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硕怀恪公主
和硕怀恪公主(1695—1717),雍正帝第二女,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六日生于藩邸。母为侧妃李氏,即雍正皇帝齐妃。怀恪公主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去世,年仅23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和硕怀恪公主
- 别名:多罗怀恪格格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禛贝勒府
- 出生日期: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六日
- 逝世日期: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
- 职业:公主
- 母亲:侧妃李氏
- 额驸:星德
- 墓地: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
家庭状况
父亲:爱新觉罗·胤禛(即清世宗宪帝皇帝雍正)
母亲:齐妃
同母兄弟:弘昐、弘昀,弘时
丈夫:纳喇·星德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封为多罗格格(郡君),七月晋和硕格格(郡主)。九月嫁纳喇星德。
(额驸星德,一作性德,又作兴德,纳喇也作那拉。雍正十二年(1734)奉命往达里刚爱操练蒙古兵,乾隆元年(1736)正月召还。乾隆元年(1736)去世。注意:与着名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名字相似,但不是同一个人)

人物生平
- 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六日生于藩邸。母为侧妃李氏,即后来的齐妃李氏。同母兄弟弘昐、弘昀,弘时。
-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封为郡君。
-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晋郡主。
- 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嫁纳喇星德。
- 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去世,年23岁。
- 雍正元年(1723)追封和硕怀恪公主。
公主墓
和硕怀恪公主墓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村东。
雍正元年(1723)追封和硕怀恪公主。按照公主的规格扩建陵墓,修建了月河、神桥、宫门、享殿。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雍正皇帝赐御碑、建碑楼。驮龙碑高4.25米,宽1.2米,厚0.55米。
现墓地在三家店东街1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油料研究所和油库,普通游客不可以随便进入。
相关作品
《清国帝女》讲述了一个现代女子穿越到了清朝,出生成了雍正的次女。却甚少进宫见她(怀恪格格)的皇玛法(康熙皇帝)和皇玛麽(德妃娘娘),原因只是因为她怕皇帝会给她指婚,嫁到蒙古去。
整个小说从小时生活到与后来的额驸星德相遇,再到雍亲王即位、去世和她的儿子宗睿、额驸星德去世。
皇子 | 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 | 爱新觉罗·弘昐(未序齿) | 爱新觉罗·弘昀(皇次子) | 爱新觉罗·弘时(皇三子) |
爱新觉罗·弘曆(皇四子) | 爱新觉罗·弘昼(皇五子) | 爱新觉罗·弘曕(皇六子) | 爱新觉罗·福宜(未序齿) | |
爱新觉罗·福惠(未序齿) | 爱新觉罗·福沛(未序齿) | |||
皇女 | 皇长女 | 和硕怀恪公主(皇次女、大公主) | 皇三女 | 皇四女 |
和硕淑慎公主(二公主) | 和硕端柔公主(三公主) | 和硕和惠公主(四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