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魂(汉字)
魂是人的精神的分支,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
人内在的管理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参阅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籤》卷五四《说魂魄》。
由此可见,在古人眼里,魂负责主管人的精神灵魂,而魄负责主管人的肉体生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魂
- 外文名:soul
- 拼音:hún
- 注音:ㄏㄨㄣˊ
- 部首:鬼
- 五笔:FCRC
- 统一码:U+9B42
- 仓颉:MIHUI
- 郑码:BDZN
- 四角:16713
- 笔画数:13
基本字义
<名>形声。从云,从鬼,云亦声。“云”本义为“在天空中迴旋团聚的气体”,“鬼”指死人。“云”和“鬼”联合起来表示“人死后其体魄中的阳气迴旋升天”、“升天的死者阳气”。
杨得智书

本义:在天空中迴旋飘蕩的死者的阳气。源自阴阳学思想。指的是附在人躯体上作为主宰的灵体,灵体离开躯体人即死亡,灵体就是亡魂。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亡魂刚刚脱离身体时是保持生前形体,时间越长形体越模糊,需要附身在活人身上或者需要吃掉其它亡魂才可以保持身形。
天气(阳气)下降,地气(阴气)上升,二气相合,乃生人类。其中,阴气化为人的肉身,阳气则入主肉身,表现为人的精神。人之死是人之生的逆过程。人死之时,体魄留地,通过腐烂过程还原为地气;寄宿于肉身的阳气则离开体魄,迴旋升空,还原为天气。离开死者体魄迴旋升空的阳气,就是“魂”。
详细解释
1、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像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魂,阳气也。——《说文》
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左传·昭公七年》
聊乐我魂。——《韩诗·出其东门》
魂者,精气也。——《论衡·纪妖》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繫辞》
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灵枢经》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魂悸以魄动。——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魂识(心灵,魂灵);魂气(灵魂);魂骸(死者的灵魂和躯体);魂质(灵魂和实体)
2、精神,神志
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鑒(精神理智)。
3、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
如:花魂;诗魂;柳魂。
4、国家、民族崇高的精神
如:民族魂;国魂。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亥集上】【鬼部】 魂 ·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4
《唐韵》戸昆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昆切,音浑。《说文》阳气也。《易·繫辞》游魂为变。《礼·檀弓》魂气则无不之也。《左传·昭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旣生魄,阳曰魂。《疏》魂魄,神灵之名。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淮南子·说山训》魄问于魂。《注》魄,人隂神。魂,人阳神。《白虎通》魂,犹伝伝也,行不休于外也,主于情。《又》魂者,芸也,情以除秽。
又《扬子·太经》魂魂万物。《注》魂魂,多貌。
又《韵补》叶胡匀切,音芸。《曹大家·东征赋》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艰,音勤。
又叶胡勬切,音弦。《黄庭经》赤帝黄老与我魂,三眞扶胥共房津。津,音煎。
基督教义
基督教义中的魂
在旧约中, 魂(soul)的希伯来文是 nephesh ,源自 nâphash (呼吸, breathing)。魂的意义很广, 普遍上可指:
(a) “内在的己/自我”(the inner self)
对人而言: 在这非物质的层面, 魂是有情感--例如会有对食物的欲望, 会悲伤, 会愁苦, 会契合相爱; 但魂也有思想或意志--例如会知道, 会想念, 会说(话)(指在思想上自语)。(2)对神而言:“我的(灵)魂”是表达“我”的另一种方式。因此提到神的“灵魂”( nephesh )时, 是总括地包含了神的爱, 圣洁, 愤怒及信实等 (Colin Brown)。
(b) 肉身的生命
包括动物。
(c) 有生命的“人”
在新约中,魂(soul)的希腊文是 psuchê,原意也指气息或呼气(breath)。在广义上,这字的用法与旧约相同, 可指:
(a) 内在那非物质及眼不能见的自我(self)(注: 魂在和合本常译作“灵魂”);
(1)对人而言:这非物质的层面是有情感(和合本译作“心”)、思想和意志(和合本译成“意”)。概括来说,魂可指整个性格(personality)。
(2)对神而言:当神提到“我的灵魂( psuchê)”时,是表达“我”的另一种方式。
(b) 肉身的性命或生命,包括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