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风石堰镇

风石堰镇

风石堰镇

风石堰镇位于祁东县城西部,距县城10公里,北部山区与衡阳县接壤,1995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毛坪乡、风石堰镇、花屋乡、紫沖乡四乡镇合併而成,总面积105.8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3.2万亩,山林面积6.95万亩。

全镇共有风石堰、庙湾、杉铺、曾家、吕家、永和、莲花、四塘、大高、雄飞、仙神井、陡岭、杨柳、道头、城楼、大坪、读书、上坪、紫沖、晏家、将军、云华、曹家、中华山、龙湾、毛坪、易家桥、黎照、毕花、画眉、合心、先锋、沙井、和平、新铺子、邓公、宝山、田家、花屋、官福、青沖、元木、山溪4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51023人(2017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风石堰镇
  • 外文名称:feng shi yan Town
  • 别名:风石堰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
  • 下辖地区:花屋村 宝山村 沙井村 紫沖村 毛坪村
  • 政府驻地:祁东县风石堰镇堰寺路
  • 电话区号:0734
  • 邮政区码:421612
  • 地理位置:祁东县城西部
  • 面积:105.8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51023人(2017年)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沙井湾古民居
  • 机场:衡阳南岳机场
  • 火车站:风石堰站 祁东站 衡阳站 衡阳东站
  • 车牌代码:湘D
  • 主要公路:G322国道

行政区划

2015年祁东县率先在湖南省内进行并村改革,并村后风石堰镇新村、居民委员会名称如下表:
15个村,1居委会,共16个
序号
新村(居)名称
合併前村(居)个数与名称
1
花屋村
花屋村、田家村、山西村、元木村
2
清官村
青沖村、官福村
3
斜岭村
云华村、将军村、晏家村
4
中华山村
中华山村、曹家村
5
紫沖村
紫沖村、城楼村、龙湾村
6
莲花村
莲花村、雄飞村、陡岭村
7
永和村
永和村、仙神井村、四塘村
8
杨井堰村
庙湾村、杨柳村、道头村
9
杉铺村
杉铺村、曾家村、吕家村
10
宝山村
推车村、松山村、观音村、邓公村
11
倚忠村
易家村、黎照村、毕花村
12
毛坪村
毛坪村、大高村、新铺村
13
和平村
和平村、合心村、画眉村
14
沙井村
沙井村、先锋村
15
大坪村
大坪村
16
堰寺居委会
风石堰村、原堰寺居委会

乡镇建设

风石堰镇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步入快车轨道,各项公益事业日益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大局稳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入正规化轨道,风石堰镇採用农业在保稳定、促增收的思想下,全面开展工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新一轮战略性和科学性大调整,瞄準市场,围绕高效赚钱,实行调大、调优、调高的原则,把握调整重点和方向。全镇种优质稻、香芋、西瓜、蜜桔、葡萄、药材、大梨枣,养禾池鲤,反季节蔬菜苹果等专业户逐渐增多,并成规模。据统计,全镇约有360户以上这样的专业户,其中香芋集团,中华山的药材,紫沖弯葡萄,推车村的蜜橘、甜橙;易家村的苹果等农业产业结构高速项目最为突出,最少项目的紫沖弯葡萄也有80多亩,香芋集团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这些香芋远销全国各地。该镇有优质的草场1.2万亩,经科研人员技术论证,是饲养奶牛的理想之地。二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快。风石堰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松山村的七宝山锰矿含量丰富,坐落在田家村的老龙塘铁矿被省地矿局探明储量约8000多万吨,含量31%,60%的铁矿储量坐落在风石堰镇田家村。由于森林资源丰富,家具行业发展较快,紫沖村的富豪家具厂、城楼村的美鼎家具厂规模逐渐扩大,杨柳村的鸿发皮村厂的产品远销国外,其他各私营企业也不逊色,各大小店铺在400家以上。由于风石堰地域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环境最佳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诚恳的合作、最优质的服务,投资环境非常理想,引进了远东複合肥料厂,厂房建地面积达200余亩;港商投资的阜锋玩具製衣厂,厂房建地面积达15余亩,拥有员工800余人;台湾炯元发展有限瓮也投资风石堰镇办厂,拥有员工1300多人。
这些厂现都产生良好的效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三是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镇政府兴办了3所初具规模的初级中学,2所中心国小,共有教职员工470人,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少年辍学控制在1%以内,初等中学教育完成率91%,为改善教学条件,2004年在风石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又修建了一栋高标準的综合楼。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到位。为解决城镇居民用水问题,镇建立了一个日产2000吨自来水公司,保障人人拉的生活用水,对自来水公司进行增容整顿,城镇街道进行绿化,亮化安装路灯近100。镇电视台与祁东县有线电视台顺利接通,有线电视网路逐渐向农村得以延伸,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程控电话全镇各村都已架通,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初具规模,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社会稳定。火车站、邮电所、医院等基础设施亦一应俱全。

