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乌拉那拉·如懿

乌拉那拉·如懿

乌拉那拉·如懿

乌拉那拉·如懿,流潋紫小说《后宫甄嬛传》续集《后宫如懿传》女主角。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皇后纯帝继皇后乌喇纳喇氏(《清史稿》和《清皇室四谱》《玉牒》记载为乌拉那拉氏)。

家道中落之继后,惜情却伤情之妻。出身大族,少时天真烂漫,家道中落后日渐沉稳。入宫屡受磋磨,更习得谋略与手段,但始终不改倔强与真情。明知后宫难得一人心,仍渴望夫妻间的尊重与信任。也得乾隆珍重扶持,一路由冷宫走至继后。却在位居中宫之后,与乾隆渐行渐远,终至断髮与帝决裂,独守青樱弘曆的美好回忆离世。如懿看破帝家凉薄、世事红尘,却也是不悔一生爱一人。

电视剧版《如懿传》由演员周迅出演。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乌拉那拉·如懿
  • 外文名:Ula Nara Ruyi
  • 其他名称:乌拉那拉·青樱
  • 饰演:周迅《如懿传》、张妍《甄嬛传》
  • 配音:周迅《如懿传》、唐静《甄嬛传》
  • 登场作品:《后宫·如懿传》、《后宫·甄嬛传》
  • 生日: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日
  • 年龄:14(电视剧出场);48(逝世时)
  • 性别:女
  • 子嗣:永璂,永璟,璟兕
  • 逝世: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 宫殿:延禧宫→冷宫→翊坤宫
  • 心腹:惢心、容珮、三宝、李玉、菱枝、芸枝、凌云彻
  • 位份:娴妃-娴贵妃-娴皇贵妃-皇后
  • 宿敌:高晞月,金玉妍,卫嬿婉,富察·琅嬅
  • 好友:珂里叶特.海兰;凌云彻;叶赫那拉.意欢;寒香见;巴林.湄若
  • 姑母:乌拉那拉.宜修
  • 民族:满族
  • 历史原型:清高宗继后·乌喇那拉氏

名字由来

垂眸敛凝眉,犹见青樱弘曆,绿梅芬芳,唯盼一生一次心意动;醒来万事空,红墙飞雪茫茫。悔否念否?也许本来清净还复去。
乌拉那拉·如懿乌拉那拉·如懿
原名青樱,与弘曆二字相对,有“青樱红荔”之美意。然而青樱盛放,红荔未见;红荔将熟,青樱已落。二人的青梅竹马之情终在婚姻围城中分崩离析。
因为自己姑母的身份而受牵连,处处遭人嘲弄,却只能忍气吞声。昔日的熹贵妃钮祜禄氏,当今的太后,顾及青樱的为难之处,特赐名“如懿”。
懿德的懿,意为美好安静。《后汉书》说‘林虑懿德,非礼不处’。人在影成双,便是最美好如意之事。这世间,一动不如一静,也只有静,才会好。如懿,则意为世间完满的美好太难得,所以太后为青樱取名为如懿。
此名太后是为告诫如懿完满难求,有时候退而求其次便是满足。然而最后竟是一语成谶,如懿如懿,一生未能如意。

人物关係

封号:青樱格格→侧福晋→娴妃→娴贵人→庶人→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断髮后被收回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四份册宝,只保留皇后位号,可说是不废而废)
子女:十二阿哥永璂、皇五女固伦和宜公主璟兕、十三阿哥悼瑞皇子永璟、
养子:大阿哥和硕定安亲王永璜、五阿哥和硕荣亲王永琪
家人:父亲乌拉那拉·那尔布,母亲、一弟一妹。
姑母:乌拉那拉·宜修(景仁宫皇后,史书无载)、乌拉那拉·柔则(孝敬宪皇后,先帝挚爱,对应前作的纯元皇后)
好友:珂里叶特·海兰、寒香见、陈婉茵、叶赫那拉·意欢、巴林·湄若、苏绿筠
宿敌:高晞月、金玉妍、卫嬿婉、博尔济吉特·厄音珠、索绰伦.阿箬、富察琅嬅、黄琦莹
寝宫:延禧宫→冷宫→翊坤宫
贴身侍女:惢心(中期出嫁)、阿箬(后叛主求荣)、容珮(后期心腹)
心腹:李玉、江与彬、凌云彻
随从/侍女:三宝、小福子、菱枝、芸枝、水芝。
