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气象局上海颱风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上海颱风研究所是在原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上海颱风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央编制办公室批准同意成立的一个专门从事颱风研究的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机构,以开展热带气旋基础研究和套用基础研究为主要发展方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气象局上海颱风研究所
- 前身: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 组建时间:1978年
- 批准机关: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编办
- 机构性质: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机构
- 研究方向:热带气旋基础研究和套用基础研究
- 成立时间:1978年1月
- 研究领域:七大领域
- 机构设定:8个
- 理事长:汤绪
- 所长:雷小途
- 研究课题:14大课题
- 出版刊物:2种
单位简介
1978年1月,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增设气象科研机构,组建成立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同年5月,中央气象台成立气象科学研究院,要求上海筹建“颱风研究所”。为了加强全国的颱风科研工作,适应颱风科研及其它气象科研工作开展的需要,9月,经中央气象局、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与中央气象台气象科学研究院上海颱风研究所採取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形式,以上海市气象局为主,实行双重领导,在原气象科学研究所基础上调整、扩大机构设定及研究方向,重点承担国家颱风科研项目,并负责颱风科研协作的具体工作。中国气象局上海颱风研究所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公开诚招海内外有志研究人才,拟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研队伍,并力争在2010年前,建设成为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水平达到好水平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热带气旋科学研究机构和高层次热带气旋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中国气象局上海颱风研究所

研究需要
根据国家防灾减灾的需要,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髮展、移动、强度突变和登入过程的变化机理,揭示热带气旋路径、强度和风雨预报方法,建立我国热带气旋公众服务网站,建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经集合预报系统和覆盖我国沿海地区的海-路-气耦合模式,提高我国热带气旋的预报準确率。将上海颱风研究所建成我国热带气旋资料信息中心、热带气旋成果业务转化中心和热带气旋研究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方向
卫星、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在颱风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套用技术.
颱风路径突变理论及客观预报技术.
颱风结构和强度变化理论及预报技术.
颱风登入过程及灾情评估技术.
海-气-陆耦合模式研製.
海浪、海雾,风暴潮等研究工作.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颱风短期气候变化规律及预测技术.
业务工作
为了建立起科研成果向业务转化的良好运行机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海颱风研究所还承担着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海浪数值预报、颱风客观预报及中国颱风网运行维护等业务中试的工作。开展业务工作,为科研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素材,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颱风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能够始终围绕热带气旋防灾、减灾等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而开展进行。
机构设定
办公室(人事科)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部
颱风理论及预报技术研究室
颱风灾害风险分析研究室
区域数值预报研究室
海洋气象研究室
颱风探测研究室
资料及业务中试室
领导简介
理事会
上海颱风研究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对上海颱风研究所的发展方向、长远规划、重大项目以及成果转化等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理事长:汤绪
副理事长:郭亚曦 端义宏
其他成员:陈联寿 孙 洪 罗云峰 寿子琪 任 健 薛根元 詹丰兴
林新彬 李春虎 胡 雯 吴志根 刘明惠
研究所领导
所长:雷小途
毕业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颱风理论及预报技术、颱风灾害评估、副热带季风及气候影响(灾害)评估等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过多项国家科技部公益性研究专项、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及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等国家、省部级项目。
党支部书记:陈元球
1971年参加工作,函授中央党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大本学历。长期在基层台站和事业单位担任气象测报和行政管理工作。任中国气象局上海颱风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副所长:余晖
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颱风动力学理论和预报技术研究,长期致力于科研成果向颱风预报业务推广和转化工作。现出任WMO中尺度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组专家成员。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科研项目近3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完成论文和技术报告60余篇,含SCI/SCIE论文17篇,国外SCI论文6篇,重要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1篇,多项成果在国家级和区域级颱风预报业务中得到套用。
副所长:王晓峰
毕业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值预报业务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参加多项国家科技部公益性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和业务工作。
