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南岸,与着名的六和塔隔江相望。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4号文批覆,学院正式创立,并于同年秋季起正式招生。2004年11月,经教育部确认。 学院採用民办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学院现有校园占地面积900亩(富春校区500亩,滨文校区400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基本介绍
- 硕士点:无
- 所属地区:中国 浙江 杭州
- 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 学校官网:http://www.zcmu.edu.cn
- 中文名: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 英文名: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BinJiang College
- 简称:浙中医滨江学院
- 创办时间:2000年1月
- 类别:独立学院
- 学校类型:医药
- 属性:普通本科高校
- 现任校长:方剑乔
- 校训:求本远志
- 主要院系:中医学系、临床医学系、听力系、药学系、计算机系
- 学校地址:富春校区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高科路 滨文校区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 在校生数:4146人
学院概况
校本部对学院的教学活动予以巨观指导,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与校本部一起教学并共享师资和学术资源。学生收费标準按办学成本确定,并报省教育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备案。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委託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新宇公司和浙江工业大学容大公司管理。

15届滨江学院初次就业率为96%,毕业生去国(境)内外升学人数为46人,其中国内37人,国(境)外9人,升学院校包括:浙江大学、西南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
学院发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0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秋季开始招生。2004年11月,获得教育部重新确认。2007年2月,依法完成登记注册,取得独立法人资格。
建院以来,全院师生员工秉承浙江中医药大学“求本远志”校训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模式,依託母体学校的办学优势,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性强,择业面广的套用型人才。
学院现址位于钱塘江南岸。由于条件限制,缺少独立校园,长期与母体学校同校址办学。根据教育部第26号令及省政府、省教育厅的要求,学院积极开展新校迁建工作。200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与富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框架协定书》。2010年7月,与富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富阳市人民医院、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三家单位正式签订《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协定书》,确定学校新址落户富阳市富春街道高教园综合体内,占地面积500亩,规划校舍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概算10.9亿元,学生规模近期5000人,远期7000人。新校园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预计2014年12月前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全部工程建设将于2016年9月前完成。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举办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规範办学,加快建设,力争建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管理规範、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型独立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校园风景
建院以来,全院师生员工秉承浙江中医药大学“求本远志”校训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模式,依託母体学校的办学优势,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性强,择业面广的套用型人才。
学院现址位于钱塘江南岸。由于条件限制,缺少独立校园,长期与母体学校同校址办学。根据教育部第26号令及省政府、省教育厅的要求,学院积极开展新校迁建工作。200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与富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框架协定书》。2010年7月,与富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富阳市人民医院、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三家单位正式签订《共建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协定书》,确定学校新址落户富阳市富春街道高教园综合体内,占地面积500亩,规划校舍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概算10.9亿元,学生规模近期5000人,远期7000人。新校园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预计2014年12月前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全部工程建设将于2016年9月前完成。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举办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规範办学,加快建设,力争建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管理规範、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型独立学院。

学院设定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78.7万元,图书34万册。专任教师(聘期一年以上)23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49人。立足于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成立了医学系、药学系、生命科学系、工程与技术学系、管理与语言学系等五个系,设定了医、管、理、工、文等五个学科门类的2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48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学院设有中医系、临床医学系、针灸推拿学系、药学系等13个系及体军教研室、社科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280人,其中专职教师93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14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209人。
专业 | 学制 | 类别 |
中医学(定向) | 5 | 第二批 提前录取 |
中医学 | 5 | 各省民办本科高校相应录取批次 |
临床医学 | 5 | |
口腔医学 | 5 | |
针灸推拿学 | 5 | |
康复治疗学 | 4 | |
中药学 | 4 | |
药学 | 4 | |
护理学 | 4 | |
公共事业管理 | 4 | |
市场行销 | 4 | |
生物技术 | 4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
英语 | 4 | |
生物工程 | 4 |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4 |
办学历史
1953年7月创办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5年10月学校独立办学。
1956年初学校迁至杭州市四宜亭。
1956年下半年学校迁至杭州市庆春路原浙江大学旧址。
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
1960年、1970年学校两度併入浙江医科大学。
1974年9月恢复浙江中医学院。
2000年3月学校整体迁至现址,成立滨江学院。
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9月,滨江学院迁建工程(富春校区)竣工并投入使用。
学校领导
学校党委
党委书记:孙秋华
党委副书记:陈刚、熊耀康
纪委书记:章建生
党委委员:孙秋华、李俊伟、吴承亮、张光霁、陈刚、陈烈荣、郭清、章建生、熊耀康(按姓氏笔画为序)
学校行政
校 长:方剑乔
副校长:郭清、李俊伟、张光霁
地图信息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路970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