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莒文化研究院
莒文化研究院是经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为研究推广和开发利用莒文化而设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内设6个部室),地址位于山东莒(jǔ)县东部新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莒文化研究院
- 单位性质:事业单位
莒文化寄语
莒文化是最纯的绵延悠长的东夷文明的代表,核心区在山东日照、莒县一带,已可追溯到50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时期,其历史影响、文化价值与齐文化、鲁文化三足鼎立,它将中华文明向前延伸了千年以上,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自不待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先秦史学会理事长 宋镇豪
莒文化深深植根于鲁东南沃土,源远流长,是最富生命力、最顽强地保持东夷传统的一支土着文化,是可以与齐鲁文化相提并论的多元海岱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高广仁
莒地具有数十万年的文化根系,一万余年的文化起步,五千余年的文明史。
——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学海
主要职责
1、负责对莒文化地域範围内的历史文物、古书画、藏品、地方戏曲以及其他民间文化艺术进行研究工作;彙编、出版莒文化研究专着和普及性书籍;接收国内外学者长期、短期或临时性对莒文化的学术研究。
2、负责文物考古发掘、徵集、鉴定工作;负责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和开发工作。
3、负责收藏展览文物工作;负责对莒州博物馆、风景区地面古建筑及库存文物统一规划和利用,并对藏品进行登编、修复、保管;整理、彙编和储藏古今中外的莒文化文献资料。
4、负责与高等院校、专门研究机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民间研究组织的沟通交流;举办各种双边性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向外界推介莒文化,提升莒文化的知名度。
5、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弘扬莒文化,服务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莒文化焕发生机活力。
6、积极争取上级对莒文化发掘、保护、开发等工作的支持,建设莒文化载体和平台,打造莒文化品牌。
7、负责莒文化基地建设论证,参与发展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
8、管理莒文化研究会、学会,负责拟定莒文化研究课题,负责重点课题的研究,协调其他问题的研究。
主要工作
莒文化研究院深入贯彻莒县县委、县政府“文化树县”战略,在各级关心支持下,认真履行职责,在莒文化的研究宣传开发方面积极作为,通过编撰莒文化系列读本、出版报纸、开设电视台专栏、举办莒文化讲堂等活动,莒文化的宣传普及开创了新局面,围绕莒文化的开发利用,在推进莒文化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方面也有新突破。
(一)系统研究整理莒文化,编辑出版了莒文化系列读本
编辑《莒文化研究通讯》16期,出版了《莒地历史文化简明读本》、《莒地历史名人录》、《图说莒文化》等系列书籍。其中,《莒地历史文化简明读本》、《莒地历史名人录》系统整理莒地历史文化,是莒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空白,莒县介绍莒文化有了系统的读物。《莒地历史文化简明读本》,用三百余幅照片(图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集历史资料和科技知识普及于一体,是广大读者了解莒地历史文化的视窗,是传播、开发莒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进行爱国、爱县教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参考书。《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日照日报》、日照电视新闻、日照网、《今日莒州》、莒县电视新闻分别进行了宣传报导。在此基础上,《莒文化乡土教材》、《莒地历史典故》、《莒地名胜古蹟》等莒文化系列丛书正在编纂。
(二)加大莒文化宣传力度,莒文化的知晓度和美誉度有了新的提升
一方面,强化县内宣传。与莒县电视台、《今日莒州》联合举办了莒文化专栏,共播出56期。製作了莒文化名片,向社会发放。在县委宣传部指导下,举办了莒文化“四进一讲”活动,共举办22场次,参加讲堂的听众达1万多人,受到广大干部民众的欢迎和好评。莒县设立莒文化讲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被《大众日报》、《日照日报》刊登介绍。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发现中学《中国历史》课本将莒县出土的陶文确定为原始文字,并选入课本,在《日照日报》、《今日莒州》等新闻媒体进行了积极宣传报导。按照县委宣传部安排,组织了《人民日报》等八家新闻媒体莒县採风活动,并向他们提供了莒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与《中国青年报》联合撰写的《齐鲁莒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以大的篇幅并配彩色照片,在《中国青年报》刊登。与凤凰网合作製作了莒文化宣传专题片,在凤凰网上播出,进一步提升了莒文化和莒县的知名度。
