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药学类实验教学示範中心联席会议组长单位;入选“111计画”、”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唯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的医药院校;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就业率最高的院校之一。
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36年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併入学校,成立华东药学院。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併,成立中国药科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併入学校。学校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定 。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学校附属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为学校临床学院。
截至2017年底,学校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近2200亩,建筑面积近5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6144人。在职教职工1653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7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学校官网:http://www.cpu.edu.cn
- 中文名:中国药科大学
- 外文名: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 简称:中国药大(CPU)
- 创办时间:1936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医药类
- 属性:211工程、985平台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教育部直属高校
111计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 现任领导:校长来茂德
党委书记金能明 - 专职院士:3人
- 本科专业:25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
二级学科6个 - 院系设定:13个院部系
- 校训:精业济群
- 校歌:《中国药科大学校歌》
- 校庆日:11月16日
- 地址:玄武门校区:南京市鼓楼区童家巷24号
江宁校区: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 -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十二五”以来)
国家级教学成果12项(2000年以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知名校友:叶桔泉、徐国钧、彭司勛、袁承业、沈家祥、胡之璧、王广基、周俊、谢晶曦、谢宗万、廖清江、刘国杰、安登魁
- 长江学者:6人
历史沿革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1936年9月,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创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
抗战爆发后,学校初迁汉口,复迁重庆,1946年回迁南京。
华东药学专科学校
1950年6月,学校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
华东药学院
1952年11月,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併入,成立华东药学院。
1953年,武汉中南卫生专科学校药剂专科班併入。
1955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
南京药学院
1956年6月,更名为南京药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获得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10月,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併,成立中国药科大学。
1996年,进入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併入。
2011年,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同年,中国药科大学成为唯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的医药院校。
2015年,南京鼓楼医院成为中国药科大学临床学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加盟中国药科大学,正式挂牌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
2017年,学校药理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3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药理与毒理学学科排名跨入全球前1‰。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7年12月28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中国药科大学在药学学科评估排名中取得A+的好成绩,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列全国第一档。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8年10月,学校申报的“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江苏省发改委和教育厅建设立项;该中心是本批次全省药学领域唯一获準立项的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学校获得立项的首个工程研究中心。
2019年5月,由学校与杭州市钱塘新区携手共建的中国药科大学(杭州)创新药物研究院成立。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拥有“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临床前创新药物研发各节点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及工程技术中心18个,实现了化药、中药、生物药物三大领域科研平台的全覆盖。并建有“药物科学研究院”,整体推进学校新药的研发工作,为各类新药的研发提供全方位服务。
学校建有“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为国家医药政策和行业发展提供政策谘询,打造医药领域高端智库。学校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共建“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学校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共建“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拥有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并建立“协同创新联合研发基地”,江苏恆瑞药业和南京圣和药业先后进驻基地,实现了“企业进高校”和“服务入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转化。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药物分子设计与成药性最佳化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 | |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南京新药筛选中心 |
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学校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纵向课题749项,在国内同等院校中承担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名列前茅。其中,2010年获国家“重大新药创製”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数40余项,经费资助2.15亿元,获批项目数、经费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共申请专利75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9项,11个新药获得临床批文,9个新药获取国家新药证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375篇,其中3100篇论文被SCI、EI收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7项;该校与1000余家医药企业签订了8457项合作协定,2项技术转让单个契约经费突破1亿元。“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获国家“重大新药创製”科技重大专项批项目数、经费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国家新药证书2本、新药临床批文13个、授权发明专利570件;发表SCI论文4000余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获国家“重大新药创製”科技重大专项批项目数、经费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截至2017年12月,近年来,学校建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平台20余个,构建了技术转移中心、智慧财产权运营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有机结合的成果转化协同体系。先后为全国500余家企业的1650余项新药和新製剂提供了关键技术服务,项目总金额超过8.5亿元,2项技术转让单项契约经费突破1亿元。研发出包括盐酸关附甲素、爱普列特、依达拉奉、银杏内酯注射剂、伊立替康、长春瑞滨以及英太青等在内的一类创新药物、新製剂81个,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00多亿元。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图书馆面积3.4万平方米,藏书总量约155万余册,可提供利用的中文电子期刊2万余种、外文电子期刊近4000种,已形成了以药学、化学书刊为主体,相关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学科藏书体系。
- 学术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CACD、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国际药学》、美国《剑桥科学》、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英国《公共健康研究资料库》、荷兰《医学文摘》、荷兰爱思唯尔SCOPUS资料库收录期刊。
学院学报

《中国天然药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协精品期刊。
《药学教育》: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药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万方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等大型检索资料库全文收录期刊。
《药学进展》:2012年度以1114.9的篇均下载量高居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榜首。
《中国药学年鉴》:是我国唯一的药学学科专业年鉴。
办学实力
院系设定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国药科大学下辖14个院系(部),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29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高职)专业。
院系(部) | |||
药学院 | 中药学院 | 国际医药商学院 | 理学院 |
工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药物科学研究院 | 体育部 |
学科建设
中国药科大学有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药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学科专业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药学一级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中西医结合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药学
一级学科 | 药学 | |||||
---|---|---|---|---|---|---|
二级学科 | 药物化学 | 生药学 | 药剂学 | 药物分析学 | 药理学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药学 | 药物製剂 | 中药学 | |
