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随想曲
《洪湖随想曲》由张敬安、欧阳谦叔原创,是闵慧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做修改的一首二胡曲,又名《洪湖人民的心愿》。乐曲成功塑造了以女英雄韩英为代表的革命英雄形象,有着丰富的思绪情感,乐曲流畅婉转旋律优美,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魅力,充满了中华民族的风骨神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洪湖随想曲
- 作者:闵慧芬
- 创作时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 演奏乐器:二胡
创作背景
该曲是根据根据张敬安和欧阳谦叔作曲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声乐唱段改编的二胡独奏曲,原唱段诉说了洪湖人民在旧社会遭受苦难,展现了赤卫队对敌斗争的画面和对未来的畅想,表达了女英雄韩英大义凛然,为人民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决心。闵惠芬在改编上尊崇并保留了《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原声乐音调和特点,经过艺术再加工,更添技术精髓,在创作风格上充分发挥了二胡拟人化音色及其多种多样的演奏特点,完美地表现了乐曲的内涵与意境。
乐曲赏析
《洪湖主题随想曲》根据歌剧中唱词的叙事经过,将主人公的故事一步一步呈现出来。在引子后面,二胡音乐展现出的是第一个主题:韩英在敌人的监狱里面对母亲“深情话别”,“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洒在儿心上。”深情委婉的旋律唱出了韩英母女在生死别离的时候内心的依依不捨。可是怕让母亲伤心,也怕挫败自己在敌人面前的锐气,韩英强忍着内心的伤痛不让眼泪流出来,这个画面、这份柔和细腻的情感是女性所有的。《洪湖主题随想曲》通过二胡的各种滑音、揉弦、利用它近似人声的音色、运弓的力度等,将韩英在剧中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剧中韩英是抱着必死之心与母亲告别的,“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说。”此时韩英的内心是纠结的,临死之前有很多的话想对母亲说,可是怕母亲难过,她又不能说。第八小节对应的唱词“满腹的话儿”在休止了两拍半以后才接上下一句,韩英这种“欲言又止”的纠结心理在二胡音乐的切分音节奏上和休止上得以体现。满腹的话想说又没说,最后变成对娘亲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娘啊!”二胡通过缠绵的运弓、慢速的呼吸、夸张的揉弦和 滑音将这份深情“呼唤”出来。接下来,是韩英对过去生活的 回忆。“娘说过那二十六年前..”在唱这一句的时候,韩英 的内心有着无尽的辛酸和痛苦,此处,二胡运弓的速度慢、使 用的弓段短、运弓力度也稍轻,这样奏出来的声音显得遥远, 这遥远的音色就把“回忆性”的场面描写得很到位。随即这个乐段的情绪从辛酸转化为愤怒:“彭霸天,丧天良,霸走田地,抢占茅房, 把我的爹娘赶到那洪湖上..”韩英积 压在内心的仇恨一时涌上心头,此时的速度也加快了起来,力度也由弱变强了。二胡运用急促的运弓刚健有力的音色将这份 “愤怒”迸发出来。唱到爹爹丧命这一情景时,韩英是咬牙切 齿的,内心无比的恨意,二胡也通过四个十六分音符的重音把这 “咬牙切齿的恨”表现了出来。随后音乐速度慢了下来,又回 到了悲痛又无奈的心情。在这里,二胡运用颤弓的形式模仿人的哭泣声,很好的表达了韩英悲痛的内心。从49小节开始,出 现了几个连续的切分音节奏,这里从回忆回到了现实,二胡通 过大幅度的运弓和重音斩钉截铁地将主人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 概表现出来。接下来是快板部分,歌剧中“自从来了共产党, 洪湖的人们见了太阳”韩英的心情如雨过天晴,想到了共产党,她看到了希望,在唱这一段的时候,她是满怀欣喜满怀希 望的,内心非常激动。二胡利用宽快弓奏出了韩英这份激动和 她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接着是一个歌唱性的乐段,这一段 描写的是主任公韩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此时她的内心是热情 的,她坚信“不久就会大天亮。”二胡运用它潇洒自如的运弓 通过演奏者均匀的呼吸,将这份信念和热情推到极致。乐曲的尾声是一个华彩性乐段, “儿要看天下劳苦的人们都解放”此 处,音乐激昂,字字有力,体现了韩英宁愿用自己生命换取革 命胜利的崇高品质。为加强音乐的戏剧性,二胡多处採用由弱 到强的处理。结束句上的“2”用强有力的音头带出来,并且逐 渐加快,在“4”上稍作停顿,然后用密集的颤弓在豪迈的情绪 中结束此曲。尾声将一位心繫民众的伟大女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社会价值
就20世纪70年代初而言,二胡音乐作品正处在一个承上启 下的后半段繁荣时期,出现了大批二胡作曲家、演奏家,如刘明源、闵惠芬、王国潼,刘长福等。他们传承和发扬二胡鼻祖刘天 华“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引进西方曲式特点、结合中国民族调式旋法作为创作依据,对二胡技法进行展现和挖掘,在创作手 法、创作数量、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洪湖随想曲》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应运而生的。和前人的二胡作品 比较, 《洪湖随想曲》不仅发扬了当时二胡的创作特色,在作曲 技术上形成起承转合的完整循环,而且旋法进行更加丰满複杂, 长线条的複杂旋律和细緻入微的高难度技巧使音乐更加器乐化。乐曲以传统民族调式调性作为根基,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将二胡的民族风韵以倚音、加花等传统创作技法与中国本土音乐语言相应,加上闵惠芬对音乐的理解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对音乐的处理更加细緻入微,使《洪湖随想曲》在原作的基础上升华,音乐表现更具多面性,至今仍被传诵,并被编入音乐院校教材和全国考级曲目。
作者简介
闵慧芬,江苏宜兴人,中国二胡演奏家,作曲家,“二胡皇后”。她自幼从父学习二胡,1956年入南京鼓楼区红领巾艺术团,1958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二胡,师从王乙、陆修棠。1963年5月获得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一等奖,1968年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任上海民族乐团二胡独奏演员。她演奏的代表曲目有《喜送公粮》、《赛马》、《江河水》、《新婚别》、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曲》等。她还创作、改编了许多二胡独奏曲,如《红旗渠水绕太行》、《洪湖人民的心愿》、《樱花》、《阳关三叠》、《李陵碑》、《斩皇袍》等。她的二胡演奏被法国报纸评价为:“即使在休止符时,也有情感”,日本着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过他的演奏后伏案痛哭,波士顿交响乐团撰文讚美她为“世界伟大的弦乐演奏家之一”。
闵慧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