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门
荆门,湖北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荆楚门户”之称,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分别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
荆门在夏商时属荆州之域,西周分属权国、鄀国,春秋战国属楚,汉置当阳县,唐立荆门县,宋建荆门军,元设荆门府,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续为荆门县。1979年,分设荆门县、荆门市。1983年,荆门县与荆门市合併升为地级荆门市。
荆门市版图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末,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300万人。2017年,荆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4.17亿元,比2016年增长7.5%。
荆门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兼有低山坳谷区、丘岗沖沟区和平原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过境河流主要有汉江、漳河和富水河。
荆门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以及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文化古蹟,诞生了朱厚熜、老莱子、宋玉、莫愁女等一批历史名人,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历史典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荆门
- 外文名称:Jingmen
- 别名:荆楚门户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
- 下辖地区: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 政府驻地:东宝区象山大道53号
- 电话区号:(+86)0724
- 邮政区码:448000
- 地理位置: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
- 面积:1.24万平方千米
- 人口:300万人(2016年)
- 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荆门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白云楼、明显陵、黄仙洞、漳河风景区、空山洞、岳飞城遗址等
- 火车站:荆门站、锺祥站、京山站
- 车牌代码:鄂H
- 行政代码:420800
- 地区生产总值:1664.17亿元(2017年)
- 高等院校:荆楚理工学院
- 市花:紫薇、菊花
- 市树:栾树、对节白蜡
- 市委书记:张爱国
- 市长:孙兵
建制沿革
夏商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一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于长湖边今沙洋。
荆门漳河新区

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势力渐大,楚人南移,约楚熊鄂至若敖时期,灭冉阝(即“那”);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称)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锺祥为郊郢,系楚国陪都;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
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景帝时期,在今荆门城区南郊置当阳县,仍属南郡;王莽篡汉,升编县为南顺郡。东汉初年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三国时期,当阳属吴。
西晋时期沿吴旧制。东晋时期于编县置武宁郡。后又于编县故城置长宁县,属武宁郡,于长宁县置长宁郡,治长宁县,不久又徙武宁郡至乐乡县,领长宁、乐乡二县;徙当阳县址于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泰始初改长宁郡为永宁郡。后梁废编县入长宁县,于内方山(又为马良山,今沙洋县境内)置基州,辖章山、上黄郡,分长林县置丰乡、绿麻二县,分属章山、上黄郡;北周废当阳置平州。
沙洋县油菜花开

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灭后梁,平州改玉州;九年(589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废永宁、武宁、章山、上黄四郡;十一年(591年)废长林入长宁县;十八年(598年),复改长宁为长林县,属南郡。
唐初,长林县属荆州,改当阳为基州,复置章山县为属县。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荆门县为长林县。
五代时期,荆门为荆南国所据。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设荆门军,领长林县。不久军废。后周废乐乡县,南境入长林县。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复置当阳县,复置荆门军,领当阳、长林二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军,划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复荆门军,仍领县长林、当阳。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十年(1377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十三年(1380年),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锺祥),领当阳县。
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今锺祥),荆门州仍领当阳县,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领当阳、远安二县。
民国元年(1912年),降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十六年(1927年)废道,荆门县属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荆门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与荆门县同属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属荆门县;1979年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併入荆门市。
