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德县
隆德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居于银川、西安、兰州三省会(首府)城市之中,312国道纵贯东西,青兰高速穿境而过。介于北纬35°21'—35°47'、东经105°48'—106°15'之间。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宁朔;襟带秦凉,拥卫西辅,有“关陇锁钥”之称。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41公里,全县幅员面积985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辖10乡3镇,总人口17.5392万人,县政府驻城关镇。
截至2018年,隆德书法、绘画、剪纸、泥塑、篆刻等民间民俗文化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目录100多个项目中,涉及到隆德的达50多个,其中杨氏泥塑、高台马社火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民间绘画、剪纸等9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民国十四年(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隆德翻越六盘山,写下着名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境内有六盘天池、伏羲崖、清凉世界、红崖老巷子等景区。先后荣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等殊荣。
2018年,隆德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470元、9219元。
2019年4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的报告》,正式同意以上3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隆德县
- 外文名称:Longde
-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
- 所属地区:宁夏固原市
- 下辖地区:城关镇、沙塘镇、联财镇等
- 政府驻地:城关镇
- 电话区号:0954
- 邮政区码:756300
- 面积:985平方公里
- 人口:17.5392万人(2017年)
- 气候条件:中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向半乾旱过渡性气候
- 着名景点:红崖老巷子民俗村、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清凉世界等
- 车牌代码:宁D
- 行政区划代码:640423
- 地区生产总值:27.5亿元(2018年)
历史沿革
隆德县得名于羊牧隆城和德顺军的“隆”“德”首尾二字命名隆德寨,这是隆德地名之始。
隆德县政区地图

古为戎狄部落游牧地。
周为荒服,居西戎。
秦属北地郡。
汉、三国属安定郡。
南北朝属北魏秦州。
隋属平凉郡。
唐为原州监牧地。
宋始有行政建置,初设笼竿城,后以笼竿城建德顺军,属渭州,隶秦凤路。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在邪络笼川(今兴隆川将台乡火家寨)筑羊牧隆城。宋哲宗天佑八年(1093年)设陇乾县于外底堡(今隆德县城处),隶德顺军。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兵围攻德顺军,德顺军被金人占领。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改德顺军为德顺州,同时升隆德寨为隆德县。
元设隆德县属陕西行省巩昌路静宁州。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攻取陇安军,复设德顺州,后设治平、威戎、水洛三县入陇乾。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省德顺州,将陇乾县併入德顺州,旋又废除德顺州。将隆德县县治从原羊牧隆城迁至原龙乾竿城(今隆德县城)改属静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大军于四月二十二日攻占隆德县,隆德县直隶平凉府。
隆德县

