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八一大桥

八一大桥

八一大桥

八一大桥(Bayi Bridge),又名南昌八一大桥,是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境内一座过江通道,东起阳明路,跨越赣江,西接庐山南大道,北连昌北开发区,接昌九高速公路,是连线湘、鄂、皖及赣北各地的重要通道。

八一大桥建成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本名中正大桥,系木面桥樑。1949年后,南昌市对中正大桥进行了改建,并将其“中正”更名为“八一”。当时“八一大桥”桥宽仅为10米,后来,桥上交通日益繁忙,“八一桥”显得越来越不堪重负,于1995年11月5日动工兴建新八一大桥,1997年9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

新八一大桥位于原桥上游50米处,全长3000多米,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也是江西省南昌市最长的一条斜拉索桥。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1040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6米,双向四车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八一大桥
  • 外文名:Bayi Bridge
  • 始建时间:1936年
  • 投用时间:2012年7月3日

建设历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正大桥建成。
中华民国时期南昌市中正桥(解放后改名为八一桥)中华民国时期南昌市中正桥(解放后改名为八一桥)
1949年后,南昌市对中正大桥进行了改建,并将其“中正”更名为“八一”。
1995年11月5日,新八一大桥动工兴建,是南昌乃至江西最长的一座斜拉索桥,创造了多项全国之最。
1997年9月29日,新八一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桥樑位置

“八一大桥”东起阳明路,跨越赣江,西接庐山南大道,北连昌北经开区和昌九快速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新八一大桥由南昌城市规划设计院、江西交通设计院设计,中国建筑集团施工。主体设计为双独塔双索麵扇形密索体系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拉桥。工程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1044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8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20年远景交通流量为2.6万辆/昼。主墩4米大直径桩8根,为国内最大直径的桩基,副孔墩採用2米直径桩44根。主孔为4×160米跨斜拉桥,塔高103米,副孔6×50米跨连续梁,主孔通航净空10米,为三级通航标準。1997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大桥建设资金4.4亿,总投资6.6亿元(含两岸道路工程)。
八一大桥八一大桥
在酝酿了一系列关于“八一桥”的改、扩建方案后,199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重建一座具有时代特徵的现代化大桥,以此取代“八一桥”。讯息一出,引来了一些争议,毕竟这座桥已经伴随着南昌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大家对它有着很深的感情。车宇琳和新桥设计建设工程部的所有同志顶着压力开始了设计施工,这必须是一座跨世纪、具有一流设计水平的新大桥。经多次讨论,最后在十余个桥型方案中选定了对称布置的“双独塔、双索麵、密索体系斜拉桥”桥型。新八一大桥设计建设工程部大胆採用4米桩径为主塔基础,使主塔基础和工程数量仅为国内同等跨度斜拉桥的32%,创造了当时的国内第一。在全国同类规模的桥樑中,八一大桥建造时间最短、造价最低。1997年9月29日,大桥建成通车。
南昌一碧如洗 八一大桥如“火”龙卧波南昌一碧如洗 八一大桥如“火”龙卧波

设计参数

八一大桥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1045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8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北连昌北开发区,接昌九高速公路,是连线湘、鄂、皖及赣北各地的重要通道。整座大桥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成了南昌一道新的风景线。

大桥趣闻

八一大桥横跨赣江东西两岸,雄伟而有气势。大桥的西端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雕塑,寓意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狮、思、事谐音相似)。有趣的是大桥东端,是两只猫的雕塑,一黑一白,黑猫的爪子还压着一只老鼠,老鼠抓着一枚铜钱,白猫跳跃起伏,準备扑向黑猫手中的猎物。
这里有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小故事:中央某位领导人来南昌视察,八一大桥还没有完全竣工,这位大领导首先看见了大桥北端的石狮子,非常满意,就问地方官员:“桥的那一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石狮子呀?”地方官员用方言浓重的国语说:“还没(冒)。”这位大领导听成了“黑猫”。马上联想到总设计师的那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地方官员说道:“为什幺不在那边放一只白猫一只黑猫呢?”地方官员连连称好,于是就有了桥头堡一黑一白两只猫。
八一大桥夜景八一大桥夜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