2018年05月18日,第三届中国(京山)网球节开幕式上,荆门市京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魏明超透露,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同意,湖北省将撤销京山县,设立县级京山市。
行政区划
县、市、区 | 政府驻地 | 面积(平方千米) | 行政区代码 | 邮编 |
东宝区 | 泉口街道 | 1645 | 420802 | 448004 |
掇刀区 | 掇刀石街道 | 639 | 420804 | 448124 |
锺祥市 | 郢中街道 | 4488 | 420881 | 431900 |
京山市 | 新市镇 | 3520 | 420821 | 431800 |
沙洋县 | 沙洋镇 | 2044 | 420822 | 448200 |
参考来源: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分别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5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1千米,版图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
地质地貌
荆门市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兼有低山坳谷区、丘岗沖沟区和平原湖区。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分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徵为褶皱断块山地,主要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点为锺祥市客店镇的斋公岩,海拔1050米;西北部的东宝区地域是由大巴山东延至保康、南漳的荆山,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山文线由东西转为北西至东南,蜿延形成荆山余脉。主要由二叠三叠纪石灰岩组成,形成坳谷、沖沟分割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或岗地。中、南部汉江两岸的钟祥市、京山县部分和沙洋县大部分地域,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沖积和湖泊淤积,形成平原湖区。最低点为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市永隆镇潘家湾河床,海拔27米。
气候
荆门市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乾凉、冬季寒冷的特徵。年平均气温15.6-16.3℃,年平均降水量804-1067毫米。
水文
荆门市地处汉江中下游,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溪泉库渠纵横,形成四大水系。东为府澴河水系,流域面积372.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南为长湖水系,流域面积199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6%;西为漳河水系,流域面积671.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中为汉江水系,流域面积936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6%。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6条,过境河流主要有汉江、漳河和富水河,入境河流主要有蛮河、长寿河,出境河流主要有京山河、天门河、西荆河,汉江荆门段河道长154千米,汉江皇庄站多年平均过水流量1710立方米每秒。境内有大小湖泊87个,其中水面面积百亩以上的有46个(46个湖泊均被列入全省湖泊保护名录),较大湖泊为长湖,借粮湖、南湖次之。
汉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15年,荆门市平均降水深1006.9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4.1079亿立方米。年地表水资源量40.81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1.966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2.0219亿立方米。境内有水库569座,其中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533座,最大水库为漳河水库,总库容21.13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15年末,荆门市土地面积1233943公顷(含沙洋监狱管理局)。其中,农用地1020392.83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2.69%,建设用地140674.74公顷,占11.40%,未利用地72875.43公顷,占5.91%。在农用地中,耕地502278.46公顷,园地19235.47万公顷,林地380014.16公顷,草地105.8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4643.4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6245.71公顷,其他土地17869.68公顷;在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7371.6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658.5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644.51公顷;在未利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268.51公顷,草地25887.98公顷,其他土地4718.94公顷。全市人均占有土地6.15亩,人均占有耕地2.5亩。
矿产资源
荆门市境内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建材、化工原料矿产丰富,能源、金属矿产匮乏。截至2016年,全市探明矿种50多个,其中探明储量并得到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煤、磷、石膏、水泥用灰岩、地热等20余种。全市有开採矿山179个、开採矿区179个,其中甲类矿产16个,乙类矿产6个。年底,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包括占用和未占用)分别为:累托石706.8万吨,居全国之首;煤、石膏、磷矿石、水泥用灰岩储量分别为6074.72万吨、1.22亿吨、6.09亿吨、9.75亿吨。
植物资源
截至2016年,荆门市森林面积39.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1%,活立木蓄积量1995万立方米,绿化率40.8%。境内维管植物计有180科804属1832种,野生或逸为野生的维管植物有164科681属1502种。在164科野生维管植物中蕨类植物有27科、43属、81种,裸子植物有5科、8属、10种,被子植物有132科、630属、141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12科、497属、1148种,单子叶植物20科、133属、263种。在维管植物总类中,乔木类植物有54科142属453种,灌木类植物有65科184属479种,藤本类植物有23科63属147种,草本类植物有123科608属1247种。境内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对节白蜡、银杏、刺楸、垂枝侧柏等30科46属58种,其中荆门市地方特有植物有毛枝白鹃梅、湖北梣(湖北白蜡、对节白蜡)、荆门藨草3种,还有荆门过路黄(拟)等两个待发表的新物(变)种。
