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

中山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内涵的丰富和提升,坚持以学生髮展为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办学三十五年来,中山学校先后成为上海市课程改革一期、二期实验基地,是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小班化试点校和卢湾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学生行为规範示範校和上海市红十字示範校。

学校简介

今天,中山学校思考的重点就是如何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内涵,使中山学校的软体同硬体设施一样,让人瞩目。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
作为上海市150所课改实验和研究基地之一、卢湾区的视窗学校及“小班化”试点校,学校在推进二期课改的过程中,灵活结合学生实际,从全局着手,务虚蓄足,务实扎实,以学校传统品牌和龙头课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抓手,强调创造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整体氛围,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2002年学校在起始年级全面使用新教材,为新教材的验证作出了贡献,同时,经教育局同意,招收38名学生作为该校第一个课改实验班的成员。在这个课改实验班里,我们聘请外籍教师任教,着重提高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强化班级外语特色,同时还重点加强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确立了具有该校自身特点的《中山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準》学校教材,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该班的成功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课改实践经验,也为我们新一届两个课改实验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发展

另外,学校还在预备年级招收一个寄宿制班级,并在国小部招收了两个小班化教学班。通过招生,我们加大了学校宣传力度,扩大学校影响面,为中山学校成为市级视窗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
课改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事制度的改革又为建设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针对这一点,学校一方面加强自培机制,与学校主导课题挂鈎,成立学校名师顾问团,又与市、区科研机构和信息技术机构联手,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内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又加强内部最佳化,在实施奖金分配的过程中,重质量、重过程、重实效,不断完善具有中山特色的教师奖金分配方案,同时全面实施《中山学校师资调整意见》,重点对45岁以下教师进行筛选分类,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层次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和培养,让好教师多上课,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调整。形成能进能出、奖优汰劣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关心,更离不开教育局的帮助和指导,对此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感谢,更要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注重内涵发展,追求全面优质,打造中山品牌,铸就新中山辉煌的未来!
2006年,中山学校正式改名为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 飞上海市卢湾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讨论稿)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育投入 政府教育

经费投入 符合“三增长(1)”要求
人力资源
经费投入 教师年均收入(2)逐年增长,处全市前列
教师职后培养、培训经费(3)投入年人均2000元以上
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投入(4) 高中生每年900元
职校生每年1800元
国中生每年2000元
小学生每年1500元
幼稚园每年400元
特殊教育学生每年2500元
终身教育
经费投入 年投入逐年增长,处全市前列(5)

教育规模

学前教育
幼稚园17所(21个教学点)
小小班15人,小班20人,中大班25人(6)
民办园数占总数的20%
义务教育
按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并实行小班化教学
国小13所,每班学生约25人(7)
国中11所,每班学生约30人(8)
民办学校在校学生数控制在学生总数的15%以内(9)
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校4所,每班学生数约35人(10)
其中市实验性示範性学校2所,占50%;区实验性示範性学校1所,占25%(11)
职业高中2所(12):其中1所为全国重点职业高中,1所为中外合作办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2所(13)
满足本区及邻近区的适龄残疾青少年就读
教师教育 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市示範院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学校(非学历)120所以上,年在读生15万人次
业余大学(14)
教育培训谘询服务中心(15)
其他教育
机构 校外教育机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区早教指导服务中心、区职业技术实训中心(16)
社区学院、社区教育工作站(社区学校)和若干个社区教学点,形成社区教育三级网路

均衡化 公平度 配置

均衡 经费投入均衡: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主发展所需的办学经费
硬体设施均衡:按市教委有关标準对中国小进行建设和配置
人员配置均衡(17):
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比(18):高中阶段1:12;国中阶段1:10;国小阶段1:10;幼稚园阶段1:12;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组织优秀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共享(19)(项目合作、校际对口交流、组团式发展、政策激励等)
教育公平
程度 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提供学位,创设平等的教育机会(20);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对中国小校生活困难学生实行帮困助学制度(21)
对残障儿童实行“全纳教育”(22)
对100%轻度弱智儿童提供随班就读(23)的安置形式
符合上海市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24)

开放程度 国际交流

与合作 外籍教师任教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5%以上(25)
参加境外各类考察培训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5%以上
境外学生(含港澳台)占学生总人数比率达5%以上
与境外教育机构团体开展各类交流活动
国内交流
与合作 支持新郊区新农村教育发展
支持外省市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与本市及兄弟省市学校开展各类教育交流合作

师资建设 校长专业

水平(26) 中学校长:
学历:本科及以上达100%
职称:高级职称达95%
特级校长若干名,一级校长达20%
国小校长:
学历:本科及以上达95%
职称:中级以上达100%
校长职后平均年进修时间为120学时(27)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28)
按1:1要求建立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
教师专业
水平(29) 按市教委《上海市中国小教师守则》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达100%,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10%以上;新进教师本科学历达100%,研究生学历达30%以上。
国中教师:本科学历达95%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3%以上;新进教师本科学历以100%,研究生学历达20%以上。
国小教师:专科学历达95%以上,其中本科学历达到45%以上,新进教师本科学历100%,研究生学历达5%以上。
幼稚园教师:专科学历达95%以上,其中本科学历达35%以上。
所有中小幼高级、中级职称达到市规定标準。(30)
教师年平均培训时间200学时,其中校本研修占50%。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每年对全区40岁以下、有5年以上教学经历的主要学科教师脱岗培训比率达20%。(31)
优秀人才
培养 理顺教师专业发展职称系列和人才培养工作系列;完善优秀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考核、激励等机制(32)

