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山乡
韶山乡因境内有韶山而得名,位于韶山市境南部。东北与如意乡毗连,南和湘乡市龙洞乡接壤,西邻大坪乡,连杨林乡。是韶山各着名景点所在地,是中国“乡镇百颗星”之一。
韶山乡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韶山乡韶山村获“中国文明村镇”称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韶山乡
- 行政区类别:乡
- 所属地区:韶山市
- 下辖地区:21个建制村
- 政府驻地:竹鸡塅
- 地理位置:韶山市南部
- 面积:85.2平方千米
- 人口:3.44万
- 车牌代码:湘C
概况
韶山乡位于韶山市中南部。东北与如意镇毗连,南和湘乡市龙洞镇接壤,西邻大坪乡,连杨林乡。面积约54.4平方千米,人口约1.7万人。辖6个行政村。纪念地有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毛鑒公祠、南岸等。景点有韶山八景、龙头山、虎歇坪、滴水洞等。
沿革
相传在唐虞时期,舜帝南巡至此,命随从奏韶乐九成,引“凤凰来仪”,故名。1949年设韶山乡,1958年改韶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37.6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乡政府驻新屋湾,辖韶山、韶源、韶化、铁皮、韶光、竹鸡、石忠、石山、花园、朝阳10个行政村。2008年,面积37.6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10个行政村。
2012年5月10日,正式将将湘乡市龙洞镇的石塘、花桥、谷阳、韶东、韶西、新湖、城前7个行政村划归韶山市韶山乡管辖。调整后,韶山乡辖韶山、韶源、韶北、铁皮、韶光、石忠、竹鸡、石山、花园、朝阳、石塘、花桥、谷阳、韶东、韶西、新湖、城前等17个行政村,总面积65.62平方千米,总人口2.42万人,乡政府驻地不变。2012年7月20日,正式将韶山乡的石忠村、石山村、花园村、朝阳村划归清溪镇管辖。调整后,韶山乡人口减少6923人,面积缩小11.2平方千米。
地名由来
相传舜帝南巡时来到今日韶山乡境内的韶山嘴歇息,见此处风景优美,逐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韶山”因此而得名。
因境内有 球阀韶山而得名,此乡因韶山而得名。
自然环境
地理境域
韶山乡位于韶山市境南部。东北与如意乡毗连,南和湘乡市龙洞乡接壤,西邻大坪乡,北连杨林乡。西北多山,东南较平坦,有韶河流入青年水库
气候特徵
韶山乡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夏热期长,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7℃,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5℃。一月份平均气温为4.4℃。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9℃。雨季在4月15日前后开始,7月10日前后结束,春夏多雨,秋冬乾燥。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05月,韶山乡下辖韶山、韶源、韶北、铁皮、韶光、竹鸡、城前、新湖、韶东、韶西、石塘、谷阳、花桥13个行政村,173个村民小组。
2015年,韶山市乡镇区划调整,韶山乡、大坪乡成建制合併设立韶山乡。
调整后,韶山乡辖韶山、韶源、韶北、铁皮、竹鸡、韶光、韶东、韶西、新湖、城前、谷阳、石塘、花桥、湘韶、韶新、黄田、韶峰、梅花、林家湾、大坪、新联21个建制村,总面积85.2平方千米,总人口3.44万人,乡人民政府驻竹鸡(原韶山乡人民政府驻地)。
人口
截至2012年5月,韶山乡总户数5350户,总人口18626人。
资源
2006年,韶山乡有耕地面积9767亩,其中水田8813亩,旱土954亩。
2012年,韶山乡总面积53.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53亩。
经济
韶山乡有工业企业90个,建筑企业7个,商业、饮食、服务业机构491家,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879万元。
2003年,闸阀集体经济收入7320万元,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3422元。
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5亿元,村级集体收入10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00元,其中85%来自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教育
截至2006年,韶山乡有中学2所,国小3所。
名胜古蹟
滴水洞
滴水洞位于毛泽东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狭谷中。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 《毛氏族谱》赞之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韶山乡乡村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来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兴之所致,随口对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会议……”于是有滴水洞别墅之建。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一号楼住了11天。他于这年7月8日在武汉写信称此处为“西方的一个山洞”。1970年,由欧阳海英雄连队在别墅后修建了长100米的防空洞。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洞的两端各有厚度近尺,重达几吨的装有自动控制的粗重铁门。即使洞外施放核子弹,也无损洞内指挥系统和洞里人员的安全。“西方山洞”保密管理极严,曾一度十分神秘,知道它的人极少。1986年秋,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滴水洞景区的三大核心部分:以一号楼为中心的别墅系列;西面以毛泽东祖坟,虎雕、虎亭、滴水清音为主的虎歇坪景观系列;东面以毛泽东曾祖父母坟、龙泉三叠、奔龙泉池、观音远眺为主的龙头山景观系列。滴水洞一号楼(1966年毛泽东在此住了11天)滴水洞景观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声海内外,吸引游人如织,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欣然前往浏览。这颗被人们喻为湖南“山水明珠”的“西方山洞”开放20年来,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次。着名党史专家冯文彬这样讚誉滴水洞风光:“三湘灵秀地,洞中别有天。”
旅游名村
省旅游局获悉,湖南省第二轮“3521旅游创建工程”合格单位揭晓,我市韶山乡韶山村、韶源村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毛氏农家山庄、毛二山庄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近年来韶山充分挖掘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努力打造“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旅游示範单位。随着各类绿色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充分展示了韶山乡村特有的迷人风采。
截至目前,韶山共有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家,省级特色旅游名村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1家。
近年来韶山充分挖掘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努力打造“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旅游示範单位。随着各类绿色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充分展示了韶山乡村特有的迷人风采。
截至目前,韶山共有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家,省级特色旅游名村2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1家。
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这是一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形(俗称一担柴式)的农舍。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5间茅草房为邻居家,居中堂屋共用,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堂屋大门上端挂着邓小平198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贴金木匾。这里依山傍水,枫梓山、象鼻山等山环护周围,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前塘夏季荷花飘香,南岸绿浪层层,整个山沖稻田依依重叠,春夏绿浪滔滔,一派田园景象。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毛祖人)于1878年购置上屋场东边5间半茅草房(堂屋与邻居共用,1917─1918年由毛顺生扩建为13间半瓦房),先由毛泽东的伯祖父毛德臣居住,1888年,祖父毛翼臣(毛恩普)、父毛顺生、母文七妹从东茅塘迁于此。1893年12月26日(农曆十一月十九),毛泽东诞生在这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870─1920年),年轻时因家贫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种田兼做生意,努力发家,至1905年一家五口(即夫妻俩和儿子泽东、泽民、泽覃),有水田22亩。母亲文七妹(1867─1919年),为人宽厚慈祥,信佛,乐善好施。毛泽东在故居度过了少年时代,1910年秋外出求学。1921年春节,率领弟弟和堂妹外出干革命。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故居住了半年;1927考察湖南农民运动,1月7日下午回到故居,9日离开。此后一别三十二年,至1959年6月25日才再度回乡,26日到故居。1929年,毛泽东故居被国民党湘潭县政府没收,1937年退还,由毛泽覃之妻周文楠、子毛楚雄等居住。1949年8月由湘潭县人民政府收回。于1951年2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50─60年代,故居作了多次维修。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故居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2日,改由邓小平题词。
美食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他进了北京城,当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只吃普普通通的菜餚。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
韶山特色莱 有毛氏红烧肉、“祖国山河一片红”、毛家火焙鱼、风吹武昌鱼、长征鸡、双味鱼丝、乡下腊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