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简讯
垃圾简讯是指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传送的用户不愿意收到的简讯息,或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接收的简讯息,主要包含以下属性:(一)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传送的商业类、广告类等简讯息; (二)其他违反行业自律性规範的简讯息。
垃圾简讯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运营商形象乃至社会稳定。如伪基站可以给三公里内10万手机发信。现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管家进行拦截此类简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简讯
- 外文名:short message
常见分类
中国国内手机垃圾简讯大致分五大类:
第一类:是“骚扰型”,多为一些无聊的恶作剧,传送号码多为手机或小灵通号码;
第二类:是“欺诈型”,此类简讯多是想骗取用户的钱财,如中奖信息,传送号码多为手机或小灵通号码;
第三类:非法广告简讯,如出售黑车、麻醉枪之类,传送号码多为手机或小灵通号码;
第四类:SP(简讯业务提供商)违规群发,误导用户订製简讯业务,传送号码多为SP接入代码,一般为四位数字。传送号码不分网区域网路外,既有通过移动号码对联通用户传送的,也有外地联通号码对本区用户传送的。
第五类:诅咒型简讯, 此类简讯多以让更多用户转发为目的而加以诅咒内容以威胁简讯接收者按照其意愿来做出不自愿行为。
法规划定
依据《电信条例》划定出9个标準: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兇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均可划归为垃圾简讯。
法规发布
2014年11月3日,工信部发布《通信简讯息服务管理规定(徵求意见稿)》。如果这一法规最终正式发布,消费者对抗垃圾简讯、政府部门监管垃圾简讯将有法律依据。
《管理规定(徵求意见稿)》第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接受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传送商业性信息。”消费者认为自己受到商业性简讯息侵扰的可以向12321网路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投诉,中心需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反馈。专家认为,举报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利用社会监督来减少垃圾简讯;而投诉受理主体的确认,则有助于避免投诉反馈中的扯皮问题。
针对消费者苦恼的广告简讯无法拒绝、重複传送的问题,《管理规定(徵求意见稿)》规定,“简讯息服务提供者、简讯息内容提供者请求用户同意接受商业性简讯息的,应当说明拟传送简讯息的类型、範围和期限。用户未回复的视为不同意接受;用户明确拒绝或未回复的,不得再次向其传送内容相同/相似的信息。”同时,《管理规定(徵求意见稿)》还要求传送商业性简讯息应当同时提供免费、便捷、有效的拒绝接受方式,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接受者拒绝接受设定障碍。如果违反规定,最高可处3万元的罚款。按此规定,消费者今后将可自主选择是否接受商业性简讯,也可便捷地拒绝垃圾简讯。
此外,《管理规定(徵求意见稿)》还把简讯息的範围从单纯的手机简讯扩充至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
操作手段
2013年8月底,移动手机用户小赵收到广告垃圾简讯,发信的手机号码怎幺也打不通。这些发信人显示为手机号码的垃圾简讯,大多数是使用某种特殊的简讯群发器材,通过电脑操作把简讯群发出去的。有记者来到北京中关村的一家电子器材城,简讯群发器在这里可以随意买到。
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简讯群发器使用方法很简便:把手机卡插入简讯群发器,连上电脑,安装好光碟里的软体,然后通过电脑便可以随意输入简讯内容、导入手机号码来群发简讯。简讯收件人手机号码除人工输入外,软体还会按整个手机号段来自动群发简讯。
他告诉记者,这种插单张手机卡的简讯群发器每小时发600条简讯,每天最少能够传送14,400条简讯。如果使用同时插8张手机卡的简讯群发器,每天传送的垃圾简讯量就会超过11万条。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类简讯群发器属于非法产品,但持续畅销,他们每个月都能卖出去几十台。广告简讯的成本每条不超过1毛钱,相较于其它形式的广告,成本极其低廉,这正是简讯群发器在市场上持久畅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7年9月18日,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正茂称中国移动月均拦截垃圾简讯达到2亿条,处置传送垃圾简讯的违规号码达到150万个,封堵淫秽色情网站6100余个,监测处置恶意软体6.6万余种,拦截诈欺电话4100万次以上……9月18日下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正茂在2017网路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上晒出“成绩单”,“我们也很自豪地说,中国移动虽然运行着世界最大的网路,服务着最大的客户规模,但总体来讲我们对网路信息安全的保障还是非常有力的。
