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杙
杙(拼音yì),属非通用字。本字作“弋”,后期成为形声字,“木”为形旁,“弋”为声旁。本义指小木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杙
- 拼音:yì
- 部首:木
- 五笔:SAY
- 仓颉:DIP
- 统一码:6759
- 四角码:43940
文字释义
(1)〈文言义〉 〖名〗小木桩
齐侯使夙沙卫唁之,且曰:‘无死!’坚……以杙抉其伤而死。——《左传·襄公十七年》
爨灶者有容,椓杙者有数。——《尚书大传》卷二。郑玄注:“杙者,系牲者也。”
(2)〈文言义〉 〖动〗系在木桩上
杙船遂登岸,急买野家酒。——姜夔《昔游》
(3)〈文言义〉 〖动〗用木桩或木桩类物楔入或戳刺。
初拔秦州,悉召富人倒悬之,以醋灌鼻,或杙其下窍,以求金宝。——《旧唐书·薛仁杲传》
(4)〈文言义〉 〖名〗木名
刘,刘杙。——《尔雅·释木》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 原文
【卷六】【木部】杙 yì 与职切
刘,刘杙。从木弋声。
- 注释
①刘杙:《尔雅·释木》:“刘,刘杙。”郭璞注:刘子(树名)生山中,实如梨,酢甜,核坚,出交趾。”徐灏《说文段注笺》:“盖单呼‘刘’,累呼‘刘杙’。”
说文解字注
〖 (杙)刘,刘、杙〗
见《(尔雅)释木》,当读刘刘为句。郭云:刘子生山中,实如棃,酢甜核坚,未知许意然否也。今人以杙为橜弋字,乃以橜弋为隿射字。
〖从木。弋声〗
与职切。一部。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杙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3
《唐韵》与职切《集韵》《韵会》逸职切《正韵》夷益切,𠀤音弋。《说文》果名。《尔雅·释木》刘,刘杙。《注》刘子生山中,实如棃,酢甜,核坚。出交趾。
又《尔雅·释宫》樴谓之杙,橜也。《左传·襄十七年》臧坚以杙抉其伤而死。
又所以格兽也。《庄子·人闲世》拱把而上,求狙猴之杙者斩之。 《韵会》《说文》橜杙字本作弋,果名作杙,今橜弋字作杙,而弋但为弋猎字矣。
又《尔雅·释宫》樴谓之杙,橜也。《左传·襄十七年》臧坚以杙抉其伤而死。
又所以格兽也。《庄子·人闲世》拱把而上,求狙猴之杙者斩之。 《韵会》《说文》橜杙字本作弋,果名作杙,今橜弋字作杙,而弋但为弋猎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