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视

视,发音shì,最主要的意思为“看”,如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还可表示亲临某事的意思,如视事、视察。另外还用来表示看待、看望等意思。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视
  • 拼音:shì 
  • 部首:礻
  • 结构:左右
  • 繁体:视

编码信息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
宋体“视”字宋体“视”字
笔画数:8
五笔输入法:pymq

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1、看: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视
2、亲临某事:视事。视察。
3、看待:藐视。重视。等闲视之。
4、看望:探视。省视。
5、比照:“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6、古同“示”,表明。
7、瞅顾观看瞥瞧望。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兼形声。字从见,从示,示亦声。“示”指“列祖列宗”、“宗庙里的祖先牌位”。“见”意为“放大眼睛”。“示”与“见”联合起来表示“环顾祖先牌位”、“遍瞧祖先牌位”。本义:在宗庙里朝见列祖列宗。引申:依次地看。一步一步地看。再引申义:察看。
2、看。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有李弁者邀公(袁可立)饮,示二倭刀。公谛视还之。——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董宗伯(董其昌)所藏巨然真迹,今归袁环中(袁可立子)使君,昨在其署中出此相示。—— 明 王鉴《仿巨然真迹图》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3、考察,察看,审察。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公(袁可立)一日视西城,有内珰杀人者,公辄按捶问抵罪。——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上并才冏卿,使(袁可立)持节视师海上。——明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4、治理,处理。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5、看待。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6、通“示”。向……表示。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7、比照。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8、效法。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9、接纳。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0、照顾,照看。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1、发令。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名】
1、眼;眼力;视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2、水名。即“涀水”。在河南省叶县西。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常用词语

视差、视察、视而不见、视界、视野、视若无睹、视死如归、视听、视网膜、视险如夷、视线、坐视不理、注视、重视、正视、有线电视、影视。
衍生成语
视而不见
【ignore;look but do not see】 虽然睁着眼看,却什幺也没有看到,指不注意或不关心。
对违法行为决不允许採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视如粪土
【regard as wastes】 粪土:秽土;髒土。看得如同秽土那样恶劣、下贱。比喻极为蔑视。
视如敝屣
【regard as worn-out shoes】 敝屣:破鞋子。看作破鞋一样。比喻极为轻视。
舜视弃天下,犹弃敝鮶(屣)也。――《孟子·尽心上》
其仁如天,至公如地,视天位如敝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视如寇雠
【regard as one's foe】 寇雠:仇敌。看作仇敌一样。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
视如土芥
【regard as useless】 芥:小草。看作似泥土、小草一样。比喻极其轻视。
视若路人
【regard one's relative as stranger】 把亲人或熟人看得同不相识的人一样。
视若无睹
【ignore】 看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不重视或漠不关心
看看世界是这样悲惨,看看祖国是这样危急,难道你还能再冷眼旁观,视若无睹地生活下去吗?――《青春之歌》
视死如归
【face death unflinchingly】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指不怕死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史记·蔡泽列传》
视死如饴
【die willingly】 饴,糖。谓甘心死去
蒯彻本以口舌从事,与武涉同时,为主其心,吠尧何罪,甘赴鼎镬,视死如饴,诚壮士也。――《赚蒯通》
视同儿戏
【regard … as a trifling matter】 看成同小孩子作游戏一样,指对待事情不严肃认真
视为畏途
【regard as dangerous road】 看作是危险、可怕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危险可怕的事情
买者相戒不取,则卖者计穷。卖者计穷,则陶人视为畏途而弗造矣。――明·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部》
视险如夷
【regard danger as nothing】 夷:平坦,平安。把危险视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
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汉·刘协《喻郭汜诏》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𥄙眡𥄚𥅭𥉙眎𤋇《集韵》时利切《韵会》是义切《正韵》时吏切,𠀤音嗜。《说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视履考祥。《书·大甲》视远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左传·成三年》郑贾人如晋,荀罃善视之。
又《博雅》效也。《书·大甲》视乃厥祖。《疏》言当法视其祖而行之。
又《小尔雅》比也。《左传·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曰:视邾滕。《注》欲比小国。《礼·檀弓》公室视丰𥓓。《疏》言视者不正,相当比拟之辞也。
又犹纳也。《礼·坊记》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注》不视,犹不纳也。
又犹敎也。《仪礼·鄕射礼》命释获者设中,遂视之。《注》视之,当敎之。
又《释名》视,是也,察是非也。
又《礼·曲礼》兔曰明视。《疏》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
又《仪礼·士虞礼》明齐嫂酒。《郑注》明齐,当为明视,兔腊也。
又《山海经》狄山有视肉。《注》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山海经》帝囷山东南五十里曰视山。《又》葴山,视水出焉。《注》或曰视宜为瀙。瀙水今在南阳。
又人名。《陶潜·群辅录》伏羲六佐,其一曰视默,主灾恶。
又姓,见《姓苑》。
又通作示。《诗·小雅》视民不恌。《笺》视,古示字。《前汉·高帝纪》视项羽无东意。《史记》作示。《师古注》汉书多以视为示,古字通用。
又《广韵》承矢切《集韵》《韵会》善旨切《正韵》善指切,𠀤嗜上声。义同。
又《玉篇》看也。《书·洪範》五事,二曰视。《疏》视,常止反。
又《诗·小雅》小人所视。叶上矢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