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水产加工系,1986年更名为食品科学技术系,1993年成立食品学院。设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套用化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製冷及低温工程的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食品工程硕士点;七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生物製药、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物流工程、包装工程);两个高职专业(食品工艺、製冷与空调)。学院拥有在校大学本科生(含高职)2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240余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 前身:水产加工系
- 创办时间:1952年
-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海洋生物製药等
- 类型:本科
办学条件

自1984年起,我院开始招收食品化学、水产品乾燥工程、水产品综合利用、水产食品冷冻工艺、水产食品冷冻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製冷及低温工程、食品科学、套用化学、生物学等硕士点及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我院还承担食品工程、动力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方向的工程硕士及农业推广的硕士的培养。自2003年起,开始招收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博士研究生。此外还设有食品工艺专业、製冷工艺等高职专业,在办学层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院系专业
全院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製冷及低温工程、套用化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食品工程、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点,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流工程方向)、海洋生物製药、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包装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学院拥有在校本科生174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30名。
学院拥有四个学科(系)、四个省部级实验室与中心、四个院级重点实验室、三个院级中心和二个研究所,分别为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系)、製冷及低温工程学科(系)、化学学科(系);农业部冷库及製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淡水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上海)、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化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製冷中心实验室、食品品质与安全控制实验室;中日合作水产品加工利用研究中心、食品学院富煌巢湖三珍食品研究开发中心、天然製剂生物活性研究中心、海洋生物製药研究所、蔬果保鲜技术研究所。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2009年获準为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都市型食品物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先后获得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项目;食品冷藏链教学实验研究中心、食品基础实验室获财政部资助;食品安全战略研究中心获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项目资助;2015年12月,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顺利通过美国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为今后学院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及培养国际化人才夯实了基础。
国内外合作
学院还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现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挪威、爱尔兰、韩国、澳大利亚、纽西兰、瑞典、越南、俄罗斯等国和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国内外相关大学、研究所和企业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与人才培训。同时,学院与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上海伊禾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富煌巢湖三珍食品有限公司等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与上海廷亚製冷设备有限公司还在我院设立了专项奖学金。
学科建设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省部和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获奖成果有4项,专利3项。全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基础上已发表论文近300篇,撰写教材及专着10余部。2005年,食品学院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被批准为上海市特色重点学科;国际都市型食品物流(工程)获得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并组建了食品物流工程高地班,食品冷藏链教学实验研究中心、食品基础实验室获财政部资助和食品安全战略研究中心获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项目资助,为打造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奠定了基础。
2009年,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发(2009)107号档案通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已形成了从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为学校在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进程中搭建了新的平台。
发展领域
编号 发展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食品加工及保藏工艺研究
生物资源利用与开发
海洋生物製药研究
鱼糜加工技术(中日国际合作)
2 食品加工新技术开发套用 食品生物技术及微生态製剂研究
食品营养评价研究
食品工程学研究
新技术套用及新产品开发
3 製冷与空调工程技术研究 食品冷藏链技术研究
製冷工程技术研究
空调工程技术研究
冷库及製冷设备质量检测
4 食品安全战略研究 食品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
食品品质控制研究
食品标準与法规研究
国际食品信息中心(上海)
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培养具备坚实的食品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生产技术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包装、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加工学、食品保藏学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
培养具备食品科学、生物学、营养卫生学、食品标準与法规和食品质量管理知识基础,能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免疫学、食品毒理学、食品与环境科学、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加工学、食品保藏学、食品标準与法规等。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
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以及药物学等基础理论,掌握现代药物分离提取及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技术及医药经营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天然生物药物、药物合成、药理学、药剂学、生物化学药物製备技术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
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动力机械和动力工程(主干是製冷与空调工程)的设计、製造、运行、管理、研究及安装、开发、行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传热学、工程热力学、製冷原理与设备、製冷压缩机、製冷装置设计、空调工程、製冷空调自动控制、制冷机製造工艺学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
培养具备室内环境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主干是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和室内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量、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暖通空调、流体输配管网、建筑自动化、建筑给排水、製冷技术等。
製冷与空调专业(三年制高职)
培养具备製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开发、安装、维修等技术方面的扎实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计算机、外语知识的良好基础,从事高层次物业管理、工程管理及工厂能源设备运行管理的套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製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製冷与空调实践等。
食品工艺专业(三年制高职)
培养掌握现代食品营养、加工、保藏和检测等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与专业特长的套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加工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冷冻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学等。