清顺治三年(1645年),隆德县入清版图,直属平凉府。
中华民国,隆德县属甘肃省陇东道、泾原道,旋属甘肃省第二行政区。全县编21堡。民国二年(1913年),属甘肃泾源道。十四年(1935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五师解放隆德,隆德县隶属甘肃平凉地区。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隆德属宁夏固原地区(2002年固原设市,属固原市)。10月,人民公社化。全县组建为13个人民公社。
1959年04月,隆德县名称改为以驻地或辖地命名。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宋,领陇乾县、水洛城、静边寨、隆德寨、得胜寨、通边寨、治平寨、怀远寨等1县、1城、6寨。
金,辖陇乾县、水洛县、威戎县、隆德县、通边县、治平县6县,得胜寨、宁安寨、静边寨、怀远寨4寨,中安堡1堡。
元,并治平、威戎、水洛人陇乾。
明,初设宣化、辅德、弼隆、曹务、里仁5里,后编仁隆、德化2里。
清,初设仁隆、德化2里,康熙三年(1664年)编废藩租户为效义里共3里。光绪间,偏东、西、南、北、中5区。
中华民国,全县编龚太、孝义、钱李、丹树、潘河雄、马力妥、岳石、吕庆甫、神林、乱柴、屯民、许道贤、上新店、下新店、蒙宣、前邵山、后邵山、张文才、韩沟、将台、马翼21堡。
民国十七年(1938年),全县编为盘山、沙塘、屯民、山河、兴隆、平峰6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4年)8月,设西吉县,平峰、蒙宣、韩沟、将台划给西吉。划后设盘山、山河、兴隆3镇;沙塘、神林、超农、屯民、丹树、邵山6乡。共编66保731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盘山镇为城关区,沙塘乡为沙塘区,神林乡为神林区,超农乡和山河镇合併为农山区,屯民乡和丹树乡合併为屯树区,兴隆镇和邵山乡合併为兴山区。全县编47乡,154个行政村,461个自然村。
1953年12月、 1955年10月、1956年5月,撤区并乡,和西吉县、静宁县互相调拨后,全县编沙塘区、屯树区、农山区3区、24乡,直属城市4乡,共3区1市28乡。
1958年10月,全县建高峰、先锋、跃进、红旗、东风、南峰、五星、前锋、卫星、北峰、观庄、建国、前进13个人民公社。
1961年,社队调整,全县联财、张程、大庄、杨沟、城关、陈靳、峰台、观庄、好水、杨河、桃园、神林、沙塘、凤岭、上樑、山河、苏台、奠安、桃山、温堡20个人民公社。
1983年,在平罗境内潮湖设吊庄建潮湖区。
1984年,恢复乡镇建置。
1990年,设1区:潮湖区;1镇:城关镇; 20乡:城郊乡、陈靳乡、峰台乡、大庄乡、观堡乡、好水乡、杨河乡、桃园乡、张程乡、联财乡、神林乡、沙塘乡、凤岭乡、上樑乡、山河乡、崇安乡、杨沟乡、奠安乡、桃山乡、温堡乡。全县3个居民委员会,261个村民委员会,806个村民小组。
1991年12月,以潮湖吊庄建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
1993年5月,沙塘撤乡设镇。
1997年6月,联财撤乡设镇。
2000年,全县下辖3镇18乡,273个村民委员会,828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隆德县下辖10乡3镇,113个行政村,10个社区,县政府驻城关镇。
镇:城关镇、沙塘镇、联财镇。
乡:观庄乡、山河乡、凤岭乡、杨河乡、好水乡、陈靳乡、神林乡、张程乡、奠安乡、温堡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边陲,六盘山西麓,县境西北毗连静宁、西吉,东南直接泾源、庄浪,东北周边与固原接界。介于北纬35°21'—35°47'、东经105°48'—106°15'之间。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41公里,全县幅员面积98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隆德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系祁连山地槽与华北地台的过渡带。境内群山绵亘,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错落。地形东高西低,十山九沟,六盘山东峙,7条河西流,形成谷地,丘陵插嵌众水之间。最高海拔美高山2942米,大部分区域在1900至2500米之间。 地貌类型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55.70%)、阴湿土石山区(占33.26%)、河谷川道区(占11.04%)。除六盘山外,散处于全县较为有名的山脉是凤太山、牧丹山、峰台梁、清凉山、北象山、蟠龙山等。沟道138条,山峰115座,峡谷5条,湾296个,滩15个,梁104个。
土壤
隆德县土地分始成土、黑垆土、黑麻土、新成土、棕壤、灰褐土、黝土、山地草甸土、草甸土、沼泽土10个类型。
气候
