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钱鼠

钱鼠

钱鼠

钱鼠 (臭鼩) Suncus murinus

俗称钱鼠的臭鼩虽然名子中有个"鼠"字,加上外形酷似我们一般认知的老鼠,所以很容易被误认为老鼠一族。其实钱鼠是一种原始的哺乳动物,在分类上属于食虫目,而一般的老鼠则是齧齿目。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臭鼩
  • 拉丁学名:Suncus murinus Linnaeus
  • 别称:尖嘴老鼠、食虫鼠、臭老鼠
  • :动物界
  • :哺乳纲
  • :食虫目
  • :鼩鼱科
  • 亚科:Crocidurinae
  • 分布区域:中国南方地区
  • 天敌:猫、猫头鹰和蛇等

名称由来

称呼它们为钱鼠的原因,传说有人看见它们用那尖长的嘴巴,叼起钱币,跑进屋子里。人们因而认为钱鼠会带来好兆头,所以传统习俗上,对钱鼠并不会随意地扑杀。

形态特徵

臭鼩体瘦小,四肢细弱,成体长约100mm。吻部尖长,明显超出下颌的前方。耳较大而圆,明显露于毛被外。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尾基部粗大,末端则尖细。口须多,但不很长。体侧面中央具1对麝香腺,能分泌黄白色具特殊臭味的粘液,腺体处的毛细短。全身毛稠密,毛短缅而柔软,体毛为菸灰色,有银灰色光泽,体背面略有浅棕色。
头骨扁大狭长,缺颧弓,眶前孔位于第1上臼齿上方。具明显矢状嵴,但不发达;人字嵴发达,显着突出于枕骨上缘,左右相交成直角形。齿全白,齿尖无栗红色。上颌第1门齿的前突发达且朝下方弯曲,外形呈钩状,其后面有1小而钝的后突,高度低于第2门齿;第2门齿显着大于第1门齿;第3门齿甚小。不及第2门齿的一半。犬齿大于第2门齿,第1前齿最小,隐于齿列线内方,但不显露于外侧;第2前臼齿非常发达;第1、2臼齿有“w”形外齿突;第3臼齿形小,约为第2臼齿的1/4。

生物学特徵

臭鼩栖息于农田、沼泽地及湖泊边的灌木竹林、草从及小树林中,亦栖居于城镇和农村室内。在田间以麦地、草地、络麻地、甘蔗地、蔬菜地中活动较多,农家室内则以厨房、小屋的潮湿处为多。常在乡村的厨房炉灶旁边的土洞中居住。窝以枯枝、落叶、杂草筑成。能发出尖锐的叫声。当受惊时,体侧的臭腺分泌奇臭的分泌物以示自卫,猫能捕捉它,但不吃它。喜跳跃,但不善爬。
杂食性。既吃大量昆虫,也吃一定量的蚯蚓、蟾蜍等有益动物。在室内还盗食部分粮食,其食性是益害兼有,在室内害大于益。据诸葛阳等(1989)观察,臭鼩的食性在室内外有明显的差异。在室外取食昆虫的频次比例为78%。而在室内仅为30%。但在室内盗食大米、小麦等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可达38.8%。日平均取食粮食的数量为其体重的5%~10%。

发生消长规律

臭黝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特徵。诸葛阳等(1988)于1986年10月至1988年2月在浙江萧山市瓜沥地区调查,田间捕获臭鼩275只,雄雌性比为1:0.72。臭鼩个体雄性比雌性大。臭鼩的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中除12月与1月以外均发现有怀孕个体,以3~4月、7~8月怀孕率最高。臭鼩在自然界的寿命大约为一年左右。
臭鼩的巢区和活动範围,据诸葛阳等(1988)报导,雄性巢区为1227±263.0m,活动範围68.7±8.1m;雌性巢区为241.0±50.3m,活动範围22.6±2.8m。两性均未发现领域性。臭鼩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一年中以秋季密度为最高。

分布範围

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地区。

为害特点

以取食昆虫及其他动物性食物为主,有时亦吃植物种子和果实。它是钩端螺旋体病及恙虫病病原体的贮存宿主,还带有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抗原。因此,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属于控制之列。

综合治理策略

  1. 捕捉人工捕捉或放养蛇、猫等动物。
    2.药物诱杀在老鼠出没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饵诱杀。
    ①敌鼠钠盐0.05%饵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敌鼠钠盐50克,翻拌均匀。
    ②杀鼠迷0.04%饵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杀鼠迷40克。

观察地点

宿舍区附近。
Photo 1. 钱鼠是原始的哺乳类,在分类上和一般我们所认识的老鼠不同。
钱鼠
Photo 2. 钱鼠有很长的嘴巴。
钱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