对节白蜡

动物资源
截至2016年,荆门市境内有陆生野动物300多种,其中鸟类20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红腹锦鸡、小灵猫、猫头鹰等20种,主要分布在锺祥、京山、东宝部分低山丘陵地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种。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小麂、果子狸、狗獾、猪獾、黄腹鼬、豪猪、红百鼯鼠、豹猫、华南兔、绿头鸭、白鹭、棕腹啄木鸟、画眉、苍鹭、灰雁、乌鸦、环颈雉、八哥、灰喜鹊、董鸡、王锦蛇、银环蛇、湖北金线蛙、黑斑蛙等25种,分布在全市各个乡镇。
红腹锦鸡

人口民族
2015年末,荆门市常住总人口289.6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3.8‰。截至2016年12月,荆门境内共有民族39个,以汉族为主,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满族、苗族等。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90.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01%,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8.95‰,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4.6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99.64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3.9%,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16年
2016年,荆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2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9%、8.8%、10.1%。三次产业结构为14.0∶51.9∶34.1,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5个、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分类别看,食品菸酒上涨4.2%,衣着上涨4.5%,居住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交通和通信下跌1.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2%,医疗保健上涨2.9%,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3%。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8.1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7%。其中,企业类30742户,比上年末增长22.3%。
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64万人,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4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2017年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64.1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3%、6.7%、10.3%。三次产业结构为13.4:51.1:35.5,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6个、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4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分类别看,食品菸酒下跌1.4%,衣着上涨4.6%,居住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7%,交通和通信上涨2.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11.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1%。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0.8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 14.6%。其中,企业类3.7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9%。
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3万人,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
第一产业
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8.30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5.86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1.9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8.7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9.16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250.73万吨、棉花1.13万吨、油料38.85万吨、蔬菜215.71万吨。
全年造林面积7.06千公顷;木材採伐量11.18万立方米,增长9.9%。
全年生猪出栏392.5万头;家禽出笼4259万只;猪、牛、羊肉产量35.03万吨;禽蛋产量14.33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53.54万吨。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65.5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机耕面积483.82千公顷,机播面积268.53千公顷,机收面积398.82千公顷。全年完成水利建设土石方543.83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千公顷。全年兴建安全饮水工程30处,新解决1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第二产业