隆德县气候属中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向半乾旱过渡性气候,春低温少雨,夏短暂多雹,秋阴涝霜旱,冬严寒绵长,素有"溽暑有风还透骨,芳春积雪不开花"之说。年平均气温5.6度,为全区最低气温,1月份最低,极值为-27.3度;7月份最高,极值为32.4度。 年平均日照时数2303.5小时,无霜期125天,最少94天。 年均降水量766.0毫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尤以7、8 两个月为降水集中季节。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大风、乾旱、冰雹、霜冻等。河谷川道农牧区属湿润乾旱过渡地带,气候温暖乾燥,黄土丘陵农林区半乾燥温热。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隆德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油页岩、泥炭、铜、石英砂岩、砂砾石、砖瓦粘土、泥炭岩及石膏等。已开发利用的有砖瓦粘土、石英砂岩、砂砾石、泥炭岩及石膏。
植物资源
隆德县境内植物共93科788种,其中药用90科618种。《隆德县誌》列名苔藓植物41种,蕨类植物18种,裸子、被子植物729种。被子植物为优势种群,分86科,337属,占中国被子植物总科数的28.5%,占总属数的11.3%,占总种数的2.9%。788种植物中,资源植物322种11类。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植物桃儿七、黄芪2种,造林树种及经济植物45种,油料植物50种,澱粉植物14种,纤维植物20种,单宁植物36种,牧草24种,花卉观赏植物18种,食用菌、藻类21种,野生果菜类29种。境内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有华山松、糙皮桦、沙棘灌丛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优良树种。
动物资源
隆德县境内有动物34种,禽类81种。陆栖脊椎动物分森林动物群、灌丛草地动物群、河谷动物群和田舍动物群4类,隶属24目60科。《隆德县誌》载入名目207种,2个亚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麝、红腹锦鸡、勺鸡、金雕5种;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有狼豺和豹、猫3种;列为“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有草鹭、鹊鸽、燕隼、鹌鹑、滨鹬、丘鹬、杜鹃、夜鹰、白腰雨燕、百灵、灰沙燕、家燕、毛脚燕、白鹊钨、田鹨、水鹨、树鹨、柏劳、黄鹂、寒鸦、鸲、石鸱、地鸫、苇莺、黄眉、寿带、山麻雀、朱雀、锡嘴雀、凫等36种。实齿蟾为六盘山独有动物,为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品目之一。
人口
- 人口
截至2018年,隆德县总人口17.5392万人,其中,汉族15.2587万人,回族人口2.2686万人,其它民族119人。男性90987人,女性84405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8∶100。
- 民族
截至2018年,隆德县常驻民族有共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壮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其中藏族10人、蒙古族12人、壮族13人、苗族10人、土家族10人,其它民族64人。
经济
综述
截至2017年,隆德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增速低于全区(7.8%)1.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7.6%)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50亿元,增长6.2%,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89亿元,增长6.7%,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61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25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是13.9%、28.9%、57.2%,分别拉动经济成长0.9、1.8、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2.8:28.6:48.6调整为21.0:30.0:49.0。
第一产业
2017年,隆德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总产值7.17亿元,增长3.4%;林业总产值1.00亿元,增长2.8%;畜牧业总产值3.82亿元,增长5.1%。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0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3.4%;林业增加值0.37亿元,增长2.8%;畜牧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5.1%。
隆德县

