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为浙江工商大学二级学院。

学院可追溯至1962年入山东商业学校成立的兽医卫生检验专业。2007年,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4个教学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学位点2个;有教职工119人,在读研究生和普通本科生13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2007年
  • 类别:二级学院
  • 主管部门:浙江工商大学
  • 现任领导:韩剑众(现任院长)
    郑群雄(现任书记)
  • 本科专业:4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 院系设定: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生物工程系、套用化学系4个教学系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历史沿革

初创青岛

1957年,商业部卫生检疫局在山东青岛商业学校的基础上创办商业部兽医干部学校。

转战济南

1958年,商业部兽医干部学校迁至济南。
1960年,学校更名为山东兽医专科学校。
1962年,山东兽医专科学校併入山东商业学校,成立兽医卫生检验专业。

立足杭州

1963年,山东商业学校兽医卫生检验专业迁入杭州商业学校,并更名为肉食品卫生检验专业。
1973年,杭州商业学校更名为浙江商业学校。
1979年,浙江商业学校获準筹建杭州商学院并招收本科生。1980年,杭州商学院正式成立,肉食品卫生检验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1993年,学校食品科学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杭州商学院成立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3年,学院获準食品科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生物化工、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学院获準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準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7年,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名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008年,学院获準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準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2011年,学院获準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
2012年,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院成立。
2013年,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甘其食”中国传统食品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9月,学院下沙大楼(贝因美楼)正式启用,学院行政主体搬迁至新大楼办公。10月,获準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第二单位)。
2014年10月,学院获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食品)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建设。
2016年7月,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国际食品科技联盟认证。11月,“LMWZ”食品科学与营养研究联盟成立。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生物工程系、套用化学系4个教学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定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套用化学
资料来源:

师资力量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1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教授级职称30人,副教授级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5人,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工作和培训经历的超过60%。有,专任教师88人,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37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0人,具有博士学位6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浙江省千人计画人选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选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4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杰青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2人,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1人,浙江工商大学优秀教师3人,浙江工商大学教学名师2人,浙江工商大学教坛新秀2人。
江省高等学校专业教学团队: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2010年,负责人:邓少平)
教学名师
双聘院士:朱蓓薇(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饶平凡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画:王彦波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沈莲清、戴志远
浙江省“千人计画”人选:陈建设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顾青、孟岳成、王向阳、王彦波、梁新乐、于平、傅玲琳、卢延斌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戴志远
浙江省教学名师:邓少平
浙江省杰青:顾青、王彦波
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戴志远、熊春华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王向阳、熊春华、戴志远、韩剑众、王彦波、朱军莉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浙江省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重点建设)1个,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校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浙江省优势专业1个,浙江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浙江省高校新兴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1门。
2016年11月,荣获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浙江省重点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优势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浙江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高校新兴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类别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重点建设)
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校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中心
---
资料来源:
精品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
国家级精品课程
食品感官科学
---
国家级资源共享课
食品感官科学
---
资料来源:
教学成果
项目名称时间获奖类别
“工商融和”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4年9月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2005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学位点2个。
2016年05月,学院食品科学(归属于农业科学大类)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 重点学科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食品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重点学科:食品科学
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授权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食品科学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硕士点、生物化工、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工程硕士学位点:食品工程领域、生物工程领域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4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校级研究所4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联合研究机构7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食品学会挂靠学院。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第二单位)
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水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研发中心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植物食品加工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第二单位)
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研究团队
联合研究机构:浙江工商大学-“甘其食”中国传统食品研究与发展中心、浙江工商大学-Monell感观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院、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与英国利兹大学食品学院合作)、浙江工商大学-利兹大学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食品感官科学联合实验室(与美国莫奈尔感官化学中心合作)、糖醇套用研发中心(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校级研究所:食品研究中心、水产品加工研究中心、食品营养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统计评估研究院
校级重点实验室:食品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学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5年6月,学院承担了国家863计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或国家部委的各类科技计画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高达4600万元,年到款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以上。获得了1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2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100余篇。
2005年以来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一览表
成果名称奖项及等级完成人年份
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励建荣
2008
控制腌菜中防腐剂和亚硝酸盐危害的工艺技术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王向阳
2006
出口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範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戴志远
2008
三种植物源天然活性物质製备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沈莲清
2010
养殖鱼类精深加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戴志远
2010
新型高分子螯合剂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套用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熊春华
2011
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範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戴志远
2012
新型抗菌、益生饲料添加剂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顾青
2012
米饭製品速食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範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孟岳成
2013
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
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
孟岳成
2013
“工-商融合”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韩剑众
2014
海洋低值鱼类複合鱼糜製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戴志远
2014
酒石酸及其盐高效低碳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套用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熊春华
2015
资料来源:

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与英国利兹大学、纽西兰梅西大学、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美国乔治亚大学、日本国立香川大学等20余所中国国外高校签订了学生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协定。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文化传统

学院院徽

该院徽由汉字“食”、“鼎”、“钟”、“人”形、正六边形作为核心设计要素、形象地体现了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涵义。院徽整体构成“鼎”的造型,“鼎”为古代烹饪之器;结合院徽兼具“食”字的造型,突出学院的显着特色。“鼎”有“鼎力、鼎盛、鼎新”等正向联想和竭尽全力、团结同心等正面引申义,代表了师生沉稳刚毅、众志成城、为中华之崛起、奉科技以强国的精神品格。院徽又似“钟”的造型,取其“钟铎声声,人文日新;昌明博大,蒸蒸日上”之意,预示恢弘壮阔的发展前景;鈡者,代表知识与智慧的传播,寓意学院的办学理念如黄钟大吕,醒世育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院徽的外轮廓犹如两个握手的人形,象徵着团结、智慧、力量的凝结,象徵师生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1956代表学院历史。
院徽院徽

文化活动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了“狂人记”新生风采大赛等文体活动、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六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第四届国际醋酸菌会议等学术交流竞赛和会议。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党委副书记
韩剑众
党委书记、副院长
郑群雄
副院长
顾青、陈建设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帅
资料来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