从汇合处南行90米,再顺路向东南拐约10米,防火道的左下方1.0 米处有一块不规则巨石,平面斜向西,竖刻" 乐宅北界"四个字,每字高0.18 米,楷书阴刻。近年道路拓宽,该界石大部分被土石埋没,刻字的右侧有人为钻的两个直径0.02 米深孔,疑似想将此界石炸毁。这块界石与东面那块刻有"乐宅北界"的界石在一条线上,两处界石相距约950 米,形成"乐宅北界"地界。北界没发现界桩。

这是我们看到的" 同仁堂" 乐家早年在北京西山的一块中药材种植地的四至界。总面积约上万平方米。它的地理位置正是青龙山的东山坡,西高东低,自然环境优越、土质肥沃、水分充沛、阳光充足、无污染,适合中药材种植生长。这些界石和界桩为研究、考证 "同仁堂"乐家早年在北京西山种植中药材提供了依据,希望给予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