外貌描写
“肤色如雪,沉静如冰,明澈眼眸,一双美目沉得辨不出颜色,纤细的柳叶眉,长长的睫毛如寒鸦欲振的飞翅,纤美挺直的脖颈,细长的手指,白藕似的细腕。”
书中对如懿的手指、眉眼、身姿、肤色有多处侧面描写,但在佳丽云集的后宫,仍算不得最美,须得在奼紫嫣红的娇艳中,才显得格外出挑,如萼华绿梅,美玉翡翠,沉静的散发出温润光华。如懿的美应该是和意欢很相似的。只是外貌上,如懿不及意欢。

人物事迹

佐领那尔布之女,本名青樱,出生上三旗满洲大族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如懿乌拉那拉·如懿
出身高贵,性情倔强,自尊敏感。喜爱梅花,尤其绿梅。被皇帝认为温柔而带清爽刚气。
被算出与皇后之位有命无运,外貌与卫嬿婉有三分相似。
景仁宫皇后的侄女,幼年随母入宫听戏,与四阿哥弘曆有一面之缘。
小说中曾被景仁宫皇后决意指婚于三阿哥弘时。青樱故意在与弘时的见面中表现得莽撞无理,流露出厌恶端淑公主的样子,使得弘时无意娶她,因此在三阿哥选福晋的选秀中落选。而后因为言语间冲撞了景仁宫皇后,且因为弘时渐渐失势景仁宫皇后另投方向的缘故,被景仁宫皇后做主参加弘曆福晋的选秀,与富察琅嬅、高晞月等指婚于弘曆的三人一同于漱芳斋听戏。青樱意图叛婚不做侧室,故意擅自修改戏文《墙头马上》的大团圆结局为悲剧,希望使弘曆厌恶,不成想却打动了弘曆。二人于戏台再见,情愫暗生。(在电视剧则改为青樱与四阿哥弘曆少时相知,有着青梅竹马的情谊,先被景仁宫皇后指婚于三阿哥弘时,青樱故意在选福晋时出虚恭,而落选。但因弘时渐渐失势,景仁宫皇后便及时另投方向,便想让青樱成为弘曆嫡福晋。)
后于绛雪轩,四阿哥弘曆準备选青樱为嫡福晋,但是此时此刻景仁宫皇后被熹贵妃陷害谋夺皇位,皇帝意图降罪乌拉那拉家族,赶来驱逐青樱。弘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住了于家族倾倒危难之中慌乱的青樱,但是只能给她侧福晋之位。青樱再次被弘曆所打动,如此定下了情缘数十载。
入侍潜邸时,由于青樱身份尊贵,所以备受荣宠,地位仅次于福晋富察·琅嬅,与后来由格格晋为侧福晋的高晞月平分春色。
被身为嫡福晋的富察·琅嬅时刻防範,琅嬅心腹侍女素练听富察夫人之言将进贡的翡翠赤金手镯里头掺和使女子绝孕的零陵香赐给二人。
为绣娘珂里叶特·海兰出头讨回一个格格的名分,并邀其同住,一生交好。
在潜邸中与弘曆有着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弘曆视她为知己,无话不谈。渴望民间夫妻的平凡恩爱,希望弘曆如此待她,不相疑、不相弃。
弘曆登基后,因为景仁宫皇后的尊封一事,而陷入皇帝与太后的博弈之中。青樱因为自己的姑母尴尬的身份而受牵连,处处遭人嘲弄,却只能忍气吞声。皇帝多加爱护,却也不得不为大局而权衡。最终太后以青樱要挟景仁宫皇后,景仁宫皇后自裁保住青樱,但是将史书无载,所作所为将嫁接给其姐姐。
太后因与景仁宫皇后之间的恩怨,对待如懿毫不留情,处处打压,以守孝之名变相囚禁青樱不给位分。青樱设计化解太后与皇帝移宫的矛盾,得到了太后的欣赏,太后解禁青樱并特此赐名如懿
如懿册封为娴妃,地位在皇后富察氏、慧贵妃高氏之下,赐居延禧宫。(注:乾隆本是称如懿为慧,高氏为娴,可见原先欲立如懿为贵妃),因皇后赏赐加了零陵香的玉镯,长年佩带因而无孕。
虽然入宫后恩宠淡泊,但还是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对待皇帝。却被后宫众人讥讽嘲笑。(如请安时被嘉贵人和仪贵人嘲笑“娴”字)
后如懿昔日府里乐妓白蕊姬入宫得宠,封玫答应,致使如懿被众人误会安插人手。而后玫答应邀如懿一同去梅园赏梅又讥讽慧贵妃,更是被慧贵妃做实玫答应就是如懿一派的想法(实际是太后的人),并由此掌殴玫答应。
被玫答应白蕊姬诬陷以白丹花害其差点毁容,后因海兰而被还以清白。由此如懿也渐渐得宠。
劝说乾隆封生母李金桂为太嫔。由此遭到乾隆的冷落。份例也遭到苛待,阿箬由此愤愤不平,好在不久后得到乾隆的原谅。