荆门市形成了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纺织为主的工业产业格局,有化工、农产品加工、装备製造、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七大主导产业。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

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12.5%,重工业增长7.6%。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家,达到1196家。
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1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843.44亿元,增长11.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0亿元,比上年增长6.7%;实现利润154.60亿元,增长2.9%;亏损企业亏损额5.74亿元,增长40.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0%。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4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1.46亿元,增长18.9%。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0.39亿元,增长18.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71.09亿元,增长28.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29.98亿元,增长9.0%。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0.39亿元,比上年下降15.0%;房屋施工面积1736.93万平方米,增长0.3%;房屋竣工面积188.43万平方米,下降21.6%。商品房销售面积305.96万平方米,增长29.9%;商品房销售额107.90亿元,增长37.6%;商品房待售面积213.21万平方米,下降15.3%。
名称 | 主导产业 |
荆门高新区 | —— |
湖北京山经济开发区 | 装备製造、智慧型製造、食用菌精深加工、机电、建材、纺织 |
沙洋经济开发区 | 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新型建材 |
锺祥经济开发区 | 装备製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 |
胡集经济开发区 | 磷化工 |
东宝工业园 | 机械、电子、森工 |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 | 化工 |
屈家岭经济开发区 | 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製造、新能源 |
参考来源: |
第三产业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4.79亿元,增长1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9.44亿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9.82亿元,增长11.9%;零售业零售额456.92亿元,增长13.8%;住宿业零售额22.40亿元,增长9.6%;餐饮业零售额65.09亿元,增长13.7%。
全年进口总额1998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1.9%;出口总额86187万美元,下降2.2%。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5654万美元,下降13.6%;三资企业出口13266万美元,下降16.8%;其他企业出口57267万美元,增长5.9%。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额37630万美元,增长10.7%。
2016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73亿元,增长1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2.35亿元,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60.23亿元,比年初增加229.6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09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37.6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266.11亿元,比年初增加70.01亿元;广义政府存款295.75亿元,比年初增加23.9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2.16亿元,比年初增加78.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43.49亿元,比年初减少4.12亿元;中长期贷款515.41亿元,比年初增加84.19亿元。
全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4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12.15亿元,增长11.8%;人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33.06亿元,增长24.8%。保险赔款及给付19.39亿元,增长52.9%,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7.08亿元,增长32.8%;人寿险公司赔付支出12.31亿元,增长67.6%。
交通运输
铁路
荆门市境内有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荆沙铁路在城区汇集,主要火车站有荆门站、锺祥站、京山站。
公路
截至2013年,荆门形成了四纵连三横,一环绕荆门的公路主骨架,四纵即襄荆高速公路、207国道、寺沙公路、安京公路和京天公路,三横即皂当公路、汉宜公路、荆潜公路和荆南公路,一环即荆门城区—锺祥—京山—沙洋—掇刀环绕公路。
襄荆高速公路

截至2014年末,荆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46.022千米,等级公路达到12484.013千米,其中:一级公路达到183.28千米,二级公路达到1244.035千米,三级公路达到1137.042千米,四级公路达到9919.656千米,等级公路比重达95.7%,等外公路562.009千米。
水路
荆门市临长江、踞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的江汉运河贯穿境内。截至2014年9月,荆门市境内Ⅳ级以上水运航道达到188千米,形成汉江-江汉运河“一纵一横”的骨干航道通道。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2015年末,荆门市城市建成区(中心城区)面积58.05平方千米,公园绿地面积576.4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7%,供水总量7204.97万吨,天然气供气量10540.59万立方米。中心城区污水排放量5433万吨,污水处理量4695万吨;生活垃圾处理量14.86万吨。
