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创业:60位着名企业家的创业

创业:60位着名企业家的创业

创业:60位着名企业家的创业

基本介绍

  • 书名:创业:60位着名企业家的创业
  •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 页数:259页
  • 开本:16
  • 品牌:郑州大学出版社
  • 作者:李凌阁
  • 出版日期:2010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64502027

内容简介

《创业:60位着名企业家的创业》:经商是有很多理论和方法的,不懂这些理论和方法,生意就很难做大做强。本书就是要告诉你,那些成功人士是怎样把自己的企业逐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通过学习他们的实践和经验,你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快速成长起来。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际着名企业家
从助理会计员到世界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从学徒到世界家电大王——松下幸之助
茶馆小跑堂成为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
从米店小伙计到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从自製领带无人问津到领带大王——曾宪梓
苦孩子出身的香港亿万富翁——霍英东
从11个人20万元创业的联想总裁——柳传志
第二章 2008《福布斯》榜上的16位中国富豪
放弃白领工作创业成饲料大王——刘永好
从200平方米小店到苏宁电器老总——张近东
做劳保用品开始的青年亿万富豪——彭小峰
从巨大失败再到巨大成功——史玉柱
从一名校工到中国饮料富豪——宗庆后
穷小子创业成房地产业大富豪——潘石屹
汽车万向节大王、农民企业家——鲁冠球
放弃国企总经理职务创业成电池大王——王传福
200元创业的雨润集团总裁——祝义才
创建中国“三一重机”品牌的企业家——梁稳根
从小裁缝到波司登公司老闆——高德康
为汶川地震捐1亿元的“钢铁大王”——张祥青
从放牛娃到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
发现网路商机创业成富豪——马云
三年高考落榜创业成富豪——王玉锁
从刷煤气灶到身价36亿——张大中
第三章 创造亿万财富的成功人士
55岁创业成亿万富豪——尹明善
从两万元创业到年销千亿的华为总裁——任正非
从小鞋匠到大企业家——南存鹅
创造亿万财富的知青——李晓华
直燃式中央空调大王——张跃
火箭速度的企业家、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
靠商业眼光成亿万富豪——张果喜
小小汤圆成就的亿万富豪——陈泽民
50只鸡孵出的亿万富豪——韩伟
从穷小子到大富豪——颜章 根
靠“喜之郎”果冻创造15亿财富——李永军
3万元创业的亿万富豪——黄伟
从5万元发展到5亿元的穷学生——王填
从放羊娃到亿万富豪——黄贵银
农民变成了空调“老总”——李兴浩
郑州房地产大亨——卢天明
第四章 小人物也能干成大事业
500元搏出亿元资产的防水大王——于超
用2千元打下2亿元江山——班良军
从下岗工人到千万富翁——侯晓军
普通农民当上董事长—一卢润生
在校园创业搞家教的大学生——马赛
大学生当村官带农民养猪致富——介同彬
中山大学博士生养苍蝇日进千金——胡新军
放弃年薪20万职位硕士回乡种红薯——彭焕新
打工小子送菜成千万富翁——高军
在校创业的大学生——吴立杰
发掘武术商机的带头人——傅彪
第五章 10位创业成功的女企业家
从收废纸起家的中国女富豪——张茵
从负债8000万到年销售80亿的女强人——荣秀丽
留法女学生不当白领当菜农——李美娇
创建租摆鲜花业务致富——马玉芬
贩报创业的女大学生——刘海玲
创办美容院致富的女大学生——孙丽娜
十年成就创业梦的女大学生——刘春霞
下岗女幼师打工成百万富姐——孙秋苹
靠卖野花发家——张毓
三次艰苦顽强创业——张婉玲
第六章 创业事例分析及创业方法简述
附录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迎接创业高潮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李嘉诚创业名言50条——献给创业者

文摘

米店里当小伙计 学做生意的本领
王永庆(1917~2008)祖籍福建省安溪县,曾祖父因为日子过不下去,漂洋过海来到台湾,后来定居在台湾省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这个小地方。1917年1月王永庆就出生在这里,几代都以种茶为生,勉强餬口。祖父对王永庆说:“种茶这一行,饿不死,也吃不饱。你是读过书的人(王永庆读到国小毕业,是家中唯一的读书人了),希望你不要再困在家里,还是立志出门闯天下吧。”
15岁的王永庆,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嘉义县城,在一家米店当国小徒。他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闆经营米店的窍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做好米店的生意了,就请求父亲帮他借了200元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家小小的米店。米店新开,门可罗雀。王永庆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不仅人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好。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那时候的台湾,由于稻穀收割与加工技术落后,很多杂物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前都要淘好几次米。王永庆从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一传十,十传百,生意日渐红火起来。王永庆并没有满足。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幺,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大大的不便了。于是王永庆主动送米上门,还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乾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致因存放过久而变质。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办了个碾米厂,买进穀子碾米出售。他的米店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同时他还利用米糠养了些鹅,增加收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经济也开始发展,建筑业发展得最快。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抢先转向经营木材,结果获利颇丰,据说他当时赚了五千万元,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后来,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那幺,该乾什幺好呢?

序言

打仗必须懂得“兵法”,经商、办企业必须懂得“商道”,这是同样的道理。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至今仍享誉世界的《孙子兵法》。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现在我国尚无一部有此影响的“商道”丛书。
本书是为配合即将在我国开展的创业教育而编着的一本教育读物,其中详细介绍了60位着名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可为大、中专学生及其他青年提供一个很好的榜样。同时,在这60位大师的创业历程中,也展现了许多非常高明的“商道”。在学习本书时,既可学习、借鉴别人创业的经验,也可以领悟大师们高超的“商道”。本书中没有多讲大道理,说的都是着名企业家的真实故事,又都是从他们创业之初说起。他们有的白手起家,曾经一文不名;有的出师不利,中途转向;有的起步不顺,大业晚成。他们曾经饱尝闭门羹,屡受挫折,濒临破产,但他们屡败屡战,最终力挽狂澜。短短的篇幅、真实的历史、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创业故事,总结出成功与失败、偶然与必然、巨富与赤贫之间的辩证关係,教给人们市场经营和发明创造的适用方法,以及实实在在的创业方面的经验。认真阅读本书,可以让你结合别人的实践,悟出许多实用的道理。本书旨在培养具有自立、创新、勇于承担风险、善于寻求机会、富于创造性思维等创业特性的个性,使意志型创业的比例超过生存型创业,激励青年人的创业意志、创业热情,使广大青年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我国过去由于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许多人对于创业感到很迷茫,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创业就仅仅是做生意,就是买买卖卖,赚点差价。因为缺乏商业理论(商道),所以很多人做了一辈子生意也没有赚到多少钱,成效不大。经商是有很多理论和方法的,不懂这些理论和方法,自己的生意就很难做大做强。本书就是要告诉你,那些成功人士是怎样把自己的企业逐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通过学习他们的实践和经验,你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快速成长起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