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警务
民生警务,是指基层公安机关在警力安排、警察活动甚至是警察机关的设定上,直面民众诉求,以“保民安、聚民力、暖民心、听民意、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警务模式。
基本介绍
标识名称:“民之盾”
标识释义:
1.标识整体方圆融合,既表达圆融、和谐之意,又不失警务工作的庄重和严肃。
2.盾牌由字母“C”变形而来,“C”指常州,盾牌代表公安,取“常州公安”之意。
3.绿色部分由“民”字变形而来,居于盾牌之中,寓意常州公安永远将人民民众置于心中,时刻守护关爱,突出“民生警务”主题。
4.“民”字又形如拳头,意指警民手牵手、心连心,共创和谐幸福城。
5.“民生警务”四字之阳光色,表示警务工作温暖民生、幸福常州。
6.五角星系公安元素,同时也代表常州公安“高标準”的工作要求,意指达到行业星级标準。
7.“常州公安”、“CHANGZHOU POLICE”中英文结合突出“民生警务”主体。
概念
民生警务既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一种理念,又是实现公安机关职责的一种民生设计与运行的体制机制。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自2008年成立以来,探索总结建立了民意导向型的“民生警务”新机制,并将“民生警务”定义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民生幸福为目标,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民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在警务活动中坚持爱民、安民、便民、利民,全面、系统、长效地打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会环境,建立与党委政府对社会稳定期望高度一致、与人民民众对平安和谐期盼高度融合的新型警务机制。
提出背景
1.社会形态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所碰到的新情况、新变化也相对较早、较多。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增强风险意识,主动肩负起保民生、护民利的重任,并且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开放、开明的方式化解风险问题。
2.政府职能的转变。当前,各级政府职能的重心,已从单纯行政管理转向创新社会管理,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民主政府、阳光政府和廉洁政府。公安机关的职责也应随之改变,要主动适应党委政府对创优发展环境的新要求。
3.民众期待的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民众的期待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十分强烈,已不仅仅满足吃得饱、穿得暖,更需要满足安全、权利、服务的要求。这也要求公安机关应主动适应民众的期待。
全新理念
常州公安提出的民生警务有别于以往的警务,它更多的是一种巨观警务、本质警务、主动警务、积极警务、信息警务。具有着全新的理念:
1. 追求和谐社会。民生警务是以善治也就是良好秩序为目标,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 管理风险社会。民生警务是以管理风险社会、维护社会良好运行为行为模式。
3.融入信息社会。民生警务在做好传统实体社会形态的同时,积极介入虚拟社会形态,掌握运用网际网路时代的新技术,提高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
4. 建设法治社会。民生警务坚持执法为民,确保制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传统的风险反馈,通过採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秩序恢复、权利救济。
运行机制
民生警务常州模式的运行机制分为三大部分:
1.与民生对象的指导与互动。主要是建立获得民生警务需求的有效途径,并对民生警务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分类。
2.公安自身的管理与提升。主要是通过对公安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公安机关满足民生警务需求的能力。
3.外部环境的营造与最佳化。主要是通过对公安机关进行适当、有效的宣传,提高民众对公安机关的理解度、信任度、认可度和参与度,形成全民民生警务。
发展过程
2008年以来,通过广泛调研,常州市公安局组织实施了“和谐安民”、“交通畅通”两大工程,开通了“平安常州网”、“平安常州”警方部落格(微博),推出了创优服务、惠及民生“新八项措施”等。随后,又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完善,将“民生警务”发展到今天的和谐安民、畅通便民、消防护民、服务惠民、执法为民等“五大工程”,体系更加完整,内涵更加丰富。
主要实践
1.和谐安民工程。2009年常州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全面启动“和谐安民工程”。三年市、区、街道三级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76亿元,其中老小区、城中村安防设施改造,惠及15万户家庭近50万人,警情下降65%。
2.畅通便民工程。城市交通达到全国城市“畅通工程”A类一等管理水平,跨入了“国家模範交通管理城市”行列。市民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1%以上。在全国大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常州作为唯一特邀的地级市介绍了创建“畅通城市”的常州经验。
3.消防护民工程。完善消防安全、消防宣传和消防服务三大机制,创新“防消结合”社会化巡防工作,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成立1008支“消防护民队”,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程度提高,连续13年未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4.服务惠民工程。全市率先设立行政服务处,率先实现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受理;打造“网上公安局”,实现115个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受理,全省率先开通“交通违法线上缴费”等20个“一站式”网上服务事项。加强网上警民互动,“平安常州”新浪官方微博冬粉超过100万,开创全国警方“网路淘凶”成功第一案。
5.执法为民工程。通过做强执法主体、做新执法管理、做实执法评价,常州市公安局连续10年被评为“全市依法行政优秀单位”,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蝉联“全省依法行政示範点”,被授予全省公安唯一的“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建设成果
通过加强“民生警务”五大工程建设,常州公安公安工作基础更扎实了,民众口碑更好了,赢得了众多荣誉:2012年6月,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在江苏召开,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高度肯定常州公安机关信息化条件下创新民众工作和社区警务做法,全体与会代表实地考察常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专门举行了常州市公安局基层基础工作汇报演示会;行政服务公安视窗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年度优秀视窗第一名;在全市“评议机关”活动中排位连年跃升,2011年获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和机关作风评议双第一,蝉联“综合考核优胜单位”;涌现出荣获公安部集体一等功的交巡警支队、荣获“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的消防支队和全国一级英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陆立才,全国二级英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省“十大爱民警察”刘祖明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戴世毅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