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枣庄学院
枣庄学院(Zaozhuang University)是山东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
学校前身为1971年建立的枣庄市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枣庄师範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枣庄学院。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占地1142亩,校舍面积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6亿元;设有教学院(部)23个,普通本科专业57个,专科专业38个;有专任教师852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9000余人。
基本介绍
- 主管部门:山东省
- 学校官网:http://www.uzz.edu.cn
- 中文名:枣庄学院
- 外文名:Zaozhuang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1971年
- 类别:公办高校
- 类型:综合
- 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4年)
百校工程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曹胜强
校长:李东 - 高职专业:38个
- 本科专业:57个
- 院系设定:23个教学院(部)
- 校训:兼爱、尚贤、博物、戴行
- 校歌:《枣庄学院校歌》
- 校庆日:5月17日
-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北安路1号(277000)
- 院校代码:10904
学院历史
1971年4月,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创立。1978年招收大专班,4月,第一批77级中文、化学两个专业的学生入校。
1984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覆,正式成立枣庄师範专科学校。
1999年3月,枣庄师範高等专科学校、枣庄教育学院、枣庄广播电视大学三校合併为新的枣庄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枣庄学院。
2004年至2012年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10月后改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2017年11月,山东省学位委员会下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17-2023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的通知》,枣庄学院获批山东省2017-2023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部专业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设有枣庄学院文学院、枣庄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枣庄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枣庄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枣庄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枣庄学院体育学院、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枣庄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枣庄学院传媒学院、枣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等22个教学院(部)。开办普通本科专业57个,专科专业38个。
图书馆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206人,专任教师852人,教授67人、副教授252人,博士254人。
枣庄学院

学校拥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画”特聘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人选1人,山东省及枣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等7人,外籍教师9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余人,山东省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另有国家级人才、泰山学者等特聘教授近百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
学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天津大学雷射与光电子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聊城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省级重点学科:墨学文化研究、光学工程、鲁南区域文化研究、课程与教学论
校级重中之重学科:套用化学(煤化工)、机械电子工程(工具机製造)、课程与教学论
校级强化建设学科: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套用数学、光学工程、专门史(学习思想史)、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
校级骨干带头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美术学、音乐学、计算机套用技术、自然地理学、分析化学、英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拥有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套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1个,培育专业(群)2个,自筹专业(群)1个。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近几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
校园一角

省级特色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生物技术、计算机套用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省级教学团队:数学方法论教学团队、历史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级精品课程:电工学、化工原理及实验、心理学、Delphi 应用程式设计、三位一体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联合课程、汉语基础课联合课程等。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中小工具机製造业的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 产学融合
学校先后被列为教育部第一批30所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之一、教育部首批41所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之一。
教育部主推的七个产教融合促进计画项目“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套用示範基地”、“中美套用技术教育双百计画”、“网际网路+中国製造2025”、“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画(百千万工程)”、“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慧学院先后全部落户学校。
国际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与韩国、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5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係,开展了学分互认、学生交换等项目。
世界语博物馆

学校以世界语教学与研究为载体,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联合建设了世界展陈面积最大、亚洲唯一的世界语博物馆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建有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及各类省级以上教学、实验、科研平台15个,加入了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
学校建有11个校级或校企共建科研机构,搭建了枣庄市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太赫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服务地方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煤化工实验室。
校级科研机构:学习科学研究所、区域(鲁南)文化研究院、鲁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资源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院、墨子研究院。
共建研究机构:中兴文化研究院、枣庄学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太阳能光伏套用技术研发中心、煤化工技术研发中心、煤化工研究所、枣庄市太阳能新技术套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院级科研机构:鲁南体育文化研究所、鲁南音乐研究所、电视传播艺术研究所、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所、大学英语研究所、枣庄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套用数学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等。
建设成果
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公开资料显示,学校近年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画项目、国家97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课题共280余项,企事业委託的横向课题和专项课题1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600余篇;出版专着、教材17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成果110余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5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地厅以上科研奖励220余项。
校园

学校启动了化学化工研发、机械製造研发等服务地方的重点项目,承担了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电源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文化与场馆建设。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5月17日,枣庄学院图书馆共有15个流通书库,1个特藏阅览室,1个现刊阅览室,2个过刊阅览室,阅览座位达1200多个。
馆藏纸质文献143.4万册(含过刊、过报合订本11.09万册),电子图书195.2万种,纸质现刊、现报665种735份,电子期刊45213种;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大型资料库平台,包括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Springer电子期刊、国道外文、超星数字图书馆等44个资料库。
文化传统
- 校徽
以枣字为中心,上方为枣庄学院的中文名称,下方为枣庄学院的英文名称,象徵着立足枣庄,服务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目标。
- 校训:兼爱尚贤 博物戴行
“兼爱尚贤”指以人为本,以贤者为师,培养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博物戴行”指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爱、尚贤、博物、戴行”体现了墨子心繫天下民众,主张贤人政治,探索人文与自然,爱利天下奔走不息的实践精神。
“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体现了枣庄学院“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套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 校风:厚德明道 敬慎固本
“厚德明道”指崇尚道德、崇尚科学;“敬慎固本”指注重严谨、注重本质。“厚德、明道、敬慎、固本”体现了墨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教育理念,自觉自律的做人原则和慎独精神。
“厚德明道、敬慎固本”的校风,体现了枣庄学院以崇高的道德教育人,以科学的理念引导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严谨的作风塑造人的教育办学思想。
- 教风:淳谨修身 任重致远
“淳谨修身”指陶冶性情、培养品质,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任重致远”指敢于担当,不断进取。“淳谨、修身、任重致远”体现了墨子不断提高和完善人格修养、更新理念、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师德风範。
“淳谨修身、任重致远”的教风体现了枣庄学院教学相长,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思想,注重培养教师正直的人格品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坚毅的品格,勇于担当的意识和积极进取创新,探寻科学真理的精神。
- 学风:志强智达 言信行果
“志强智达”指意志坚定,持之以恆,才能达到高的智慧境界;“言信行果”指诚实守信,才能获得成功。墨子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志强智达、言信行果”体现了墨子坚定的意志、不惧艰辛的治学精神和言行一致的治学态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曹胜强。
校长、党委副书记:李东。
党委副书记:曾宪明。
党委委员、副校长:明清河、李目海、李丽清(试用期一年)。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韩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