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
为把黔江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要求“力争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城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左右,GDP年均增长15%左右,在渝东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中心城市框架初步成形。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左右,GDP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建成经济发达、功能完备、城乡和谐、民族和睦的民族地区中心城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
- 类别:政府规划
- 规划年限:2013~2020年
- 人口规模:35万人
规划依据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20)》,于2013年7月4日经市人民政府(渝府〔2013〕46号)批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相关规定,现将相关内容进行公布。

期限範围
(一)本次规划期限:。
(二)空间层次。全区:即黔江区行政管辖範围,核心内容是全区的城乡发展与布局指引;中心城区:即六个街道範围内的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核心内容是用地空间布局规划。
(三)中心城区规划区範围。规划区範围为:六个街道(城西、城南、城东、正阳、舟白和冯家)和三个村(龙桥、麻田和兴泉)。
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
渝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武陵山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在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培育商贸流通、交通集散、职业教育、旅游服务等职能;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以食品加工、家纺家居、机械製造、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材料、化工为支柱产业,培育电子元器件、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产业。
发展总目标
加快将黔江区建设成为武陵山区经济发达、功能完备、城乡协调、民族和睦、生态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渝东南及周边地区的整体发展。
发展规模
(一)城乡建设用地及人口规模。全区总人口规模达到6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68万人,农村人口21.12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02.97平方公里。
(二)全区城镇化水平约为69.7%。
(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及人口规模。人口规模约45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约49.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110平方米。
空间规划
(一)城乡空间结构。黔江区构建“一心、一轴、两区、多点”的城乡空间结构。“一心”即中心城区,打造成为武陵山片区和渝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一轴”即依託319国道的平坝集中地区,培育全区城乡产业和人口集聚发展轴;“两区”即依託319国道东西两侧丘陵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培育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涵养为主的两大片区;“多点”即构建以濯水、石会、阿蓬江、马喇和石家等五个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地区服务中心体系。
(二)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两核”指老城和新城两大综合性公共中心,是培育和完善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的两大核心。“五组团”指老城、正阳、舟白、青槓和冯家五大组团。
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
实现黔江全区综合交通系统现代化和高效联运,引导和支撑黔江成为渝东南和武陵山片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1.航空规划。黔江武陵山机场为4C级机场,规划预留升级扩建用地,完善发展支线航空运输,增闢航线,建成武陵山片区重要的空中门户和旅游中转港。
2.铁路规划。规划形成渝怀铁路及複线、黔张常铁路、黔毕昭铁路、黔恩铁路和黔江至万州城际铁路等五条铁路。
3.公路规划。高速公路:现有渝湘高速(包茂高速,G65),规划黔恩、黔梁两条高速公路,并预留黔遵、黔张两条高速公路廊道;一般公路:加快县乡公路及农村道路的新建与改造,完善全区公路网路,增加等级公路比重与通达性。
城区交通
规划路网结构总体为自由式布局,局部为方格网状结构,道路系统主要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形成“一环六横四纵”的“带状方格网路”城市主干路网路,成为中心城区东西联繫、南北拓展的道路骨架系统。规划快速路密度为0.46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密度1.98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密度1.33公里/平方公里,支路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快速路红线按32米进行控制,主干路红线按26~36米进行控制,次干路红线按16~24米进行控制。
中心城区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8.25万立方米,平均日用水量为29.42万立方米。保留现状白家湾水厂,扩建现状三元宫水厂、舟白水厂、正阳水厂,新建正阳第二水厂、青槓水厂和冯家水厂。
(二)排水工程规划。採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平均日污水量约为25万吨。污水处理设施:保留老城区现状污水厂,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冯家污水处理厂、正阳污水处理厂、青槓污水处理厂。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平均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万立方米。污水厂处理标準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準。
(三)电力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用电负荷为54万kw。220kv变电站,保持现状黔江变电站、巨木岭变电站,新建蓬东变电器、青槓变电站、电铝一体化项目专用变电站、高铁牵引变电站。110kv变电站,保持现状乌牙山变电站,扩建正阳变电站、巨木岭变电站,新建新城变电站、城南变电站、青槓南变电站、青槓北变电站、冯家变电站(新建)、舟白南变电站、舟白北变电站。2020年110kv变电站总供电能力为1166MVA。
(四)电信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电信用户达到31.8万部。
(五)燃气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总用气量为33.54万立方米/日。
(六)环卫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指标为1千克,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将达到450吨。生活垃圾採取分类(袋装)收集,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密封清运。建筑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依照有关规定分类收集,运往建筑、医疗废物处理场统一处理。
(七)环境保护规划
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小南海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上游及下游100米以及阿蓬江取水点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内,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準(GB3838-2002)》II类水质要求;阿蓬江水体和其它地表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準(GB3838-2002)》III类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环境空气品质目标:国家森林公园和林场规划为一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品质标準(GB3095-1996)》中一级标準;其余为二类区,执行二级标準。
声环境质量目标:区域环境噪声低于55分贝等效声级,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分贝等效声级。
(八)综合防灾规划
1.防洪规划。中心城区防洪标準为50年一遇。
2.消防规划。规划2020年共设定2座特勤消防站和7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在工业区内火灾危险性较大的企业单位内,均应设定专业消防队,形成由公安现役队伍、企业专职队伍和义务消防队伍组成的消防机构。
3.人防规划。规划战时留守人口为城区人口的50%,按留城人口的7%配备人防专业队。人员掩蔽工程规划标準:机关工作人员人均1.3平方米,其他留城人员人均1平方米。
4.抗震减灾规划。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照以防为主的原则,在遭受高于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生命线系统和重要工程不遭受严重破坏、不发生重大次生灾害,能较快恢复生产和生活。
5.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基本完成危害严重的灾害点整治。各类地质灾害经整治后,须经国土管理部门论证后,方可进行建设。各单项工程建设前仍需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