后发现宫人苛待大阿哥永璜,为此让皇帝知道此事。由乾隆降旨让永璜自己选择,因而成为大阿哥养母。
利用皇后近身宫女莲心除去皇帝近身太监王钦后,被金玉妍设下连环计。金玉妍蛊惑富察·琅嬅的侍女素练,利用其操纵高晞月,陷害如懿残害妃嫔,毒害皇嗣,并收买贴身侍女索绰伦·阿箬作伪证,连皇后也蒙在鼓里。因此如懿被太后降为贵人,幽居延禧宫。太后为避免有人再欲加害如懿,再贬如懿为庶人,并打入冷宫。
在冷宫时,结识了曾被太后钮祜禄氏斗垮的前朝妃嫔吉太嫔(吉嫔),由此知道了前尘往事,又看到吉太嫔的红颜早逝和冷宫疯妃而不禁感叹身在冷宫中女人的不易。
在冷宫饮食遭到严重苛待,但吉太嫔却能吃到好的食物,从中得知需要银子贿赂太监。好在海兰的时时暗中照顾,饮食才未曾亏待。
即使身在冷宫,亦被金玉妍毒害,在饮食中下毒。而不得不处处防範。遂约定与海兰每隔十日放一次风筝保平安。
期间结识好友凌云彻。
海兰在放风筝为如懿报平安时,触怒为病子烦心的皇后,遭其罚跪。后海兰又听到高晞月的言语,误以为皇后才是幕后黑手。病后大愈,海兰宛若新生,在金玉妍的耳边风下,怂恿苏绿筠害死皇后之子二阿哥永琏。
如懿父亲那尔布意外去世,宫外却送来纸钱与冥纸,意图陷害如懿诅咒太后,险被太后赏步步红莲。幸如懿机智,说为太后祈福才算罢休,彼时救下被吉太嫔行刺的太后而获得走出冷宫的机会。此时海兰有孕。
惢心推荐御前大太监李玉及太医江与彬,此后二人成为如懿心腹。
后皇后被金玉妍蛊惑,误以为如懿是害死亲子的兇手,因而在重阳佳节火烧冷宫,幸亏被侍卫凌云彻所救。
后在江与彬为其疗伤时意外打破手镯,发现秘密。误以为皇后才是幕后黑手。
海兰给自服硃砂证明害皇嗣的兇手另有其人,绝地反击引得皇帝关注,新入宫的舒贵人叶赫那拉.意欢也插手相助,如懿身体恢复后复位娴妃,迁居翊坤宫。同时舒贵人晋舒嫔。
后将凌云彻调离冷宫,提拔其成为坤宁宫侍卫。皇帝亦用硃砂计使仪嫔玫嫔滑胎之事告白于天下。慎嫔(即阿箬)遭受到废黜并鞭刑惨死。此时海兰生下皇五子永琪晋封愉嫔,并主动提出交给如懿抚养。
惢心扮鬼致使高晞月胡言乱语,致使皇帝知道了慧贵妃多年来的所作所为。(实则无关)
在慧贵妃临死之前与纯妃苏绿筠一同晋封贵妃。恩眷甚浓。彼时卫嬿婉一朝得幸,升至炩贵人,嘉妃、皇后也接连生子。
不久皇后次子夭折,皇后痛不欲生,后又因如懿劝说独女璟瑟远嫁,导致皇后与如懿彻底成为陌路仇人。
东巡途中,皇后死,后如懿被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金玉妍也晋为贵妃。
金玉妍嫁祸如懿与西藏喇嘛大师安吉波桑私通而被禁足,惢心入慎刑司受尽酷刑,炩贵人卫嬿婉假意在养心殿外跪求皇帝而博得皇帝好感。海兰和凌云彻借八宝手钏陷害嘉贵妃,如懿成功解围。嘉贵妃失宠,贬嘉嫔,又降至贵人。并流产,失去三子九阿哥。
大阿哥永璜因被小人教唆,而后被乾隆谴责受惊而亡。永璜死后,如懿被封为皇后,同时皇帝顾忌李朝颜面及金玉妍丧子之痛,在如懿封后次日复封贵妃之位。并给予金玉妍穿耳之罚。
南巡出游,与皇帝一同在杭州微服私访,享受了一日平凡夫妻。期间金玉妍被罚。
后南巡期间,卫嬿婉设计得宠封妃,陆沐萍也封嫔得宠。皇帝亦设计用玫嫔之手导致庆嫔绝育,沐萍失宠。玫嫔因此被赐死,死前向如懿发出了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后绝望喝下皇帝的毒酒谢罪,魂追独子。如懿不禁感概玫嫔悲情的一生,并在玫嫔死后下令办场法事,以此安抚玫嫔母子。彼时怀孕的舒妃诞下十阿哥,却因钦天监(被嬿婉唆使)天象之言而疏远舒妃母子,十阿哥亦被抱出宫抚养。
进忠为报昔日之仇而诬陷凌云彻偷嘉贵妃肚兜。如懿与嬿婉虽替云彻辩驳,但凌云彻还是被发配到木兰围场做苦役。
位居中宫时,恪尽皇后职责,监管着后宫,时时劝谏皇帝,为皇帝身体着想,劝谏并阻止皇帝在永寿宫炩妃宫里和炩妃庆嫔秀常在等人喝鹿酒寻欢作乐。却被皇帝呵斥,彼时如懿有孕,皇帝愧疚。
后拜尔果斯氏(恪贵人)、林氏(恭常在)、西林觉罗氏(禧常在)入宫。如懿以奶茶招待。从而促进了蒙古妃嫔间的友好。
