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石(南康区浮石乡)
浮石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的西南部,交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浮石(南康区浮石乡)
-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
- 辖区:12个行政村
- 邮编:341404
概况
浮石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的西南部,323国道穿境而过,东邻龙回镇,南连信丰县境,西与大余县毗邻,北界蓉江街道办事处和赤土畲族乡。乡政府所在地——贤女埠,距南康市区1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有323国道,赣韶高速(康大高速)公路通过浮石乡,赣韶铁路(单线,设计时速200千米每小时,预留複线和提速能力)正在紧张施工。1997年开通市区至青云(3路)、2005年开通市区至窝窖的公车,加快了浮石与外地的联繫,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乡政府辖12个行政村、191个村民小组,5118户,总人口21145人,农业人口20129人,总劳力10798人,外出务工人员7050人,人年均收入1948元。全乡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含大山脑林场3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86640亩,耕地面积13616.8亩,水田12700亩,旱地1570亩,323国道过境。市属大山脑林场在境内。
[邮编]341404
[代码]360782200:~200贤女村 ~201罗坳村 ~202江口村 ~203浮石村 ~204幸福村 ~205赣桥村 ~206窝坑村 ~207窝窖村 ~208莲州村 ~209高州村 ~210青云村 ~211圳玄村
[沿革]章江畔有一石山,状如覆钟,水环其外,犹如浮石,因此得名。相传宋代浮石山顶有一座寺庙,名叫显圣寺。公元1095年左右,苏东坡先生被贬广东惠州时曾来浮石看望老朋友田辟,坐船从梅岭(大余)顺流而下时,听说浮石山上有一位归隐的高僧,于是前去拜访。高僧热情接待了苏东坡,还给他品尝了当地的一种好茶,名叫焦坑茶,这是离圣显寺不远的焦坑产的一种茶,是赣粤交界处的大庾岭特有的一种茶!于是就有了着名的诗词《舟次浮石》又名《留题显圣寺》
[沿革]章江畔有一石山,状如覆钟,水环其外,犹如浮石,因此得名。相传宋代浮石山顶有一座寺庙,名叫显圣寺。公元1095年左右,苏东坡先生被贬广东惠州时曾来浮石看望老朋友田辟,坐船从梅岭(大余)顺流而下时,听说浮石山上有一位归隐的高僧,于是前去拜访。高僧热情接待了苏东坡,还给他品尝了当地的一种好茶,名叫焦坑茶,这是离圣显寺不远的焦坑产的一种茶,是赣粤交界处的大庾岭特有的一种茶!于是就有了着名的诗词《舟次浮石》又名《留题显圣寺》
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浮石已乾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
解放初属浮石区浮石乡。合作化时属龙回区,含浮石、江口、幸福、高车、贤女、青云、赣桥、窝窖8个高级社。1958年属跃进公社,1959年改名浮石公社,1961年分出窝窖公社,1962窝窖公社併入,1965年併入大山脑垦殖场,1970年从大山脑垦殖场分出复设浮石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高车、罗坳、江口、贤女、圳肃、浮石、青云、幸福、高州、莲州、窝窖、和坑、赣桥、窝坑、石墩、梅源1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贤女埠。
历史名人
田辟(浮石人)是北宋时期赣南的一个着名的隐士,他年轻时,与苏东坡有交情。有一次,两人开玩笑,苏东坡夸奖他妹妹如何有诗才,田辟听了不服气,顺口说道:“你妹妹有诗才,我老婆更是一个才女呢。”其实,田辟老婆是一个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很低。苏东坡半信半疑,把这件事一直记在心上。
江南隐士—田辟

过了不久,田辟因不满朝庭昏庸,官场污浊,辞官不做,回到了南康。在秀峰山下,建造了一座小小的庭院叫“水阁楼”,就住在那里,过着隐士生活。田辟在家,耐心教他老婆学文化,题诗作对,以防有朝一日苏东坡见她,不致出丑。
苏东坡到了南康,住在东街大井头附近白鹤池的寺庙里。这一天,苏东坡骑了一匹马,买了一条鱼,用禾草串好,专程去探望田辟。当他到了秀峰山下,只见池塘边上,杨柳丛中,有一座小小院落,经乡人指点,知道这就是田辟的家。他下得马来,手提草鱼,兴致勃勃地朝着小院走去。临近,见一农妇在门前晒衫衣,他上前问道:“请问大嫂,这里是田辟兄有家吗?” 田夫人抬头看了一眼,见来人用稻草串了一条草鱼,又是外地人,心里早已猜中了八九分,便大大方方地回答说:“喔!你是苏东坡先生吧?”苏东坡听了,感到奇怪。心里想,她怎幺知道我是苏东坡呢?乃带笑问:“大嫂为何知道我就是苏东坡?”田夫人爽朗地大笑起来说:“用禾草串鱼,一草一禾一鱼不是苏(蘓)字吗?”苏东坡暗中佩服,问:“大嫂是……”,“田辟就是我家的!苏先生请进。”田夫人说罢,赶忙替苏东坡栓好马,领他进屋。苏东坡不见田辟前来迎接,好生奇怪。又记起当年田辟曾经说过他老婆是个才女,乃想试探试探。田辟门前有棵老梅树,他指着树念了两句打油诗:“一兜老梅树,两个大桠叉。”田夫人知道苏东坡想用这两句俚句来取笑自己,即回了句诗:“未结黄金子,先开白月花。”露了一下诗才。苏东坡又问:“田先生不在家?我不是写了信给他吗?”田夫人急忙解释说:“噢!田辟是前天离家的,先生的信昨天才到,不知先生来得这幺快,他到别处做客去了,真是失礼失礼!”
