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拉·塔尔
贝拉·塔尔(Béla Tarr),1955年7月21日出生于匈牙利佩奇,匈牙利电影导演、编剧、製片人。
1977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家庭公寓》,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82年,执导剧情片《积木人生》,该片获得第35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特别提及奖。1988年,执导犯罪剧情片《诅咒》,该片获得第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青年电影奖提名。1990年,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莫利奈·森等12位导演联合执导纪录片《城市生活》。1994年,执导剧情片《撒旦的探戈》上映。
2000年,执导悬疑剧情片《鲸鱼马戏团》,该片获得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报》评审团奖。2004年,与法提赫·阿金、彼得·格林纳威等25位导演联合执导短片集《欧洲二十五面体》。2007年,执导悬疑犯罪片《来自伦敦的男人》,该片获得第60届坎城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11年,执导剧情片《都灵之马》,该片获得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17年,担任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训练营导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贝拉·塔尔
- 外文名:Béla Tarr
- 国籍:匈牙利
- 星座:巨蟹座
- 出生地:匈牙利佩奇
- 出生日期:1955年7月21日
- 职业:导演、编剧、製片人
- 代表作品:都灵之马、鲸鱼马戏团、撒旦的探戈、来自伦敦的男人
- 主要成就: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第35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特别提及奖
早年经历
贝拉·塔尔出生于匈牙利佩奇。1965年,他被母亲带去参选演员,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出演一个角色。在16岁的时候,他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加入了贝拉·巴拉兹的电影製片厂,并使用一部超8毫米的手动摄影机拍摄了一部有关吉普赛人的纪录片(因为该纪录片并不符合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从而受到政府的限制)。

演艺经历
1977年,执导由拉斯洛·霍瓦特、拉斯洛妮·霍瓦特、加博尔·库恩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家庭公寓》,该片是“写实三部曲”的第一部,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81年,执导由乔岚·福多尔、安德拉斯·萨博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局外人》,该片是“写实三部曲”的第二部。
1982年,执导由乔治·切豪尔米、塔马斯·约旦、亚诺什·代尔日联合主演的电视电影《麦克白》;同年,执导由罗伯特·柯莱塔、班纳·米霍克、尤迪特·波加尼主演的剧情片《积木人生》,该片是“写实三部曲”的第三部,该片获得第35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特别提及奖。
1985年,执导由海迪·泰迈希、埃丽卡·博德纳尔、帕尔·海泰尼合作主演的剧情片《秋天年鉴》。1988年,执导由乔治·切豪尔米、久洛·保尔、海迪·泰迈希合作主演的犯罪剧情片《诅咒》,该片是“文学三部曲”的第一部,该片获得第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青年电影奖提名。
1990年,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莫利奈·森等12位导演联合执导纪录片《城市生活》。1994年,执导根据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片《撒旦的探戈》上映,该片由彼得·多鲍伊、艾丽卡·博克、拉斯洛·费卢戈希领衔主演,该片是“文学三部曲”的第二部。1995年,执导剧情短片《旷野旅程》。
2000年,执导根据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小说《反抗的忧郁》改编的悬疑剧情片《鲸鱼马戏团》,该片由拉尔斯·鲁道夫、汉娜·许古拉、亚诺什·代尔日领衔主演,该片是“文学三部曲”的第三部,获得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报》评审团奖。之后,该片被BBC(英国广播公司)评选为“新世纪百佳电影”第56名。
2004年,与法提赫·阿金、彼得·格林纳威等25位导演联合执导短片集《欧洲二十五面体》。2005年,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最重要导演”第13名。2007年,执导根据乔治·西默农同名小说改编的悬疑犯罪片《来自伦敦的男人》,由蒂尔达·斯文顿、艾丽卡·博克、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合作主演,该片获得第60届坎城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2011年,执导由雅诺斯·德兹斯、艾利卡·波克、米哈伊·科莫斯联袂主演的剧情片《都灵之马》,讲述了弗里德里克·尼采与马的故事,该片获得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他凭藉该片获得第24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提名,并代表匈牙利角逐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之后,该片被《视与听》(英国电影杂誌)评选为“年度十佳影片”、被《电影旬报》(日本电影杂誌)评选为“海外十佳影片”、被《村之声》(美国杂誌)评选为“年度十佳影片”。
