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1届柏林电影节2011年2月10日至20日举行,伊朗电影《别离》获得最佳影片、影帝、影后三项大奖。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的新作《都灵之马》获评审会大奖,德国导演乌利胥-柯雷凭《嗜睡症》获最佳导演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 地点:柏林
- 时间:2011年2月19日
- 对象:电影
基本简介
当地时间2011年2月19日晚,第61届柏林电影节在位于波茨坦广场的电影宫落下帷幕。伊朗电影《一次别离》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在内的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评审会大奖则授予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的新作《都灵之马》,德国导演乌利胥·柯雷凭《嗜睡症》获最佳导演奖。
《别离》无悬念问鼎
伊朗电影《一次别离》讲述了两个普通家庭由于一场冲突而导致困境的故事,关注的是伊朗社会的现实,表现手法娴熟,感情质朴,态度客观。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曾凭藉《关于伊丽》获得59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的新作在柏林电影节公映后立即获得一边倒的好评,无论是媒体口碑还是观众反馈,都在所有竞赛片之中位居前列,这一次获得金熊奖,可谓是众望所归。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次别离》中的全部演员凭藉出色的群戏发挥,分别将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划入囊中,一部电影获得如此高的讚誉,在以往的柏林电影节很少看到,足见以伊莎贝拉·罗西里尼为主席的评审会对于这部电影的喜爱。
大师新人平分奖项
获得评审会大奖的是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新作《都灵之马》,该片通过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匹老马描述了世界逐步毁灭的过程,影像风格与他之前的作品一脉相承,简约凝重,内涵丰富。在上台领奖后,个性孤傲的贝拉·塔尔未发一言就匆匆离开。最佳导演奖则授予《嗜睡症》导演乌利胥·柯雷,他在独家对话新浪时表示,这部电影受到了泰国导演阿彼察邦的影响,故事讲述了一位援非欧洲医生和一位在法国出生的非裔医学院学生的故事,影像艺术气息浓厚,富于神秘感。
艺术贡献奖也颁出双黄蛋,不过都归属一部电影——《荣誉》(El Premio),这部电影是《太浩湖》编剧宝拉·马克维奇的导演处女作,描绘了阿根廷军事独裁统治时期一名小女孩看到的世界,摄影颇具风格化。评审会将两座艺术贡献奖盃分别授予该片的摄影师和美术指导,在技术上对这部电影做了全面肯定。此外,最佳编剧奖归属《血之救赎》,阿尔弗莱德奖(创新精神奖)颁给了德国电影《除了我们还有谁》。
获奖名单
奖项 | 获奖人 / 获奖作品 | 製片地区 |
---|---|---|
最佳影片金熊奖 | 阿斯哈·法哈蒂《内达与西敏:一次别离》 | 伊朗 |
评审团银熊奖 | 《都灵之马》 | 匈牙利 / 法国 / 德国 / 瑞士 |
最佳导演银熊奖 | 乌利胥·柯雷《嗜睡症》 | 德国 / 法国/荷兰 |
最佳编剧银熊奖 | 乔舒亚·马斯顿、安达米昂·穆拉塔吉《血之救赎》 | 美国/阿尔巴尼亚/丹麦/义大利 |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 阿里-阿萨哈·萨哈巴齐、巴巴克·卡里米、佩曼·莫阿迪、沙哈布·侯赛尼《内达和西敏:一次别离》 | 伊朗 |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 蕾拉·哈塔米、萨瑞·巴亚特《内达和西敏:一次别离》 | 伊朗 |
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 | 沃伊切赫·斯塔龙《奖赏》 | 墨西哥/法国/波兰/德国 |
