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清明时节的江南春色,抒发了作者南渡后孤独苦闷的心情。上片写清明多雨时节景物清冷,突出作者心情寂寥,下片写出了江南春日的勃勃生机,但无知己一同游赏,对此更令人神伤。全词写景抒情,明白晓畅,体现了朱敦儒词作的特色。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 创作年代:宋代
  • 作品体裁:词
  • 作者:朱敦儒
  • 作品出处:《全宋词》

作品原文

浣溪沙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乾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⑵香火:香烛纸钱,用以祭祀鬼神。
⑶燕泥寒:燕子衔湿泥筑巢。
⑷日长:春分后,夜短日长。
⑸箨(tuò):竹皮,笋壳。修篁(huáng):美好的竹子。篁,竹。
⑹褪花:花瓣掉落。
⑺与谁看:与谁一起观赏。

白话译文

清明节扫墓烧的香和纸,被雨打湿而不能用;碧溪桥外边,燕子衔的巢泥微带寒;白天渐长,独自眺望倚阑桿。
笋壳脱落变长竹,开始呈现绿色一片;杏花凋落,刚结成的杏子还未酸。江南春色虽美好,可又与谁一起来观看?

创建背景

这首小词写于南渡后的某个清明节。金兵攻陷宋朝都城汴京,迫使许多人抛妻别子,背井离乡,过着动荡的生活。这首《浣溪沙》便是词人南渡后见到的绮丽春色有感孤独苦闷而作的。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忧时伤事的苦闷心情。
上片抓住清明时节江南特有的风光展开画面。“雨湿清明",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状了江南一带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香火残”,指清明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碧溪”,写江满溪碧青色的春水。“燕泥寒”,说南来的燕子正啄着带寒意的泥土準备筑巢。词人面对以上这些风物,不由得件件触起深沉悲凉的感慨。由清明扫墓而联想起自己逃离家乡客居江南,无法祭扫先人之坟;由燕子啄泥做窠,而联想起自己四处飘零无以为家,更由霏霏淫雨,料峭春寒,而联想起国事的暗淡艰难。透过歇拍“日长独自倚阑乾”的背后,可以想见词人心中蕴含着多少辛酸沉痛的潜台词。上片中迷漾的景色又正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一种深沉动人的情韵。
下片写江南美好的舂景及悲苦的心绪。首句描画刚刚脱了笋壳的修长的新竹青翠欲滴,散发出一片耀眼的绿色,沁人心脾;次句化用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句意,状写新近褪落了娇艳花瓣的杏花杏子尚小,嫩绿未酸,清新可爱。这样美妙的江南春色是令人心花怒放,神恰颜开的。然而词人笔锋陡转,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既与上片歇拍孤独怆然韵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烙上了时代的印记。这正是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词作的可贵之处。
这首词如同这一时期其它同类题材的词作一样,如“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苏幕遮》);“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念奴娇》),“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相见欢》),以真性情写真景物,将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地交织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名家点评

扬州大学王远国《中华传统节日词曲赏析》:全词写景抒情,无浓艳之彩,无典故僻字,更无雕琢的痕迹,明白晓畅,体现了朱敦儒词作的特色。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宋代词人,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俊”之称,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其词多是反映隐逸生活的,也有感时伤世之作。有词三卷,名《樵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