2012年,担任第17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的评审团主席。2017年,贝拉·塔尔受邀担任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训练营导师。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贝拉·塔尔的父亲从事设计戏剧或电影布景工作,他的母亲是一名影剧提词人员。
其他
除电影奖项外,贝拉·塔尔还获得了匈牙利卡索斯奖、贝拉·巴拉兹奖以及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等奖项。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1年 | 《都灵之马》 | 电影 |
2007年 | 《来自伦敦的男人》 | 电影 |
2004年 | 《欧洲二十五面体》 | 短片 |
2000年 | 《鲸鱼马戏团》 | 电影 |
1995年 | 《旷野旅程》 | 短片 |
1994年 | 《撒旦的探戈》 | 电影 |
1990年 | 《城市生活》 | 纪录片 |
1988年 | 《诅咒》 | 电影 |
1985年 | 《秋天年鉴》 | 电影 |
1982年 | 《积木人生》 | 电影 |
《麦克白》 | 电视电影 | |
1981年 | 《局外人》 | 电影 |
1978年 | 《麦莱锡福利旅店》 | 短片 |
1977年 | 《家庭公寓》 | 电影 |
编剧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1年 | 《都灵之马》 | 电影 |
2007年 | 《来自伦敦的男人》 | 电影 |
2000年 | 《鲸鱼马戏团》 | 电影 |
1994年 | 《撒旦的探戈》 | 电影 |
1988年 | 《诅咒》 | 电影 |
1985年 | 《秋天年鉴》 | 电影 |
1982年 | 《积木人生》 | 电影 |
《麦克白》 | 电视电影 | |
1981年 | 《局外人》 | 电影 |
1977年 | 《家庭公寓》 | 电影 |
製片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5年 | 《一旦成了鸡》 | 短片 |
2014年 | 《迷失在波士尼亚》 | 纪录片 |
2012年 | 《爱情最终剪:女士们先生们》 | 电影 |
2007年 | 《来自伦敦的男人》 | 电影 |
2005年 | 《性女贞德》 | 电影 |
2000年 | 《鲸鱼马戏团》 | 电影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7 | 第60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来自伦敦的男人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1 |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 | 都灵之马 | 获奖 |
2011 |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费比西奖 | 都灵之马 | 获奖 |
2011 |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 都灵之马 | 提名 |
2001 | 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报》评审团奖 | 鲸鱼马戏团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1 | 第24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 都灵之马 | 提名 |
1988 | 第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青年电影奖 | 诅咒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82 | 第35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特别提及奖 | 积木人生 | 获奖 |
人物评价
贝拉·塔尔的电影作品中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重视叙事的功能,比起向观众交代清楚故事脉络,他更希望让观众在沉浸电影情节的同时去思考他所想传达的思想。(《电影新作》评)
贝拉·塔尔用隐喻的修辞呈现匈牙利20世纪后半叶的现实社会,在形式上表现出静止长镜头和运动长镜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的电影存在故事但并不以故事为主要线索,而是线上索中呈现现实社会的历史感与时代感。(《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评)
贝拉·塔尔不仅通过展示一个纯粹的唯物世界来对影像的本质进行了探索,还将其锐利无比的探索锋矛刺破了对影像的惯常理解,同样他的作品也离不开哲学问题的探讨。此外,他影片中带有气势惊人的长镜头,阴郁、冷峻的写实刻画,肃穆、庄重的悲剧感。(《新京报》、腾讯娱乐、《深圳特区报》评)
贝拉·塔尔的电影艺术仿佛是浸透着忧伤的诗意世界构成了其写实主义的纯净美学,并注重叙事的重複性和时空的延展性,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叙事美学风格。在他的电影创作中就电影的题材和内容来看涉及到对人性的关怀、人类精神情感的表现,这都来源于他对社会、对美学、对哲学的深刻思考。他善于发现底层环境中被遮蔽的美和细腻的日常细节,从中挖掘人类最深邃而神秘的情感和动机。他在叙事中能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关注现实中人的存在及人类的精神情感世界,从而发掘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人类精神情感的脆弱。他在电影创作中形成的叙事风格,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的探索,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电影启迪人的德性和智慧,让观众们对电影有新的思考与探索。(《新疆艺术学院学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