科学研究
研究课题
中尺度灾害天气短时(2-12小时)预报技术研究
会议现场

项目负责人:王晓峰
大气气溶胶及其区域气候效应
项目负责人:陈葆德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非常规检验新技术研发
项目负责人:李佳
雷达资料在登入颱风数值预报中的套用研究
项目负责人:马雷鸣
热带气旋的遥感监测分析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青青
华北电网风力预估数值预报系统
项目负责人:王晓峰
华东区域风力预估数值预报系统20
项目负责人:王晓峰
观测资料对数值天气预报的影响性综合评价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泓
颱风涡旋初始场生成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栋樑
颱风预报结果可信度预估关键技术及业务套用
项目负责人:余晖
上海中尺度天气集合预报业务系统研製
项目负责人:陈葆德
登入颱风科学试验观测技术方法预研究
项目负责人:赵兵科
数值预报模式实时检验技术2
项目负责人:李佳
长三角近海风浪预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项目负责人:于润玲
论文着作
北京冷暖冬年环流特徵及其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关係
作者:沈爱华
青藏高原云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葆德
保险气象服务探讨 作者:周正强
从2008年初我国南方雪灾反思上海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
作者:李永平
Chaba(0417)颱风变性前后热力结构特徵 作者:锺颖旻
东亚阻塞高压与我国降水关係的分析及预测 作者:沈爱华
1997/1998 El Nino事件的热力学诊断分析 作者:岳彩军
热带气旋降水客观分离业务化探讨 作者:鲁小琴
河南“758”大暴雨的中尺度集合预报试验 作者:谭燕
2007年国内颱风模式路径预报效果评估 作者:马雷鸣
研究领域
(一)颱风监测及资料综合套用技术开发
方向1 颱风移动监测技术研究、外场观测系统建设
方向2 基于多元监测资料的颱风年鉴整编技术及系统研究
方向3 颱风再分析资料库建设
方向4 中国颱风网及颱风论坛支撑技术研究
(二)颱风理论及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1 颱风生成和路径变化理论及客观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2 颱风结构和强度变化理论及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3 登入颱风的风雨分布及其变化理论和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4 颱风致灾机理、利弊影响评估及工程防御技术研究
方向5 颱风气候变化机制及颱风短期气候预测技术研究
方向6 颱风影响下的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颱风的影响机理和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7 颱风预报技术业务中试平台及颱风早期预警系统建设
(三)颱风数值预报技术研究
方向1 颱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的开发
方向2 多元监测资料的融合(同化)及颱风再分析关键技术开发
方向3 颱风集合预报系统研究
方向4 区域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开发
科研成果
中国气象局上海颱风研究所是以开展热带气旋基础研究和套用基础研究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所,承担着来自国家、部门及地方等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经过全所科研人员的努力,在热带气旋路径、强度及结构变化的理论研究、热带气旋集合预报技术研究、热带气旋数值模拟、海-陆-气耦合模式开发研究及热带气旋监测信息资料处理等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多年来,颱风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个人、集体多次荣获省、部、局级科技进步奖等优胜表彰,许多科研成果被用于水利、电力、港口等各行各业经济建设工作中,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服务。
科技奖项
我国新一代多尺度气象数值预报系统
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级别:二等奖
3KM数值预报模式系统业务化研究2
奖项:上海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工作奖 级别:三等奖
颱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奖项:中国气象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奖 级别:二等奖
AREMS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奖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级别:一等奖
黄东海入海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奖项:国家海洋局科研成果创新奖 级别:二等奖
上海区域气象数值预报误差检验系统的研製
奖项:上海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工作奖 级别:三等奖
BDA技术在上海颱风业务模式系统中的套用
奖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套用奖 级别:一等奖
出版刊物
《大气科学与套用》
《大气科学与套用》创刊于1991年6月,共出版发行34期,发表了近900篇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及短论。内容包括热带气旋、暴雨、高温等天气学研究成果,卫星气象、雷达气象、农业气象、环境气象等套用气象学研究成果和套用,计算机等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在大气科学中的套用,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新动态、新问题的探讨与评论,以及气象业务工作中的新进展等。经过历届编审委员会的努力,《大气科学研究与套用》已发展成为立足华东、面向全国,以髮辫大气科学理论在业务套用和实践中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气象学术书刊。作为广发气象科研和业务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受到了华东地区乃至国内气象台站、气象研究部门和相关大专院校师生的欢迎,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热带气旋年鉴》
受中国气象局委託,由上海颱风研究所具体负责整编出版每年的《热带气旋年鉴》,每年一册,从未间断。自2000年开始在整编《热带气旋年鉴》纸质版的同时,同步编制和出版《热带气旋年鉴》光碟。《热带气旋年鉴》光碟除包括纸质版年鉴的全部内容外,新增加了热带气旋卫星云图和路径演变的动态显示资料、所涉及的测站经纬度、海拔高度、台站类别资料、热带气旋灾情资料等。光碟採用网页结构设计,层次分明,图表直观,突出主题,操作方便。
《热带气旋年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