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丁子香(桃金孃科香料植物)

丁子香(公丁香)

丁子香(桃金孃科香料植物)

公丁香一般指本词条

丁子香(学名: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 L. M. Perry):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卵状长圆形或长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窄下延至柄。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萼肥厚,绿色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花瓣白色稍带淡紫;雄蕊多数;子房下位;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

是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香料,含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挥发性倍半萜类化合物及酚类、酯类化合物丁香油酚等。具有防腐剂及杀菌剂的特性,还可协助消化作用。精油局部被套用于减轻牙痛和嘴部疼痛。花蕾乾燥后广泛用于烹饪中,做为一种食物香料。

已经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出产丁子香的地区主要有印度尼西亚、桑给巴尔和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也出产丁子香,2005年,印度尼西亚生产的丁子香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丁子香
  • 拉丁学名: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 L. M. Perry
  • 别称: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丁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桃金孃目
  • :桃金孃科
  • 亚科:桃金孃亚科
  • :蒲桃族
  • :蒲桃属
  • :丁子香
  • 命名者及年代:Merr. & L.M.Perry,1939
  • 英文名称:Clove

物种学史

丁子香的花蕾是一种草药和香料,该品历来为中国进口药物,引进年代未详。但《名医别录》已有鸡舌香的记载。历史上曾有丁香、丁子香等名称。据《本草拾遗》(公元739年)载:“鸡舌香和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香乃母丁香也”。以后诸家均採纳此说。至于原植物,《唐本草》和《海药本草》已有描述。但较为準确的应为宋《开宝本草》:“丁香生交、广、南番。按广州图上丁香,树高丈余,木类桂,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凋。其子出枝蕊上如钉,长三、四分,紫色。其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即系此种。

形态特徵

丁子香树是一种常绿乔木,高10-20米。树皮灰白而光滑;单叶大,叶对生,叶片革质,卵状长椭圆形,全缘.密布油腺点,叶柄明显。叶芽顶尖。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花为红色或粉红色;花3朵1组,花瓣4片,花蕾初起白色,后转为绿色,当长到1.5至2厘米长时转为红色,花萼呈筒状,萼托长,顶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鲜红色,雄蕊多数,子房下位;浆果卵圆形,红色或深紫色,内有种子1枚,呈椭圆形。花期 1-2月,果期6-7月。
以花蕾和其果实入药。花蕾称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实称母丁香或雌丁香。在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可採集。将採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晒乾即成。

同义学名

  • Caryophyllus aromaticus L.
  • Caryophyllus hortensis Noronha
  • Caryophyllus silvestris Teijsm. ex Hassk.
  • Eugenia aromatica (L.) Baill.
  •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 Eugenia caryophyllus (Spreng.) Bullock & S.G.Harrison
  • Jambosa caryophyllus (Thunb.) Nied.
  • Myrtus caryophyllus Spreng.

产地生境

较适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海洋性气候的环境,在湿热森林低地生长。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现在已经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目前出产丁香的地区主要有印度尼西亚、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2005年,印度尼西亚生产的丁香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

生长习性

原产于热带,喜热带海洋性气候。喜生于高温、潮湿、静风、温差小的热带雨林气候环境中。较不耐低温和乾旱,大风对丁子香的生长极不利,宜肥沃、深厚、疏鬆的土壤,一些热带火山岩土质是适合丁香生长的土壤类型。中国海南种植区,其年均气温23.1℃-24.4℃,月平均最高气温26.0℃-28.4℃,月平均最低气温16.7℃-18.8℃,年降雨量1330-2530mm。温度低于5℃时,嫩叶受害,落蕾,落花,达3℃时植株死亡。丁子香幼树喜阴,不耐烈日曝晒,生长缓慢,成龄树喜阳光,阳光充足才能早开花开花多。丁子香地上部枝叶茂密,树冠大,而根群浅且纤细,故支撑力小,不抗风。喜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5-6的砂壤土。

主要价值

丁子香的花蕾为常用中药,是中国传统进口"南药"之一,始载于《药性论》。现代研究表明,丁子香含挥髮油,油中主要含丁香油酸、乙醯丁香油酸及丁香烯、甲基正戊酮、甲基正庚酮、香荚兰醛等成分。具抑菌及驱虫作用,用作芳香,镇痉驱风剂,治疗胃病,腹痛、呕吐、神经痛、牙痛等疾病。
丁子香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用于烹调、香菸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丁子香在中国50年代引种,初获成功,能正常开花结实,但产量极不稳定,单株花蕾产量差异极大,有时达10倍之多,为此丁香高产栽培技术及利用优良母株进行无性繁殖技术值得深入研究。 

医药用途

药材性状

该品略呈研棒状,长l-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医药附方

性味归经:温;辛;归脾、胃、肺、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医学教育|网蒐集整理。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禁忌:不宜与郁金同用。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化学成分

花蕾含挥髮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醯丁香油酚、B-石竹烯(B-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衣兰烯(a-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樱桃素(Eugenin)。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I)。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含有1%浓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浓度的丁香煎剂的沙伯氏培养基,对许兰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较高浓度时对新型隐球菌也有抑制作用。醇浸出液与醚浸出液相似,但水浸液较差。
2、抗真菌作用:乙醇浸剂1:100、丁香油及丁香酚1:8000-1:16000对星形奴卡菌、许兰黄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驱虫作用:水或醇提取液在体外对猪蛔虫有麻痹或杀死作用,感染蛔虫的狗口服丁香油0.5-1.Og/kg,有驱虫作用,但一次服用并不能将蛔虫全部驱除。丁香油较煎剂为优。
4、健胃作用: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噁心呕吐。
5.止痛作用: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