田夫人把苏东坡领进厅堂请坐,上茶后,自己到厨房弄饭菜去了。苏东坡一人独坐堂上,抬头见正中挂了中堂画,两边一副对联写的是:“明月窗前叫,黄犬蕊中眠。”苏东坡不解,心想:明月怎幺会叫?黄犬怎幺在蕊中眠呢?他仔细琢磨着。正好田夫人捡碗筷送饭菜上来。她见苏东坡眼睛盯着那副对联,便解释说:“田辟的字写得不好,苏先生不要见笑。”苏东坡也直截了当地说:“田先生莫非一时疏忽,写错了字吧?”田夫人摇头答道:“没错没错。”苏东坡说:“这明月叫……黄犬眠……”田夫人听了大笑起来:“哈哈哈……这明月是我们乡间的一种鸟名,这黄犬是一种昆虫名。”苏东坡一直在朝为官,哪里知道这农村的虫鸟呢?
吃饭的时候,田夫人亲自作陪,她为了戏弄苏东坡,在他面前只放了一支筷子,请苏东坡吃菜。苏东坡又不好直说少了筷子,便用手指上门外山上的竹子说:“竹子虽好,单竹不成林呀!”田夫人领会了意思,忙说:“喔!独木桥难过呵。”急忙补上了一支筷子。当喝汤的时候,苏东坡故意用筷子到汤中去夹肉,说道:“竹筷接鱼肉。”田夫人忙对上:“瓷碗装菜汤。”两人都大笑起来。
吃了饭,苏东坡还不服气,见田辟房里很多书,房子又很小,正好田夫人站在池边,乃出一对子说:“房小藏书多。”田夫人很快对上:“水浅养鱼盛。”苏东坡夸讚对得好。两人又谈起田辟的老家浮石。苏问:“浮石几时沉?”田夫人用邻县(大余)“新城”(与浮石接壤,两地交往密切)地名作对说:“新城永不旧。”
苏东坡坐在桌上喝茶,看到水池假山上立着一只鸟,心想,这下非难倒她不可,便顺口出对说:“假山真鸟立。”田夫人边想边看,看到假山上的鸟爪下一粒石子跌下池塘,叮咚一声,她灵机一动,对道:“死水活鱼游。”苏东坡至此才暗暗钦佩。
临走的时候,苏东坡牵着马,他一只脚在地,一只脚踏在马蹬上,笑问:“嫂夫人,你看我是上马还是下马呢?”田夫人此时站在门槛边,她一脚在外,一脚在里,也笑问:“苏先生,你看我是出门还是进门呢?”
南康县誌

苏东坡无言以对,临别时口吟一诗道:
千里行来问渺茫,两边杨柳夹池塘。
凤凰来到梧桐树,怎奈梧桐避凤凰。
回到城里,他还把这首诗题在白鹤池的墙壁上。(来自南康县誌)
产业发展情况
全乡现有山地面积86640亩,耕地面积13616.8亩,水田12700亩,旱地1570亩,有农业人口20129人,劳动力11745人。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甘蔗、花生、甜玉米、西瓜、蔬菜、兼种大豆、红薯、中药材等盛产茶叶、竹、木。蕉溪(窗坑)茶清香味甘,久负盛名。宋代苏东坡曾留有“浮石易乾霜后水,蕉溪闲试雨前茶”诗句;养殖业以养鸭、养猪、养牛、养鱼为主,兼有养家鸡、养珍珠鸡、养鸽等。
全乡有农业龙头企业1个,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8户,年养鸭1万羽以上的养鸭大户7户,甜玉米基地有莲洲、青云、窝坑、窝窖4个;养蜂基地有窝坑、窝窖、赣桥3个;在江口村、浮石村、幸福村开发连片有果荒山7000多亩,一期规划种植甜柚5000亩,年初已开发种植甜柚150亩,并建有生猪栏舍1600平方米,到2006年底,已完成2100亩新开发果园清山整地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6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36万元,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2008万元,同比增长11.6%;完成农业总产值3128万元,同比增长9.8%;实现财政总收入23万元,同比增长6.1%;农民人均收入净增260元,同比增长7.8%。
到2006年底,全乡私营企业达114家,个体工商户达156家。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23万元,其中国税3万元、地税20万元。
全乡有583人享受农村低保,每年支付保障金18万元;有49人享受城市低保,支付保障金5万元,有103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四五”普法全面完成,社会治安形势良好,民众安全感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乡国小适龄儿童和国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国中升高中率达35%,幼儿教育规範发展,各中国小校园环境不断最佳化。卫生院条件明显改善,疾病控制,医疗救助和卫生监督体系得到完善。人口与计画生育工作有新的提高,文化、档案、民兵、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老年人、残疾人、扶贫、水保、环保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为我乡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圩镇创建工作情况
1、组建环卫清扫队伍,专人清运圩镇垃圾,保持圩镇整洁、卫生。
2、开展圩镇环境整治,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
3、聘请市场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规行划市,市场秩序井然。
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简介
浮石乡2006年有浮石村兰屋、罗坳村桥边、罗坳三个省扶试点自然村,有赣桥、高洲、窝窖、青云、贤女、浮石、罗坳七个市定示範村。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罗坳、浮石为重点,以赣桥、高洲、窝窖、青云、贤女为主线,以点扩面,带动全乡12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浮石、罗坳示範点已完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了村庄管理长效机制,其它各村以“三清六改”为突破口,通过政府牵头,理事会运作,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村容村貌得到改观。
1、村庄规划进展较快,规划成效明显。
我乡调整了部分规划所成员,由一批熟悉土地政策法规、有经验、懂技术的干部组成,负责全乡12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规划所成员平时随新农村建设工作组一同下到各村熟悉情况、徵求意见,并收集相关资料,根据各自然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经村民户主会讨论通过后予以公示,接受民众监督与建议。浮石乡有20户以上的自然村庄86个,现已全面完成规划编制任务;20户以下村庄73个完成13个。12月28日,我乡召开了整体规划会议,聘请专家对我乡2007-2010年进行整体规划。各村审批房屋及道路设施严格按规划执行。
