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黄河乡(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下辖镇)

黄河乡(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下辖镇)

黄河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位于章丘区西北部,是黄河流域唯一以“黄河”命名的乡镇,面积121.89平方公里, 辖72个行政村,5.4万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黄河镇
  • 别名:黄河乡
  • 行政区类别:乡镇
  • 所属地区: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 下辖地区:辖72个行政村
  • 电话区号:0531
  • 邮政区码:250202
  • 地理位置:章丘区西北部
  • 面积:121.89平方公里
  • 人口:5.4万人
  • 方言:山东话

乡村概况

黄河镇域内土地宽满,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北傍滔滔黄河水,南依绿色屏障大沙溜林区,东与邹平县接壤,西有浮桥与济阳县襟连。境内高标準水泥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距济青高速公路20公里,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0公里。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黄河乡
2002年,黄河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亿元,财政收入42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011元, 工业总产值3.88亿元,销售收入3.69亿元,利润 1842万元,税金421万元。
1968年,黄河公社铁木业社成立,产品以生产镰刀、小型农机为主,黄河公社工业开始进入起步阶段。进入20世纪70年代,工业企业逐步建立。1972年成立黄河公社煤矿,1973年成立黄河公社磷肥厂,1976年成立黄河公社第一砖瓦厂,1977年成立黄河公社造纸厂,1978年成立黄河公社化工厂,1979年成立黄河公社建筑队等。进入80年代,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大批乡村企业相继成立。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农业发展迅速,小麦等粮食作物连年丰收,1980年建立了黄河公社第一麵粉厂。1981年成立黄河公社第一木器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开始改善居住条件,1982年成立第二砖瓦厂。民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出现了大量余粮,1984年成立第二麵粉厂,面向社会为民众代储余粮;是年,成立黄河公社第二木器厂。1985年成立第三砖瓦厂、黄河工艺品厂和北房麵粉厂。1987年成立黄河乡棉纺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20 世纪90年代,兴建一批新企业。1991年成立黄河塑胶厂、与济钢合资成立防腐剂厂,1992年成立章丘市社会福利银粉厂、黄河育苗厂、黄河活性碳厂等。
交通
黄河镇交通发达:0九路、吕大路、吕前路、临见路四条高标準水泥公路穿境而过,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20公里。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为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56亿元、2.17亿元、0.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5%、28%;地方财政收入2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51元,同比增加571元。
近年来,黄河镇认真贯彻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改革、发展、创新、稳定的大局不动摇,以引进引办为总抓手,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竞争能力和运行质量,强化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指导与帮扶。 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 铸造厂和两个银粉厂是黄河镇的骨干企业、 纳税大户,抓好这几个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是全镇工业发展的关键。採取的措施有:一是最佳化传统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使企业高产、稳产,把多年来昌盛不衰的传统产品做大做强,增加生产能力。铸造厂由年产 1000吨提高到1300吨,银粉厂由年产500吨增加到700吨。 二是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搞好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铸造厂投资5 0万元,扩建球墨铸铁生产线,球墨铸铁年产达到500吨。三是引进优势项目,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投资200万元,引进济南鲁邦公司, 嫁接改造银粉厂生产线, 新上高档闪光浆生产项目,年产高档闪光浆200吨, 产值1000万元,增加税收20万元。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企业的骨干地位更加稳固。转换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借鉴改制经验, 特别是骨干企业的改制经验,对现存的集体企业实行彻底的产权改革。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理顺债权、债务关係,用“公退民进“的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置换产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甩掉集体企业年年亏损的包袱,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
区位优势
黄河镇东临邹平,西与济阳县城襟连,黄河三桥的修建即将实现与济南市零距离对接,地理位置极为优越。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6%,生态环境优雅,有“天然氧吧”的美誉。境内土地宽满肥沃,水利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形成并壮大了以林木、畜牧、蔬菜、瓜果、淡水养殖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格局。目前,全镇林网面积已达到了4万亩,各类瓜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淡水养殖面积213公顷,果树面积133公顷,奶牛4000头,肉牛达到了6万头。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黄河镇成功引进的企业大项目有6个,总投资1.2亿元,在谈的项目有10个,预计总投资额10亿元,济南金诺棉纺有限公司和青岛正大养殖基地的成功落户黄河镇,为黄河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005年,黄河镇引进引办企业完成实际投资8430万元,占全年计画的105%,实现税收386万元,占税收总额的71%。社会事业方面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累计投资2200多万元,修筑起了总长100余公里、“五横四纵”道路交通网路,新建桥涵闸42座,乾支沟清淤16公里,开发整理土地133公顷,治理涝洼地26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667公顷,使全镇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贯通、渠相连”的土地资源新格局,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黄河镇黄河镇

