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中国小远程教育工程
是指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从2003年起开展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採取教学光碟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方法试点工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农村中国小远程教育工程
- 着名景点:农村中国小远程教育工程
- 类型:工程
- 作用: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介绍
2003年,当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明确提出五年发展规划时,这一政策背后饱含着广大农村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待:即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资源。
几年来,在强力推进下,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广大中西部地区实现了巨大的跨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到山间乡村,不仅仅带来教育的革新,许多乡村人也从此见到了“高科技”。公众期待的“信息高速公路”,使我国农村中国小教育发生嬗变飞升。
历程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要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国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国小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国小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碟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碟”。
从这一年开始,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农村教育开始破局。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五年计画”。
2005年7月,在中西部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套用现场交流会上,正在甘肃考察工作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实施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快速推进,背后的逻辑是,在教育资源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平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来缩小这一差距,于是成为可行的途径。
陈至立指出,加快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按照规划,这项工程投入100亿左右,中央专项50亿,地方投入50亿,中央补助经费每年10个亿。至此,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全面铺开。
预计到2007年年底,中央和地方将累计投入111亿元,完善农村中国小远程教育设施。
这项资金包括中央专项资金50亿元,地方投资61亿元。王旭明说,从2003年12月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给农村中国小配备光碟播放设备401028套,卫星教学接收系统278737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44566套。这些设备覆盖了中西部地区中国小教学点78080个,农村国小250552所,农村国中29729所。王旭明说,“这些数字当然是枯燥的,但是可以想像,这幺多的农村中学、国小甚至教学点,一个老师带着不同班级的学生,最起码有了一个电视机,有了一套可以播放的光碟。”
他同时透露,到2006年底,农村国小计算机的数量,已从每98个人拥有一台提高到每39个人拥有一台。农村国中由过去每49个人有一台,提高到现今的每19个人有一台。他说,在这当中,教育部和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免费发放各种教育软体、教育光碟,特别是针对最艰苦的地区。“2007年我们已经为30多万所项目学校发放3000多万张教学光碟。”
三种实施模式
按照相对集中、加强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在随后的推进实施中,试点工作结合“两基”攻坚计画的实施,重点突破的是西部地区。
2003年一年时间,即完成了试点地区三种模式的建设工作。在当年,试点地区建设了20594个教学光碟播放点、49598个卫星教学接收点、6934个计算机教室。规划覆盖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5%左右的农村中国小,覆盖中部六省21%左右的农村中国小;预计覆盖西部试点省925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为27%,中部试点省644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21%。
根据具备条件的不同,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在实施中套用了三种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碟播放点;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快速大量接收优质教育资源,使其具有教学光碟播放点的功能。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难题
这一时期,许多农村教师开始了紧张的再次“充电”,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成为职业生涯的再一次考试。如何能熟练使用这些现代教育设备,开发出生动有趣课程?成为摆在许多中国小老师面前的难题。
培训新型教师
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教学设施快速完善后,这一工作的重点过渡到如何让这些优质教学设施和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上。农村远程教育能否正常运转、持续发挥作用,投入巨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不会被浪费,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和效益,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极为重要。
2005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数字频道开播仪式上说:“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能否真正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学套用,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思想和观念都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现今,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中,对教师的培训成为推广这一工程的最大发展瓶颈。事实上,农村学校大多数没有专业的电教老师,农村教师大多不会电脑,不会自主进行调试、接收,更不用说利用它们为教学服务。稍有点问题就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这使得设备的使用率大打折扣。
由于旧有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的观念未能及时转变,他们习惯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不会藉助远程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能在课余布置大量的作业。
对此,北京师範大学余胜泉博士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有很多关键环节,包括硬体设施、资源,教师的理念思路、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技能,以及教学的评估奖励机制、管理制度等。如何将这幺多环节有效打通,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常规套用?关键是要整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环节,深入地推动下去,将套用一竿子捅到底,才能推动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良性发展。
现今,在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已进入收官阶段之时,培训新型教师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各省市都展开了培训农村中国小适应掌握现代远程教学方法的工作,许多成功的经验正在酝酿中準备推广。
2007年9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回答《教育》旬刊记者提问时举例说:“湖北省教育部门正在展开的一项农村中国小教师培训计画已经卓有成效,他们利用寒暑假,把农村中国小分批统一集中到武汉市,集中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声乐、美术方面的培训,使更多的农村教师把现代远程教育运用到教学中。”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到2007年,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为全国11万个农村国小教学点配备光碟播放系统,大概有500多万个农村小学生能够享受模式一所配备的教学资源;在全国38.4万所国小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可以基本上满足农村8100万小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占全国小学生67%的农村国小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3.7万所农村国中建设计算机教室,可以使3100万农村国中生能够获得一个基本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而3100万的农村国中生规模与3500万城镇国中生规模相当,差不多占到全国国中生的一半。从教育本身来说,这项工作将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推力。
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按照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提出的“统一规划、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重点突破”的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将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强工程试点工作。
