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简称“浙大城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邮电管理局(现为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一所新型普通本科高校。2009年,入选全国首批CDIO试点单位;2011 年,被列为“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试点”高校;2014 年,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画,2015年12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套用型建设试点示範学校;2016年,成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与浙江省套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批成员院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2012年4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成为浙江省专业硕士点培育建设立项单位;2018年,启动转设省管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事宜。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19205.72万元;设有9个二级学院(分院)以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开办36个本科专业;共有专任教师712人,全日制本科生12416名,与浙江大学等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140余名。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 学校官网:http://www.zucc.edu.cn
- 中文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外文名: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 简称:浙大城院(ZUCC)
- 创办时间:1999年7月
- 类别:民办高校
- 类型:综合类
- 属性:独立学院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画(2014年)
浙江省套用型建设试点示範学校(2015年)
CDIO工程教育联盟理事单位(2016年)
浙江省套用型本科高校联盟(2016年) - 现任领导:吴健(党委书记)
韦巍(院长) - 本科专业:36个
- 院系设定: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以及1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 院训:求是创新
- 院庆日:10月18日
- 地址:南校区:杭州市拱墅区湖州街51号(310015)
北校区:杭州市拱墅区湖州街50号(310015) - 院校代码:13021
-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截至2018年)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1项(2017年)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17年)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 - 知名校友:胡玮炜、许航、王轶磊、斯康等
历史沿革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满足浙江考生的入学需求和地方建设对于套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浙江省高等教育作更大的贡献。沐浴着第三次全教会的春风,四校合併后的新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一拍即合,经过几个月的协商,7月20日,教育部批准杭州市和浙江大学合作举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同年7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邮电管理局(现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共同发起创办,其中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各出资6000万元,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出资5000万元,校址为原“邮电管理学院”校舍。
2003年3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行理工科分院成立大会,新组建的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学院四个二级分院同时成立;同年9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组建成立,研究生部成立,该院和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
1999年10月4日,学院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

2004年3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艺术学院成立,由原新闻系改建而成;同年6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经济分院和管理分院合併组建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
2005年3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研究生会成立。
2006年5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成立;同年,生命科学学院更名为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07年,开始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获“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套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项目,并担任全国相关学校的牵头单位。同年7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女子学院成立,由杭州市妇联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联合创办;同年8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科企业家学院成立,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浙江中科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举办。
2008年,土木工程和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入选教育部首批CDIO试点专业。同年5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挂牌成立。
2009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入选全国首批CDIO试点单位。
2011年6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业教育学院成立;同年,被列为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试点高校。
2012年4月,浙江省学位委员会正式发文批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3年9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名为医学院;同年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土木工程、资产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相继被批准列入浙江省本科第一批次(第一段)进行公费招生。
2014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画高校。
2015年7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护理学院成立(归属医学院),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举办;同年12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套用型建设试点示範学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工程师学院效果图

2016年1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为首批CDIO工程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同年9月,浙江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揭牌成立,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享办学资源,逐步实现整体融合;同年10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通过独立学院规範设定省级验收。
2017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为浙江省专业硕士点培育建设立项单位;同年5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纽西兰UW学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纽西兰怀卡托大学联合举办。
2018年,浙江省委常委会在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建设发展问题时,对城市学院转设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事宜予以了肯定。同年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全面实施公费招生(中外合作专业除外),并启动转设省管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事宜;探索与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融合发展,并成为浙江大学一流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6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国际商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终止办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法学院和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分院),36个本科专业,专业设定涵盖文、经、管、法、工、理、医、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与纽西兰怀卡托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课程合作项目8个。
二级学院 | 开设专业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软体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学、道路桥樑与渡河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 | 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 | 资产评估、金融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商务英语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师资队伍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12人,其他外聘教师155人,生师比15.73: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49人,硕士379人,博士比例达34.97%;具有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47人,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达48.17%;具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总计2人,浙江省“151”人才25人,杭州市 “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及相当级别以上50人,入选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画2 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钱江人才C、D类项目2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 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3人,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在杭创业创新项目7人;共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赵阳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韦巍
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江全元
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韦巍、马俊海、赵阳、郑增威、魏新江、曾玲晖
钱江特聘专家:黄宏伟(同济大学)、陈天洲(浙江大学)、过敏意(上海交通大学)、尤肖虎(东南大学)、吴飞(浙江大学)、张立新(浙江大学)、葛坚(浙江大学)、郭斌(浙江大学)、陈刚(浙江大学)、陈国权(浙江大学)、潘纲(浙江大学)、王立忠(浙江大学)、黄永焯(中科院上海药研所)、李春光(浙江大学)
浙江省钱江人才C、D类项目(不全):曾玲晖
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肖铎、曾玲晖、吴明晖
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吴明晖、魏纲、卢应梅、李杰、陈观林、李艳君、王新泉、张翀、朱建安、方玲玲
省级教学名师:颜晖
省级教学团队:面向套用型人才培养的程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颜晖,2009年)
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张梦新、魏新江、魏纲、王新泉、陈观林
西湖学者:赵志义、张建青、江根源、杨芳
杭州市 “13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曾玲晖
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画:曾玲晖、卢应梅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有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3个,浙江省重点学科4个,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2个,杭州市重点学科11个。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土木工程、药学、工商管理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省重点学科:药理学、计算机套用技术、企业管理、岩土工程
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药理学、通信与信息系统
杭州市重点学科:计算机套用技术、药理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岩土工程、新闻学、传播学、经济法学、桥樑与隧道工程、免疫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有浙江省重点专业1个,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4个,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浙江省精品线上开放课程3门;杭州市重点专业5个,杭州市特色专业4个;共有21项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浙江省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会展经济与管理、法学
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药学、财务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
省级精品课程:《程式序设计(I)(II)》、《软体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
浙江省精品线上开放课程(不全):《App Inventor–零基础Android移动套用开发》、《大学物理(I)》
杭州市重点专业:新闻学、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杭州市特色专业:法学、会展经济与管理、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护理学
- 教学成果奖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跨区域跨校线上开放课程“1+M+N” 协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南石油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河西学院、临沂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潍坊学院、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合作,2018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套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合作,2005年)
- 学生成绩
2017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启动23项大学生创客项目,新增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画项目25个,浙江省新苗人才计画项目10个。A类竞赛共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96项,其中国际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1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有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个,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3个,杭州市重点实验室9个,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杭州市高校优秀创新团队1个。
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智慧型植物工厂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中药研究与开发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电子服务与智慧工厂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信息处理与智慧型系统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
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杭州市网路与计算重点实验室、杭州市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杭州市药物信息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市先进设计与製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市商务信息分析重点实验室、杭州市数字城市与电子服务重点实验室、杭州市地下工程安全与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市物联网技术与套用重点实验室、杭州市区域经济发展与演化仿真重点实验室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不全):旅游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城市文化创新传播研究中心等
杭州市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工程灾害机理与防治研究创新团队(魏新江,2013年)
科研成果
2017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增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3项,地厅级项目61项,横向科研项目259项;作为第一单位获得省部级奖3项。
2017年,科研经费达7000万元,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师生团队研製的“木心伞”获2017年德国红点设计产品大奖。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图书131.56万册,可使用电子图书1726046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800余种,可使用电子期刊112873册。
《现代城市》