硕士专业
083200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本专业是以水产品、农产品和畜产品等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依据食品的生物学、生化、营养、质构特性及其加工适性,套用食品科学理论与现代技术,重点开展食品的保鲜保藏、加工利用、品质评价、安全检测与控制等技术研究。本专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
(1)食品品质控制与提升技术
(2)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套用
(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4)食品生物技术
2、食品保藏及加工技术
(1)生鲜食品保鲜、水产品保活技术
(2)现代食品加工、製造与包装技术
(3)食品的冷藏链控制技术
3、食品营养与品质评价
(1)食品营养分析与功能评价
(2)食品色泽、风味、质构分析及其评价
4、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
(1)水产食品精深加工与资源高值化利用
(2)海洋功能性食品与生物製品研发
1、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
(1)食品品质控制与提升技术
(2)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套用
(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4)食品生物技术
2、食品保藏及加工技术
(1)生鲜食品保鲜、水产品保活技术
(2)现代食品加工、製造与包装技术
(3)食品的冷藏链控制技术
3、食品营养与品质评价
(1)食品营养分析与功能评价
(2)食品色泽、风味、质构分析及其评价
4、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
(1)水产食品精深加工与资源高值化利用
(2)海洋功能性食品与生物製品研发
080705製冷及低温工程
本专业主要从事製冷及低温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套用研究,作为能源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製冷及低温工程广泛套用于建筑及生物贮藏、人工环境、石油化工、农业、医疗、交通运输及航天领域,尤其是在民用製冷、商业製冷、工业製冷、生物质冷冻冷藏技术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冷冻冷藏工程,食品冷藏链集成技术、製冷装置仿真和最佳化,製冷装置的开发和测试。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实验和测试仪器设备,在农业部冷库及製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学科实验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食品冷藏链研究中心及多个相配套的设备先进的实验室。
製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将动力机械与食品加工相结合,以食品冷冻冷藏研究为专业发展特色,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食品低温保藏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冷冻冷藏工程,食品冷藏链集成技术、製冷装置仿真和最佳化,製冷装置的开发和测试。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实验和测试仪器设备,在农业部冷库及製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学科实验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食品冷藏链研究中心及多个相配套的设备先进的实验室。
製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将动力机械与食品加工相结合,以食品冷冻冷藏研究为专业发展特色,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食品低温保藏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81704套用化学
上海海洋大学套用化学繫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硕士点综合了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等数个学科的交叉优势,形成了有别于上海相关高校同类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培养了具有複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技术人才,适合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及相关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套用化学,生物资源利用化学,食品分析及检测技术、天然产物化学及海洋生物製药。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套用化学,生物资源利用化学,食品分析及检测技术、天然产物化学及海洋生物製药。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本硕士点专业综合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生物技术等数个学科领域交叉的优势。主要以海洋动植物、微生物等为研究对象,在蛋白质水平和分子基因水平上对海洋生物的功能性蛋白或活性多肽展开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对食品安全中涉及到的各种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展开研究。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鱼类肌肉分化和生长的机理研究、海洋生物功能性蛋白和多肽的基因工程製备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评价和检测中的套用。
085231 食品工程
本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化学及套用、食品检测与分析、粮食与油脂加工、水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机械与包装、功能性食品、食品分离与重组等领域的套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085206 动力工程
本专业是研究工程领域中实现物质、能量转换、传递和利用等过程及其装备的理论和技术,提高其利用率,并减少消耗和污染,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套用技术学科,属于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信息、材料三大前沿领域之一。本学科既是一门完整而独立的学科,又与其它科学领域,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和自动控制技术等相互渗透、交叉。因此,动力工程相关学科领域有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液体机械与工程、机电一体化以及计算机套用等。本领域培养的工程硕士应成为从事动力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套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複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
本专业以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农业工程为基础,以各种生物材料尤其是水产品、农产品为主要对象,研究其贮藏、加工、检测、开发、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套用技术,培养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安全评价、分析检测、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博士专业
083200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前身为水产製造科,创建于1912年。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学科在我国开创了罐头、饮料、冷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其中的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0年食品科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拥有一批世界先进的仪器设备,业已成为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众多的学科,并培养本科生近万人、研究生700余人。
本学科前身为水产製造科,创建于1912年。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学科在我国开创了罐头、饮料、冷冻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其中的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0年食品科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拥有一批世界先进的仪器设备,业已成为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众多的学科,并培养本科生近万人、研究生700余人。
学科下设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低温物流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4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秉承水产传统特色,重点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物流与储运、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基础和套用研究,其中水产品加工领域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在鱼糜及其製品加工、水产品保活保鲜、低温物流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多年来本学科注重产学研合作,先后与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光明学院”和“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成立了“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与上海伊禾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蔬果保鲜技术研究所”。
此外,本学科己拓展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扩大了本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并促进与世界各地区的交流,提升学术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