额娘进宫看望。为避免风声而在孕期以诞下公主为例,后平安诞下一子永璂。不久与皇帝同去木兰围场,卫嬿婉在此期间失宠。而凌云彻却因护驾有宫而重回皇宫,并娶妻茂倩,赏赐一品御前侍卫。此刻如懿在此有孕。
不久十阿哥因体弱夭折,舒妃伤心欲绝,此刻如懿因听见卫嬿婉唱崑曲而被训斥不合时宜,因此掌欧卫嬿婉。愤愤不平的卫嬿婉她在舒妃丧子后故意用言语刺激舒妃,致使舒妃自焚,如懿心伤早产下璟兕。璟兕却因此得了心病。而如懿一时疏忽,导致炩妃伺机复宠。
彼时蒙古格格巴林湄若入宫,封为颖嫔,颇得恩宠,不久怀孕。
嘉贵妃因在言语上讥讽如懿的女儿璟兕和颖嫔,并以家族势力为盾为口,而被容佩掌殴。
后得宠的卫嬿婉设计在陆沐萍赠予的衣物上做手脚,利用金玉妍养的疯狗“富贵儿害永璂,不料却吓死了患有心悸病的璟兕。颖嫔因此流产失宠。金玉妍陆沐萍被双双责罚,颖嫔也晋为妃位。之后如懿怀孕,而后因为争夺太子而失势。金玉妍的罪行被海兰拆穿,金玉妍被废除贵妃封号,囚禁于宫中。
如懿在金玉妍死前与之见面,知晓金玉妍与素练勾结的真相,感叹和富察·琅嬅在最好的年华斗错了人,金玉妍又供出其他罪行,承认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心心恋恋的朝鲜王爷,但金玉妍拒不承认害死了璟兕,如懿说出她已经被王爷厌弃,说出她不过是皇帝和王爷眼中一件贡品,金玉妍绝望透顶,之后在如懿走后自裁。死后被追封为淑嘉皇贵妃。
卫嬿婉与田嬷嬷密谋在如懿怀孕时替如懿推拿,使其胎位不正,而后接生十三阿哥时捂住其口而死。而皇帝却听信天象谗言,致使如懿开始被皇帝疏远。嬿婉将此事嫁祸给愉妃海兰。因此海兰被皇帝关进慎刑司盘问,最后还其清白。 而后如懿、颖妃、纯贵妃联合查到嬿婉母亲用巫蛊毒害如懿(实为嬿婉)但嬿婉为保全而让其母为其顶罪。但嬿婉仍然不能逃脱谋害十三阿哥之嫌疑而失宠并褫夺封号降为答应,其女璟妧也被迫给颖妃抚养。
如懿不服皇帝对嬿婉的责罚,最后终于查到了嬿婉宫中的太监曾接触过疯狗,但是被进忠走漏了风声。嬿婉情急之下设计让固伦和敬公主璟瑟之子蒙古小王子庆佑坠湖,假装下水救人,博取和敬公主的好感,凭此救命恩人的身份导致如懿无法取其性命。卫答应趁机复宠生子,复位炩嫔。
此时厄音珠入宫,封豫嫔,不久封妃,颇得恩宠,完超新人瑞贵人、白陆二常在。但因窥视皇后之位再加上被永琪如懿揭发用良药固宠而在封妃大典上被禁于宫中,摘下绿偷牌。每天罚抄百遍女则。
后寒香见入宫,引起后宫大乱,三阿哥由于不满,被皇帝呵斥病倒,纯贵妃爱子情深,结果皇帝以昔日弒后之疑遣扑,导致纯贵妃被皇帝遣死。她的六阿哥被迫分离。众妃嫔亦跪在皇后宫前乞求送寒氏出宫。后在颖妃和如懿的一再规劝下,皇帝才答应封绿筠为皇贵妃,同时大赦六宫,复庆贵人为嫔,而后如懿来看望绿筠,苏绿筠却冷笑说不过是皇帝觉得自己快要死罢了,苏绿筠死后被追封为“纯惠皇贵妃”。即使这样,让寒香见出宫也无济于事。
为驳回美人心,皇帝为寒香见修筑宝月楼,接亲眷入宫,亲穿寒部服饰。亦无用。如懿心酸流泪。
之后如懿在皇帝一再恳求下终于亲自劝寒香见侍寝,并以此和寒香见结为好友。
如懿因太后之命送其绝育汤给封了贵人的寒香见,致帝后离心,如懿被掌殴,如懿也颇为心痛,皇帝命连生四子的炩嫔为妃协理六宫,分走如懿权力。晋容贵人为嫔。此时炩妃挑唆婉嫔抄录孝贤皇后忌诗,致使皇帝开始怀恋富察的好。后婉嫔给如懿赔罪,如懿毫不犹豫的原谅了她。
由于如懿的心伤,致使她与皇帝渐渐疏远,独子永璂也被迫交由海兰抚养。虽后有太后的撮合,但也无济于事。与皇帝也频繁发生口角。
后东巡皇帝顾及厄音珠父解除禁足。让其陪驾木兰围场。不久永璂被刺客所截,即使如懿百般规劝,也无济于事。而皇帝也迟迟没下手
最终,凌云彻为刺客捨身救如懿,被刺客刺伤,结果让皇帝看见凌云彻与如懿抱在一起,产生疑心。回宫后,卫嬿婉和豫妃散播凌云彻与如懿的谣言。
如懿早察觉到凌云彻喜欢自己,但因心里只有弘曆,而屡屡对凌云彻暗示以令其死心。但却成了日后卫嬿婉拿来对付如懿的利器。
卫嬿婉并利用茂倩(凌云彻之妻)、澜翠、赵九宵与豫妃诬衊与凌云彻有姦情,并拿出“证据”。凌云彻惨遭受宫刑,导致净身,并贬至翊坤宫当太监。因凌云彻被阉而开始和皇帝之关係急速变差。不久凌云彻又被罚做苦力,之后更因被炩妃诬陷搂抱如懿而被皇帝打入慎刑司,遭百般折磨。