2、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几年来,我乡生猪、果业、养鸭为主的农业生产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已取得了显着成效。全乡现有果业生产基地2个,生猪生产中心1个,养鸭中心1个,在江口、浮石、幸福村开发连片荒山7000亩,规划种植甜柚5000亩,在浮石村樟屋坝、兰屋建成千亩甜柚生产基地1个,预计可增加农户人均收入200余元。我乡正着力培植果业、生猪、养鸭成为我乡的支柱产业,结合新农村建设,使三大产业有计画、有步骤地向商品化、优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三清六改”成效明显。
自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我乡严格按照上级“三清六改”的工作要求,狠抓落实,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共清除垃圾、杂草161吨,栽种绿化树330株,完成改路5.968公里,完成电力通讯设施改造150米,完成改水207户,完成改厕104户,完成改栏82间共1126.16平方米,硬化余坪、屋檐2928平方米,浆砌硬化水沟676米,拆除空心房2040平方米,完成立面装饰21039平方米,完成改灶12户,安装电话118户,安装有线电视67户;建成1个文化科技活动中心,2个文化活动室,2个休闲场所, 1个休闲、娱乐、运动于一体的公共场所。
4、“农民知识化工程”稳步推进。
乡党委、政府根据乡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农民知识化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并根今年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安排,重新制定了《浮石乡2006年农民知识化工程实施方案》以确今年工作有目标,我乡现有农民知识化培训基地1个,并且每村都建有农民知识化培训站。此外,我们还申报了一个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地,一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并为之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全乡共开办各种培训48期,培训学员953人次。其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30期,培训学员572人,职业技能培训18期,培训学员381人。经过培训的学员,全部由政府介绍在本地或外地工作,为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好路子。
5、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全面推进
我乡在抓好了浮石、罗坳、窝窖三个示範文明村建设的同时,在全乡範围内进行了以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为内容的文明村庄评比活动,热烈开展文明信用户创评活动,评出“文明信用户”44户,开展“农村致富能手竞赛”和“查赌禁赌”活动,共查处赌博案件3起。协同共青团与中国小校,请老干部在中国小校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工教育,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6、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升。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进一步深化丰富创优“三民”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主线,开展了“保先创星”活动,健全和完善了干部形象和联繫公开、首问责任制、便民服务中心等制度,进一步转变了职能,改进了工作作风,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新形象;二是以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创建村级“五好班子”,积极开展“三培两带”工程,基本实现30%的农村党员和60%的村干部成为“三培两带”标兵。
7、长效机製得以建立。各村在狠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同时,逐渐把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有关议事程式等形成制度,并把各种制度与村务、村财务进行公开,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浮石、罗坳新村点由民众出资聘请了长效卫生保洁员。
乡村发展
2009年7月3日,章江发生百年一遇洪灾,造成人民财产重大损失。章江沿岸农作物几乎全毁,百姓房屋沖毁或浸泡严重,受灾较重的有腊树下、上棚、莲州、铁炉湾等。灾后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帮助村民重建家园,经过一年的努力,受灾村民基本完成住房重建。
旅游资源
大山脑旅游区地处南康区浮石乡境内.内外林区占地3.864万亩,其中原始森林5000亩,有原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人工用材林,有华南虎、猴面鹰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寺庙和民间传说。林区山峦重叠,幽谷深邃,溪流清澈,风光秀丽,是避暑、观光、疗养、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
大山脑自然保护区

地图信息
地址:赣州市南康区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