教育管理 现代学校

建设 完善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评价与评价的“管办评”体系,培养社会教育类中介机构
加强政府督导、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治校
建立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强化学校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预警机制,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
办学模式 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参与办学
非义务教育,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多元化办学
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的学校

教育信息化 设施

学校校园网普及率、校园光纤接入率达到100%
中国小计算机房普及率达到100%;中国小数位化教师达100%;电制阅览室齐全
计算机生机比5:1,师机比1:1
区校两级网路教学资源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并辐射社区
信息化管理和套用 信息化管理制度齐全,并形成良性管理机制
教师套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100%
学生信息科技等级考试达标率达98%以上
建设一批现代技术实验学校

教育水平 教育普及

为98%以上0—3岁本区户籍的散居婴幼儿家庭提供教育服务与教养指导(33)
户籍适龄儿童入园率100%
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34)
高中阶段入学率98%以上
特殊学生国中毕业升学率85%(35)
国中毕业生合格率98%以上(36)
义务教育阶段按时毕结业率96%以上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
育人环境 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网路”,构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双向”教育服务平台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学生校外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建设一批运动场所,确保学生运动时间,推广体育运动项目,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达到并超过国际大都市平均水平(37)
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38)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达到较高水平(39)
一、由学校统一代办的项目和收费项目:
(一)、根据教学及升学考试要求应选的收费项目:
1、毕业生体检费
2、少儿住院互助基金
3、国小四年级学生需要开设游泳课
4、按规定纳入教育教学计画组织学生参加的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活动中用于学生的住宿费、一伙食费、交通费。
(二)自愿选择性收费:
1、中小学生龋齿充填
2、中国小春游,秋游活动费用
3、校服(夏装、春秋装、冬装)
4、学生午餐费
5、自办食堂的搭伙费
6、国小晚托班费用
7、住宿学校住宿学生的住宿费
8、住宿学生代办服务费
9、毕业生的毕业照费
10、中国小校校车费
11、升学毕业考试的有关资料费,如毕业生的升学指南、
招生简章等
12、订阅报刊杂誌(限每生最多订一份报刊、每个班级集体订一份报刊)。
13、中学生学科竞赛的报名费和考试费
14、各种类型的夏(冬)令营
15、国内外文化交流
凡属由学生选择参加的代办项目,学校应在开学前制订计画,听取学生家长委员会意见,并徵得家长委员会同意后,分别报中教科、小教科、职成教科、幼教科备案,并事先书面徵求学生家长意见,签字同意后才能代为办理,在开学后向学生收取,学期末向学生家长提供结算清单,并按“多退少不补”的原则结算,学校必须将代办项目的有关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检查。
二、不得向学生收取费用的项目:
1、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开展商业宣传、推销或委託收费
2、各类名义的补课收费
3、以与社会力量办学合作或以社会力量办学名义收取的各
类课外办班收费
4、以各种会议,活动名义收取的各类活动费、会务费
5、毕业班的複习材料
6、各类商业保险
7、各类教辅材料、作文书籍等
8、各种类型的等级考试
9、团章等的第一次费用
10、家校互动简讯互通
11、学生的学生证、校徽
12、学生的借书证、图书卡
13、小学生新生名章费
三、以上未列入的项目,原则上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费用,在各校的生均公用经费中列出,遇特殊情况报中、小、职成、幼教科审核后,交分管局长确定并报局长办公会议事议通过后,学校方可收取。
四、公用经费支出的项目:
1、健康卫生体检
2,贫血检查
3,肠道蠕虫检查
4,口腔普查
5、龋齿防治
6、国家计画免疫材料费(精白破、流脑等)
7、学生附加(校内)意外伤害险
8、素质教育活动教育局组织的活动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两部分,教育局组织的活动主要是观看电影、视、戏、剧、比赛,参观展览,参加大型活动等;学校组织的活动,应符合市教委、区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并在学期结束将经费使用情况向中、小、职成、幼教科备案。
为了保证“一费制”的顺利执行,区教育局加大了经费的投入:
公用经费国小每学期教育局补贴200元,民办转制学校每学期可享受50%补贴;国中教育局补贴300元,民办转制学校每学期可享受50%补贴;高中每学期150元,幼稚园150元,民办转制学校每学期可享受50%补贴。请分管经费的校领导督促执行。
五、本办法试用一年,(自2004年9月一一2005年8月),全区义务制教育阶段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其它未尽事宜以文(沪教委财[2004]60号)的规定为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