农业发展

黄河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与稳定齐抓、建设与调整并举”的工作思路和突出特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绿色黄河”的工作目标,以干部队伍建设统揽全镇发展大局,在党员干部中大兴“大干、实干、苦干”之风,促进了全镇良好党风、政风、民风的形成,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沙溜万亩生态农业示範园的建设,拉开了全镇都市农业大发展的序幕,形成并壮大了以林木、畜牧、蔬菜、瓜果、淡水养殖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格局。目前,全镇林网面积已达到了4万亩,各类瓜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淡水养殖面积3200亩,果树面积2000亩,奶牛4000头,肉牛达到了6万头。黄河镇物产丰富,2002年被命名为“济南市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并注册了“黄河”牌西瓜、大米等农产品商标,沙性土壤培育出的西瓜个大瓤甜,黄河水浇灌的大米味香质优。目前已引进了“冰淇淋”、京欣、本田等21个西瓜、香瓜新品种和香粳米9407优质大米品种,销售网路遍布北京、上海、连云港等10多个大中城市。新型产业——冬枣,2005年第一年出果期产量即达到50万斤,销往深圳、香港、广州等各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大米大米

工业经济

以引进引办和民营经济为总抓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黄河镇成功引进的企业大项目有6个,总投资1.2亿元,在谈的项目有10个,预计总投资额10亿元,济南金诺棉纺有限公司和青岛正大养殖基地的成功落户黄河镇,将有力的促进黄河镇的农业结构调整,为全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005年,黄河镇引进引办企业完成实际投资8430万元,占全年计画的105%,实现税收386万元,占税收总额的71%。民营经济按照“膨胀总量、搭建载体、最佳化环境”的发展思路,活力明显增强,今年又新增了4家投资额2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完成税收206万元。社会事业方面,紧紧围绕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2200多万元,修筑起了总长100余公里、“五横四纵”道路交通网路,新建桥涵闸42座,乾支沟清淤16公里,开发整理土地2000亩,治理涝洼地4000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使全镇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贯通、渠相连”的土地资源新格局,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黄河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不断深化依法治镇、依法治村,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确保了社会治安秩序长期稳定,为民众安居乐业和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2005年,全镇完成税收总额592万元,比去年增长62.6%,占年计画的131.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2万元,比去年增长51.8%,占年计画的126.6%,实现了比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翻番的目标;个体私营经济实缴税金206万元,比去年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80元,比去年增长15%。

城镇建设

按照“北部打造吕寨商贸服务区,南部构建董高新城区”的城镇建设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準建设,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功能得到了显着提升。北部吕寨商贸服务区已开发建设了“三纵三横”6条主要街道,规划建设了农资、建材、商贸等三处交易市场和文教、生活住宅两个服务区,拉开了商贸服务区建设的框架,政府驻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加大。同时,着力构建董高南部新城区,一是高标準规划建设金诺棉纺有限公司,拉动南部新城区发展。二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高标準建设董高村文体广场、中心幼稚园、便民超市、蔬菜市场等,构筑起南部新城的发展中心。三是大力实施绿化工程,保护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凸现城镇建设的特色,提升了小城镇的品味。
黄河镇黄河镇