伪基站:神秘箱子给三公里内10万手机发信
伪基站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伪基站启动,干扰和禁止一定範围内的运营商信号,伪基站则趁着这个时间,搜寻出附近的手机号,并将简讯传送到这些号码上。
产生原因
第一,某些趣味低下的人传播黄色简讯以取悦他人;
第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简讯诈取钱财;
第三,一些人利令智昏,轻易相信各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第四,在特定环境中,人们容易听信空穴来风的谣言;
第五,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不到位,相关部门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义道德观没有真正确立。
此外,垃圾简讯传送成本较低、垃圾简讯推送者利用技术手段逃避监管等原因,也造成了垃圾简讯泛滥。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吕廷杰认为,有些地方的群发简讯价格已经低至每条两分钱,是公众简讯服务费的五分之一。这种低成本运作无疑给垃圾简讯提供了一个廉价的传播工具,导致大量的广告分流到简讯渠道。
主要危害
(1)利用简讯进行勒索、诈欺的违法犯罪的活动日渐猖獗(如以中奖、徵婚、敲诈等主要方式出现)。
(2)由于一些居心叵测、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简讯传播不实讯息和谣言,在民众中造成大面积恐慌,搅得人心惶惶(如非典时期一些地方发生的药品、食品抢购风潮,就与简讯中某些虚假讯息的迅速传播有关)。
(3)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它传播黄色信息,毒化社会风气;
(4)境外少数敌对分子企图利用它编造、散布各种谣言,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
重要事件
3·15分众无线事件
3·15晚会曝光后,作为分众无线这种新传媒模式开创者的江南春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垃圾简讯

“江南春不愿意把自己的公司定义为群发公司,但实际上他们就是群发公司。
分众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手机广告简讯群发。群发简讯有两种手段:一种是通过运营商的网关下行,发给指定的号段;另一种就是把手机卡装在群发器里,进行点对点的群发。具体营业模式有代为传送:客户将广告内容、目标客户、传送时段、传送量等信息提交给群发公司,由群发公司进行传送;直接群发由群发公司提供相应的客户端软体,客户安装后通过网路与群发公司的后台伺服器连线,由客户自行在客户端设定传送等等。
分众无线式的群发一方面他们利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合法连线埠经营正常业务;另一方面利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合法连线埠私发他们合法服务内容之外的从外面揽来的广告简讯。与此同时,他们也会购入大量联通、移动或小灵通号码进行点对点群发。
月发千万条简讯 移动获利30万
在对中国移动公司的调查中,负责集团客户简讯群发业务的一位技术人员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隐情。原本集团客户简讯群发业务只针对系统、单位内部来进行传送,但是这几年运营商的考核任务比较重,为了完成任务就不分对象,什幺业务都接。
移动公司不仅为传送垃圾简讯提供便利,甚至还会为发简讯的企业谋划对策,应付监管。
不仅如此,电信运营商还会给简讯群发企业返利,以鼓励这些企业多做类似的业务。多位移动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他们会把简讯包年费用的30%至40%返利给广告简讯群发公司,如此折算下来,通过106等简讯群发通道推送的广告简讯,实际资费仅为3分钱左右。而广告简讯群发企业收取广告主每条简讯的费用则为5分钱以上,中间至少有2分钱利差。一家小型的广告简讯群发企业月发1000万条简讯,每月获利不少于20万元,而移动公司则从中直接获利30万元左右。
整治措施
加大对非法提供信息服务、侵害用户合法权益事件的查处和打击力度。,集中治理诈欺、骚扰和色情类违法简讯息。建立了违法简讯息的举报、研判、查处、保障等机制,公安机关的110、中国网际网路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均可接受用户举报,经公安部门核实认定后,按照公安部门提出的查处意见,电信运营商配合停止相关用户的简讯服务。
