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复旦大学1917年创设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商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高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断。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率先恢复管理教育,1977年开始招收管理学科专业学生,1979年成立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管理学院。2017年,复旦大学迎来创立商科教育100年。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学院目前设有8个系、27个跨学科研究机构,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含自设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含自设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硕士(MPAcc)、国际商务硕士、金融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产业经济学为全国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全国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
在2017年的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4个项目全部蝉联全球50强。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7位,连续6年跻身10强。复旦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3位,参评以来稳居40强。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8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5。香港大学—复旦大学IMBA项目位列全球第43位、毕业生薪酬增长率位列全球第2。在2018年的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中,复旦MBA项目位列全球第42位,稳居全球五十强,且排名成绩持续提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 英文名:School of Management,Fudan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1929年
- 主管部门:复旦大学
- 主要院系:产业经济学系、管理科学系、企业管理系、市场行销系、财务金融系、会计学系、统计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 学院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顺路670号。
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高校,早在1917年就创设了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断。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率先恢复管理教育,1977年开始招收管理学科专业学生,1979年成立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管理学院。2015年,复旦管院将迎来恢复建院30周年。2017年,复旦大学迎来创立商科教育100年。
1917年,复旦大学创设了商科,是中国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高校;
1929年,复旦大学商学院正式成立;
1951年,商学院更名为财经学院。
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财经学院併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断;
1977年,复旦大学率先恢复管理教育,开始招收管理学科专业学生;1979年,复旦大学成立管理科学系;
1985年,复旦大学恢复组建管理学院。
2009年12月9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功通过了EQUIS认证(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
2010年4月6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正式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
2010年正式获得AACSB(国际商学院联合会)认证,管院恢复建院25周年。
2012年大中华区唯一拥有三个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百强项目的商学院。
2013年10月12日国际顾问委员会成立。
2013年10月12日政立院区奠基。
2013年四个EMBA/在职MBA项目同时进入FT英国《金融时报》排名百强榜。

-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6,八年平均排名列位中国大陆第一。
- 复旦大学—EMBA项目,位列第38名,蝉联全中文EMBA项目全球第一。
- 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项目,位居第51位,薪水增长率位居全球前三,在职MBA项目全球第六。
- 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项目,首次参评位居第54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七。
2017年复旦大学管理、上海市杨浦云计算创新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和循天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政立国福科技创新平台。
2017年学院四大项目全部蝉联全球50强。
-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7位,连续6年跻身10强。
- 复旦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3位,参评以来稳居40强。
- 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8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5。
- 香港大学—复旦大学IMBA项目,位列全球第43位,毕业生薪酬增长率位列全球第2。
2018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位列“UTD2013年-2017年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榜”全球第87名,亚洲第9名,持续稳居中国大陆第1名。
2018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再次被授予EQUIS五年期认证。
2018年复旦MBA项目位列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全球第42位,稳居全球五十强。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形成一些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专着、论文和专利,培养了一批卓越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十几个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团队。
研究机构
截止到2017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设有27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所),1个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和1个管理谘询公司,1个《研究与发展管理》杂誌社。列表如下:
“上海产业机构调整”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 上海物流研究院 |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 | 复旦大学中国市场行销研究中心 |
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 复旦大学服务行销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 |
复旦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 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 |
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 | 复旦大学企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 复旦大学企业人力资源研究所 |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 | 复旦-大智慧金融工程实验室 |