- 学术期刊
《现代城市》是一份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中国城市建设学科领域中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工作经验,开设的栏目有城市规划、城镇建设、城乡之间、城市交通、数字城市、城市房产、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文化、城市博览等;被《中国学术期刊网路出版总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维普)收录;2008年获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获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辑质量奖,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次获得全国民办高校期刊“十佳期刊奖”。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截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与中国大陆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总计67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係,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国际健康科学中心1个、合作办学项目1个、课程合作项目9个、校际交流生项目19个。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纽西兰怀卡托大学于2002年开始合作举办本科教育中外办学项目,是中国较早开办国际合作项目的高校之一,并于2016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纽西兰UW学院,成为中新本科教学合作的首家机构,实现杭州高等教育史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
2017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以各种形式赴境外学习交流人数达721人,交流率为21.92%,其中寒暑期交流学生584名、以“三明治”形式赴境外学习与交换学生33名、依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课程合作项目赴境外学习学生104名。
2017-2018学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拓展了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接收2名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的学生来院学习一个学期;对接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申报中国教育部关于2017年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画(万人计画),成功获批并顺利开展“中国文化与特色经济探索”学习交流项目,共有20名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参加;接待香港理工大学25名护理专业学生来杭医院进行实习。
- 中国国内校际合作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从2003年起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4年与安徽理工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6年与常州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7年与黑龙江科技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截至2018年5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招收15届研究生,总计400人。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含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徽以浙江大学校徽为基础,院徽两侧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校名的英文简称“ZUCC”,院徽中间图案源于浙江大学的标誌——求是鹰,经过演化后成为求是雏鹰,外圆为中文校名。
院训
求是创新
“求是创新”选自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创新”,意为勇于开拓,不断进取。
吉祥物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吉祥物“大城小C”由2000级校友留芳设计,该设计源自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院徽图案——求是雏鹰。选择雏鹰作为校园吉祥物,一方面是传承了浙大的“求是”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展现新型学府年轻学子的青春风貌。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类别 | 职务 | 姓名 |
董事会 | 董事长 | 吴朝晖 |
副董事长 | 陈红英、傅建根 | |
董事 | 任少波、严建华、杨建华、沈建平、许杭、张国娟、李红、吴健 | |
党政领导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韦巍 |
党委书记 | 吴健 | |
常务副院长 | 斯荣喜 | |
副院长 | 朱永平、陈丰秋 | |
党委副书记 | 陈丰秋 |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李磊 |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叶民 | 党委书记 | 2014.9—2017.12 |
吴健 | 院长 | 2008.4—2017.12 |
胡礼祥 | 党委书记 | 2005.7—2014.9 |
王立人 | 院长 | 2005.7—2008.4 |
鲁世杰 | 院长 | 1999.7—2005.7 |
邹晓东 | 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 | 1999.7—2005.7 |
参考资料: |
知名校友
胡玮炜: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摩拜脚踏车创始人。
许航: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全国十大“最美检察官”、浙江省劳动模範、第四届浙江省优秀检察官、第二届“最美杭州人”、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二次。
曾侃: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足球评论员。
斯康: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画”创业人才,安吉云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获“最美浙江人—2016青春领袖”称号。
袁奇翔: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
王轶磊: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浙江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民进浙江省副主任委员,广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佳吟: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全国优秀公诉人,第五届“最美杭州人”。
吕晶晶: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香港亚洲小姐大赛总冠军。
阮静波: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现任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