海兰为洗清如懿嫌疑杀死凌云彻;凌云彻心甘情愿受“加贴官”刑罚而死,死前留给海兰扳倒卫嬿婉的有力证物——红宝石戒指。
此后如懿与皇帝已经恩情不再,渐行渐远。
如懿下旨将豫妃关进慎刑司自生自灭、非死不得出。参与此事的茂倩,赵九宵,豫妃和澜翠也先后被嬿婉害死。嬿婉的十四十六阿哥亦后夭折,卫嬿婉誓死扳倒如懿。
此间卫嬿婉安插田嬷嬷之女田芸儿,改姓胡氏,成为永琪的侍妾,蛊惑永琪,日日吹枕边风离间永琪与如懿之间的关係。
不久炩妃晋贵妃,容嫔晋容妃。
皇帝再次南巡时,炩妃进忠召集一群以歌妓水玲珑为首的风尘女子在西湖上夜夜笙歌。如懿发现这与卫嬿婉有关,决心即刻绞杀卫嬿婉,而后怒登御舟。如懿因为劝阻乾隆不成,一怒剪髮,从此二人也就彻底决裂。因断髮忤逆被乾隆先行送回京师,并裁剪宫人吃穿用度,形同废后。而嬿婉将罪责全揽在进忠身上,而她死里逃生成为皇贵妃。并为销毁证据,杀死进忠。
彼时四位新人(福常在,柏常在,武常在,宁常在)入宫,一起奉承讨好春意正浓的卫嬿婉,并与豫妃同入宫的瑞贵人及嬿婉同僚庆嫔讥笑狂妄自大的如懿。
幽禁翊坤宫的如懿于一年后患上痨症,命不久矣。
永琪凸显才华能力,封为荣亲王,卫嬿婉为防止如懿东山再起,授意胡氏暗害永琪,使永琪得上附骨疽之证。
永琪临终之前,向如懿坦白一切,却被赶来的皇帝听见,加之胡氏进见谗言,误会如懿因为凌云彻一事疏远永琪,使得永琪避嫌不用如懿的太医,最终病入膏肓。皇帝因此夺其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四份册宝。形同废后。
怀孕后的卫嬿婉又把如懿废后的讯息带给在宫外的如懿母亲那夫人,那夫人由于担忧其女,当场气郁身亡。如懿痛不欲生。
两月后嬿婉生十七阿哥,势力更是如火中天。如懿最终终于打算“以牙还牙”。
关于结局:
在初版结局中,如懿久病缠身,为扳倒魏嬿婉,而拔刀自尽,容珮殉主而亡,如懿以皇贵妃之礼入葬妃陵。丧仪由愉妃、颖妃打理,同时晋容嫔(寒香见)为妃,与愉妃一起抚育永璂。卫嬿婉因如懿死前故作炫耀,被如懿以自尽方式陷害,被颖妃和七公主撞见,从而被皇帝怀疑。
如懿死后,海兰与颖妃等蒙古嫔妃结盟。皇帝在此后十年一直缅怀如懿。海兰安插、香见引荐与如懿容貌相似的宫女汪芙芷。此后海兰、颖妃、香见联手压制皇贵妃卫嬿婉。海兰暗中蒐集嬿婉的罪证并通过婉嫔告知皇上,成功扳倒卫嬿婉,为如懿报仇。
在典藏版/修订版结局中,如懿在死前布下所有局,先离间了春婵与嬿婉,并从圆明园寻得汪芙芷这枚棋子,而后自尽。在此后数年皇帝一直缅怀如懿。
海兰遵循如懿的布局,暗中蒐集嬿婉的罪证并通过婉嫔告知皇上,并设计让嬿婉喝下蕈菇汤,利用汪芙芷与如懿容貌的相似,使得嬿婉陷入幻觉招认罪行。最后永寿宫封宫,嬿婉每日饱受蕈菇汤之毒瘾,多年以后被皇帝下鹤顶红毒死。
在剧版结局中,如懿因芸角之事而决定反击,借众人之力,设下“毒心”之局。借太后之力,在皇帝龙体“虚弱的时候,以储位为诱饵引嬿婉入瓮,以皇帝疑心使嬿婉方寸大乱;借海兰之力,以凌云彻的戒指作为证据;借春婵、佐禄、王蟾之力,成功让嬿婉招认所有罪行。并让卫嬿婉给她害死的每个人的经幡磕头认罪。之后怒气大动的皇帝让卫嬿婉”生不如死”。
皇上请求与如懿重修旧好,但是如懿已经看破男女之爱的“兰因絮果”,只是让皇上保重。如懿在翊坤宫看着从前郎画师给自己与皇上画的画,她拿起剪刀将画从中剪开,剪下自己的肖像,放入火中。在生命的最后一晚,如懿一人留在庭院之中,望着皇上曾经送给自己的绿梅,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她的死导致挚友海兰头髮白了一片。
由于卫嬿婉垮台洗刷冤屈,但乾隆因认为如懿希望自由自在不被宫中所有事约束,于是始终没有复其位分,认为这样也许是放了她。如懿之后,皇帝下令选秀不再选乌拉那拉氏,让乌拉那拉氏后人都可以以平凡夫妻的身份活下去。
