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左迁与右迁

左迁与右迁

左迁与右迁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汉书·周昌传》: “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

右迁是升官的意思。 汉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

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古代诗人们的对左迁的愤慨,而《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则是对右迁的喜悦之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左迁与右迁
  • 外文名:Degradation and the right move
  • 发生年代:唐朝 唐太宗时期
  • 官制:三省六部制
  • 左迁作品代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右迁作品代表:《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

来历

唐朝官制为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当时的官职很不稳定,社会制度,思想变化又大,所以免不了换人做官,而当时又不好把原官辞下,于是从京城贬到XXX地,叫左迁,而从XXX地到京城叫右迁。
因为当时的官职很不稳定,社会制度,思想变化又大,所以多有左迁,右迁很少。
汉右尊左卑,所以有“左迁”“右迁”。
也有一种说法是京城靠海,而从京城贬到XXX地靠近内陆,叫左迁,从XXX地到京城则是从左向右迁,即右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像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是宋代王安石李端悫之名益着。李端悫,字守道,李端愿弟,李遵勖子。官左藏库使,执献穆丧,辞起复,诏特给奉。累迁东上阁门使、干办三班院。尝侍宴群玉殿,仁宗独赐珠花、飞白字,宠顾特异。知邢、冀、卫三州,至蔡州观察使。元祐中,以安德军留后卒,赠昭德军节度使,謚曰恭敏。

申引历史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隋朝之后的强盛的朝代。共历274年(包括武周是289年),20位皇帝。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东都洛阳,武周时期洛阳称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落。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承袭隋朝,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併成“隋唐”。
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6]。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7]。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8]。藉由羁縻制度控制回纥、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并且让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国家吸收唐朝的文化与政治体制
唐朝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一句话定义

被贬官:左迁,被升官:右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