最佳艺术贡献奖(美术) | 芭芭拉·恩里克斯《奖赏》 | 墨西哥/法国/波兰/德国 |
最佳电影处女作 | 在冰上 | - |
最佳电影处女作特别荣誉奖 | 《无父之人》、《守卫》 | - |
阿尔弗莱德奖 | 《除了我们还有谁》 | - |
最佳短片金熊奖 | 《波澜万丈》 | - |
评审团最佳短片银熊奖 | 《破碎的夜晚》 | - |
最佳短片特别荣誉奖 | 《对父亲的问题》 | - |
终身成就奖 | 阿明·缪勒·斯塔尔 | - |
参赛影片
开幕影片
电影片名 | 导演 | 製片地区 |
---|---|---|
《大地惊雷》 | 科恩兄弟 | 美国 |
主竞赛单元
电影片名 | 导演 | 製片地区 |
---|---|---|
《都灵之马》 | 贝拉·塔尔 | 匈牙利 / 法国 / 德国 / 瑞士 |
《阿曼尼亚》非参赛片 | 亚塞明·萨穆德里 | 德国 |
《奖励》 | 宝拉·马克维奇 | 墨西哥 / 法国 / 波兰 / 德国 |
《内达和西敏:一次别离》 | 阿斯哈·法哈蒂 | 伊朗 |
《夜的故事》3D动画 | 米休·欧斯洛 | 法国 |
《服务生通道》非参赛片 | 菲利普·李·古伊 | 法国 |
《商海通牒》 | JC·陈多尔 | 美国 |
《我最好的敌人》非参赛片 | 沃夫冈·玛姆博格 | 奥地利 / 卢森堡 |
《爱,不爱》 | 李润基 | 韩国 |
《沉睡的疾病》 | 乌利胥·柯雷 | 德国 / 法国 / 荷兰 |
《血之救赎》 | 乔舒华·玛斯顿 | 美国 / 阿尔巴尼亚 |
《奇异世界》 | 罗德里戈·莫雷诺 | 阿根廷 / 德国 / 乌拉圭 |
《未知》非参赛片 | 杰姆·科勒特·塞拉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无辜的星期六》 | 亚历山大·米达兹 | 俄罗斯 / 德国 / 乌克兰 |
《我们的绝望》 | 萨飞·托曼 | 土耳其 / 德国 / 荷兰 |
《大将军寇流兰》 | 拉尔夫·费因斯 | 英国 |
《口红》 | 乔纳森·萨格尔 | 以色列 / 英国 |
《皮娜·鲍什》3D舞蹈纪录片/非参赛片 | 维姆·文德斯 | 德国 / 法国 |
《未来》 | 米兰达·裘莱 | 德国 / 美国 |
《除了我们还有谁》 | 安德雷斯·维里尔 | 德国 |
《仰天长啸》 | 维多利亚·马奥尼 | 美国 |
特别展映
电影片名 | 导演 | 製片地区 |
---|---|---|
《被遗忘之梦的洞穴》3D纪录片 | 沃尔纳·赫尔佐格 | 美国 |
《越位》 | 贾法·帕纳西 | 伊朗 |
评审介绍
评审会主席: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现年58岁的伊莎贝拉·罗西里尼,是好莱坞超级演技派巨星英格丽·褒曼和义大利着名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女儿。1986年,她在大卫·林奇执导的诡异剧情片《蓝丝绒》中大放异彩,成为她的代表作。之后,她又出演了《我心狂野》、《桃色控诉》、《奥德塞》、《空难遗梦》等片。在2008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她还以导演身份带来了处女作短片《绿野交锋》参加展映。柏林电影节组织委员会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认为,伊莎贝拉·罗西里尼是一位有经验、有才华的电影艺术家,完全有能力担当影展的评审团主席。
六位评审团成员是:
阿米尔·汗Aamir Khan:印度男演员,主演的《三个傻瓜》去年爆红一时。
妮娜·霍丝Nina Hoss:德国女演员,2007年凭《耶拉》摘取柏林影后桂冠。
简·康平Jan Chapman:纽西兰导演,1993年凭《钢琴课》摘取坎城金棕榈大奖。
贾法·帕纳西 Jafar Panahi:伊朗导演,2003年凭《深红的金子》获坎城评审团奖。
盖伊·马丁 Guy Maddin:加拿大怪才导演,代表作《我的温尼伯湖》。
桑迪·鲍威尔 Sandy Powell美国服装设计师: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得主,代表作《无间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