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金宏宇

金宏宇

金宏宇 字本钊,湖北英山人,文学学士、硕士、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学史料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常务理事,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主要从事新文学版本批评、现当代小说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金宏宇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湖北英山
  • 主要成就:2003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 代表作品:套用写作教程(参撰) 湖北科技出版社 1989年版等
  • 职称: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人物简介

金宏宇:男,湖北省英山县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近现代文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新文学版本批评等课程的教学,侧重现代文学与历史关係研究、现代文学文本与版本关係研究、现代小说研究、民国女作家研究等。已出版个人专着、合着、编着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系列论文,论着被国内外学者用中文、德文、英文、日文等评论和引用,专着被国内某些高校列为研究生相关课程阅读书目。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获全国性学术奖2项,其他奖多项。曾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德育导师等奖励和称号。又为散文作者、业余歌者、义务植树者。

获奖情况:

1996年度武汉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奖
2003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4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03年度《文学评论》提名论文
湖北省第四届文艺论文一等奖
武汉大学第十届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武汉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6):中国新文学版本批评
主持武大教改项目(1997——2000):现代文学经典研究
主持211工程子项目(2003——2006):现代文学改编与传播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基金(2007——2009)

主要论文

Δ 说微型小说之“微”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Δ 论悲剧性与喜剧性的融合 黄冈师範学院学报
Δ 郭沫若的微型小说 南都学坛
Δ 刘醒龙“大别山之谜”小说 黄冈师範学院学报
Δ 历史就是关联 文艺报
Δ 财经小说创作片谈 写作
Δ《罗亭》与《爱情三部曲》合读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Δ 经济视角中的文学风景 理论与写作
Δ 模仿还是独创 贵州社会科学
Δ 逃不出《金魔》 金潮
Δ 中国现代小诗审美评议 湖北民族学院院报
Δ 苦水化作菩提露(论许地山小说) 江汉论坛
Δ 言情取向:才情与财情 通俗文学评论
Δ 论吴组缃的“破产”小说 江淮论坛(新华文摘1997年9期转)
Δ 悟“妙悟” 怀化学院院报
Δ 节奏——鲁迅小说的高级技巧 黄冈师範学院学报
Δ 经济破产作为叙事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人大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 1998年4期转)
Δ 文学的经济关怀 武汉大学学报(人大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 1998年10期转)
Δ 凌鼎年的小说 写作
Δ 90年代的文学经典化之争 光明日报
Δ 多元的迭合 文学评论
Δ 二十世纪的“八股”批判 求索
Δ 经济历史小说的文学价值 人民日报
Δ 从裂隙中进入 文学评论 (台湾中国现代文学季刊2005年总第6期转)
Δ 五四新文学经典构成 江汉论坛(人大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 03年10月转)
Δ《倪焕之》的版本变迁 武汉大学学报
Δ《子夜》的版本变迁 中州学刊
Δ《围城》的修改与版本本性 江汉论坛(人大複印材料现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10期转)
Δ文学经典的确认 人民日报
Δ《创业史》版本校评 长江学术(人大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 2003年8期转)
Δ《创业史》的修改意向 山峡大学学报
Δ《家》的版本源流与修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收入《2004年中国文学年鉴》、《巴金研究辑刊》第1卷转)
Δ 论中国长篇小说的修改本 文学评论(2003年度《文学评论》论文提名 、收入《2003文学评论》)
Δ 名着的版本批评 武汉大学学报
Δ《日出》的版本与修改 湛江师範学院学报
Δ 名着改编:《家》 黄冈师範学院学报
Δ 当代文学的版本 光明日报(新华文摘2004年8期)
Δ《阿Q正传》改编困境 长江学术
Δ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修改与洁化叙事 贵州社会科学(人大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 2004年6期转)
Δ《延座讲话》的版本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Δ《阿Q正传》的改编史 鲁迅研究月刊
Δ 多层面的版本研究 文艺报
Δ 新文学版本研究的角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Δ《日出》的版本与修改 湛江师院学报
Δ《无望村的馆主》版本批评 新乡师专学报
Δ 回到根本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Δ 革命与性的意义滑变 武汉大学学报(人大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 2000年12期转)
Δ 新文学研究的版本意识 文艺研究
Δ《天国春秋》的版本源流 三峡学院学报
Δ《寒夜》版本考释 陨阳师院学报
Δ《骆驼祥子》的版本变异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Δ 新文学版本之“九页” 人文杂誌
Δ 对知识分子的改叙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Δ 新文学作品的异题 新文学史料
Δ 新文学广告的史料价值(合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Δ 《屈原》版本谱系考释 中国文学研究
Δ 新文学的副文本
Δ 郭沫若文学作品版本谱系考略 郭沫若研究
Δ 最扼要的意符
Δ 朴学与新文学研究