垃圾简讯

通过阳光绿色网路工程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增值服务企业成立中国绿色手机文化建设联盟,开展绿色手机文化创作评比、绿色手机文化创作研讨、中国绿色手机文化发展论坛等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手机文化,鼓励创造更多、更好的信息内容来丰富人民民众的网路文化生活。
在已经採取的措施基础上,部将强化政策监管、力推技术治理、倡导绿色文化,进一步治理垃圾简讯。鼓励移动通信运营商採取新措施新业务,遏制垃圾简讯。中国联通已在四川、上海等地向其手机用户推出了“简讯宝”增值服务,赋予用户自行设定“黑名单”或“白名单”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垃圾信息的传送,将在全国推广。
此外,国内外手机安全厂商在垃圾简讯防治方面的贡献不可小觑,国内已有360手机卫士等可以防御垃圾简讯的手机软体为上亿用户抵御垃圾简讯的骚扰。同时有业内专家认为,以工信部为代表的政府主管部门、360为代表的安全厂商、广大手机用户以及媒体都已行动起来,如果再加上各地运营商的主动自查,五方携手的“垃圾简讯治理”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垃圾简讯治理有望进入全新阶段。
治理垃圾简讯的措施
1、加强立法。2011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欺刑事案件具体套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根据解释,电信诈欺行为将受到从严惩处。据说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为3000元。同时拉大了诈欺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起点幅度範围,规定诈欺3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诈欺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此外,还将诈欺“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準调整为50万元。与电信业相关的条例解释为:送诈欺信息5000条以上;拨打诈欺电话500人次以上的行为,即使诈欺数额难以查证,也应当以诈欺罪定罪处罚。但是5000条的“门槛”远远高于大众的预期,相关立法还要强化。
垃圾简讯

2、加强监管力度。电信、网路公司要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相互协调,共同监督。要加大技术投入,对简讯息进行充分过滤,对涉及色情、人身攻击内容的简讯要立即删除,对情节恶劣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加强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培养公众对不良简讯的免疫力,不要因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公民要努力提高思想素质,洁身自好,不製造、不传播不良简讯,有效地消除不良简讯生存蔓延的空间。
中国联通严整垃圾简讯
面对饱受诟病的垃圾简讯顽疾,运营商正在加大整治力度。昨天,中国联通对外通报称,已关停处理数千违规连线埠。
据了解,中国联通多管齐下,先后推出规範行业群发简讯连线埠、强化落实电话实名制登记、加大系统技术拦截力度、清理低资费简讯套餐和完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等措施,从经济、行政、技术与考核手段入手,深入推进垃圾简讯综合治理工作。截至2013年11月20日,中国联通累计关停处理行业连线埠5300个,处理用户投诉举报8万件次,月均拦截垃圾简讯3亿条。从“12321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统计的数据看,10月份被举报率为124件/千万户,较治理之初下降了70%。
2015年月均拦截国际非法+86诈欺电话312万次、垃圾简讯1.7亿条,一年下来超过3700万次、140亿条。
此前,针对垃圾简讯泛滥问题,中国联通推出三大整治措施,从严查处违规行为。一是强化连线埠简讯管理。修订完善连线埠接入契约,通过增加法律条款,从传送源头控制垃圾简讯产生。同时在各省分公司设立专人专岗负责简讯传送连线埠的实名制管理,加大违约处罚力度;二是提升系统拦截能力。中国联通在全国31个省份分公司均部署建立垃圾简讯拦截系统,实时跟蹤和发现垃圾简讯传播新情况、客户投诉举报新问题,通过智慧型化监控手段提升垃圾简讯拦截能力;三是畅通用户举报渠道。明确用户在收到垃圾简讯后,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举报垃圾简讯:
1、拨打10010客服电话举报;
2、传送“LJDXJB#被举报号码#垃圾简讯内容”到10010举报;
3、传送“被举报号码*垃圾简讯内容”到10010999举报;