经济发展

风石堰镇位于祁东县城西15公里,发达的交通,使风石堰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湘桂铁路、322国道穿行而过,白(地市)归(阳)、祁(东)邵(阳)公路纵贯东西。风石堰人民充分利用交通便利之优势,坚持“开放兴镇”、“开发兴镇”、“科技兴镇”的战略指导方针,大力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和乡镇企业。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迈出可喜的步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设步入快车道。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是声名远名的“鱼米、辣椒、高笋、白菜之乡;”每到夏秋时节,辣椒基地翠绿欲滴、火红欲燃,槟榔芋、生姜、白菜、高笋、黄花、圆葱、席草等农特产,夜以继日地在街道两旁集装,销往全国各地。柑桔、柰李、桃子、板栗等庭院经济基地,四季果满枝头,任你尽情品味。马头羊、黑山羊、黄羊,成为山地农民鼓腰包的法宝。该镇有优质草场1.2万亩,经科研人员技术论证,是饲养奶牛的理想之地。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已先后开通了程控电话,建起了日产2000吨的自来水厂,扩建了农贸市场。火车站、邮电所、电视台、文化娱乐、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亦一应俱全。理想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海内外客商纷纷来此,兴业办实体。这里的青石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除供给县内3个骨干企业外,还远销广西等地,其石灰开发大有潜力。位于本镇东头开发区的富豪家具厂,生产各类中、高档家具产品美观、耐用,连续三年被市评为质量信得过单位,年产值100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50万元。
风石堰黄龙桥开发区风石堰黄龙桥开发区

特色产业

从1995年开始,风石堰镇把发展渔业生产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是"万亩稻田模式化养鱼致富工程"的实施,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9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531万
元,比1995年增长55%;其中渔业产值1997万元,比1995年增长4倍。全镇人平纯收入2040元,比1995年提高62.5%。 其中通过渔业人均获得纯收入305元,渔业纯收入占人平纯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4.6%上升到1999年的15%。1999年实施的9850亩模式化稻田养鱼,共产稻穀10146吨,鲜鱼和鱼种1166吨,稻鱼总产值2235.6万元,亩平2270元,比未养鱼稻田提高106.4%。其中,渔业产值1221元,亩平1240元,渔业产值占稻鱼总产值的54.6%;扣除成本,稻鱼获纯利1359.3万元,亩平1380元。其中渔业纯利935.8万元,亩平950元。渔业纯利占稻鱼纯利总额的比重为68.8%,人平可增收760元。
五年多来,镇党委和镇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通过结构调整,已经见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几年内镇政府筹措148.7万元资金用于鱼田工程建设和山塘整修,由此带动了村、组及农户1200万元渔业投入,累计产生了4800万元的渔业收入,渔业已经成为我镇新增收入的主要来源。渔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激活了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拓宽了富民兴村的视野和领域,广大农民民众得到实惠,镇政府的工作也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显得踏实、有序和富有成效。

文化教育

风石堰镇有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教育资金的分散投入。风石堰镇于集中办学,全镇只设国中1所,中心国小1所,班均人数分别达到51和45人。为解决集中办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风石堰镇中心国小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低龄儿童寄宿制管理办法,突出抓好以下几项管理工作:一是对低龄学生採取生活保育管理。每30个寄宿生配备一位专职保育员,住在学生寝室里专门照顾学生生活起居。学校在聘任教师时首先聘任保育员,2001年暑假还组织保育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二是牢牢把好安全关。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设立严格出入登记制度,学生凭卡进出,家长星期五下午接子女回家,星期日下午送子女到校,都必须到门卫处签名。同时,还与110、120保持了联繫,保证学生万一出现安全或伤病情况时,能得到公安和医疗机构及时的帮助;三是投资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强化后勤管理。对校园进行了改建和维修,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光碟,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开水桶、餐桌、课桌凳,增设了仪器室、电脑室、阅览室,添置了部分教研器材等。学生食堂配备了负责的炊事员,学生每餐花0.3元、0.5元和1元即能分别买上一份新鲜可口的蔬菜或荤菜;四是加强课外活动管理,合理安排全天的作息时间和各年级、各时段的活动,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风石堰镇的管理办法已在全县各乡镇得到推广,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实行农村集中办学避免了资金的重複、分散投入,充分发挥了资金效益。由于资金集中投入,许多中国小危房基本消灭,乡镇中学、中心国小都建立了电脑室,有的还建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等都达到了国家规定标準,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低龄儿童寄宿制集中办学激活了农村教育的办学机制,最佳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缩小了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距,确保了山区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国家财政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同志到该县调研后,对集中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指出:农村集中办学,为农村教育特别是山区教育的改革发展开闢出了一条新路,不仅指明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教育财政投入的调整确定了方向,必将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起到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旅游资源

沙井湾古民居
沙井湾古民居位于祁东县风石堰镇沙井村, 老屋座南朝北,三面环山,气势恢宏而不张扬,古朴简约而富含神韵。一条溪流从院落前潺潺流过,溪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玉带依偎着古老的村庄。从鳞次栉比的屋脊走向可以看出,大院为“三进九厅十八井”构架。占地面积约18亩,建筑面积在10000平米以上,如此规模的民宅,在衡阳境内目前恐怕是很少见。走近老屋,从外到内,大门、中门、前天井、两廊庑和正堂屋尽收眼底。古民居有庄院两处,上沙井院与下沙井院相距300余米。下沙井院繫上沙井院后裔所续建。下沙井院石墙上题字落款为宣统元年(公元1909)已酉十二月十三日子时竖造。庄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纵深约50米,有大门、正厅、南北厢房及四周景房,总计120余间房。庄院坐北朝南,环境清幽,建造精緻,木刻、石刻保存较好。古民居距祁东县城20公里,直达公路,交通便利,是一理想的旅游休闲的景点。
风石堰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