嘉庆四年,乾隆已垂垂老矣,他命人翻找出盛放着如懿断髮的盒子,剪下自己的白髮,与如懿的断髮放在一起。乾隆捧着盒子入梦,恍惚之中仿佛回到了当年的绛雪轩,看着年轻的青樱向他走来。乾隆安详离世,此时殿内枯死多年的绿梅终于发了新芽,“情起情灭不由人,花开花落自有时”。

历史原型

继皇后乌喇纳喇氏(1718—1766)。满洲正黄旗,佐领讷尔布之女。雍正时,赐为皇子弘曆为侧福晋。弘曆即位后,初封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娴贵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晋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髮失宠,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缴历次册宝夹纸。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贵妃礼葬,乾隆四十年,追封为皇后。葬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且不设神牌、无祭享。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皇后乌喇纳喇氏,佐领讷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髮,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殇。
乌拉那拉·如懿
四十三年,上东巡,有金从善者,上书,首及建储,次为立后。上因谕曰:“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皇后崩后,循序进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国俗忌剪髮,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后以病薨,止令减其仪文,并未削其位号。朕处此仁至义尽,况自是不复继立皇后。从善乃欲朕下诏罪己,朕有何罪当自责乎?从善又请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议从善罪,坐斩。
雍正十二年是选秀年,在二月的选秀中雍正帝把16岁的她赐给弘曆当侧福晋,于当年十一月初八举行婚礼。九个月后弘曆即位,封她为娴妃,其封号“娴”在内务府《鸿称通用》中记载的满语为“elehun”,意为“安和的、恬静的”。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贤皇后富察氏死后,中宫之位悬缺。当时弘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劝皇上在孝贤皇后丧期过后立娴贵妃为皇后。乾隆因与孝贤皇后婚配多年,感情深厚,乾隆觉得孝贤皇后刚去世不久,尚在大丧期间就册立新后,于心不忍,但念及“中宫虚位。必有顾之而怆然者。固宜亟承慈命。以慰圣心。且嫔嫱内侍。掖庭之奉职待理者甚众。不可散而无统。至王妃命妇等、皆有应行典礼。允旷不举。亦于礼制未协。”他先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把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即代替皇后掌管六宫大小事务),暂代行皇后职务,等到孝贤皇后的丧期过后,于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将其册立为新皇后。
册立礼刚举行过半个月,乌喇那拉皇后就陪着皇帝展谒祖陵、西巡嵩洛、五台山进香,又下江南巡视。乌喇那拉氏春风得意,荣耀非常。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二十年又生下皇十三子永璟。当时的那拉氏皇恩优渥,倍受宠幸。