4、下载中国联通手机门市客户端(安卓版)进行垃圾简讯举报。
主要问题
在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现身说法”,称骚扰电话、简讯已经愈演愈烈,国家亟需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公民隐私。调查发现,当下无论是办证、办卡、网上购物、看病就医等诸多方面都会涉及到公民个人信息,许多商家以各种名义获取市民的个人信息,而不少市民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随意留取,导致外泄。
简讯几乎成广告推销专用,九成是垃圾信息
“海景现房,小户型精装修,详情来电致电”、“现有宝马、宾士、奥迪九成新车,最低10万”……翻看您的手机,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简讯里充斥着此类卖房、卖车、打折促销甚至开发票、办贷款的垃圾简讯,有些是以手机号发来,而绝大多数都是“106”开头的商业号码。这些简讯,九成以上都是“被接收”。
市民朱先生在一处楼盘开盘时留下了个人信息,之后他的手机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好几条“卖房简讯”,根本不是他关注的楼盘,后来演变成多家房产经纪人给他打电话推销房子。
记者採访发现,多位市民和朱先生的遭遇一样,会莫名其妙收到各行各业的推销简讯。在简讯渐渐被“微信”替代的今天,简讯功能仿佛成了商家“推销专用”。“现在与人沟通很少用简讯了,手机里90%以上简讯都是垃圾简讯。”有市民感叹。
调查得知,在烟台批量群发一条简讯成本只要3分钱,而且操作简单,一次可批量向1000个手机号码传送简讯,而且内容不经审查。
诈欺简讯危害更大,学生、老人是易上当群体
推销广告外,许多“垃圾简讯”还以中奖的名义进行诈欺,让一些等待“天上掉馅饼”的人吃了大亏。莱山区瀛洲大街派出所由于靠近烟大、山工商、滨州医学院三高校,经常接到学生报案称被“中奖简讯”骗了。
“中奖简讯诈欺往往跨省甚至跨国,侦破难度非常大。”瀛洲大街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平常派出所和学校经常进行防骗宣传,但仍有不少学生上当。“比如,许多学生都租房子住,一些诈欺简讯就以房东名义,让把房租打到一个卡上。有的学生接到这类简讯后不经过核实,就随意打钱。”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此类简讯防不胜防,只有做到“不信”才不会被骗。
除了学生之外,一些中老年人也是易上当的群体。比如骗子会称“你的银行卡被用来洗黑钱,请把钱转到安全账户“,一些老年人缺乏社会经验,一步一步落入骗子圈套。记者调查了解到,此类诈欺简讯或电话往往是无指定目标的“群发”,骗子通过广撒网的方式“捕捉”上当者。
详细个人信息咋外泄了,泄露渠道令人担忧
通过媒体的不断宣传,许多市民的防骗意识有所增强,已经不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是,如果一个“国家部门”工作人员能轻易说出你的名字、地址、车牌号、甚至孩子的出生日期,可信度便会大大增加,但这仍可能是骗子的花招。市民不禁要问,这些信息骗子从何而来?
孩子刚出生不满一月,市民周女士“坐月子”都没得清闲,除了接到推销婴幼产品的电话,还接到过“济南财政局”工作人员速领“新生儿补贴”的电话。“对方先说出了我的名字和家庭住址,还知道我孩子出生的时间、地点、血型,我当时真被唬住了。”周女士说,对方自称济南财政局工作人员,有新生儿补贴政策,可以领取4800元,一番交谈后对方让周女士到ATM机上操作,把钱打到她银行卡,但是卡里要有超过4800元的余额。一听说要ATM机转账,周女士意识到是个骗局,但她怎幺也想不明白:这骗子怎幺能这幺详细地知道自己和孩子的信息。
市卫生局工作人员表示,经常会接到市民电话谘询“新生儿补贴”政策,其实不过是骗子的新骗术。此外,家里老人去世还不到一周,“国家民政局”工作人员就来电补贴“丧葬费”;新车还没挂牌,就有人主动来电为你“购车退税”……这些来电能準确说出当事人家里的情况,增加可信度,让人不免怀疑泄密渠道。
曾有媒体报导过,一些医院护士留取病人信息卖给推销保健品的企业,然后几经辗转信息落入诈欺分子手中。採访中,不少接到过“新生儿”诈欺电话的家长都怀疑是医院泄露了个人信息。
提高自身防範意识,让隐私真正能隐起来
除了办银行卡,购买机票等需要填写市民信息外,办张商家的会员卡也要留电话、提供身份证号,就连领一张“赠券”都要留信息。
“我在市里一家商场吃饭,满100获50元代金卷,结果领了代金券后工作人员让我留个信息,填写姓名和联繫电话。”市民于女士说,当时她就觉得领个券为什幺要留个人信息,对方说是为了统计人数,结果留了电话后没几天于女士就收到该店的促销信息。“其实就是为了推销用,以后再让留信息,我就留个假的电话。”于女士无奈地说。
此外,许多生活方面的细节也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快递包装盒随意丢,停车提示卡一直放在车上,在网上随意填写注册信息……这些看着不起眼的行为都会导致个人信息丢失。根据搜狗号码通等机构发布的报告,全国的骚扰电话总数超200亿通,这次全国两会不少政协委员也带来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提案。目前我国尚没有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过程漫长,公民只有提高自身的防範意识,才能让隐私真的“隐”起来。
