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马金星(中学高级教师)

马金星(中学高级教师)

马金星(中学高级教师)

马金星,男,1989年阜阳师範学院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从教以来,历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校考试中心副主任、年级主任、政教处副主任、教科处主任,并获得"教坛新星”、“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称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马金星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性别:男

个人简介

马金星,男,1989年阜阳师範学院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从教以来,历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校考试中心副主任、年级主任、政教处副主任、教科处主任。现任教于阜阳一中校本部,承担着高中4个班化学课教学任务和学校的教学教研、科研课题、学科竞赛及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他被聘为市高中化学优质课评评审,2006年参加新课程国家级培训,2007年代表阜阳市在省新课程实验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演讲。
马金星

荣誉称号

2000年获阜阳市“教坛新星”称号;
2002年获安徽省第二届“教坛新星”称号;
2003年获阜阳市“优秀教研组长”称号;
2004年获阜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2005年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获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2009年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教科研成果

主持(课题组长):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研究》;
主持(课题组长):省级课题——《新课程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
参与: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佳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获省一等奖);
参与: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参编由省教育厅教科院组织的《高中化学同步作业》必修1 ;
主编《课课通》必修2(安徽教育出版社);
主编《焦点》必修2(安徽教育出版社);
主编《直击高考——名师方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主编《画龙点睛》高三一轮複习用书(现代教育出版社);
主编《新导练》高三一轮複习用书(吉林大学出版社);
主编《学生印製作业》必修2(安徽省教育厅教科院组织 安徽省教育出版社)。

业务经历

1994年被评为中学化学一级教师;
2001年被评为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2003-2005年参加安师大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006年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新课程国家级骨干者培训(安师大);
2006年当选为安徽省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02-2010年连续15次担任阜阳市高中统考化学科命题人;
2008年担任阜阳市中学一级教师评审会阅卷专家;
2008年以来担任安徽省高中远程继续教育首席辅导教师;
2009年承担安徽省考试院、教科院高考命题调研观摩课;
2009年参与安徽省考试院、教科院组织的“新课程学生作业”修订;
2009.10受阜阳师院之邀为大四学生作“新课程的呼唤”专题报告;
2010年参与2010年安徽省《考试说明》化学科修订工作;
2010年受聘担任阜阳市化学科兼职教研员;
2010年任安徽省教科院组织的《学生印製作业》高中化学必修2主编;
2010年5月被聘为阜阳师範学院兼职教授。

