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翎毛茶
君山银针唐代称“黄翎毛”,因为茶叶满披茸毛,底色金黄,沖泡后像黄色羽毛一样根根竖立而得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黄翎毛茶
- 唐代称:黄翎毛
- 史料记载:《茶经》
- 口感:形美味佳
特点
君山银针唐代称“黄翎毛”,因为茶叶满披茸毛,底色金黄,沖泡后像黄色羽毛一样根根竖立而得名。 据《茶经》记载,宋时君山僧侣在白鹤寺等处种茶,用岛上白鹤井的水沖泡,茶如白鹤在水中行走,起落不定,奇景万千,形美味佳。
来历
君山银针唐代称“黄翎毛”,因为茶叶满披茸毛,底色金黄,沖泡后像黄色羽毛一样根根竖立而得名。 据《茶经》记载,宋时君山僧侣在白鹤寺等处种茶,用岛上白鹤井的水沖泡,茶如白鹤在水中行走,起落不定,奇景万千,形美味佳。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君山茶十分讚许,并把君山茶定为贡茶。后定名为君山银针。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幺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沖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曾经有人认为《红楼梦》中妙玉用隔年梅花上的积雪沖泡的"老君眉"就是君山银针茶。(此考证为误,老君眉产地在福建,并不是君山银针)
明代黄一正辑注的《事物绀珠》列出了今茶名99个,古製造茶名101个,其中岳州出的黄翎毛,岳阳出的含膏冷属古製造茶名。
明代张谦德《茶经》也有“岳州之黄翎毛、含膏冷”茶的记载。
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有“岳州之黄翎毛,岳阳之含膏冷,唐宋时产茶名”的记载。
名茶传说
君山银针原名黄翎毛。据传初唐时,有一位名叫白鹤真人的云游道士从海外仙山归来,随身带了八株神仙赐予的茶苗,将它种在君山岛上。后来,他修起了巍峨壮观的白鹤寺,又挖了一口白鹤井。白鹤真人取白鹤井水沖泡仙茶,只见杯中一股白气袅袅上升,水气中一只白鹤沖天而去,又因为此茶颜色金黄,形似黄雀的翎毛,所以别名"黄翎毛"。后来,此茶传到长安,深得天子宠爱,遂将黄翎毛茶与白鹤井水定为贡品。
有一年进贡时,船过长江,由于风浪颠簸把随船带来的白鹤井水给泼掉了。押船的州官吓得面如土色,急中生智,只好取江水鱼目混珠。运到长安后,皇帝泡茶,只见茶叶上下浮沉却不见白鹤沖天,心中纳闷,随口说道:"白鹤居然死了"!岂料金口一开,即为玉言,从此白鹤井的井水就枯竭了,白鹤真人也不知所蹤。但是黄翎毛茶却流传下来,即是今天的君山银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