工程试点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是,在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已共同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範项目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试点,全面探索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工程建设、套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检验三种模式技术配置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探索建立有效保障运行和维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研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对教育资源建设及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全面总结试点地区在三种教学模式套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提高,以及工程投资效益等方面的效果;总结工程在推进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画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两基”的巩固提高,促进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资源匮乏、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推动工程实施积累经验。
一、试点地区的选择及试点规模
按照相对集中、加强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试点工作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结合西部“两基”攻坚计画的实施,在西部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部六省各选择2-3个人口适中,有一定工作基础,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市)级行政区域作为重点突破的试点地区。试点地区还要覆盖山东省、湖南省、贵州省、安徽省的9个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地(市、州)县,河北省丰宁县、陕西省太白县。
计画从2003年开始用一年时间完成试点地区三种模式的建设工作。在试点地区建设20594个教学光碟播放点、49598个卫星教学接收点、6934个计算机教室。规划覆盖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5%左右的农村中国小,覆盖中部六省21%左右的农村中国小。预计覆盖西部试点省925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为27%,中部试点省644万中小学生,学生覆盖率21%。
试点地区除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地区及河北省丰宁县、陕西省太白县外,试点县及项目学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确定。选择试点地区和学校的条件:
基础教育工作和中国小信息化工作有一定基础,能够落实设备维护和运转经费,项目学校具备通电条件,具备安全及其它相应条件的教室,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二、 试点工作经费测算
试点工作资金筹措的原则:
试点工作採取地方负责、所需经费国家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予以适当补助的办法。
西部试点地区中央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试点地区总经费的三分之二。
中部地区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补助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试点地区总经费的三分之一。
东部地区原则上由地方政府负责,中央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地区适当给予补助。
经测算,2003年试点工程总投入191542.8万元,其中中央投入100000万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各承担50000万元,地方配套91542.8万元。中央投入98000万元用于三种模式的设施建设,另2000万元用于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具体使用安排,要在总结2002年试点示範项目中资源开发经费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具体安排方案,另行商定后执行。
三、三种模式基本配置标準
模式一:教学光碟播放点
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点各年级的教学光碟。通过播放教学光碟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需保留的教学点。平均每点投资概算3000元(视教学点人数情况,配备29?或34?电视机)。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碟。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频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碟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国小和村完小,根据学生规模,配置1-2个多媒体教室。平均每点投资概算1.6万元。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路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碟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碟。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网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配备对象为农村国中,每所学校装备一间30台终端的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教室。平均每点概算15万元。
试点地区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本着“够用、好用、实用”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按照三种模式基本配置标準进行工程建设,避免盲目攀比。
四、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标準制定
1.成立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部际协调小组。组长由教育部分管副部长担任;成员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部际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部际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制定试点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协调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行使职责。各试点省区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试点工作的实施。
2.制定工程实施标準及组织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準规範,抓好重点地区试点。试点工作由省级政府负责,根据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準规範,制定本地区试点工作规划和方案,负责试点工作组织和工程建设,三部委进行指导检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地区按照中组部提出的时间进度要求组织实施,按期完成。
3.建立工程实施的专家队伍。建立由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对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相关标準、设备配置、设备安装、教育教学等进行论证和谘询,以保证教育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设备配置科学可行,设备运转方便完善,经费使用更为有效。
4.积极探索工程运行机制。工程实施涉及设备购置、安装、维护、维修、更新等多个方面,要积极探索有效实施工程的运行机制,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试点工作要藉助市场机制,在试点区域内可採用“卖方信贷”等方式,由省政府组织公开招投标,按照三种模式配置标準先行工程建设,全面负责试点项目的设备配置、安装、维护、维修等工作,待设备正常运转之后,国家再按照工程资金投入应承担比例分期拨付资金。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保障农村中国小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正常运行的有效机制。地方各级财政负责落实设备运转和维护经费,不得向农民摊派。
5.组织好教学方法研究。教育部选择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三种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试点。各级教育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好试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探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促进试点地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加强教师、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全面、持续提高农村中国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各地教师、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计画,坚持培训先行。
7.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资源、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课程标準,组织好开发製作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免费向项目学校提供;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研製和开发,要求教材出版单位製作或组织製作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碟,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源多样化。
8. 工程试点工作的评估。2004年下半年,三部委将根据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适时进行联合调研,总结工程建设方式、技术配置、投资效益和套用效果,以及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共同研究提出下一步实施农村中国小远程教育工程的规划意见,报国务院审定。
五、工程实施的进度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