特色产业

西瓜产业
黄河镇从1999年发展大棚西瓜生产,西瓜产业已成为黄河镇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主要来源。2003年黄河镇在开发建设万亩生态农业示範区的基础上,投资800万元,聘请农业专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规划建设了“黄河镇万亩瓜园”,目前该园已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年产西瓜3万吨,远销上海、深圳、新疆、内蒙古等各大城市和地区。黄河镇西瓜发展速度快,还得益于西瓜协会的成功运作。协会自2002年自发成立以来,会员已遍及全镇50多个行政村达到5000余人,2004年经民政局注册,纳入正常化管理,在引进新品种、技术指导服务、生产物资服务、标準种植、开拓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瓜农技术水平,保证了西瓜品质,为“黄河”牌绿色西瓜的成功注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黄河镇党委、政府将西瓜销售问题作为首先环节来抓,帮助农民找市场,帮助农民找销路。在境内建设了三处西瓜销售批发市场。规模最大的董高村西瓜市场,年销售量达到上万吨。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沙性土壤为主的黄河镇,广大瓜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种瓜经验,使西瓜的形体品质,比其它地所产高出一筹,黄河西瓜具有体圆、皮薄、色泽鲜亮等外形特点,瓜瓤的颜色也十分鲜美,有白、黄、粉、红等颜色,吃起来有甘甜、爽口、挂沙的感觉。黄河镇西瓜2003年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证书,经国家食品质量检验中心鉴定,黄河镇西瓜富含18种元素,是上乘的保健、药用佳品。
西瓜西瓜
冬枣冬枣
冬枣
冬枣产业是黄河镇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黄河镇自2003年从霑化县引进冬枣栽培技术以来,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冬枣种植面积已达到了1000亩,通过常年聘请专家技术员指导生产,全镇的冬枣种植技术日臻成熟,生产出来的冬枣果大味甜,品质优良,2005年获得了国家的有机食品认证,并与山东中农春雨公司和东营市冬映红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定向收购契约,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另外,该镇投资100万元,在该基地内建设了一处占地200亩的冬枣种植展示园,并在园内修建了360米长的绿色长廊、两座休闲亭和1000米长的环园观光沙石路,为下一步发展观光旅游型农业打下了基础。目前,绿色长廊已栽上了皇家秋天优质品种葡萄和佛手瓜、葫芦等爬架作物,基地内冬枣今年进入盛果期,产量可望达到100万斤。

社会发展

累计投资2200多万元,修建起了总长116余公里、“五横四纵”道路交通网路。开发整理土地2000亩,治理涝洼地4000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使全镇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贯通、渠相连”的土地资源新格局,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计画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落实“三到位”,推行“三结合”,把全面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製做为目标,使计生工作上再新台阶。社会保障工作,2007年上半年发布用工信息400条,转移就业300人,组织专业技能培训2期。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2842

26634

26208
家庭户户数
15128
家庭户总人口(总)
52836
家庭户男
26631
家庭户女
26205
0-14岁(总)
11269
0-14岁男
5974
0-14岁女
5295
15-64岁(总)
36514
15-64岁男
18451
15-64岁女
18063
65岁及以上(总)
5059
65岁及以上男
2209
65岁及以上女
285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2554

管辖村落

唐王村 徽宋村 赵家村 张古尤村
钱家村 吕寨村 卢家村 高家村
王高塘村 董高塘村 杜高塘村 临济村
张官村 前营村 后营村 黄徐寨村
马徐寨村 曹徐寨村 西关村 东关村
周家村 店子村 郭中寨村 华庄村
南樊村 吴寨村 蒋家村 南房村
北房村 东王常村 西李村 东李村
王寨村 夏家村 见寨村 逯家村
东南李村 油坊村 刘元村 东野村
黄河镇黄河镇
西野村 饮马村 杏元村 北范村
二图村 花红村 毛店村 侯家村
贾姑庵村 大寨村 新街村 金王村
西王常村 东邢村 石李村 何王村
南李村 杨桥村 北李村 字王村
木张村 岳家村 马家村 王圈村
曲家村 西张村 东张村 常家村
杨家村 北赵村 刘家村 范元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