乾隆三十年正月,乌喇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乌喇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当时还是令贵妃的魏佳氏、庆妃陆氏、和容嫔和卓氏,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
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乾隆帝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并拨回原旗即满洲镶蓝旗,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乌喇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后妃中最低一级的答应才有两名宫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乌喇那拉氏默默离开人世,终年四十九岁,乾隆同时传旨,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即等同于皇贵妃的制度举行,当年九月二十八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乌喇那拉氏虽然被册立为继皇后,得到过皇帝的宠爱,但她在乾隆心目中却远不如前皇后富察氏。其一,乌喇那拉氏所生皇十二子永璂,一直没有像富察氏所生的永琏、永琮那样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这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其二,乾隆心里一直怀念已经作古多年的富察氏,而辉发那拉氏却相对冷淡,这让她感到伤心和失败。而南巡途中发生的另一件事情,终于激起辉发那拉氏内心积压多年的怒火。十七年前,富察氏陪同乾隆东巡时,在济南一病不起,后死于德州。此后,乾隆每次途经济南时,总是避开这座“伤痕城市”,绕城而行。这一次,乾隆还专门为富察氏作诗:“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正是这首蕴涵对富察氏苦苦相思的抒情诗句,切实刺痛了乾隆身旁乌喇那拉氏那颗极其要强的心。接下来的“断髮”,不过是乌喇那拉氏在情感绝望中一次歇斯底里的爆发。
但此说同样经不起推敲,因为经过济南后乾隆为乌喇那拉氏庆祝了四十八岁千秋,继后生日当天乾隆不仅恩赏王公大臣,还赏赐兵丁两月钱粮。
○赐扈从王公大臣。并江南大小官员等食
○谕、此次南巡。所有江浙二省。派出办差兵丁。着赏给两月钱粮。以示恩赉(《清高宗实录》)
据当值史官记载,帝后同堂,“备极欢洽”,如果经过济南时继后就怀恨在心,过后又如何能与皇帝“备极欢洽”。再者,继后剪髮时已近知天命的年纪,为什幺年轻时不妒忌乾隆与孝贤皇后情深谊挚,反而此时醋海生波?其三,永琏、永琮未夭折前乾隆都未曾明示立储之意,如果不是夭折后乾隆表明曾属意此二子为储君,世人并不得知二人曾被秘密立储。那幺此说又该如何证明乾隆从未属意永璂承继大统?另外,储君人选是国家最高机密,天下只有皇帝知道,皇后本人又怎幺知道被秘密立储的不是自己儿子呢?因此“为子断髮”说同样不成立。
