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简称“浙理工”,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浙江理工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而创办的浙江蚕学馆,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三个学科保持全球ESI排名前1%。

截至2019年2月,学校占地面积2100余亩。下设17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有本科专业65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专业学位类别10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8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880余人,正高职称270余人。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 主管部门:浙江省
  • 学校官网:http://www.zstu.edu.cn
  • 中文名:浙江理工大学
  • 外文名: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 简称:浙理工(ZSTU)
  • 创办时间:1897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类
  • 属性: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
  • 现任领导:校长:陈文兴
    党委书记:吴锋民
  • 本科专业:65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 院系设定:理学院、材料与纺织学院、服装学院、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等
  • 校训: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 校歌:《浙江理工大学校歌》
  • 校庆日:每年10月最后一周的周日
  • 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 院校代码:10338
  • 主要奖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截至2016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截至2016年)
  • 知名校友:朱新予,史量才,都锦生,郭帅

历史沿革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8月,杭州知府林启在西子湖畔金沙港关帝庙和怡贤王祠附近(现曲院风荷公园内)创办蚕学馆,揭开了中国近代纺织丝绸教育的帷幕。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新任浙江巡抚增韫因蚕学馆办学卓有成效,奏请清廷改校名为“浙江高等蚕桑学堂”并获御準。
辛亥革命后,1912年学校改名为浙江省高等蚕桑学校。
1913年,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甲种蚕业学校。
1926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立蚕桑科职业。
1927年,从五年级起分设制丝、养蚕两专业,并开始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
1928年,学校又改称为浙江省高级蚕桑科中学。
1934年,改名为浙江省立杭州蚕丝职业学校,直到1949年。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学校易地十处,由浙西、浙东到浙南,历尽艰辛,但师生同仇敌忾,团结抗日,坚持上课。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是年12月,学校搬回杭州,1946年春、秋两季继续招新生。
1949年5月,杭州解放。
1950年,学校在萧山坎山设立分部。
1952年春,根据中央政务院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实行专业化办学的指示,蚕丝职业学校制丝部分成为浙江制丝技术学校,蚕丝职业学校蚕桑部分与国立湖州高级蚕桑学校合併成立浙江蚕桑技术学校。
同年底浙江制丝技术学校改名为杭州纺织工业学校,原浙江工业干部学校的的纺织科也同时併入。
1953年夏,浙江工人技术学校併入杭州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在杭州纺织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浙江纺织专科学校。
1959年,丝工和丝织两专业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60年,浙江纺织专科学校与浙江大学的部分系科及电专、机专等校合併成立杭州工学院。
1961年,杭州工学院被撤消,部分系科併入浙江大学,同时恢复浙江纺织专科学校,学制为四年制本科。
1962年,学校改名为浙江丝绸专科学校。
1964年,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
“文革”十年动乱,学校两迁校址,受到严重的干扰破坏。1970年,学院被下放,改为杭州工业学校。
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浙江丝绸工学院,归浙江省领导。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经过调整、充实,各个方面都呈现一派新气象。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并先后开设了艺术类和经济类等专业。
1980年,学校成立中国第一个丝绸史研究室。
1984年,学校改由中国丝绸总公司领导。
1987年1月,学校隶属关係改由纺织工业部(后为纺织总会)领导。
1997年10月26日,学校举行建校一百周年庆祝仪式。
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隶属关係由原纺织部直属改由中央和浙江省共建共管,以浙江省管理为主。
1999年5月8日,经教育部批准,浙江丝绸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
2004年5月17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实施高校。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2月16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项目落户绍兴市上虞区开发区滨海新城。
2016年10月10日,浙江理工大学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浙江理工大学余杭国际校区暨杭州国际时尚学院,该校区计画分两期实施建设,其中,一期建设用地500亩,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等,学生规模达5000人。
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同年,瓯海区人民政府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2月,学校下设17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有本科专业65个。学院名单如下: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教研部
浙江理工大学体育教研部、军训工作部
独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2月,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6个独立设定的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共6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并可授予工程硕士(含13个工程硕士领域)、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套用心理硕士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拥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资格。拥有1个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省高校重点学科,省一流学科A类6个,一流学科B类7个。
截至2019年2月,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
浙江理工大学重点学科一览表
类别
学科名称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
生物学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
机械工程
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套用经济学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企业管理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设计学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套用数学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凝聚态物理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植物学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流体机械及工程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计算机套用技术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材料学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岩土工程
学术型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
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
生物学
数学
化学
生态学
软体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统计学
套用心理学
美术学
设计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艺术学理论
套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机械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2月,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890余人,正高职称270余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万人计画”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国家“千人计画”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画”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5人;省特级专家1人,省“千人计画”4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64人(其中包括重点资助1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0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2月,拥有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範课,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7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
动画、纺织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试点专业(3个)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
教育部综合改革项目专业(1个)
纺织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服装实验教学中心
浙江理工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名单(2个)
建设单位名称
共建学校
宁波雅戈尔西服有限公司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正特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理工大学
国家精品课程(5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成衣工艺学、时装工业导论、基础设计、纺织品CAD
国家双语教学示範课程(2门):C语言程式设计、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