工作侧记

追求卓越 乐于奉献
谦和而真诚,爽朗而稳健。和他聊天,总有一种浸泡在融融阳光里的感觉。儘管,那时正值隆冬季节。
马金星(中学高级教师)
“站準自己的位置,负好自己的责任”。这是阜阳一中特级教师马金星老师的人生信条。多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开拓创新,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无悔选择。
马老师任化学组组长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带出了一个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队伍,获得了全市优秀教研组的光荣称号。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人们对马老师的了解和理解在逐步深入。他是一位好兄长,好教师,好同事,是一位师德高尚,勤于学习,忠于事业,远离庸俗的新时期人民教师楷模。
一个忠于事业的教育者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一门事业,事业的真谛在于奉献。”这是马金星老师写在自己案头的一句话,这是他决心当好一名教师的理想和铮铮誓言。从教二十年来,他从一位普通教师不断成长,先后获得省教坛新星、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政教处副主任、教科处主任等职务。儘管他的工作岗位不断变换调整,行政管理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因为他在心眼里把教师职业看成人类最光辉的事业,把“传道、授业、解惑”看成教师最神圣的职责。
“马老师,您的板书很工整,讲课条理清楚,很有激情和感染力,能深入浅出,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在您的讲解下难题好像不再神奇。”他教过的以前的毕业生,总是这样对他说。为了把每一堂课上好,他花许多时间认真备课,查找许多资料,参考许多书籍,写好教案,精心製作课件,想方设法下大力气把化学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一门课。
他白天忙于行政事务,晚上潜心看书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课堂上,他理论联繫实际,开展案例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汗水没有白流,他的课受到学生的好评,教案被评为优秀教案,学生笔谈会全部为优秀,他也荣获市“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党员,他具有较强的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顾全大局,服从需要,把做好本职工作看得高于一切。马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学校的最大贡献,就是对学校领导的最大支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03年,他开始担任年级主任及校第二党支部书记,正赶上学校扩大规模,师资紧张,年轻教师又面临着快速成长接受高三考验的现实问题。马主任从学校大局出发,自觉肩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确保14名新教师顺利通过了高考检验,为学校下一步发展积蓄了生力军。这在历届高三年级工作中都是很少有的。同时,他全身心扑到年级工作的规範、改革与创新上,努力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响亮提出:“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队伍的建设、班主任培训与管理、学生行为规範教育、班主任竞选、晚自习改革等等,每一个构想、每一项计画、每一次活动,他都视为一粒种子。每一粒,都是寄託,都是希望。就这样,马老师用自己的耐心、诚心、责任心和睿智换来了年级工作的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一个勤于钻研的研究者
马老师2008年底担任校教科处主任,这使他如鱼得水,有了进一步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在教研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他敬长携幼,团结协作。他深深懂得,没有理论研究方面的突破,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学上的真正突破。于是,书本成了他的营养源,课堂成了他的试验田。
一分汗水,一分收穫。《谈新课程下中学化学和谐课堂的构建》、《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四大点睛之妙》(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12篇论文记录了他对教学的思考,《学生同步作业》(安徽教育出版社)等6本学辅教材凝聚着他探索的智慧,主持并结题了一项省级课题,正在主持一项国家级课题,参加研究了3项省级课题,使他不愧成为阜阳一中教科研工作的领军人物,并于2010年受聘为阜阳市化学科兼职教研员和阜阳师範学院兼职教授。
他注重向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化。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从传授者转化为参与者,从控制者转化为帮助者,从仲裁者转化为促进者;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从管理者向组织者转化,从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化,从实施者向开发者转化;在课题研究方面,从执行者向决策者转化,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化。
他始终坚持现代教学更重视激活学生思维。他认为,课堂教学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把知识教活,二是要把思维激活。课堂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程式,一是外在的行为活动程式,二是内在的思维活动程式,教学是否突出思维过程决定教学的品质和有效性。激活课堂不是看形式是否热闹,而是看是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才是本质。
他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始终坚持课堂的“四大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攻,问题为主线。“两大要素”:问题优质是教学有效的关键,启发得当是教学有效的保障。“四大特徵”:动与静相宜的课堂气氛,畅与阻相关的教学流程,对与错相融的学习体验,扶与放相生的教学设计。
作为阜阳一中教科研工作的部门负责人,他十分重视有效听课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听评课教师提高听评课能力:第一,听课听什幺?听课的三大关注点:关注问题(问题的有效性,体现教学设计能力);关注学生的回应(思维的有效性,目标的达成度);关注启发(启发的有效性,体现课堂驾驭能力)。第二,评课怎幺评?评课的两大关注点:评价教学问题的设计;评价教学启发的策略。
一个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同行者
你能够走多远,关键看与谁同行。与马金星老师共事,让你不断前行。
尽力做好工作,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与奉献。近几年,学校发展比较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进年轻教师比较多。为了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使青年教师儘快适应教师岗位,他先后承担了4位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他从课程教学大纲的领会理解、授课计画的制定、课程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教案的书写、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使用,一直到作业的布置批阅、课后辅导答疑以及组卷、阅卷、成绩评定等进行全程跟蹤指导,儘可能多地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受过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张洪良对笔者说过:“马老师甘当我们专业成长的铺路石,他的指导让我终生受益。”“予人玫瑰,手留余香”,马老师的这种无私付出,换来了同事的尊重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4位青年教师已顺利完成导航计画,站稳了讲台。其中,王燕老师获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被评为省教坛新星、市学科带头人;张洪良老师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被评为市骨干教师,他所任班主任的班级升学率连续两届居全校之首,又评为“市优秀教师”,其事迹被市电视台报导;秦惠娟老师09年获校教学大奖赛理科组一等奖。
而我则在与马老师的朝夕相处中,受到了他的人格感染,在面对一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和庸俗的市儈众相时,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守那一份心灵的净土。
这就是马金星老师,一个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一个把三尺讲坛作为毕生奋斗目标的探索者,一个把努力工作视为日常生活的奉献者,一个将“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常怀感恩之心”信奉为做人準则的智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