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冰草
蒙古冰草,原名:沙芦草,拉丁文名: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var. mongolicum (Gramineae)禾本科、冰草属,多年生,具根状茎。秆直立,有时基部横卧而节上生根成匍茎状,叶鞘短于节间,无毛,边常内捲成针状。小穗向上斜开,外稃无毛或具微毛,基盘钝圆,颖果椭圆形, 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生于乾燥草原。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蒙古冰草
- 拉丁学名: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 别称:沙芦草
- 二名法:Mongo1ian wheatgrass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Poaceae
- 属:冰草属
- 分布区域:中国北部沙漠以南边缘地带,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
形态特徵
多年生,具根状茎。秆直立,高20-60厘米,有时基部横卧而节上生根成匍茎状,具2-3节。叶鞘短于节间,叶舌长0.5毫米;叶片长10-15厘米,宽2-3毫米,无毛,边常内捲成针状。穗状花序长3-9厘米,宽5-7毫米,穗轴节间长3-5毫米;小穗向上斜开,长8-14毫米;含3-8小花;小穗轴节间长0.5-1毫米;第一颖长3-6毫米,第二颖长4-7毫米(连同短尖头);外稃无毛或具微毛,基盘钝圆,第一外稃长6-7毫米(连同短尖头长达2毫米)。颖果椭圆形,长4毫米。
沙芦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秆成疏丛,直立,高20-60厘米,有时基部横卧而节生根成匍茎状,具2-3(6)节。叶片长5-15厘米,宽2-3毫米,内捲成针状,叶脉隆起成纵沟,脉上密被微细刚毛。穗状花序长3-9厘米,宽4-6毫米,穗轴节间长3-5(10)毫米,光滑或生微毛;小穗向上斜升,长8-14毫米,宽3-5毫米,含(2)3-8小花;颖两侧不对称,具3-5脉,第一颖长3-6毫米,第二颖长4-6毫米,先端具长约1毫米左右的短尖头,外稃无毛或具稀疏微毛,具5脉,先端具短尖头长约1毫米,第一外稃长5-6毫米;内稃脊具短纤毛。
生长环境
生于乾燥草原、沙地。
分布範围
产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乌兰察布盟。
主要价值
蒙古冰草是乾旱草原地区的优良牧用禾草之一。早春鲜草为羊、牛,马等各类牲畜所喜食,抽穗以后适口性降低,牲畜不太喜食,秋季牲畜喜食再生草,冬季牧草乾枯时牛和羊也喜食。蒙古冰草有机物质消化率较高。
为良好的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