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4年11月,浙江省正式启动“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经过近半年时间的严格审核,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範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5所高校上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浙江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
- 外文名:Zhejiang first batch of provincial key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启动时间:2014年11月
- 确立时间:2015年4月7日
- 建设目标:浙江省级重点高校
- 公布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创建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民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根据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决定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
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高校为主
加强对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要素和资源,科学布局,最佳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列入“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建设目标,制订学校建设规划,确定需重点改革的体制机制、重点突破的领域、重点建设的任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重点投入的项目与平台。
分类发展、重点突破
充分发掘各类高校的发展潜力和办学特色,加强分类指导与重点支持,引导不同办学类型的高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高校按照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要求,找準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集中资源和力量,以重点领域的有效突破促进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注重实效、动态调整
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根本,强化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和实绩考核。创新资源配置方法,整合财政资金、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省级协同创新平台等相关资源,集中向目标任务完成良好、建设成效突出、引领示範效应明显的高校倾斜。高校获得财政专项支持额度与建设绩效考核直接挂鈎,通过合理竞争,拉开差距。
列入重点建设的高校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实行动态调整,打破终身制。根据建设考核评估结果,对财政支持资金和各类倾斜政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增强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的实效性。
列入重点建设的高校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实行动态调整,打破终身制。根据建设考核评估结果,对财政支持资金和各类倾斜政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增强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的实效性。
建设内容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化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高校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在治理结构、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发展机制、人事管理制度、协同创新以及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推动优势特色学科发展。
继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发展。建立和完善学科评价体系,健全学科建设评估标準,实施对标管理,建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学科。
(三)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把好教师入口关,最佳化结构,加强培养,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利用国家和省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平台,集聚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完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突出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寓教于研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複合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建立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和培养机制。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与结构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着力点,汇聚、整合资源,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提高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以及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
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学习借鉴世界先进高等教育理念和经验,全面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留学生教育、国际科研合作交流等工作,以国际化助推高等教育现代化。
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化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高校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在治理结构、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发展机制、人事管理制度、协同创新以及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推动优势特色学科发展。
继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发展。建立和完善学科评价体系,健全学科建设评估标準,实施对标管理,建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学科。
(三)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把好教师入口关,最佳化结构,加强培养,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利用国家和省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平台,集聚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完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突出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寓教于研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複合型、套用型、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建立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和培养机制。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与结构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着力点,汇聚、整合资源,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提高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以及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
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学习借鉴世界先进高等教育理念和经验,全面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留学生教育、国际科研合作交流等工作,以国际化助推高等教育现代化。
评选过程
申报
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名单是从申报的16所大学中产生。

“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面向省、市属普通高校,按综合发展型和特色发展型两类申报。申报要求高校一般需要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对于个别特色鲜明、基础较好、发展强劲的高校可放宽至硕士学位授予权。
遴选
遴选标準是既要考核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也要注重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优先选择发展势头强劲、办学水平与竞争力在省内或者国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学校。
综合发展型高校主要考察其综合办学实力和发展潜力,要求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至少有5个一级学科能进入国内同类一级学科的前10%或前5位;特色发展型高校侧重考察其主要学科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要求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至少有2个主要学科能进入国内同类一级学科前5%或前3位。
入围名单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China Academy of Art)位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也是最早实施设计学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最早的艺术革命团体发祥地,中国唯一一个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美术类大学。占地1000余亩,地跨杭,沪两市。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教育部和浙江省共建高校,位于浙江杭州,截至2014年12月,学校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固定资产总值40.21亿元。2013年12月,浙工大正式成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成员,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仅有同济、清华、浙工大、南京大学、华中科大、中山、武大、哈工大(按官网排序)8所院校成为正式会员。

浙江师範大学
1956年,杭州师範专科学校在杭州西子湖畔诞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第一所没有任何学校做基础、依靠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高等院校,现迁往浙江金华,截至2015年5月,该校占地面积33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8亿元。先后与5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係,与30余个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长期承担中国教育援非高层培训工作。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是浙江省、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和宁波市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大学。1993年,首开两岸大学生交流互访先河,两地大学生互访至今已达17次;学校与台湾辅仁大学、台湾海洋大学12所台湾高校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协定,在师生交换、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开展了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是浙江省与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中第一所信息技术类高校,学校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截止2014年5月,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等国家的大院名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係,并开展了实质性的项目合作。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爱、中日、中意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每年聘近百余名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来校任教,每年都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高校学习进修,并开展合作研究。
实施方式
总体目标
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列全国省(区、市)前6位,若干所高校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省、市属高校有20个以上的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100个以上的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30%;高层次人才增量列全国前5位,若干教学科研团队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财政投入
对遴选入围“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的高校,浙江省将加大财政投入,由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扩大重点建设高校在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
考核评价
按照高校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年度实施计画,由省政府组织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以3年为一个周期开展考核和评价,考核后进行部分剔除以及择优确定递补建设高校。
未来建设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申报的是特色发展型高校。根据要求,特色发展型高校侧重考察其主要学科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要求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至少有2个主要学科能进入国内同类一级学科前5%或前3位。
中国美院将实施“三化”策略:
一是最佳化美术学、艺术学理论高点,深耕国际化,打造国家队,发挥传统更新与国际影响的优势,塑造艺术创作与研究的高端形象;
二是锐化设计学、建筑学改革重点,持续深化东方设计学学科内涵,力争学科实力继续提升。以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研究为方向,打造本土建筑学,争取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三是深化影视学、创意学科拓展要点,凝聚优质人才队伍,深化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内涵,做强“人文动画”品牌,建设国际创意学院,布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引领文化创意教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申报的是特色发展型高校。
接下去的5年,学校将坚持特色办学,以信息科技优势学科引领学校发展,重点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重点建设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积体电路与智慧型感知研究中心、网路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海洋电子与装备研究中心以及网际网路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在网际网路经济与支撑技术、网路与信息安全、海洋电子与装备、国防军工与保密等领域有所突破,争取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居省属高校前3名,成为引领和支撑浙江信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地。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申报的是综合发展型高校。
学校将制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并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且都将围绕“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来进行规划和运作,同时还会把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进行深度对接,调整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省重点高校建设计画”中的建设内容有效落地。
浙江师範大学
浙江师範大学申报的是综合发展型高校。
浙师大将按照“提升质量,提升特色,提升效益”的要求,着力实施六大重点建设任务、开展六大重点项目或平台建设,努力在教师教育、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三大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学校已着手制订并开始逐步实施六大分项建设举措,力争通过一定周期的建设,确保完成省重点高校建设任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省属综合性大学。
宁波大学
到2020年,宁波大学5个以上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或前5名,其中3~4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资料库)全球前1%,学校综合实力排名位于全国高校前75名、地方综合性高校前10名。
宁波大学将在强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建设、高层次人才集聚、科学研究、高质量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及产业化套用等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未来五年,宁波大学将围绕海洋、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科学”、“电子信息与智慧型製造”和“现代服务经济”三大优势学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