第二产业

2017年,隆德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完成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66亿元,增长11.8%,完成增加值1.28亿元,增长7.8%;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6.04亿元,增长9.7%,完成增加值1.61亿元,增长5.8%。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11.6%,拉动经济成长0.7个百分点。
2017年,隆德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县内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3.37亿元,增长22.4%;厅局级完成投资9.18亿元,下降4.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1亿元,增长155.8%;商品房销售面积10.97万平方米,增长55.1%;商品房销售额4.07亿元,增长66.8%。
第三产业
2017年,隆德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43亿元,增长7.1%;住宿餐饮业1.04亿元,增长11.8%。完成集市贸易成交额3.02亿元,增长7.8%。
2017年,隆德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12.1%。
2017年,隆德县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732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5元,增长11.3%。
2017年,隆德县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亿元,同口径增长11.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90亿元,增长13.4%。其中财政八项支出19.41亿元,增长15.0%。拉动全县经济成长1.2个百分点,拉动逐渐增强。
截止2017年12月末,隆德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73亿元,比上年增长8.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32亿元,增长19.8%。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5.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
隆德县境内国道“312”线由东至西纵贯全境,西达兰州,南至西安,过境段全长43.1公里。省道“隆秦路”南起隆德县至甘肃秦安县146公里,过境段全长24.5公里。省道“隆西路”南起隆德联财毛家沟至西吉玉桥乡,过境段全长4公里。另有隆(隆德县城)张(固原张易镇)公里、桃(隆德桃山乡)威(甘肃静宁县威戎乡)公里、隆(隆德山河乡)泾(泾源县城)公里等县级公里3条,全长55公里。正在建设中的青(山东青岛市)兰(甘肃兰州市)高速公里从东向西穿越全境,过境段全长约50公里。
截至2018年,隆德县打通纵穿东西、横贯南北交通通道,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312国道、东毛高速公路为主线的“三纵四横”县、乡干线立体交通路格线局。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00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40公里、国道1条42公里、省道3条82公里、县道2条28公里、乡道20条245公里、村道232条865公里。113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公路,通畅率100%。
政治
县委书记:袁秉和
县委副书记、政府党组书记、县长:潘建宁
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党校校长:李白虎
统计截至2019年3月,参考资料来源隆德县人民政府网: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隆德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幼稚园)136所。其中,国小74所,初级中学7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学1所,特教学校1所,幼稚园51所。有中小学生(幼儿)26797人。其中,国小11622人,初级中学6465,普通高中4831人,职业中学617人,幼稚园3262人。有中国小教师2516人(其中,特岗教师394人)。其中,国小1131人,初级中学611人,普通高中414人,职业中学106人,幼稚园123人,特教学校20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隆德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73119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5416人,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968.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30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9643人。集中供养628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德隆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2所,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所,乡镇卫生院13所,民营医院2所。有卫生服务人员1030人,其中技术人员926人,占92.6%。有村卫生室118所,乡村医生196名,年均门诊病人30多万人次。
历史文化
截至2018年,隆德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个(杨氏家族泥塑、高台马社火),自治区级11个(隆德民间绘画、隆德民间剪纸、隆德民间刺绣、隆德魏氏砖雕、隆德九龙莲花池祭祀民俗、隆德民间祭山、隆德民间社火脸谱、隆德民间舞蹈高跷、隆德秦腔),靳守恭农民画、张炜剪纸、冯琴花、虎凤英刺绣、魏氏砖雕、苏维童民间社火脸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 泥彩塑
隆德泥彩塑的代表是杨氏彩塑,杨氏彩塑艺术起源于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发展至今已有6代传人。杨氏泥塑取材于西北民间风情,造型独特、形神兼备,富有地域文化特色,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项目,有近20件作品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 高台马社火
高台马社火是一种没有语言的静态造型舞蹈艺术,主要在六盘山地区流传,高台马社火艺术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设计巧妙,造型奇险,製作工艺精细逼真,融汇了当地绘画、刺绣、剪纸、布扎、纸扎、木雕、泥塑、铁艺等多种民间手工技艺,具有鲜明的六盘山区民间民俗文化特色。被誉为六盘山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2010年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厅将隆德县高台马社火的保护工作纳入“十二五”时期保护规划,山河、温堡、奠安等乡成为高台马社火重点传承基地。
- 花灯
隆德民间历来就有元宵节悬挂彩灯的习惯,连续举办了五届文化艺术节,1991年成立了县彩灯协会前在彩灯製作中又吸取剪纸、图案画等民间艺术的构图特点,打破原来单一的灯型格局、创造了系列组合造型灯式,新增加了人物、器物、装饰等品种如莲花、白菜、八挂绣球、猴擀麵、金蟾吐钱、白娘子等等。
- 刺绣
隆德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有雄厚的民众基础和较高的艺术造诣,而且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刺绣品有兜、针扎、笔袋、菸袋、荷包等。巨幅刺绣《松鹤图》、《四条屏》等具有针功洗鍊做工精细,形象逼真,造型质朴大方,配色艳丽和谐之特点。1989年“全国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获奖的38件作品中,刺绣作品有31件,其中农村妇女杜玉莲的作品方忱顶《丝绸色彩绣》获中国十佳精萃,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出国展出。七十高龄的妇女党秀英的《古梳妆檯》和回族妇女冯琴花的《胸花》曾获中国“95万博杯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展示大赛”三等奖。
- 剪纸
隆德剪纸,大部分出自农家妇女之手。隆德剪纸艺术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不断创新,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融合汉族色彩的独特风格,在众多的剪纸纹样中,有反映区域民俗、生产生活的作品,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等飞禽走兽和古今人物作品,其剪刻细腻多姿,形态生动多变,题材新颖,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农村妇女靳淑田的剪纸《庄户人家》,在中国首届剪纸大赛中获奖;回族妇女虎凤英的剪纸多次参加中国大赛,并在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表演;剪纸艺人张伟在继承传统纹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访问》、《敬老爱幼》、《回族赶集》、《太阳灶》、《幸福家庭》、《毛主席过六盘》等,先后在《宁夏民众文艺》上刊登。在宁夏首届剪纸展览中隆德有46幅作品参展,有118幅剪纸作品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西北民间艺术节”展览,县文化馆编印了《隆德剪纸》。

