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浙江西道

浙江西道

浙江西道

唐代后期地方行政区名,唐后期所建方镇,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浙江西道领长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东道地,包括今天的苏南、上海和浙北和徽州(大致包括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浙江西道
  • 时代:唐
  • 类型:行政机构
  • 地区:长江以南

历史沿革

安史之乱后,乾元元年(758年),拆江南东道为浙江西道浙江东道福建道,浙江西道领长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东道地,包括今天的苏南、上海、浙北和徽州,即润、常、苏、湖、杭、歙六州。
浙江西道早期辖区浙江西道早期辖区
乾元元年(758年),析江南东道设浙江西道,
乾元二年(759年),罢浙江西道节度使,原州府新设节度使。
大曆十四年(779年),合併原浙江西道、浙江东道,设浙江东西道观察使。
建中元年(780年),复分浙江东西为二道。
光化元年(898年),钱镠将浙江西道治所由润州(一直被杨行密占据)迁到杭州。
唐后期,浙江西道与浙江东道称两浙,直到钱缪兼任浙江两道的节度使,两道才统一起来,建立吴越国,但早期的七州并不都属于吴越国,如歙州已属于南唐国。

行政区划

州郡
治所
辖境
备注
润州丹阳郡
今江苏镇江润州区
今江苏镇江、南京
武德初年,改郡为州,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为州。
常州晋陵郡
今江苏常州丹徒镇
今江苏常州、无锡
武德初年,改郡为州,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为州。
苏州吴郡
今江苏苏州
今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上海
武德初年,改郡为州,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为州。
湖州吴兴郡
今浙江湖州
今浙江湖州
武德初年,改郡为州,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为州。
杭州余杭郡
今浙江杭州
今浙江杭州市的除建德、淳安萧山、滨江之外的所有区县加海宁市
昭宗乾宁五年 (898),钱镠自润州移镇海军治于杭州。光化二年(899),升杭州为都督府。光化三年,复改临水县为临安县,桐庐县由睦州划属杭州。至唐末,杭州辖钱塘、富阳、余杭、于潜、盐官、新城、临安、唐山、桐庐9县。
歙州新安郡
今安徽歙县
今安徽黄山市(除黄山北麓原太平县範围)和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
武德初年,改郡为州,武德四年(612年),隶歙州总管府,七年(624年),隶歙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罢歙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为州。
后来宣州、明州、衢州、处州也曾经先后隶属浙江西道,如衢州,乾元元年(758),衢州隶浙江东道;大曆十四年(779年),改隶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复隶浙江东道;二年(781),又改隶浙江西道;贞元三年(787),复隶浙江东道;于是浙江西道的行政辖区也断变动,这核心六州不曾变动。
浙江西道的治所随着行政辖区的变动也不断变动,治所先后为润州、苏州、宣州、润州、杭州。

浙江由来

浙江东西二道也成为今浙江省省名的早期由来。

得名探源

在江南东道北部地区,有一条拥有独立入海口的河流,上游为新安江,中游为富春江,下游为着名的钱塘江,全流域通称“浙水”,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和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发源于徽州休宁县境内的浙岭六股尖,在徽州婺源县北部还有浙源乡,浙源,以浙源山(浙岭)而名,《婺源县誌》载:“婺诸水俱入鄱湖,惟此山水东派入休达浙,故名浙源”。
在古代,河流命名并非今日这般随意,“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其他一切河流都只能用“水”或者“溪”命名,如淮河则为“淮水”,兰江则为“兰溪”,那幺这条河流则称为“浙水”,在徽州歙县境内的一段新安江,当地人称为“渐江”,而在当地方言中,“浙”与“渐”发音完全相同,《辞海》中说,“浙”与“渐”系本字,笔误所致。
由于乾元元年(758年)拆分江南东道时,这片区域在浙水西北方向,所以命名为浙江西道。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