荆门市象山大道

文化
2016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91.63万册;共有博物馆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年末全市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8%,有线电视入户率45.1%。
体育
2016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7次,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64枚。全年开展民众性体育活动150次,年末拥有全民健身路径657条。年内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2.75亿元。
卫生
201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1个,妇幼保健院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机构人员数236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439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7278人,注册护师、护士8212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1700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5830张。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科学
2016年末,全市共有科研机构7所,科研机构从业人员1045人。全市立项实施科技计画项目12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5项。专利申请量2867项,专利授权量1156项。全市技术契约执行426项,成交金额17.7亿元。全年科技成果转化71项。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55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91550台(件),企业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233张。湖北名牌产品84个,地理标誌产品3个。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3个,新型自动气象站4个。
教育
2016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99所,其中大学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普通中学124所、国小221所、特殊学校3所、幼稚园246所。年末在校学生数322493人,年内毕业生数90991人。全市专任教师数22676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100%。
普通高校 | 荆楚理工学院 | ||
普通高中 | 荆门市龙泉中学 | 荆门市第一中学 | 荆门市东宝中学 |
荆门市掇刀石中学 | 荆门市文林实验高级中学 | 荆门市育才中学 | |
湖北荆门外语学校 | 荆门市月亮湖中学 | 荆门市金龙泉实验学校 | |
京山市第一高级中学 | 京山市第二高级中学 | 京山市第五高级中学 | |
京山市京山中学 | 京山市育才中学 | 京山市民权艺术高级中学 | |
沙洋县沙洋中学 | 沙洋县后港中学 | 沙洋县职教中心 | |
锺祥市第一中学 | 锺祥市第三中学 | 锺祥市实验中学 | |
锺祥市胡集高级中学 | 锺祥市旧口高级中学 | 锺祥市第六中学 | |
锺祥市荆襄高级中学 | 锺祥市文峰高级中学 | 屈家岭五三高中 | |
参考来源: |
社会保障
2016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8.6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38.03万人,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557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8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城镇居民50.24万人。全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47万人,农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4.14万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391户,补贴金额534.66万元。新增公共租赁住房507套。
年末全市各类收留抚养类机构床位13913张。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58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地方文化
城市象徵
●市花
紫薇花、菊花
紫薇:树皮光滑,花色艳丽,花期长,由6月可开至9月,有“百日红”之称,在荆门市城乡山地均有种植,山间仍有野生紫薇分布,适应性强,易于繁殖培育,城镇绿化运用较广泛。
菊花: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短日照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等,在荆门市城乡广泛种植,乡间有野生菊花分布。
●市树
栾树、对节白蜡
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别名灯笼树、摇钱树、金雨树、国庆花等。栾树是荆门市重要的乡土园林观赏和行道树,在荆门城乡山地均有分布,易于繁殖培育,城镇绿化运用较广泛。栾树为落叶乔木,树形端正,冠多伞形。
对节白蜡:荆门市独有的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为仅存的木犀白蜡,国家二类保护树种。野生对节白蜡仅分布在大洪山南麓京山西北和锺祥东南(以京山市为主,锺祥有少量)的植物极小种群。
方言俚语
荆门话基本属西南官话,北经襄沙古道直达南阳,北方官话对荆门话有着深远的影响,南下沙市经水路到湖南又与湘方言有一定的联繫,荆门话实际上是北方官话、西南官话、湘方言三大方言区过渡带上的次方言。
民间文艺
●音乐
1.山歌
山歌流行于荆门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农民上山砍柴或牧童放牛时遥相对歌,一唱一和,平腔为主,高腔次之,歌词内容与形式不拘。成年人一般唱情歌,如《我爱姐姐的好劳动》、《太阳一出往上升》等,牧童赛歌方式为一群对一群,一山对一山,歌多占上风,歌少拜下风。
2.田歌
