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常州市北郊中学创建于1974年,李一氓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1978年由市政府确定为重点中学,1996年以全省评估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教委省级重点高中的验收,2001年12月经过常州市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合作协商成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 简称:北郊高中
- 校训:大志、大度、大雅
- 创办时间:1974年
- 类别:公立学校
- 现任校长:严玉林
- 所属地区:常州
- 主要奖项:江苏省重点高中 环境教育基地 常州市“老八所”
历史沿革
二十几年前的常州市北门外镇澄公路南侧,通江河(今同济河)西,有一大片荒滩菜地。阡陌纵横,土地平整,地面无任何建筑物,基本无工厂,空气清新,适宜建校。经当时的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主任纪国会、市委副书记董彦等领导实地察看,反覆酝酿,最终确定在此处筹建中学。 由于新建中学地处常州市区北边,因而暂时定名为“北郊中学”,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972 年8月5日上午,教育局办事组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北郊中学筹建处。8月8日下午、8月23日上午,筹建处两次邀集一中、三中、六中、七中、八中、十二中(即省常中)、二十三中、二十四中的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共商工程设计机事项。10月10日局领导又抽调兄弟学校人员充实筹建处的力量。

北郊中学筹建处成员名单:
组长:吴善兴
副组长:张永椿
组长:吴善兴
副组长:张永椿
组 员:朱开帮(负责场地与基建) 史玉(负责通路、通水、通电)
陈敖培(负责图纸设计)
乐德慎(一中) 邵金和(二中)
林贵江(六中)
陈理(十五中) 朱金德(二十三中)
陈敖培(负责图纸设计)
乐德慎(一中) 邵金和(二中)
林贵江(六中)
陈理(十五中) 朱金德(二十三中)
教学条件
赵辉
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範大学化学系,在常州市北郊中学任教至今。现为北郊中学化学教研组长。从事教学工作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成绩显着。有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及省级获奖,参编过多部教学参考资料。
王爱明
王爱明,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95年南京师範大学政教本科毕业,05年获教育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教高邮市车逻中学、常州市北郊中学。00年获高邮市“教坛新秀”称号,06年被评为常州市第七批骨干教师,常州市高中政治徐惠仁名师工作室成员,北郊中学教研组长。
两次获高邮市政治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次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和政治教师,成绩优秀,两次考核优秀。撰写了多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範围发表或获奖。
奉行的教育理念:先育人、再教书!
追求的教学风格:思维严谨、方法灵活、富有激情、注重反思!
黄宏
黄宏,中学一级教师,常州市高中化学教学能手。2006常州市优质课市区一等奖,2009常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2011常州市先进班集体。教育格言:用执着做好每一件事,用关心成就每一个学生
王玮
毕业于苏州铁道师範学院(现苏州科技学院)历史系,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新北区第二届政协委员,常州市优秀班主任,2007年“华英奖”获得者。多年高三班主任工作成绩显着,学科教学富有特色,高考成绩在常州市稳居前茅。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1997年以来已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自称“伟哥”或“拆恋专家”
陈松梅

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获局级嘉奖及托利多奖。有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时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李留兴
语文高级教师,常州市第五批语文青年骨干教师。从教23年,长期在北郊中学国中部和高中部任教,带过多届毕业班。平时刻苦钻研,重视教学科研,参与编写书籍十多部;在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十多篇;主持的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作为总课题“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科学化”子课题荣获江苏省教研室重点课题一等奖。

徐美玲
中学一级教师,常州市高中英语教学能手。主要荣誉:常州市高中英语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年度考核三次获得市教育局优秀或嘉奖。
教育格言:教育的目的,是为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準备。
钱志栋
常州市高中地理教坛新秀。主要荣誉:常州市中国小精品课程创新实施优秀奖,全国第三届现代教育新技术优秀成果和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常州市教育工会“青蓝工程”评选优秀师徒。

刘磊
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常州市高中历史骨干教师。主要荣誉: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市区一等奖,局托利多奖。教育格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程连营
中学一级教师,常州市教坛新秀。主要荣誉:常州市高中数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年度考核多次获得优秀或嘉奖。被称作“雷锋”或“雷神”

教育格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校园环境
常州市北郊中学新北校区由常州市教育局与新北区政府联手共建,校区 座落在新北区规划区内,占地317亩(相当于老校区的8倍)总建筑面积94816平方米,总投资近3个亿,建成后是常州最美、最现代化的全寄宿制公办学校,是耸立于常州北大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校区交通便利,东傍华山路,西连西环路,北依新北政府,南临沪宁高速公路,距未来常州行政中心仅4公里,几条宽敞的新建大道可快速直达现在的市区。
新校区全部建筑以欧式学院派风格为主,中西式交融,气势恢弘,充满现代气息。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动静结合、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环境典雅。新校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教室宽敞并配有学生储藏室;大中小活动市足够适应未来的教改的需要;装备一流的实验大楼;可容纳千人的艺术大厅;开放式的图文信息中心;能举办省级比赛的体育场馆;拥有3000多个床位的学生公寓和满足几千个人同时就餐的两个饮食服务中心。
新校区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超过60%,湖河连池、路桥衔接、草木生辉、香飘四季、假山喷泉、幽径连廊、秀色怡人、集整体美、环境美、艺术美于一体,是学生嚮往的最理想的学习、生活场所。
杰出校友
- 2012届校友 王逸超
- 2011届学生党员 巢珂
- 2011届学生党员 顾以诺
- 81届校友 谈庆
- 85届校友 嵇武
- 95届校友 汤轶阳
- 95届校友 江淼
- 95届校友 万洁卉
- 95届校友 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