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天文图》碑
此展品为南宋时期的石刻,碑分星图与图说两部分,星图根据元丰年间的星象观测结果绘製,该天文图所达到的成就为国际天文学界所公认。现收藏于苏州碑刻博物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南宋《天文图》碑
- 馆藏地点:姑苏区人民路613号
- 所属年代:宋
- 高:200厘米
- 宽:105厘米
- 厚:30厘米
- 所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
- 所属地区:江苏苏州
青石质地,碑石完好。碑分星图与图说两部分。据《元史》载,北宋政府曾于景祐、皇祐、元丰和崇宁年间,组织过四次星象观测活动。这份星图,就是根据元丰年间(1078~1085)的观测结果绘製的。
星图以北极为中心,画三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使整个天球的星座都投影在其平面上。小圆代表北极圈,中圆代表赤道,大圆代表南天可以看见的界线。另有一圆代表黄道,其直径和赤道相交,两圆交成240角。黄道和赤道交点之右上方是春分点,左下方是秋分点。中央还有两条不规则的线,表示银河。从小圆到大圆之间还画有二十八条经线,把星图分成二十八个不等部分,每部分含有一宿,共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各七宿)。二十八宿内刻有标明星名的星339颗,加上无名的星,总计1440颗。
该天文图所达到的成就为国际天文学界所公认,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和前苏联的天文学家对苏州《天文图》碑都作过研究与介绍,给予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象实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