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旦(汉字)
旦(拼音:dàn)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旦的古字形像太阳从地面升起,本意是天亮,也即“早晨”、“破晓”之义,并由此引申出“光明”、“白昼”、“一日之始”等意义,又指某一日。也指传统戏曲中扮演女子的角色,即旦角。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旦
- 拼音:dàn
- 注音:ㄉㄢˋ
- 部首:日
- 五笔:JGF
- 仓颉:AM
- 四角号码:60100
- 笔画数:5
- 笔顺:丨フ一一一
- 统一码:65E6
- 平水韵:去声十五翰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 字级:一级(0235)
- 郑码:KAVV
字源解说

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字形1是甲骨文的“旦”。因为契刻弧线不便的缘故,“旦”字明“日”的部分的外沿,多为直线,所以太阳(日)呈多角形。“日”下的梯形框则表示地面。全字构形的意思,是指太阳正从地面升起,这就是义为“黎明”“大亮”“早晨”的“旦”。金文(字形2、3)的“旦”则把地面部分实化了。太阳呈扁圆形,正紧贴地面。这种“初阳吻地”的景象(字形2)可能与太阳在地面上的投影有关。于是,在这基础上,隶变为字形7、9。字的演变流程,比较简单,是望文可以知义的。
详细解释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名词 | 天亮的时候,早晨。 | dawn;daybreak;morning |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旦暮;旦夕;通宵达旦;枕戈待旦 |
(某一)天。 | day | 《战国策·赵策四》: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 元旦;一旦 | |
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 | actress or female character type in opera | 老舍《四世同堂》十一:其实傀儡戏也要行头鲜明,锣鼓齐备,而且要生、末、净、旦俱全。 | 花旦;老旦;武旦 | |
旦尼尔的简称。旧时的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 denier | |||
农曆每月初一。 |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 《尚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 | 旦望 | |
〈文言〉乐曲声调名 | 《隋书·音乐志中》:然其就此七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 | |||
〈文言〉指生日。 | birthday | 陆华甫《双凤齐鸣记》第四摺:今日贱旦,想有官员庆贺。 | ||
〈文言〉通“鴠”。鸟名。 | 《礼记·坊记》:《诗》曰:相彼盍旦,尚犹患之。郑玄注:盍旦,夜鸣求旦之鸟也。 | |||
(Dàn)姓氏用字 | ||||
形容词 | 〈文言〉明亮。 | light | 《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 |
动词 | 〈文言〉天亮。 | 苏轼《登州谢上表》之一:日将旦而四海明,天方春而万物作。 |
(释义参考资料)
近字辨析
旦、朝(zhāo)
二字都表示太阳初升的时候,但所表示的时间範围不尽相同。“旦”指夜刚尽、日初出时,而“朝”则指日出至早饭这段时间。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旦部】得案切(dàn)
明也。从日见一上①。一,地也。凡旦之属皆从旦。
【注释】①从日句:徐灏《说文段注笺》:“日初出地平时也。”
【译文】旦,天明。由“日”出现在“一”之上。一,表示地。大凡旦的部属都从旦。
说文解字注
朙(明)也。
注:明当作朝。下文云:朝者,旦也,二字互训。《大雅·板》毛传曰:旦,明也。此旦引伸之义。非其本义。《卫风》:信誓旦旦。传曰:信誓旦旦然,谓明明然也。
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注:《易》曰:明出地上。得案切。十四部。凡旦之属皆从旦。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旦 ·康熙笔画:5 ·部外笔画:1
《唐韵》《集韵》《韵会》得案切。《正韵》得烂切,并丹去声。《说文》: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玉篇》:朝也,晓也。《尔雅·释诂》旦,早也。《书·大禹谟》:正月朔旦。《诗·陈风》:穀旦于差。
又《大雅》:昊天曰旦。《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曲阿,是谓旦明。
又《诗·卫风》:信誓旦旦。笺:言其恳恻款诚。疏:旦旦犹怛怛。《释文》:旦旦,《说文》:作𢘇𢘇。
又《诗·卫风·朱传》:旦旦,明也。
又《前汉·惠帝纪》:当为城旦舂者。注: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妇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岁刑也。
又震旦,西域称中国之名。《楼炭经》:葱河以东名震旦。
又盍旦。《礼·坊记》:相彼盍旦。注:盍旦,夜鸣求旦之鸟。
又与神同。《礼·郊特牲》: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注:旦当为神,篆字之误也。
又《韵补》:叶都眷切。庾敳《意赋》:宗统竟初不别兮,大德亡其情愿。天地短于朝生兮,亿代促于始旦。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日”窄“一”宽。
❷“日”,主体居上半格,上宽下窄。
❸末笔横在横中线下侧,两端都超出“日”。
书法欣赏
音韵参考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韵部 | 声调 | 等 | 四呼 | 清浊 | 拟音 | |
---|---|---|---|---|---|---|---|---|---|---|---|
广韵 | 旦 | 得按 | 端 | 寒 | 去二十八翰 | 去声 | 一等 | 开口 | 全清 | tɑn | |
中原音韵 | 旦 | 寒山 | 端 | 寒山开 | 去声 | 寒山 | 去声 | 开口呼 | 全清 | tan | |
洪武正韵 | 旦 | 得烂 | 十谏 | 删 | 去声 | 全清 | tuan | ||||
分韵撮要 | 旦 | 端 | 翻 | 第二十五翻反泛发 |
(音韵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