专家解析
针对垃圾简讯泛滥问题,四川法典律师事务所律师都燕果撰文指出,在用户没有订製、申请某种简讯服务的情况下,简讯服务商擅自提供有偿的信息服务,相当于商业上的“强买强卖”行为,侵犯了用户的消费选择权和事先知情权,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垃圾简讯涉嫌侵犯他人安宁权、通信自由权、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权、消费自由权等多种权利。运营商向用户传送垃圾简讯造成的侵权,属于运营商直接侵权。”
不过令人较尴尬的是,虽然垃圾简讯早已在中国社会泛滥成灾,但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却严重滞后。
2000年中国颁布了《电信条例》,但是该条例中并没有对垃圾简讯作出明确的法律规範。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规範简讯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也只是对垃圾简讯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规範意见,缺乏实际法律效力。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由于中国立法存在漏洞、消费者维权的法律依据不足,特别是消费者举证难、标的金额小,导致垃圾简讯问题难以通过法律层面得以合理治理。
北京市京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宏辉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垃圾简讯的法律监管,基本仍停留在无监管的真空状态。
而与中国垃圾简讯在法律层面的“放任自由”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已开发国家已对此作出了相应的法律严惩机制。比如美国的相关法律就规定,违规传送垃圾简讯者最高将被罚款600万美元,严重者甚至会被处以监禁。而在韩国,未经用户同意传送垃圾简讯的行为,最高将被处以约合人民币18万元的处罚。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较多“盲区”,有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罚又几乎“空白”,这为垃圾简讯泛滥提供了一个十分“宽鬆”的外部环境。
有专家认为《宪法》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点对点简讯息属于个人通信行为,电信企业对个人简讯息进行检查、监控和拦截法律依据不足。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网路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初步界定了垃圾简讯的定义,但未明确用户确认接收或拒绝接收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发布者与运营商的相应职责,也未明确执法部门、执法流程、执法处罚和消费者赔偿等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我国尚无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条散布在各个单行法律之中,并没有真正起到保护个人信息的作用。另外,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电信运营商在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的义务或者责任方面,也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都使得垃圾简讯可以“大行其道”。
对于频繁被推送的垃圾简讯,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客服人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确实存在垃圾简讯随意传送到客户手机的情况,除了客户举报、设定黑名单之外,再无其他更好的办法。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甚至发简讯提醒记者“您收到的垃圾简讯,建议您不用去理他!”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法研究中心主任娄耀雄等专家认为,现有的电信规範对电信运营商的约束极其有限,比如2013年刚施行的《电信和网际网路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对泄露个人信息等行为的处罚措施仅为,“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向社会公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种处罚力度难以造成足够威慑。