合作交流

浙江理工大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社会评价

2016 年全国授权发明专利量前50名高校中,排名第40位。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软科2017“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97位。
2017年“中国大学文化影响力排行榜”中排名第61位。
“2017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中,浙江理工大学排名第81位。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19年2月,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文化厅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先进纺织材料与製备技术
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丝绸文化传承与产品设计数位化技术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
现代纺织装备技术、生态染整技术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AATCC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
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
丝纤维材料和加工技术研究实验室、现代纺织装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现代纺织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丝绸创新平台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2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奖励160余项。
2004年,陈文兴团队的“丝胶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产、质量新技术”课题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1月9日,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团队与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积十余年之功研发的“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製及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浙江理工大学杂誌社创立于2011年,是一个集期刊编辑、管理、经营、出版和期刊研究于一体的校直属单位。拥有《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现代纺织技术》《丝绸》3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并承担《中国丝绸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ISSN 1673-3851,CN 33-1338/TS。该刊曾连续两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纺织类),并首批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样本期刊。先后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位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中国纺织文摘等收录,并作为长期文献源。
《现代纺织技术》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ISSN 1009-265X,CN 33-1249/TS。该刊是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位化期刊群》,是中国科技论文线上源期刊。
《丝绸》创刊于1956年,月刊,ISSN 1001-7003,CN 33-1122/TS。该刊是丝绸行业内 发行量大且最具权威性的科技期刊,2011年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国家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丝绸年鉴》ISSN 1671-2099,CN 11-4700/Z。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支持、中国丝绸协会主办,浙江理工大学联办,《中国丝绸年鉴》编辑部编辑出版的行业性、资料性实用工具书刊,同时具有国家茧丝绸行业公报和茧丝绸行业编年史的性质。
●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2月,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已拥有各类藏书33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80余万册、44万种;订阅纸质报刊2352种,其中中文期刊1839种,外文期刊364种,报纸149种;非纸质图书资料总计150余万册;电子资料库67种,其中中文资料库28种,外文资料库39种。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SciFinder、Springer、Elsevier、IEL、Ei、Wiley等主要资料库均已配备,另有共建共享资料库50余个。

校园文化

校徽

1、校徽以校名英文缩写的首字母“Z”为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简洁的图形同时明确包含中文“工”字,点名“浙江理工大学”。“1897”数字组,表示学校诞生于1897年。
浙江理工大学校徽浙江理工大学校徽
2、 校徽将字母“Z”的第一笔划处理成展翅飞翔的翅膀、象徵学校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和勇往直前,同时中间的笔划更象徵“1”字,体现学校力创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的信心。
3、 标誌色彩採用深翠绿色和天蓝色组合。深翠绿色象徵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广袤大地,天蓝色象徵翱翔的天空和无限希望,两色的组合的视觉效果清新靓丽,充满希望和激情。
4、 标誌整体造型饱满、富于动感,既具有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稳健、严肃形象,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以表达新世纪学校的新形象。

校训

厚德致远,博学敦行
“厚德”,犹言大德,引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借指人事,是谓厚德育人。德,乃立身之本。《论语·述而》“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将其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浙江理工大学校训浙江理工大学校训
“致远”,谓人的志向远大,才干卓越,能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引自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通今博古,学识渊博。引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敦行”,犹言笃行,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引自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中的“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又《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此语要求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做到知行合一。
校训从“德、志、学、行”四个方面对该校的教育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要求师生重视道德修养,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博採众长,纯厚朴实,身体力行。

校风

求是笃实
求,意为探索、寻取;是,意为事物的真相和发展的规律;笃,意为纯一、专一;实,坚实、实在。笃实,指纯厚朴实,忠诚专一。
浙江理工大学校风浙江理工大学校风
1897年4月,杭州知府林启(字迪臣)创办蚕学馆,“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倡导“求是笃实”,教育学生勤奋学习,踏实工作,学以致用,讲求实效,首开笃实之风气。故国学大师罗振玉在《杭州蚕学馆成绩记》中,就称讚蚕学馆的学生嵇侃“坚苦笃实”。林启一生推崇“求是”,力主“笃实”,他将所创办的书院(即浙江大学的前身)命名为“求是书院”,选拔的学生要求“行谊笃实,文理优长”等,显示了他的价值取向。并且,他在守杭期间自己也身体力行,故杭州市民称他“守正不阿,精明笃实”。

校歌

【作词:清松,张建宏 作曲:孟可】
西子湖,美天下,
浙江理工大学校歌浙江理工大学校歌
金沙港,诵风雅。
筚路褴褛,先贤创业流芳韵
薪火相传,文脉悠远绽新葩。
丝路花雨,翩翩霓裳飞天舞,
奼紫嫣红,巍巍学府景更佳。
究于理,成于工,
育英才,泽万家。
厚德致远,自强不息长求索,
博学敦行,敢为人先意气发。
融通古今,代代俊彦竞风流,
荟萃中外,片片云锦接天涯。
[副歌]
跨越历史的沧桑,
奏响时代的乐章。
宏图绚丽,雄风浩蕩,
放飞梦想,光耀中华!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吴锋民
校长
陈文兴
党委副书记
金瑾如、程 刚
党委委员
郜正荣、陈文兴、陈建勇、金瑾如、徐志平、程刚、孙旭东
副校长
陈建勇、郜正荣、杜时贵、王剑俊傅强
纪委书记
孙旭东
校长助理
陆爱华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

朱新予,中国杰出的丝绸专家、教育家。
史量才,爱国实业家,《申报》老闆,华人中的第一个大亨。
郑辟疆,蚕丝教育家和革命家。
陈石民,第一届杭州市政协常委,市民革宣传处处长。
吴先清,职业革命家。
夏衍,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着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沈西苓,电影、戏剧艺术家。
谢丽娟,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王元珞,中国绿色能源有限公司CEO、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副会长、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会长、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杭州锦江集团总经理,浙江理工大学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
王立,湖州市政府办公室供应处处长
吕齐鸣,宁波市贸易局党工委书记、贸易局局长,校友总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宁波校友会会长。
邱夷平,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
陈雅芬,宁波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校友总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宁波校友会秘书长。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校友总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胡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叶海燕,台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滕勇,杭州市江乾区委书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