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商山乡

商山乡

商山乡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城东南部,紧邻黄山市府所在地,距民航黄山站仅5公里。境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休(屯)婺公路、月瑶公路、在建的汤屯、黄塔(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行动电话、固定电话、宽频网路覆盖全乡142个村民小组。新安江的重要支流—兰水、率水两大河系环抱全境,全乡土地总面积9446公顷,辖19个行政村,2.3万人口,是休宁县第一大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商山乡
  • 省份:安徽省
  • 人口:2.3万
  • 面积:9446公顷

基本概况

休宁县商山乡位于县城东南部,与黄山市区相距8公里,境内区位优 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休(屯)婺公路、月瑶公路、在建的汤屯、黄(塔)桃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行动电话、固定电话、宽频网路覆盖全乡,新安江重要支流——兰水、率水两大河系环抱全境,截止至2008年底全乡所辖19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446公顷,拥有耕地21855亩,其中水田20160亩、茶园19600亩,是休宁县第一大乡,也是市第一产茶大乡,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7935万元,财政收入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0元。
商山乡地理位置商山乡地理位置

产业结构

该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种 植业上,全乡粮食播种面积38329亩,其中稻穀 32116亩,已在芳乾、下庄等六个村民小组建立了1300亩的优质米示範片和软碟抛秧示範基地1000亩。传统经济作物(如生姜、芋头、大蒜)种植具有一定规模,种植面积6018亩。
商山乡商山乡
工业:茶业是该乡的主导产业,年产乾茶1.8万担,占全县1/10,有茶叶初制厂178家,精製厂16家,年加工销售眉茶10万担,占全县的1/3,茶叶加工业年产值4162万元,茶业产值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56%以上,农民人均茶叶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39.5%。新辟了占地50亩的无公害茶叶精深加工基地,入户企业2家。
养殖业上:全乡有小(二)型水库9座,当家塘200多座,水面养殖面积3000多亩。养殖业主要以生猪饲养为主,全乡已有十余户家庭养猪场。全乡年生猪饲养量2.8万头,户均4头以上,农业收入40%源于养殖业。

特色产业

生态旅游业开发有新的进展。2003年溪洲被命名为首批市级生态村,2005 年,溪洲、黄村被县列入乡村旅游福地示範村。结合生态旅游业开发,已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善(如溪洲入口道路拓宽、广告牌设立、还金亭修缮、停车场建设、观音山景点开发等)及宣传推介活动。编制了溪洲、黄村景区景点开发一系列宣传材料,并与黄山某学院联手共同打造“秀水灵山观音山,绿色生态溪洲游”,专题宣传推介促销,已累计接待黄山市周边区域乃至浙江、江西等地游客1000多人次。徽商农庄生态旅游建设一期工程已投入100余万元。
商山乡商山乡

基层组织

截止至2008年底该乡有在编行政事业乡干部72名,其中行政人员35名,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31名,法律服务所人员6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8名。全乡有党员742名,其中2008年发展的新党员26名,女党员有100名,占党员总数的13.5%。村两委成员共有126名,其中支委成员64名,村委会成员62名。全乡设有4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挂职村第一书记有6名。
商山乡商山乡

财政状况

该乡严格执行“分类指导、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收返还”的乡镇财 政管理体制,积极挖掘财源,努力争取外援,狠抓财政收入,做到大税一分不少、小税一分不跑,确保了全年财政收入的超额完成,2008年实际完成271万元,比上年增长27.7%,在狠抓财政收入的同时,该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採取多方位的招商引资方案,如建立广告牌8处、创建招商网站、召开多批次多层次招商推介会议、发放招商引资宣传画册和多种推介资料,全年共引资2764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引进县外资金1826万元,比上年增长近8倍,为该乡今后的经济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山乡商山乡

自然环境

商山自然风光旖妮,地气灵秀。境内人文自然景观众多,是居家旅游、休闲、度假的绝佳之所。有市级生态村、乡村旅游福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範村——溪洲、黄村。黄村为中美文化交流示範基地,一座“荫余堂”漂洋过海,架起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樑。另外,还有小齐云之誉的秀水灵山——观音山(石莲山);以唱响徽文化为主旋律的徽商农庄。浮潭古渡则是众多渡口中的一亮点,着名的浮潭“十景”大都有迹可寻。
商山物产丰富,独具特色。为市级农业产业示範乡镇、全市第一产茶大乡、皖南地区最大的眉茶生产加工集散地。境内有茶园1.96万亩,茶叶初制厂200多家,精製厂16家,年加工销售乾茶10万担,新辟了占地百亩的无公害茶叶加工园区,国家农业部948项目(清洁化茶叶流水生产线)落户商山,并建成投产。板栗、生姜、大蒜等土产品特色鲜明,闻名遐迩;储量超亿吨的膨润土矿,主矿脉就在商山,是加工紧俏漂白土的最佳原料。