(三)深度挖掘开发莒文化,莒文化与城建、旅游和道德建设进一步融合
组织召开了莒文化开发利用研讨会,起草《莒文化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参加了中华莒文化研讨会,《莒地历史文化简明读本》入选会议论文集,并将有关莒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提交与会莒文化研究专家今后帮助研究。为创建千年古县提供了莒文化文字、图片和有关资料。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及旅游景点规划,将莒地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先后参与了《莒文化景观设计与沭河道德公园建设》、《莒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浮来山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案》、《浮来青旅游度假区二期规划》、浮来山风景区与浮来青旅游度假区景点演出节目设计等。市级重点研究课题《莒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的探索与研究》荣获优秀成果奖,在全市各区县中莒县唯一获此奖项,该项成果已纳入县委、县政府决策中。该成果已部分套用到沭河公园和浮来山风景区规划建设中,《莒地历史文化简明读本》、《莒地历史名人录》中一些内容和图片被县委组织部、县广播电视台、民政局、住建局、乡村文化墙和四德榜、丝绸文化产业园、晨曦文化产业园、中国小校本课程中採用。《日照日报》以“莒文化研究院弘扬莒文化推进道德建设”为题目,在头版刊发介绍经验做法。组织部分企业到淄博、潍坊、德州、济南等地参观考察文化产业,指导开发具有莒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品。

(四)拓宽博物馆工作,打造展示莒文化的载体平台
充分发挥莒州博物馆作为宣传展示莒文化“平台”的作用,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加大莒文化保护力度,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先后参与编制齐长城莒县段、刘勰故居、杭头遗址等七处重要文物总体规划,协助制定修缮方案并参与落实。配合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程,参与遗址勘测挖掘保护工作。参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田野文物执法检查工作。建立馆藏文物资料库,并对地下库房中的藏品进行修复保护和分类整理。
《莒文化简明读本》摘要
前言
据考古发现,在大约一万年前,有一个古老的部落——莒部落,长期活动在鲁东南近海地区的沂河、沭河、潍河、泗水等流域一带,即今之莒县、莒南、日照、五莲、胶南、胶州、高密、昌邑、安丘、诸城、沂源、沂水、沂南、费县、蒙阴、临沂、兰陵、临沭和赣榆等地。在这块广袤的古莒地上,勤劳智慧的莒地先民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辉煌卓越的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陵阳河遗址出土的距今5000年左右的中国最古老的原始文字,钱家屯、两城等距今4600年左右的古城遗址,胶州三里河遗址出土的距今4100年左右的青铜工具,文字、城堡、铜器,古代人类文明的“三要素”均在古莒地发现,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古莒地已率先向文明迈进。夏代称莒地为莒州,商为莒方国,周为莒国,鼎立齐鲁700余年,西汉为城阳国,秦设莒县,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为郡、为州、为县,始终是鲁东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数十万年的文化根系,一万余年的文化起步,五千余年的文明史,是历史发展没有中断的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重要和特异是专家们对莒文化的普遍看法。古族(东夷族)、古国(商为方国)、古文化(东夷文化代表)是莒地历史文化的三大特徵。莒文化以其“包容创造、明礼尚义、崇文重学、自强奋进”的精神内涵,滋养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莒地人。莒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莒文化的研究、宣传、开发,专门成立了莒文化研究院。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莒文化研究院编辑了《莒地历史文化简明读本》,以文字介绍为主线,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莒地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及对整个华夏文明的杰出贡献,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再现“莒国文化,源远流长之历史面貌,以激励后人重振莒国雄风,奋发图强,再创新的辉煌”。

地址
山东日照莒县银杏大道莒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