田歌盛行于平原与丘陵地区,主要有栽秧歌、栽秧锣鼓、扯草歌、扯草锣鼓、薅草锣鼓五种形式。农曆四月间的栽秧时节唱栽秧歌,荆门城南郊的“花闹叶”是栽秧歌中的主要唱腔之一。栽秧锣鼓由一对歌师组成,一人敲锣,一人击鼓,唱腔停歇时,用锣鼓点填过门,歌师先在田埂上打唱,等栽秧人到田中间后,便下田面对栽秧人打唱。农曆五、六月扯草时节唱扯草歌,团林、五里镇一带的扯草歌很有代表性。扯草锣鼓一般是三人(一锣两鼓)一组,常见的锣鼓点有“起鼓”、“双龙抢鞋”、“将军打猎”、“观音坐莲”等等,上午大多唱长篇历史故事,称为正本,下午多唱“花号子”、“嗬悠悠”等风趣的小段子。薅草锣鼓是指薅早草的锣鼓,由一对歌师分持锣、鼓演唱,每段唱词四句,每句结束时以锣鼓点填过门。
3.灯歌
灯歌属民间小调类,常在春节期间踩高跷、打莲湘、划採莲船时演唱,一领众和,锣鼓伴奏。唱词有上下句式、四句式和多句式,曲调欢快热烈,节日气氛较浓,如盐池镇的《闹元宵》《四季忙》《十绣腰带》等等。
●舞蹈
1.推故事
推故事一般以一女子坐车上,老汉在后推车为表演形式,一般以两部车为一组,表演时队形不断变换,形式活泼。该种舞蹈兴起时,仅为表示对神灵的祈求,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后演变为欢庆春节的一种娱乐活动。
2.踩茶
踩茶流行于马良镇小江湖一带的大湖、杨脑、花篱等村,表演形式与劳动生产紧密相关。小江湖一带盛产"三匹罐"(茶叶),其育苗方法是通过压条、踩土,所以表演时中间人手擎一棵扎有纸花的茶树,边转边跳,四周由五个扮演角色的人围着树转,主要动作是走步,人们称为踩茶。
●戏剧
1.梁山剧
梁山剧又名梁山调,俗称“花鼓子”,为荆门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省梁山(今梁平县),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后,由荆门直隶州周家咀(今属锺祥县双河镇)名师王大化率其“二绷子剧团”,传入荆门。梁山剧表演分生、旦、丑三行。服装、化妆与京、汉、楚剧基本相同。伴奏用四胡和二胡,打击乐器是苏锣和大钱,唱腔约60多种。
2.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即天(门)沔(阳)花鼓戏(20世纪80年代初改名荆州花鼓剧),历史悠久,荆门属旱期流行区域之一。城东南流传广泛,乡班甚多。传统剧目多为“对子戏”(一生一旦),后来向姊妹剧种学习,增加了折子戏和大本戏,道白融汇地方口音,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具有乡土特色和民间生活气息。唱腔60多种,以高腔、打锣、圻水、四平四大唱腔为主,辅以民歌小调40余种。
3.汉剧
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荆门兴起围鼓堂班,有手抄剧本和自备戏箱。平时清唱,逢年过节或迎神赛会即挂衣(化装)演出,以唱大戏(汉调)闻名。其剧目源于清戏脚本,表演历代演义及民间传说故事。唱腔以高腔为主(传说出自古时翰林文人的吟诵调),讲究起、承、转、合的句式结构和平仄音韵。
非遗名录
截至2015年6月,荆门市共有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14项省级名录,44项市级名录,1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名市级传承人。
国家级 | 夏氏丹药製作技艺 | |||
省级 | 梁山调 | 莫愁女传说 | 蟠龙菜製作技艺 | 京山田歌 |
京山民歌 | 夏氏炼丹术及其祖传秘方 | 熊门拳 | 孙桥婚俗 | |
善歌锣鼓 | 沙洋十番锣鼓 | 汉江硪歌 | 东宝坐丧鼓 | |
参考来源: |
文化遗址
屈家岭文化遗址
屈家岭文化遗址位于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为新石器时代的一处文化遗产,距今4600余年,为长江流域古文化遗址的代表之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
屈家岭文化遗址区域内发现有房基、墓葬、窖穴等遗蹟。房基呈长方形,地面多用红烧土块铺筑,红烧土内发现有密结成层的大量粳稻稻穀壳。居住面有的筑成高出地面的土台子,上有成排对称分布的柱洞,为地面式建筑。成人墓多为单人土坑葬,儿童採用瓮棺葬,有多人合葬和拔牙等奇特葬俗。出土石器以磨製为主,有斧、凿、铲、锛、镞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黑陶次之;纹饰有弦纹、篮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罐、壶形器、碗、三足碟等。出土器物以彩陶纺轮、双弧形折壁陶器、彩绘黑陶和蛋壳彩陶最具特色。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家岭文化遗址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系统、全面地反映出中国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文化面貌。屈家岭文化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标誌与见证,对于研究中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名优特产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蟠龙菜 | 蟠龙菜选用精瘦肉、肥膘肉、精鱼肉,调以鸡蛋、葱白、生姜、豆粉、食盐、味素等配製而成,色泽洁白,滑爽,吃肉不见肉,吃鱼不见鱼。 | ![]() |
米茶 | 米茶的作法是将大米放在锅里炒至大半发黄带焦时起锅,用清水淘洗滤出水份,再放入锅里加清水旺火煮沸至大米开花,起锅自然冷却即成。米茶水色淡黄,略温而不苦。 | ![]() |
葛粉 | 葛粉主要产自锺祥市,富含丰富的钙、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以及20多种胺基酸和中药有效成份葛根素、葛根黄酮等。可用其製作葛粉汤、羹、饼、包、饺、麵条、冬粉等製品。 | ![]() |
京山桥米 | 京山桥米,京山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誌产品。因原产于京山市孙桥镇而得名,其颗粒细长、晶莹剔透,在明嘉靖年间被御定为“贡米”。 | ![]() |
纪山龙米 | 纪山龙米产于沙洋县纪山镇纪山村附近。米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其它微量元素。1998年获得中国国际第四届食品博览会“中国市场名牌产品”称号,1999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鉴定为纯天然优质绿色食品。 | ![]() |
长湖鱼糕 | 长湖鱼糕以长湖白鱼为主料,掺合澱粉、蛋清、生姜等佐料等,摊成餠形,放进蒸笼,大火蒸製而成。 | ![]() |
旅游名胜
概况
荆门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鄂西生态文化圈的重要旅游节点城市,截至2013年8月,荆门市有各类旅游景点200余处,其中国家级资源点11个,有3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
2015年末,荆门市有纳入行业管理的旅游景区12个,其中,4A级景区4个;拥有省级旅游名镇3个,省级旅游名村6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範点2家,省级休闲农业示範点9家。