风景名胜
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位于隆德县东侧,312国道沿线,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和正在建设的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10余个主要事件的微缩景观组成。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地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地之一,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确定的一百个经典红色景区之一。

六盘天池(北联池)
六盘天池又称北联池、雷泽、朝那湫、北乱池、北联灵湫等,位于隆德县城东北20公里处六盘山,是葫芦河的发源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孕生的地方,被誉为古“隆德八景”之一。

象山园(北象山)
隆德县象山园位于隆德县城北面的北象山上,因其所在北象山陡峭挺拔,巍然耸立,形似大象,故名象山园。象山园始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园门牌楼式,园内石条铺阶,拾阶而上,廻转至巅。道旁筑亭两座以供游人休息观景。山腰有弘法寺。
清凉世界(清凉寺)
隆德清凉寺景区位于隆德县城南7.5公里处,距“312”国道6公里,包括小峡和大峡地带,总面积3.5平方公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788种,动物207种,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园。历史上成吉思汗、李自成等攻占隆德城(古称德顺州)时都曾以此地为战场。该景区集宗教文化和生态观光于一体,有佛道兼容的寺庙群、青龙瀑布、成吉思汗点将台、笑佛山、笔架峰、墨池、情人谷、老君卧牛台、香炉峰、关公饮马泉等景点。
红崖老巷子民俗村
红崖老巷子民俗文化村位于城关镇红崖村,距隆德县城1公里,东靠六盘山西麓的清凉世界,历史上的红崖村,曾数次成为争夺隆德县城的指挥中心,其中重大的战事如宋金争夺德顺军之战、成吉思汗拔德顺州、李自成攻占隆德城等,都曾在红崖村安营扎寨。民国十四年(1935年)秋,红二十五军长征途径隆德,其先遣部队宿营在红崖村,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为该村留下了鲜明的红色革命文化印记。

伏羲神崖
伏羲神崖位于六盘天池景区北1000米处,远看山的形状像一个只展开双翅的红色蝙蝠,所以也有人叫“蝙蝠崖”。伏羲神崖高约100余米,宽300米。崖上有伏羲洞2孔,一为旱洞,深10米,宽4米,能容纳200人;一为水洞,洞口处有深5米、宽3米的石水缸,传说是伏羲夫妇造人和饮水的地方。水缸内的水增而不溢,四季如此,清澈甘甜。传说以此水滴眼可明目,饮之可治百病,男女共饮可成伴侣,反目夫妻取饮可和睦,结仇朋友饮之则亲密;还可以养颜保健、福祥永寿。

六盘山范家峡森林公园
范家峡森林公园,又称“崇安峡谷”,属于六盘山脉,位于隆德县东南部山河乡境内,地处固原旅游环线结点上。公园总面积3.46万亩,拥有野生动物多种、野生植物多科,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被誉为“避暑山庄”“天然氧吧”。
荣誉称号
2019年1月9日,隆德县凭藉社火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8年10月22日,隆德县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2019年3月,隆德县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