---|---|---|---|---|
江苏省品牌专业 | 药学 | 中药学 | 製药工程 | |
江苏省特色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英语 | 临床医学 | 药物製剂技术 |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生物学、化学工程技术、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药学、中药学。
- 学科评估
教育部2008年学科评估中,中国药科大学一级学科药学名列全国第一、一级学科中药学名列全国第三。2012年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中国药科大学共有3个一级学科参评,2个学科排在前5位,其中,药学排在第三位,中药学排在第二位。
代码 | 学科名称 | 排名 | 参评高校数 | 相对位置 |
---|---|---|---|---|
1008 | 中药学 | 2 | 28 | 前7% |
1007 | 药学 | 3 | 48 | 前6% |
1205 | 工商管理 | 72 | 115 | 前62% |
师资力量
截止2017年,在职教职工1653人,其中专任教师978人(学科教师901人,辅导员7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91%;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7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8人;博士生导师185人,硕士生导师21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千人计画”入选者2人、“青年千人计画”入选者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画入选者3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德国科学院院士 |
---|---|---|
彭司勛 | 王广基 | 来茂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
生物製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 | 高向东 |
药物化学教学团队 | 尤启冬 |
药学生物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 | 姚文兵 |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12月,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高等医药院校。2014年,学校3项教学成果荣获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囊括了本届药学教育类教学成果奖所有奖项。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开设国家精品课程8门,江苏省精品课程30余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建设项目3门;入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7种。学校建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药学点)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医药点),获批建设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是首批获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资助的高校之一。
生药学 | 药物化学 | 天然药物化学 | 药学的生物化学基础 |
工业药剂学 | 药事法规 | 药物分析 | 生物製药工艺学 |
工业药剂学 | 生物工程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 药物化学 | 药物的生物化学基础 | 药事法规 |
生药学 | 药物分析 | 生物製药工艺学 | 天然药物化学 | 药理学 | 有机化学 |
製药工程学 | 民族传统体育 | 分析化学 | 人体解剖生理学 | 医药套用数理统计 | 医药企业管理 |
工业药剂学(高职) | 公共关係 | 船舶结构力学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材料连线原理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大学英语(2010) | 船舶阻力与推进 | 财务会计学 | 南方果树生产技术 | 药品质量管理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
微生物学 | 临床药理学 | 药用仪器分析导论 | 药物分析(双语) | 大学英语(2005) | 等 |
国家级 | 省级 |
---|---|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 中药质量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
生物製药实验教学中心 | 生物製药实验教学中心 |
对外交流
中国药科大学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药学学科外国留学生、进修生、高级访问学者的基地,也是接受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定点院校之一。先后与美国、英国、义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所学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定,还同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瑞士、瑞典、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上的联繫,为世界57个国家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生和进修生。学校还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圣约瑟夫大学开展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开展本科生实训项目;与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曼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等多所院校签订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协定;与义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开展本硕连读奖学金项目;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义大利、丹麦等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其中,中国药科大学是首批受日本文部省邀请派遣学生访日的高校之一。
文化传统
校训
精业济群
精业济群原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训,中国药科大学曾改校训为“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后于2006年70周年校庆之际,为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恢复建校初期原校训。
精业者,专注也,将製药作为终身的事业,精勤笃行、一以贯之,方可达到济世救群的最终目标。
校徽
中国药科大学校徽图案主体由三个苯环、一个人组成。苯环意为製药方法,核心是一个人,寓意以人为本的製药、教学精神。人形图案还形似字母Y,与“药”字拼音首字母相同,代指“药科”特色、药科大学。
校徽

校歌
《中国药科大学校歌》
魏巍我校,
屹立江东,
志在起废振癃。
古剂改良,
新药求精,
保健民族任重,
济济多士,
药学专攻,
存心以仁,
任事以诚。
共同继续,
神农伟业,
建树万世之功。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金能明 |
校长 | 来茂德 |
党委副书记 | 张福珍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戴建君 |
副校长 | 姚文兵、陆涛、孔令义、王正华 |
历任领导
孟目的 1936.9--1939.8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陈思义 1939.8--1945.6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薛愚 1945.7--1946.10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孟心如 1946.10--1947.10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吴荣熙 1947.7--1948.10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管光地 1949.3--1952.1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华东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盛立 1949.3--1952.11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代理校务 建院委员会主任 | 江守默 1952.11--1953.4 华东药学院院长 |
张辅忠 1953.4--1957.2 华东药学院院长 | 孙卜菁 1957.3--1958.5 南京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蒋宗鲁 1958.5--1959.7 南京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汪青辰 1959.9--1964.9 南京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李昌文 1964.9--1973.5 南京药学院党委书记 | 王心田 1978.12--1979.3 南京药学院党委书记 1973.2--1978.12 革命委员会主任 |
王钧彦 1978.12--1983.11 南京药学院院长 | 张克威 1979.3--1983.11 南京药学院党委书记 |
尹宗靖 1983.11--1986.10 南京药学院院长 1986.10--1988.10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 1988.10--1991.12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徐群 1983.11--1986.10 南京药学院党委书记 1986.10--1988.10 1991.12--1995.3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1988.10--1997.6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 |
李乾生 1995.3--1997.6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吴晓明 1997.6--2013.1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 1997.7--2001.10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
胡金波 2001.11--2008.3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刘贵友 2008.3--2011.11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知名校友
叶桔泉:着名中医中药学家,中医药界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彭司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学製药、药物化学专业创建人之一,着名药物化学家。
徐国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着名生药学家。
袁承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臣,着名有机化学家。
沈家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药工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开发的先驱者之一。
周俊: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
胡之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着名中药生物工程专家。
王广基: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药物代谢动力学家。
来茂德:德国科学院院士,着名病理学家。
谢晶曦 :成功研製出3个意义重大的创新药物的着名药物化学家。
谢宗万:着名生药学家和本草学家。
廖清江:中国甾体药物研发领域开拓者之一,着名药物学家。
刘国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执业药师,着名药剂学家。
安登魁:中国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着名药物分析学家。
李晓彤: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李春波: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环境保护优秀企业家。
孙飘扬:江苏恆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优秀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