景点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明显陵 | 明显陵,国家4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锺祥市城东北5千米的纯德山上。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中国中南地区最大的一座帝陵。显陵围陵面积181.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罗城周长3.6千米。 | ![]() |
漳河风景区 | 漳河风景区,国家3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荆门市西郊,距中心城区约19千米,是大型人工湖泊型风景区。漳河风景区总面积4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00余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04平方千米,总库容20.35亿立方米,是中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库中有200多个岛屿托水而出。 | ![]() |
黄仙洞·娘娘寨景区 | 黄仙洞·娘娘寨景区,国家4A级景区,位于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腹地,距锺祥市区66千米,是以自然生态为主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黄仙洞出口,地形地貌奇特,以喀斯特盲谷、四周喀斯特低山丘陵为主要的汇水盆地,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周围还分布着桃花洞、牛鼻洞、鸽子洞、盆子洞等溶洞。 | ![]() |
彭墩乡村世界 | 彭墩乡村世界,国家4A级景区,将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基地等建成一个个休闲农业的观光景点,并与10.5平方千米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景区的旅游产品项目有村庄面貌、住宅小区、农民公园、有机蔬菜实验基地、生态水莲基地、种鸭养殖基地、蛋鸡养殖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数十个观光景点。 | ![]() |
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 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大洪山南麓山脉,距锺祥市区郢中镇30千米,是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公园面积15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3%,平均海拔350米,最高海拔565.4米。 | ![]() |
纪山楚文化旅游区 | 纪山楚文化旅游区位于沙洋县西南端,紧邻古城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纪山境内古墓众多,据考证,楚国第一王—楚庄王墓地在纪山境内,“中国第一古湿尸”和“郭店楚简”均出土于此。园区包括纪山寺旅游景区、楚王陵景区、白龙滩度假区、楚国城旅游景区、郭店楚简、战国女湿尸出土地和纪山田园风光景区。 | ![]() |
美人谷 | 美人谷,位于京山市绿林山风景区东南方向的万福河峡谷。与绿林古寨遥遥相望,与鸳鸯溪一水相连,全长2千米。它由一系列的深潭、瀑布、奇石、幽洞组成。是一个以水为主的峡谷型探秘寻芳的生态休闲游览区。 | ![]() |
白云楼 | 白云楼位于荆门市中心城区,是为纪念道教着名人物吕洞宾而修建。白云楼所在地最初有一洞,名太平洞,始创年代可上溯到东汉末期。后随着道教的发展,唐宋期间更名为卧云洞,俗称白云洞,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辟洞建台,拆庙建楼,形成大规模的建筑群体。 | ![]() |
元佑宫 | 元佑宫位于锺祥市郢中南隅、镜月湖畔,系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璁御敕所建,有450余年的历史。元佑宫坐北朝南,布局中轴对称,是典型的道教宫观群落。 | ![]() |
东宝塔 | 东宝塔是荆门今存的唯一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地面文物,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宝塔通高33.3米,底部周长30.6米,七层四面八角,隔面设窗,攒尖式塔顶。塔基座周长31.2米,高0.76米。基座之上都有石须弥座,须弥座八角各雕一尊托塔金刚。底层门楣有石刻“长林头角”四字,自底层有螺旋状青石阶梯上塔顶(海拔260米)。 | ![]() |
惠亭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 惠亭山水库位于京山市城西南2.5千米惠亭山西坡脚下,截溾水(京山河)而建,为京山市城内第一座大型水库。总库容3.1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2.7亿立方米,年平均来水量1亿立方米。惠亭山位于城区西南3千米处,海拔211.6米,向东南绵亘,与尖峰山、鸭嘴山相连,三峰兀起,恰似驼峰,总长约5千米。 | ![]() |
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 | 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荆门市区中心,因境内有千佛禅寺和千佛洞而得名,以城市森林景观和人文资源特色着称,2005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规划面积689.1公顷,由东宝山、将军山、大台山、何家山、庙山、罗汉山、青山等山体组成,主峰东宝山海拔高235.4米,面积6.89平方千米,森林蓄积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3%。 | ![]() |
着名人物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今锺祥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后世称嘉靖帝。
老莱子(公元前6─5世纪),春秋时代楚国着名道学家,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
宋玉(公元前300-前230年),战国时期楚国着名诗人和文学家,今锺祥胡集人。
莫愁女(公元前3世纪前后),姓卢,名莫愁,战国晚期楚国着名的民间歌舞艺术家,今锺祥人。
聂绀弩(公元1903-1986年),京山县城关人,中国现代老一辈多才作家,新闻工作者,杂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学者,诗人。
(仅列部分,参考来源:)
城市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
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 | 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範市 | 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
国家森林城市 | 全国农机化示範区 |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範区 |
国际候鸟养生之都 | 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