海南省公共关係协会副会长代红等多位受访者认为,截至目前很少看到哪家电信运营商或垃圾简讯推送商因大範围推送垃圾简讯而受到相关部门的严重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垃圾简讯泛滥。
对垃圾简讯、诈欺简讯,人们深恶痛绝,推行实名制是有效治理方式之一。实名制会提高电信诈欺门槛,但不能从根本上完全遏制电信诈欺。比如境外拨过来电话、通过境外号码传送过来的简讯,这都是没有办法通过实名制来解决的。
社会评价
2012年3月28日,一位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名为“一人曝光一条垃圾简讯”的活动,号召每个网民曝光一条垃圾简讯。这一话题得到网民的热烈回响,很快成为当日微博话题榜第一名。
央视3·15晚会此次曝光的数字可让公众窥其一斑。1小时能发108万条,每天至少四五百万条,一个月就能发出上亿条垃圾简讯,而这还仅仅是一个小型群发垃圾简讯公司的能力。在这个晚会上,中国电信也因涉嫌泄露个人用户信息、治理垃圾简讯不力等遭到曝光。
这次发生在虚拟网路平台上的活动,体现了人们不愿再保持沉默,转而向垃圾简讯进行“宣战”的决心和行动。在新浪微博上,网友“四季长春2011”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消灭垃圾简讯”。40多万微博网友或曝光自己收到的垃圾简讯,或对这一现象进行指责和分析。而在各大论坛上,网友们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发展论坛网友“神样家族”表示:“垃圾简讯扰人坑人,令人深恶痛绝。必须狠狠打击”强国论坛网友“纯洁的冰”说:“垃圾简讯满天飞,广告电话邮件遍地跑!早该管管了!”。
数十万网民共同在网路上表达对垃圾简讯的愤怒,说明了广大手机用户迫切需要治理垃圾简讯,但这无疑是一场“持久战”。IT界有关人士指出,“治理垃圾简讯需要政府的牵头立法、运营商的监管、安全厂商提供产品与技术的支持、网民和手机用户参与的举报以及媒体持续的监督。只有五方通力合作,才可能有效打击垃圾简讯黑色产业链”。
处罚措施
中国
中国移动客服工作人员介绍,收到垃圾简讯后把“发信息的号码*收到的不良信息内容”转发到10086999,或拨打“10086”转人工服务举报。
随后中国移动会向用户回复一条简讯,表示已收到举报的不良信息,会作出相应处理。经举报后的垃圾简讯号码将很快被禁止。中国联通用户如果收到垃圾简讯,可以转发至“10010”简讯投诉举报平台。
2014年4月11日前发布的《2013年度垃圾简讯报告》,2013年全国垃圾简讯总产量约2000亿条,其中广告促销和房地产广告约占八成。来自广东的垃圾简讯最多,而北京地区受骚扰最严重,每位手机用户每天收到两条垃圾简讯。
该《报告》以3500万用户提交的2.7亿条垃圾简讯为样本,对去年全年的垃圾简讯变化趋势、产地、特徵等进行了全面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垃圾简讯总量约2000亿条,垃圾简讯的“产地”在全国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广东省所产简讯最多,占21%。而受骚扰最严重的是北京的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会收到2.22条垃圾简讯;其次是河南、吉林、江西、上海、天津等地用户,平均每天会收到2条以上的垃圾简讯。在内容方面,65%为广告促销内容,15%为房地产广告,诈欺简讯为样本总量4%。
2014年11月3日,工信部发布《通信简讯息服务管理规定(徵求意见稿)》。如果这一法规最终正式发布,消费者对抗垃圾简讯、政府部门监管垃圾简讯将有法律依据。
2015年,工信部发布并实施的《通信简讯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已明确要求,“简讯息服务提供者、简讯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传送商业性短讯息。对拒绝接收商业性简讯息的,应当停止向其传送。违者,通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2018年7月11日,针对媒体报导的手机不明扣费、垃圾简讯、骚扰电话等问题,工信部发文明确三项举措,其中包括关停传送垃圾简讯的简讯连线埠、处置涉嫌行销扰民的电话号码;要求基础电信企业从下月起以简讯方式按月向用户主动推送通信账单信息,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新加坡
新加坡国会2012年10月15日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案,禁止向个人传送市场推广简讯等垃圾信息,违法传送垃圾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可能会被重罚100万新元(约合514万元人民币),向名单中的号码发一条垃圾简讯,可能面临最高1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14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