着作

1 套用写作教程(参撰) 湖北科技出版社 1989年版
2 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粹精评 (参撰)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1年版
3 冰心作品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
4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作版本校评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猫头鹰学术文丛)
5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作版本校评(修订本)台湾秀威2005年版(大陆学者丛书)
6第24小组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版
7新文学的版本批评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关于专着:

Δ获2003年度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Δ获2004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Δ《文汇读书周报》(2004-7-27第10版)作“特别推荐”。
Δ北大教授孙玉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3期)撰文《积极倡导 努力落实》给以好评。
Δ北大教授姚伯岳在《中国图书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给以好评。
Δ武汉大学陆耀东教授在《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4期)撰文《回顾与前瞻》给以好评。《人大报刊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此文。
Δ河南大学刘增杰教授在《文学评论》(2006年6期)撰文《脆弱的软肋》给以好评。《人大报刊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此文。
Δ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在他的专着《发现的愉悦》一书中给以好评。
Δ中国社科院张中良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05-6-14)撰文《近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特点》给以好评。
Δ德国波鸿大学Findeisen(冯铁)教授在《波鸿鲁尔东亚研究年鉴》(2004)撰文《子夜手稿研究》引用、好评。张重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06-4-5)撰文《冯铁:中国现代文学手稿研究现状》提及拙着。
Δ日本一桥大学坂井洋史教授在其着作《忏悔与越境》(日本汲古书院,平成十七年9月出版)第359-361、368页中引用、好评。
Δ北师大朱金顺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05-3)撰文《长篇小说版本研究的一部力作》给以好评,此文收入其着作《新文学资料丛话》(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又在《旧书信息报》(05-4-11)撰文《一部对新文学版本爱好者有用的书》给以好评。
Δ河南大学孙先科教授在《人大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05年8期)撰文《<青春之歌>的版本与江华形象评价》引用并好评。
Δ秦弓在《涪陵师範学院学报》(05年2期)撰文《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扫描》给予好评。
Δ佛山大学巫小黎在《长江学术》06年第1期撰文《现代文学版本学的理论与实践》给以好评。
Δ河南大学武新军先生在《河南大学学报》(05年1期)撰文《史料的发现与文学史的再审视》引用。
Δ段美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9日)撰文《现代文学学科前沿》好评。
Δ陈改玲《重建新文学史秩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列为参考书目并引用。
Δ《中国文学年鉴》2006年卷收录北师大朱金顺教授关于作者论着的书评。
Δ孔令云在《人大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07年期)撰文《<骆驼祥子>的版本变迁》大量引用。
Δ陈国恩、孙霞在《人大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07年1期)撰文《<萧萧>等的版本问题》引用。
Δ宾恩海《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列为参考书目并引用。
Δ廖久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撰文《新文学版本学的奠基之作》对作者论着好评。
Δ某些高校已将作者论着列入研究生相关课程参考书目。
Δ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将作者论着列入他的考博必读参考书目。

关于论文:

Δ《文学评论》(2003年5期)《编后记》有评论。
Δ获2003年度《文学评论》论文提名(见《文学评论》2004年1期)。
Δ山东师大魏建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1期)撰文《2003年现代文学研究述评》引用、好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收录此文。
Δ段美乔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4期)撰文《2005年现代文学研究述评》引用、好评。
Δ戴文葆在《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3期)发表书信引用和好评。
Δ唐祥勇在《人大报刊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9期)撰文《乡村权力的更替》引用。
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03年1期)《编后记》有评论。
Δ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複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2003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年鉴》《巴金研究辑刊》等书刊转载。
Δ论文收入于可训主编《传承与创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Δ《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河南大学学报》等期刊多次有学术会议论点摘要。
--------------------------------------------------------------------------------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