生态旅游

商山乡溪洲自然村位于休婺省道和黄山市府屯溪至江西婺源公路交汇处,距市府8公里,距县城15公里,交通地理优势十分明显。该村凭着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2003年被黄山市评为首批“市级生态村”。境内山环水绕,风光旖旎,秀丽异常,绵延十几里的密植茶园和8万余株板栗林,郁郁葱葱,环绕整个村落,错落有致,远看绿树成荫,村落若隐若现,是近郊旅游的理想场所。新屯五公路全线贯通后,交通、地理位置优势更为凸显,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为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新突破,加快融入黄山旅游大格局,已编报了溪洲生态家园旅游开发项目和溪洲生态村农家旅游开发一期“四个一”工程项目书,2008年,正积极争取立项和加大对外宣传推介。

历史名人

戴震(1723—1777),清代着名思想家、学者,“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字东原,休宁隆阜(今屯溪)人。戴震出身于贫寒之家,幼读私塾,以过目不忘和善思好问着称。传说有一次,老师教授《大学章句》,愈听愈觉得可疑,于是向老师发问:“此何以知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老师难以回答这个出乎意外的疑问,于是抬出朱熹这一权威,“这是朱文公说的”,意在告诉戴震不必再生疑问。不料,戴震仍发疑:“朱文公怎幺知道如此呢?”老师听后,无言以答,叹曰:“此非常儿也!”
18岁时,戴震因家境困难辍学,随父前往江西南丰,以贩布为生,其间曾一度在邵武设馆讲学。20岁返乡,拜婺源名儒江永为师研究学术,并往南京族人戴瀚处学习八股时文。28岁补县学诸生。33岁避仇人而入京城,寄居徽州会馆,在艰苦环境下钻研。1762年考中举人。其后六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思想观念与程朱理学不尽吻合,均未及第。51岁时,经《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昀推荐,入《四库全书》馆为专职纂修官。53岁被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职务。不久,因为劳累过度而患病,又被庸医误诊,不幸病逝于北京崇文门西的范氏颖园。灵柩由夫人率子运回故乡,葬于休宁县商山乡几山头前。
戴震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代宗师,他学识渊博,天文、历算、历史、地理、音韵、训诂。无不精通,当他初入京城时,在京着名学者纪昀、钱大昕、王鸣盛等人都为戴震学问的渊博而折服,“叩其学,听其言,观其书,莫不击节叹赏”,戴震的思想深度和学术水平无疑是中国十八世纪的高峰标誌。然而,一代宗师的一生却是悲剧性的,直到晚年已经誉满海内时,仍然一贫如洗,他的学生段玉裁感叹道:“先生之才,而不公卿,礼乐黼黼,以光太平。”戴震逝世后,学者王昶撰《戴东源先生墓志铭》、钱大昕撰《戴震先生传》、洪榜撰《戴东原先生行状》、门生金坛、段玉裁编《戴东原先生年谱》,详细地记述了戴震一生的坎坷和学业情况。戴震是“乾嘉朴学”的领袖,治学以训诂名物入手,在精严考据的基础上阐发义理,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比如,他以《广韵》为底本,创立古韵九类二十五部学说和阳、阴、入对转达理论。他将《永乐大典》中《九章》等七种算经加以整理,撰《迎日推策记》一卷,总结了历代的数学成果。
戴震一生遵循“由声音文字求训,由训诂以寻义理”的方法,对经书和其它古代经典作了创造性的疏证,主要着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礼仪考正》、《中庸补注》、《方言疏证》、《古历考》、《考工图记》、《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绪言》等50余种。戴震还主持纂修了《汾州府志》,成为后代修志人员参考的範本。后人揖有《戴氏遗书》16种59卷。《清史稿·儒林传》有传。
1924年,戴震诞辰二百周年时,在戴震故居——摇碧楼设立戴氏东源图书馆,后改成戴震纪念馆。屯溪戴震公园就也以戴震命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7144

3647

3497
家庭户户数
2315
家庭户总人口(总)
7144
家庭户男
3647
家庭户女
3497
0-14岁(总)
1555
0-14岁男
787
0-14岁女
768
15-64岁(总)
4911
15-64岁男
2549
15-64岁女
2362
65岁及以上(总)
678
65岁及以上男
311
65岁及以上女
36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861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