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 |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 | 可持续创新和增长研究所 |
青年创业家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 | 全球金融行销与客户管理中心 |
商务分析与运营创新研究中心 | 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研究中心 |
统计实验与谘询中心 | 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
中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研究中心 | 商业决策与运营分析研究中心 |
1个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复旦大学正大管理髮展中心的前身是复旦乾训楼。一九九二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成立了复旦大学正大管理髮展中心,专注于企业内训及各级政府机构高级管理培训。
1个管理谘询公司:上海复理管理谘询有限公司(原上海复旦管理谘询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所属唯一的管理谘询公司。
1个《研究与发展管理》杂誌社。
学术交流
管理学院恢复建院以来,广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美国、义大利、挪威、英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着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关係。国际化战略已经覆盖到了学生、师资、科研、课程设定、企业联繫、国际合作研究等各个层面。
学院每年不仅定期派遣部分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到境外大学交换学习外,还提供多项短期境外交流项目和知名企业实习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申请参加。
学院发起管理大师论坛、问学讲堂、聚劲论坛等各种讲座论坛,成为院企合作的纽带。学院还设立了专职团队,全方位对校企合作关係进行高效、有序地管理。包括瑞银集团、花旗银行、滙丰银行、美国硅谷银行、史带基金会、沃尔沃、复星集团、彭博、嘉吉集团、上海证券交易所等众多海内外着名企业与学院开展了企业参访、学生实践、论坛合作、人才定向培养、案例研究、资金与物资捐助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支持学院发展。
国际权威认证
为了拓展更为丰富的全球化资源,加强与各国优秀商学院间的交流和科研合作,学院还积极加入诸多国际顶尖的合作组织。2007年,管理学院正式成为PIM(Partnership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组织成员学院。2009年,学院成为GMAC(美国商学院协会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在全球的第173家正式会员。同年,顺利取得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国际认证。2010年学院以全球最快速度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国际认证,并于2015年通过AACSB再认证。在2012年的EQUIS再认证中,学院再获佳绩,成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家获得五年期认证资格的管理学院,并于2017年再次被授予EQUIS五年期认证。
办学规模
院系设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设有管理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会计学系、统计学系、企业管理系、市场行销系、财务金融系和产业经济学系8个系。
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8个系、27个跨学科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含自设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含自设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会计硕士(MPAcc)、国际商务硕士、金融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产业经济学为全国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全国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
2010年,学院又相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工程管理2个硕士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开设工商管理学博士(DBA)项目、以及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合作EMBA项目。2014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伦敦商学院联合开办了国际商务硕士双学位项目(Global MiM)。
科系介绍
财务金融系
产业经济学系
管理科学系
会计学系
企业管理系
市场行销系
统计学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项目介绍
金融硕士
财务管理方向【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联合开设】
金融工程管理方向【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联合开设】
商务硕士
全球化经营与管理方向(GlobalMiM)【与伦敦商学院联合开设】
国际管理方向(DDIM)【与义大利博科尼大学和义大利路易斯大学共同合作开设】
MBA项目
复旦大学MBA项目
复旦大学IMBA(MIT项目)【与英文麻省理工(MIT)合作开设】
复旦大学IMBA(S3ASAT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高丽大学联合开设】
复旦-港大IMBA项目(双语)【与香港大学联合开设】
复旦-BI(挪威)MBA项目(英文)【与BI挪威商学院联合开设】
MPAcc项目
复旦大学MPAcc项目
EMBA项目
复旦大学EMBA项目
复旦-台大EMBA项目【与台湾大学联合开设】
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英文)【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联合开设】
DBA项目
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DBA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开设】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全院共有教师145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64人。95.86%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取得境外博士学位的有54人,占总人数的37.24%。
科研实力突出
学院各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卓越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十几个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团队,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专着、论文和专利。在UTD发布的“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榜”(2013-2017)中位列全球第87名,亚洲第9名,持续稳居中国大陆第1名。
优秀人才
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年吸引众多学生前来深造,培养了一批批管理精英。截至2017年底,学院有在读本科生563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生296人,工商管理博士生87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791人。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暨复旦管理谘询公司2017年全年已培训5000余位学员,迄今为止总计39000多名企业管理者参与培训。目前学院校友已超过43000人。
学院使命
扎根于进步的中国,致力于创新性研究;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的管理专才、商业精英和社会领导者。
学院领导
职务 | 姓名 |
院长 | 陆雄文 |
党委书记 | 李尧鹏 |
常务副院长 | 周健 |
副院长 | 孙一民,殷志文,吕长江,郑明 |
党委副书记 | 叶耀华,赵伟韬 |
学院顾问 | 郑祖康,吴立鹏, 叶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