乌喇那拉皇后到底做了什幺事,让乾隆立即把她送回京师,并收回四份册宝呢?事后只听说那拉皇后忽然自己剪髮,在满族的习俗里头这是最忌讳的,只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髮,当时的皇太后、皇帝都还健在,那拉皇后却突然剪髮,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一样,在当时引出了一些传闻,说皇后随驾南巡,触犯了龙颜,只得削髮为尼,出家到杭州寺庵之中。另外,据有的史书记载,辉发那拉皇后随乾隆南巡来到杭州后,乾隆曾深夜换上便服登岸游玩。皇后再三劝谏,甚至哭着劝谏,乾隆不仅不听,反而说皇后精神不正常,派人将她送回京师。乾隆是中国史上着名的风流天子,他模仿他的祖父康熙不断南巡,目的却只是贪恋江南美景,又可趁机寻花问柳。据说他南巡时就曾在清江浦得到一个昭容的女伶,带在身边,后来又特命用钿车锦幰送回扬州,还赐给她玉如意、粉盝、金瓶、绿玉簪、赤瑛、玉杯、珠串等。还有一个女伶名叫雪如,也是美貌多姿,乾隆南巡时又看上她,加入行幄,颇受眷顾。事后,雪如特地在上衣肩头绣上一条小团龙,并且对人说,乾隆皇帝曾经用手抚摸过她的肩膀,因此特绣小龙,以志宠异。
在《东华续录》乾隆朝卷二十二中的一道谕旨中说“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 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其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有余,病势日剧,遂尔庵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 ”乌喇那拉氏一向温柔婉顺,淑慎贤明,夙娴礼教,她出身满洲乌喇那拉氏,在宫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什幺是国家大忌,她会不知道吗?究竟受了什幺重大刺激,会把这位温顺懂礼的皇后逼到不顾触犯国俗大忌,甚至发疯的地步?野史中的传说不能说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在乌喇那拉皇后过世之后,当时乾隆在木兰围场打猎,听到皇后病故的讯息,只命乌喇那拉皇后的儿子永璂回宫。当时有个叫李玉鸣的御史上疏,请依皇后礼举丧,结果竟被谪伊犁。十二年后,又有一个名叫金从善的书生,上书乾隆皇帝,谈到立后之事。乾隆还为此发怒道:“那拉氏本是我即位前的侧福晋。我即位后,因孝贤皇后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贵妃又立为皇后。后来她自犯过失,我对她一直优容。国俗最忌剪髮,她却悍然不顾,我仍然忍隐,不行废斥。她病死后,也只是减其仪等,并未削去皇后名号。我处理此事已经仁至义尽,况且从此未再立皇后。金从善竟想让我下诏罪己,我有何罪应当自责?他又提出让我立皇后。我如今已经六十八岁了,岂有再册立中宫皇后的道理!”竟因此将金从善处斩,从此之后,就没有人再敢提及乌喇那拉皇后的事了。
实际上,乌喇那拉皇后的丧礼比皇贵妃的级别还要低,按皇贵妃的丧仪规定,每日应有大臣、公主、命妇齐集举哀、行礼一项,在乌喇那拉皇后的丧事中,这项被取消了。乌喇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单建陵寝,却葬在了妃园寝内,更有甚者,按惯例,凡葬在妃园寝内的,无论地位有多低,都各自为券,而乌喇那拉皇后却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位于一侧,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皇贵妃的下属。清制:凡妃、贵妃、皇贵妃死后都设神牌,供放在园寝享殿内,祭礼时在殿内举行,而嫔、贵人、常在、答应则不设神牌,祭祀时,把供品桌抬到宝顶前的月台上。而乌喇那拉皇后即不设神牌,死后也无享祭,入葬以后也只字不提,比民间百姓的葬礼还不如。甚至乌喇那拉皇后死去过后的十二年还有人不断提起断髮这件事,说明这是一件很离奇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史料能证明他到底发生了什幺,也可以称作乌喇那拉氏之谜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