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浙江财经大学教师)
陈刚,男,1973年生,浙江金华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浙江省首批青年教师资助计画资助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管制、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曾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含重点1项)、厅级课题4项(含重点1 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2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经济问题》、《当代财经》、《贵州社会科学》、《经济问题》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複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获得浙江省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篇获得浙江省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从教以来,坚持“重视经济直觉、展现思维过程”的教学理念,主讲本科《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产业分析方法与套用》、《经济法》,研究生《中级个体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产业结构理论与套用》等课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刚
- 外文名:Chen Gang
- 出生地:浙江金华
- 出生日期:1973年
- 主要成就: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成果、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

一、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小企业集群模仿过度风险的机理及其防範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7
2、强化我国小企业集群创新的专利权保护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07-2008
3、医患互动的医疗服务信息披露管制机制及政策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2013-2015
4、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成长绩效研究,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2004-2005
5、浙江省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3-2004
二、代表性论文
1、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中国经济问题》,2001(5),人大複印资料《工业经济》,2002(3)全文转载
2、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贵州社会科学》,2001(4)
3、接受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对欠发达区域发展战略的一点思考,《思考与运用》,2001(3),人大複印资料《体制改革》2001(9)全文转载
4、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理论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03(3)
5、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重庆社会科学》,2003(3)
6、论衰退产业调整的基本模式,《探索》,2004(2)
7、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探析,《理论导刊》,2004(2)
8、主导产业形成的动因、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统计与决策》,2004(2)
9、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含义、原则与基準,《理论探索》,2004(1)
10、公路超载问题的本质及其制度因素分析,《当代财经》,2005(3)
11、小企业集群行业专利的含义、特徵及其基本功能,《经济纵横》,2006(8)
12、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当代财经》,2006(10)
13、已开发国家小专利立法的经验及其启示,《经济纵横》,2008(8)
14、我国小企业集群非正式专利理化设计初步分析,《当代财经》,2008(7)
15、我国小企业集群创新私有产权双重缺失的机理分析,《当代财经》,2009(9)
16、已开发国家强化专利权行政保护的经验及启示,《科技与经济》,2010(6)
17、利用多点执业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及策略,《卫生软科学》,2012(12)
18、国五条调控房价的政策效应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13(3)
19、价格管制、成本递增与垄断厂商产品质量,《长白学刊》,2013(5)
20、“国五条”调控房价效果的预测分析——交易费用的视角,《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6)
21、地区竞争与中国经济的增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7)
22、“国五条”能降低高房价吗?——基于政策效应的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2013(5)
三、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
1、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006)
2、浙江省首批青年教师资助计画资助人员(2003)
3、浙江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2009)
4、浙江省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
5、浙江省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0)
6、所带班级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010)
7、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007)
8、校优秀班主任(2007、200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